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文言文阅读 较难0.4 引用1 组卷69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何尚之,字彦德,庐江灊人也。少时颇轻薄,好摴蒱,既长折节蹈道,以操立见称。为陈郡谢混所知,与之游处。家贫,起为临津令。高祖领征西将军,补府主簿。从征长安,以公事免,还都。以从征之劳赐爵都乡侯。少帝即位,为庐陵王义真车骑咨议参军。义真与司徒徐羡之、尚书令傅亮等不协,每有不平之言,尚之谏戒,不纳。义真被废,入为中书侍郎。尚之雅好文义,从容赏会,甚为太祖所知。彭城王义康欲以司徒左长史刘斌为丹阳尹,上不许。乃以尚之为尹,立宅南郭外,置玄学,聚生徒。女适刘湛子黯,而湛与尚之意好不笃。湛诛,迁吏部尚书。时左卫将军范晔任参机密,尚之察其意趣异常,白太祖宜出为广州,若在内衅成,不得不加以钺,屡诛大臣,有亏皇化。上曰:“始诛刘湛等,方欲超升后进。晔事迹未彰,便豫相黜斥,万方将谓卿等不能容才,以我为信受谗说。但使共知如此,不忧致大变也。”晔后谋反伏诛,上嘉其先见。迁尚书右仆射。是岁造玄武湖,上欲于湖中立方丈、蓬莱、瀛洲三神山,尚之固谏乃止。时又造华林园,并盛暑役人工,尚之又谏,宜加休息,上不许,尚之又表谏,优诏纳之。先是患货重铸四铢钱民间颇盗铸多翦凿古钱以取铜上患之录尚书江夏王义恭建议以一大钱当两以防翦凿议者多同致仕,于方山著《退居赋》以明所守,而议者咸谓尚之不能固志。尚之复摄职。尚之既还任事,上待之愈隆。是时复遣军北伐,资给戎旅,悉以委之。薨于位,时年七十九。

(选自《宋书·何尚之传》,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先是/患货重/铸四铢钱/民间颇盗/铸多翦凿古钱以取铜/上患之/录尚书江夏王义恭建议/以一大钱当两以防/翦凿/议者多同/
B.先是/患货重/铸四铢钱/民间颇盗铸/多翦凿古钱以取铜/上患之/录尚书江夏王义恭建议/以一大钱当两以防/翦凿/议者多同/
C.先是/患货重/铸四铢钱/民间颇盗/铸多翦凿古钱以取铜/上患之/录尚书江夏王义恭建议/以一大钱当两/以防翦凿/议者多同/
D.先是/患货重/铸四铢钱/民间颇盗铸/多翦凿古钱以取铜/上患之/录尚书江夏王义恭建议/以一大钱当两/以防翦凿/议者多同/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摴蒱,古代的博戏名。博具有棋子、棋枰等,类似后代的掷色子。泛指赌博。
B.庐陵王,王爵名,王爵一般地位仅次于国家的君主。皇帝的直系亲属才能封王。
C.吏部,古代六部之一,掌管文官任免、考核、升降、调动等,长官为吏部尚书。
D.致仕,本义是将享受的禄位交还给君王,表示官员辞去官职或到规定年龄而离职。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何尚之改过自新,获得赏识。他年轻时轻薄,并染上恶习,长大后他改变了习性,循规蹈矩,操行被世人称颂;陈郡谢混赏识他,和他有交往。
B.何尚之因功封爵,忠于职守。何尚之因征讨长安有功,被封为都乡侯;刘义真与徐羡之等人不和,何尚之劝说刘义真无果,后刘义真被废黜。
C.何尚之善于识人,富有先见。何尚之察觉范晔的性情异常,建议皇上将范晔外放,皇上却劝何尚之不要听信谗言;后来范晔果然谋反被杀。
D.何尚之敢于谏言,获得采纳。皇上想在玄武湖中建方丈、蓬莱、瀛洲三座神山,何尚之劝谏,后又提出让建园林的劳工休息,都被皇上采纳。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尚之雅好文义,从容赏会,甚为太祖所知。
(2)尚之既还任事,上待之愈隆。是时复遣军北伐,资给戎旅,悉以委之。
【小题5】请简要陈述皇帝不愿将范晔外放的顾虑。
20-21高二下·湖南·阶段练习
知识点:沈约《宋书》概括中心意思史传文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檀道济,少孤,居丧备礼。奉姊事兄,以和谨致称。高祖创义,道济从入京城,参高祖建武军事,讨平鲁山,禽桓振以建义勋,封吴兴县五等侯。卢循寇逆,群盗互起,郭寄生等聚作唐,又从刘道规讨柏谦、荀林等,率厉文武,身先士卒,所向摧破。及徐道覆来逼,道规亲出拒战,道济战功居多。义熙十二年,高祖北伐,以道济为前锋出淮、淝,所至诸城戍望风降服。至成皋,伪兖州刺史韦华降。径进洛阳,伪平南将军陈留公姚沈归顺。凡拔城破垒,俘四千余人。议者谓应悉戮以为京观。道济曰:“伐罪吊民,正在今日。”皆释而遣之。于是戎夷感悦,相率归之者甚众。

