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现代文阅读-现代诗歌 适中0.65 引用1 组卷4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孤独的收割者(节选)

华兹华斯

你看!那高原上年轻的姑娘,

独自一人正在田野上。

一边收割,一边在歌唱。

请你站住,或者悄悄走过!

她独自在那里又割又捆,

她唱的音调好不凄凉;

你听!你听她的歌声,

在深邃的峡谷久久回荡。

在荒凉的阿拉伯沙漠里,

疲惫的旅人憩息在绿荫旁,

夜莺在这时嘀呖啼啭,

也不如这歌声暖人心房;

在最遥远的赫伯利群岛,

杜鹃声声唤醒了春光,

啼破了海上辽阔的沉寂,

也不如这歌声动人心肠。

【小题1】下列对本诗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你看!那高原上年轻的姑娘,/独自一人正在田野上”,既点出诗歌主人公的形象,也饱含诗人的赞美之情。
B.“她独自在那里又割又捆,/她唱的音调好不凄凉”中,“割”“捆”写收割者的动作,诗句展现了她一边劳动一边歌唱的情景。
C.“你听!你听她的歌声,/在深邃的峡谷久久回荡”,写收割者的歌声具有空谷传音的效果,高亢而欢乐,扣人心弦。
D.“杜鹃声声唤醒了春光,/啼破了海上辽阔的沉寂,/也不如这歌声动人心肠”,形象地写出了收割者的歌声激动人心,具有强大的感染力。
【小题2】下列对本诗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人运用第三人称,以旁观者的视角写收割者的孤独及其歌声的优美,并选取情绪化的词语抒发了强烈的情感。
B.“在荒凉的阿拉伯沙漠里”一句营造了辽阔的空间感,以“荒凉”修饰“沙漠”,充满冷色调,衬托了旅人的疲惫。
C.“夜莺在这时嘀呖啼啭,/也不如这歌声暖人心房”,运用象征手法,写出了收割者歌声的美妙动听,能给人以精神上的安慰。
D.全诗视听结合,勾勒出一幅视野辽阔、层次分明的乡村图景。语言流畅自然,诗人在普通人身上挖掘出独特的美。
2020高一上·江苏·竞赛
知识点:分析、理解内容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金黄的稻束

郑 敏

金黄的稻束站在

割过的秋天的田里,

我想起无数个疲倦的母亲,

黄昏路上我看见那皱了的美丽的脸,

收获日的满月在

高耸的树巅上,

暮色里,远山

围着我们的心边,

没有一个雕像能比这更静默。

肩荷着那伟大的疲倦,你们

在这伸向远远的一片

秋天的田里低首沉思,

静默。静默。历史也不过是

脚下一条流去的小河。

而你们,站在那儿,

将成为人类的一个思想。

【小题1】下列对本诗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金黄的稻束站在/割过的秋天的田里”涉及的时间,从全诗看,除了“秋天”外,还隐指“暮色”降临之前。
B.“黄昏路上我看见那皱了的美丽的脸”,把“皱”与“美丽”并列,富有讴歌母亲的劳动和感叹时光流逝之意。
C.“你们/在这伸向远远的一片……”的诗句中,“你们”指诗歌的主要形象“金黄的稻束”。
D.“历史也不过是/脚下一条流去的小河”,这实际上就是稻束“低首沉思”的内容。
【小题2】下列对本诗艺术特色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歌以“金黄的稻束”为中心形象展开联想,通过稻田、路上、远山等空间性的位移,传达一个时间性的主题——对劳动中生命力的消逝的沉思。
B.诗歌赋予“金黄的稻束”以积极、强烈的视觉印象和消极、“静默”无言的听觉感受,意在利用两者的不协调,把关注点从外在画面转向内在的生命感受。
C.“金黄的稻束”“收获日的满月”等形象都具有圆满意味,但诗歌未写收获日的快慰和满足,却引人思考劳动者母亲的“疲倦”。
D.诗人采用由物到我、由我到物的安排、组织、观察方式,把主体“我”突入到客体中,把冷静的观察和深沉的思考结合起来,使诗作内蕴丰富,引人深思。
【小题3】“金黄的稻束”具有怎样的象征意义?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