试题详情
文言文阅读 适中0.65 引用1 组卷77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五亩之宅,之以桑,五十者可以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申之以孝悌之义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者,未之有也。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殍而不知发,人死,则曰:非我也,。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王无罪岁,斯天下民至焉。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无其时       失:错过
B.谨庠序之       教:教育
C.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颁:通“斑”
D.非我也,       岁:年龄
【小题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不是名词活用为动词的一项是:(     
A.五十者可以帛矣B.非我也,
C.之以桑D.然而不
【小题3】下列句子中与其他三句句式不同的一项是:(     
A.申之以孝悌之义B.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C.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D.未之有也
【小题4】下列对划线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
A.认真地兴办学校教育,把孝敬父母敬爱兄长的道理反复讲给百姓听。
B.谨慎小心地教化百姓,把孝敬父母敬爱兄长的道理反复讲给百姓听。
C.认真地兴办学校教育,把孝敬父母的话讲给百姓听。
D.谨小慎微地办教育,反复把孝敬父母尊敬兄长的道理讲给百姓听。
20-21高三上·江西宜春·阶段练习
知识点:孟子(前372-前289)《孟子》论说文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阅读下面甲、乙两则文言文选段。按要求完成下面小题。

【甲】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心也,人皆有,贤者能勿丧耳。

(节选自《鱼我所欲也》)

【乙】

子墨子曰:万事莫贵于。今谓人曰:‘予冠履而断子手足,子为之乎?’必不为,何?则冠履不若手足之贵也。又曰:‘予子天下而杀子之身,子为之乎?’必不为,何故?则天下不若身之贵也。争一言以相杀,贵义于其身也。故曰:万事莫贵于义也。

(节选自《墨子·贵义》)

【注释】①予:给,送。②子:你。③冠履:鞋子和帽子。④为:愿意。⑤一言:一句话,即关系到正义与非正义的一句话。

【小题1】下列每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舍生而取                    万事莫贵于
B.不为苟得也                    
C.非独贤者有心也             贵义于其身也
D.人皆有                           断子手足
【小题2】对文中画波浪线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B.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C.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D.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小题3】对选文内容的理解、分析、概括有误的一项是(     
A.甲文在引出“舍生而取义”的论点后,运用比喻论证,分别从“所欲”“所恶”两方面论述。
B.甲文孟子认为每个人都有“是心”,相对于“贤者”来说,普通人容易丧失。
C.乙文论证的中心观点是“万事莫贵于义”。
D.甲、乙两文都是关于“义”与“利”的论述,都阐明了“义”的重要性。
【小题4】将甲、乙两个文段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
(2)则天下不若身之贵也。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一)

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其脆易,其微易散。为之未有,治之于未乱。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为者败之,执者失之。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是以圣人欲不欲,不难得之货,学不学,复众人之所过,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

——《<老子>第六十四章》

(二)

孟子见梁惠王,王曰:叟!不远千里而来,亦将有以利吾国乎?

孟子对曰: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王曰:“何以利吾国?大夫曰:‘何以利吾家?’士、庶人曰:‘何以利吾身?’上下交征利,而国危矣。万乘之国弑其君者,必千乘之家;千乘之国弑其君者,必百乘之家。万取千焉,千取百焉,不为不多矣。苟为后义而先利,不夺不餍。未有仁而遗其亲者也;未有义而后其君者也。王亦曰‘仁义’而已矣,何必曰‘利’?

梁惠王曰:晋国,天下莫强焉,叟之所知也。及寡人之身,东败于齐,长子死焉;西丧地于秦七百里;南辱于楚。寡人耻之,愿比死者一酒之,如之何则可?”

孟子对曰:地方百里而可以王。王如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深耕易耨。壮者以暇日修其孝悌忠信,入以事其父兄,出以事其长上,可使制梃以挞秦楚之坚甲利兵矣。彼夺其民时,使不得耕耨以养其父母,父母冻饿,兄弟妻子离散。彼陷溺其民,王往而征之,夫谁与王敌?故曰:‘仁者无敌。’王请勿疑!

(节选自《孟子·梁惠王上》第15章)

(三)

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故君子必慎其独也。小人闲居为不善,无所不至,见君子而后厌然,掩其不善,而著其善。人视己,如见其肺肝然,则何益矣?此谓诚于中,形外。故君子必慎其独也。曾子曰十目所视十手所指其严乎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故君子必诚其意

所谓修身在正其心者,身有所忿懷,则不得其正;有所恐惧,则不得其正;有所好乐,则不得其正:有所忧患,则不得其正。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不知其味。此谓修身在正其心。

所谓齐其家在修其身者,人之其所亲爱而辟焉,之其所贱恶而辟焉,之其所敬畏而辟焉,之其所哀矜而辟焉,之其所教惰而辟焉。故好而知其恶,恶而知其美者,天下鲜矣。故谚有之曰:人莫知其子之恶,莫知其苗之硕。此谓身不修,不可以齐其家。

(节选自《礼记·大学》)