景平元年,虏围青州刺史竺夔于东阳城,夔告急。加道济使持节、监征讨诸军事,与王仲德救东阳。未及至,虏烧营,焚攻具遁走。将追之城内无食乃开窖取久谷窖深数丈出谷作米已经再宿虏去已远不复可追乃止。徐羡之将废庐陵王义真,以告道济,道济意不同,屡陈不可,不见纳。羡之等谋欲废少帝,讽道济入朝。既至,以谋告之。将废之夜,道济入领军府就谢晦宿。晦其夕竦动不得眠,道济就寝便熟,晦以此服之。太祖未至,道济入守朝堂。上即位,进号征北将军。道济立功前朝,威名甚重;左右腹心,并经百战,诸子又有才气,朝廷疑畏之。太祖寝疾累年,彭城王义康虑宫车晏驾,道济不可复制。十二年,上疾笃,会北魏为边寇,召道济入朝。十三年春,将遣道济还镇,已下船矣,会上疾动,召入祖道,收付廷尉。薛彤、进之并道济腹心,有勇力,时以比张飞、关羽。初,道济见收,脱帻投地曰:“乃复坏汝万里之长城!”

(选自《宋书·檀道济列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将追之/城内无食/乃开窖取久谷/窖深数丈/出谷作米/已经再宿/虏去已远/不复可追/乃止
B.将追之城内/无食/乃开窖取久谷/窖深数丈/出谷作米/已经再宿/虏去已远/不复可追/乃止
C.将追之/城内无食/乃开窖取久谷/窖深数丈/出谷作米/已经再宿/虏去/已远不复可追/乃止
D.将追之城内/无食/乃开窖取久谷/窖深数丈/出谷作米/已经再宿/虏去/已远不复可追/乃止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高祖,庙号,一般用于朝代开创者,庙号是帝王死后在太庙立室侍奉的名号。
B.戎夷,文中泛指少数民族部落。其中“戎”常泛指东方的少数民族。
C.景平,年号,古代皇帝用来纪年的名号。年号纪年法是古代常用的纪年方法。
D.廷尉,古代官名,秦置,为九卿之一。掌刑狱的官吏,后改为大理。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檀道济守孝尽礼,尊奉兄姐。檀道济在父亲丧事期间做到了守孝尽礼;他对待姐姐和兄长,十分恭敬和睦,受到了人们的称赞。
B.檀道济追随高祖,累获战功。高祖刚举义时,檀道济就随从他进入京城,其后多次参与讨伐之战,身先士卒,立下了许多显赫战功。
C.檀道济力排众议,释放俘虏。义熙十二年,高祖北伐,总共俘获四千多人,有人建议将这些人全杀死并运回京城示众,但檀道济全部释放并让其回家。
D.檀道济不附权臣,力拒废议。徐羡之打算废黜庐陵王义真,檀道济反对徐羡之这样做;后来徐羡之想要废除少帝,并讥笑檀道济不敢入朝。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晦其夕竦动不得眠,道济就寝便熟,晦以此服之。
(2)左右腹心,并经百战,诸子又有才气,朝廷疑畏之。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道规无子,以长沙景王第二子义庆为嗣。初太祖少为道规所养高祖命绍焉咸以礼无二继太祖还本而定义庆为后义庆幼为高祖所知常曰此吾家丰城也年十三,袭封南郡公。除给事,不拜。永初元年,袭封临川王。元嘉元年,转散骑常侍,秘书监,徙度支尚书,迁丹阳尹,加辅国将军,常侍并如故。

时有民黄初妻赵杀子妇,遇救,应徙送避孙仇。义庆曰:“案《周礼》,父母之仇,避之海外,虽遇市朝,斗不反兵。至于亲戚为戮,骨肉相残,故道乖常宪,记无定准,求之法外,裁以人情。且礼有过失之宥,律无仇祖之文。况赵之纵暴,本由于酒,论心即实,事尽荒耄。岂得以荒耄之王母,等行路之深仇。臣谓此孙忍愧衔悲,不违子义,共天同城,无亏孝道。”

六年,加尚书左仆射。八年,太白星犯右执法,义庆惧有灾祸,乞求外镇。太祖诏譬之曰:“玄象茫昧,既难可了。设若天必降灾,宁可千里逃避邪?”义庆固求解仆射,乃许之,加中书令,进号前将军,常侍、尹如故。在京尹九年,出为使持节、都督荆雍益宁梁南北秦七州诸军事、平西将军、荆州刺史。荆州居上流之重,地广兵强,资实兵甲,居朝廷之半,故高祖使诸子居之。性谦虚,始至及去镇,迎送物并不受。义庆留心抚物,州统内官长亲老,不随在官舍者,年听遣五吏饷家

为性简素,寡嗜欲,爱好文义,文词虽不多,然足为宗室之表。受任历藩,无浮淫之过,唯晚节奉养沙门,颇致费损。少善骑乘,及长以世路艰难,不复跨马。招聚文学之士,近远必至。太尉袁淑,文冠当时,义庆在江州,请为卫军咨议参军。其余吴郡陆展、东海何长瑜、鲍照等,并为辞章之美,引为佐史国臣。太祖与义庆书,常加意斟酌。