【注】①比:替。②耨(nòu):锄草。③梃:棍棒。
【小题1】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①其脆易     泮:同“判”,分离                  ②不难得之货          贵:珍贵
③有是四端而自谓不能者,自者也   贼:伤害       ④人之其所亲爱而   辟:偏向
⑤非所以交于孺子之父母也   内:通“纳”,交纳   ⑥如恶             恶:厌恶
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③⑥D.④⑤⑥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          盛水浆
B.人视己,如见其肺肝然             越有难,吴王使
C.此谓诚于中,形                  为之未有,治之于未乱
D.食不知其味                         不仁,如礼何
【小题3】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曾子曰/十目所视十手/所指其严乎/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故君子必诚其意
B.曾子曰/十目所视十手/所指其严乎/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故君子必诚其意
C.曾子曰十目所视/十手所指/其严乎/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故君子必诚其意
D.曾子曰/十目所视/十手所指/其严乎/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故君子必诚其意
【小题4】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老子》又名《南华经》,书中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权术上讲究物极必反,修身上力求性命双修。
B.万乘:兵车万辆,表示军事力量强大。周朝制度,天子出兵车万乘,诸侯出兵车千乘,后世以“万乘”称天子。
C.仁义:是儒家的重要伦理范畴,本意为仁爱与正义。备受孟子推崇,与“礼、智、信”合称为“五常”。
D.《大学》原是《礼记》中的一篇,旧说为曾子所作,是中国古代教育理论的重要著作,后与《论语》《中庸》《孟子》合为“四书”,为科举考试的重要内容。
【小题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老子》告诫人们做事要善始善终,无论做什么事情,都必须具有坚强的毅力,从小事做起,才可能成就大事业。
B.孟子批评那些不实行“仁政”的君王使老百姓陷于痛苦之中,也直接地批评了梁惠王“东败于齐”“西丧地于秦”“南辱于楚”的根本原因。
C.孟子面对梁惠王利国的急切心态,先表明自己施行仁义的观点,然后运用比喻论证来阐明施行仁义的意义,最后指出施行仁义的具体措施。
D.文本(三)中的“诚意”,即人们在修养自身的过程中能够做到诚实、不自欺;“诚于中,形于外”就是告诉人们做人做事要“表里如一”。
【小题6】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
(2)故好而知其恶,恶而知其美者,天下鲜矣。
【小题7】在文本(二)中,梁惠王想洗雪耻辱,向孟子询问对策。孟子给出的建议是什么?请简要说明。
阅读下面两则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一)

孟子曰:人皆有不人之心。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运之掌上所以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今人乍见孺子将入于井,皆有怵惕恻隐之心——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非所以誉于乡党朋友也,非恶其声而然也。由是观之,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有是四端而自谓不能者,自贼者也;谓其君不能者,贼其君者也。凡有四端于我者,知皆扩而充之矣,若火之始然,泉之始达。苟能充之,足以保四海;苟不充之,不足以事父母。

《孟子·公孙丑章句上》

(二)

公孙丑①:敢问夫子恶②乎长?

孟子曰:我知言,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公孙丑:敢问何谓浩然之气?

孟子曰:难言也。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其为气也,配义与道:无是,馁矣。是集义所生者,非义袭而取之也。行有不慊③于心,则馁矣。我故曰告子④未尝知义,其外之也。必有事焉而勿正,心勿忘,勿助长也。无若宋人然。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芒然归,谓其人日:‘今日矣,予助苗长矣。’其子趋往视之,苗则槁矣。天下之不助苗长者寡矣以为无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助之长者据苗者也非徒无益而又害之

公孙丑:何谓知言?

曰:诐⑤辞知其所,淫辞知其所陷,邪辞知其所离,遁辞知其所穷。——生于其心,害于其政;发于其政,害于其事。圣人复起,必从吾言矣。

《孟子·公孙丑章句上》


【注】
①公孙丑:孟子的学生。②恶:同“乌”,疑问词,哪,何。③慊:通“惬”。快心,满意。④告子:孟子同时代人,两人所持观点不同,有过辩论。⑤诐辞:偏颇的言辞。
【小题1】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人皆有不人之心   忍:怜悯,同情
B.非所以誉于乡党朋友也   要:同“邀”,博取
C.今日   病:疲倦,劳累
D.诐辞知其所   蔽:蒙蔽,局限
【小题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所以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   所以传道授业解惑
B.人有是四端也   师道不传也
C.其子趋往视之   不仁
D.其外之也   故贼人利其身
【小题3】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最合理的一项是(     
A.天下之不助苗/长者寡矣/以为无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助之长者/揠苗者也/非徒无益而又害之
B.天下之不助苗/长者寡矣/以为无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助之长者揠苗者也/非徒无益/而又害之
C.天下之不助苗长者寡矣/以为无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助之长者/揠苗者也/非徒无益/而又害之
D.天下之不助苗长者寡矣/以为无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助之长者揠苗者也/非徒无益而又害之
【小题4】以下六句话分编为四组,全都能够符合孟子“浩然正气”之说的一组是(     
①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②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③留将正气冲霄汉,著成信史照尘寰。
④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
⑤生也沙丘,死也沙丘,父老生死系。
⑥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
A.①③⑥B.②④⑤C.③④⑥D.①②⑤
【小题5】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孟子提出的“仁义礼智”都发端于“不忍人之心”的看法,成为中国古代哲学中“性善论”的理论基础。
B.孟子主张人性本善,强调天赋道德,认为仁义礼智本就存在于内心,只须去心中寻找,无须后天培养。
C.孟子认为浩然正气须于心中蓄积,而非依靠外物之力获取,若是自欺欺人,拔苗助长,浩然之气也就会衰亡。
D.“浩然正气”是孟子对个人最高精神境界的描述,它对约束人心、塑造正直而坚毅的人格功莫大焉。
【小题6】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运之掌上。
(2)我知言,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小题7】根据第二则材料,用自己的话概括如何培养“浩然正气”。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