(节选自《宋书》卷五十一)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初/太祖少为道规所养/高祖命绍焉/咸以礼无二继/太祖还本而定/义庆为后/义庆幼为高祖所知/常曰/此吾家丰城也/
B.初/太祖少为道规所养/高祖命绍焉/咸以礼无二/继太祖还本/而定义庆为后/义庆幼为高祖所知/常曰/此吾家丰城也/
C.初/太祖少为道规所养/高祖命绍焉/咸以礼无二继/太祖还本/而定义庆为后/义庆幼为高祖所知/常曰/此吾家丰城也/
D.初/太祖少为道规所养/高祖命绍焉/咸以礼无二继太祖/还本而定/义庆为后/义庆幼为高祖所知/常曰/此吾家丰城也/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袭封是指子孙承袭前辈受封的爵位或官职,文中的“南郡公”“临川王”都是刘义庆承袭的官职。
B.太白星即金星,文中说太白星侵犯了右执法星,古人迷信,认为这种天文现象会对人产生不利。
C.宗室是对君主父系男性血亲的称呼,通常以与皇帝的父系血缘亲疏关系来确定是否人列宗室。
D.沙门原为古印度宗教名词,泛指所有出家修行的宗教人士,后成为佛教男性出家人的代名词。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刘义庆出身皇族,很早就受重用。他原是景王的第二子,幼年时就被高祖所了解.元嘉元年后担任过常侍、度支尚书丹阳尹等一系列职务,被赋予重任。
B.刘义庆不拘成法,善于因事变通。他认为至亲骨肉相互残杀,不应按《周礼》让孙子避之海外,而应根据人情来裁决,让孙子与荒唐犯过的祖母同处一地。
C.刘义庆谨小慎微.颇信星象之说。当太白星侵犯右执法星时,他担心遭遇灾祸,请求外出任职,虽然太祖开导他,他仍然坚持,太祖只好让他到地方任职。
D.刘义庆谦虚简朴,喜欢文学之士。他任荆州刺史时,无论到任还是离任,不接受任何礼物;他召聚文学之士为官,远近必来,袁淑、陆展等都得其引荐。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臣谓此孙忍愧衔悲,不违子义,共天同域,无亏孝道。
(2)义庆留心抚物,州统内官长亲老,不随在官舍者,年听遣五吏饷家。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王昙首,琅邪临沂人,太保少弟也。幼有业尚,除著作郎,不就。兄弟分财,昙首唯取图书而已。辟琅邪王大司马属,从府公修复洛阳园陵。与从弟球俱诣高祖,时谢晦在坐,高祖曰:“此君并膏粱盛德,乃能屈志戎旅。”昙首答曰:“既从神武之师,自使懦夫有立志。”晦曰:“仁者果有勇。”高祖悦。行至彭城,高祖大会戏马台,豫坐者皆赋诗;昙首文先成,高祖览读,因问弘曰:“卿弟何如卿?”弘答曰:“若但如民,门户何寄。”高祖大笑。昙首有识局智度,喜愠不见于色,闺门之内,雍雍如也。手不执金玉,妇女不得为饰玩,自非禄赐所及,一毫不受于人。太祖为冠军、徐州刺史,留镇彭城,以昙首为府功曹。太祖镇江陵,自功曹为长史,随府转镇西长史。高祖甚知之,谓太祖曰:“王昙首,沉毅有器度,宰相才也。汝每事咨之。”及即位,以昙首为侍中,诛徐羡之等,平谢晦,昙首之力也。晦平后上欲封昙首等会宴集举酒劝之因拊御床曰此坐非卿兄弟无复今日时封诏已成,出以示昙首,昙首曰:“近日之事,衅难将成,赖陛下英明速断,故罪人斯戮。臣等虽得仰凭天光,效其毫露,岂可因国之灾,以为身幸。陛下虽欲私臣,当如直史何?”上不能夺,故封事遂寝。时兄弘录尚书事,又为扬州刺史,昙首为上所亲委,任兼两宫。彭城王义康与弘并录,意常怏怏,又欲得扬州,形于辞旨。以昙首居中,分其权任,愈不悦。昙首固乞吴郡,太祖曰:“岂有欲建大厦而遗其栋梁者哉?贤兄比屡称疾,固辞州任,将来若相申许者,此处非卿而谁?亦何吴郡之有。”时弘久疾,屡逊位,不许。昙首劝弘减府兵力之半以配义康,义康乃悦。七年,卒。太祖为之恸,中书舍人周赳侍侧,曰:“王家欲衰,贤者先殒。”上曰:“直是我家衰耳。”

(节选自《宋书·王昙首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晦平后/上欲封/昙首等会宴集/举酒劝之/因拊御床曰/此坐非卿兄/弟无复今日/
B.晦平后/上欲封昙首等/会宴集/举酒劝之/因拊御床曰/此坐非卿兄弟/无复今日/
C.晦平后/上欲封/昙首等会宴/集举酒劝之/因拊御床曰/此坐非卿兄弟/无复今日/
D.晦平后/上欲封昙首等/会宴/集举酒劝之/因拊御床曰/此坐非卿兄/弟无复今日/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冠军,冠军将军。本指列于诸军之首。今常指体育运动等竞赛中的第一名。
B.宰相,古代辅佐君王掌管国事的最高长官的通称。通常和丞相的职位相当。
C.封事,密封的奏章。古时臣下上书奏事,为防有泄露,用皂囊封缄,故称。
D.逊位,也称让位、退位,多指君王放弃职务和地位。此指王弘的谦让行为。
【小题3】下列对原文的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昙首是太保王弘之弟,自幼就很优秀,兄弟间分财产,他只拿取图书,参军后随高祖外出,高祖要众人赋诗,昙首写成,王弘对他评价甚高,高祖也很高兴。
B.王昙首性格沉稳,喜怒不形于色,同时治家有方,家庭融洽,太祖也赏识昙首,晋升他的官职,并遵高祖交代,遇事咨询昙首,昙首果然在平定国难中贡献很大。
C.王昙首在平定谢晦事中有功,当时封赏他的诏书已经拟就,但昙首婉拒不受,认为自己虽尽微薄之力,皇上即便偏爱,也无法面对史臣,封赏事于是搁置下来。
D.王昙首看出义康为权力之事心中不快,于是坚持要求调任吴郡。太祖打算重用昙首,未答应他的请求。昙首劝说其史王弘让出部分兵力,才化解了彼此的矛盾。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