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文言文阅读 较难0.4 引用1 组卷87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王骥,字尚德,束鹿人。长身伟干,便骑射,刚毅有胆,晓畅戎略。中永乐四年进士为兵科给事中,使山西,奏免盐池逋课二十余万,寻迁西按察司副使。宣德初,擢兵部右侍郎,代顾佐署都察院。久之,署兵部尚书正统元年奉诏议边事越五旦未奏帝怒执骥与侍郎邝野下之狱寻得释阿台朵儿只伯数寇甘凉边将屡失利侍郎柴车、徐晞、都御史曹翼相继经理边务,未能制。二年五月命骥往,许便宜行事。骥疾驱至军,大会诸将,问往时追敌鱼儿海子,先退败军者谁。佥曰“都指挥安敬”。骥先承密旨戮敬,遂缚敬斩辕门,并宣敕责都督蒋贵。诸将皆股栗。骥乃大阅将士,分兵画地,使各自防御,边境肃然。阅军甘、凉,汰三之一。定更番法,兵得休息而转输亦省。俄阿台复入寇。帝以任礼为平羌将军,蒋贵、赵安为副,骥督军。三年春,偕诸将出塞,以贵为前锋,而自与任礼帅大军后继,与贵约曰:“不捷,无相见也。”贵击敌石城,敌走兀鲁乃。贵帅轻骑二千五百人出镇夷,间道兼行,三日夜及之。擒左丞脱罗,斩首三百余,获金银印各一,驼马兵甲千计。骥与礼自梧桐林至亦集乃,擒枢密、同知、佥院十五人,万户二人,降其部落,穷进至黑泉。而赵安等出昌宁,至刁力沟,亦擒右丞、达鲁花赤三十人。分道夹击,转战千余里,朵儿只伯远遁。久之,石亨、徐有贞等奉英宗复辟,骥与谋。赏稍后,上章自讼,言:“臣子祥入南城,为诸将所挤,堕地几死。今论功不及,疑有蔽之者。”帝乃宫祥指挥佥事。而命骥仍兵部尚书,理部事,加号奉天翊卫推诚宣力守正文臣、光禄大夫,余如故。数月请老,又三年乃卒,年八十三。靖远侯,谥忠毅。

(节选自《明史·王骥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署兵部尚书/正统元年奉诏议边事/越五日未奏/帝怒/执骥与侍郎邝野下之狱/寻得释/阿台/朵儿只伯数寇甘/凉边将屡失利/
B.署兵部尚书/正统元年奉诏议边事/越五日未奏/帝怒执骥与侍郎邝野/下之狱/寻得释/阿台/朵儿只伯数寇甘/凉边将屡失利/
C.署兵部尚书/正统元年奉诏议边事/越五日未奏/帝怒/执骥与侍郎邝野下之狱/寻得释/阿台/朵儿只伯数寇甘/凉/边将屡失利/
D.署兵部尚书/正统元年奉诏议边事/越五日未奏/帝怒执骥与侍郎邝野/下之狱/寻得释/阿台/朵儿只伯数寇甘/凉/边将屡失利/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进士,一般称科举时代殿试考取的人,前三名依次为状元、榜眼、探花。
B.辕门,既可指古代帝王巡狩、田猎止宿出入处之门,又可指军营的营门。
C.请老,是古代官吏向君王请求退休养老的婉词,与致仕、致政、告老相同。
D.赠,即赠官,古代朝廷对功臣生前或死后追赠官职或爵位,表示褒奖肯定。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骥文武兼备,受到皇帝器重。他善于骑马射箭,有胆有识,通晓军事谋略,永乐年间考中进士,皇帝常委以重任,他也不负重托。
B.王骥历练老成,处事长于应变。他斩杀安敬,既调查实际情况,又有事先拿到的皇帝诛杀安敬的密旨;同时他根据军队需要制定了可行的法规。
C.王骥善于用兵,驱敌辗转千里。他指挥军队攻打敌人,兵分三路,蒋贵担任前锋,任礼独自率领大军殿后,赵安兵出昌宁,分道夹击敌军,取得胜利。
D.王骥累著功绩,请功不避其亲。他安定边境,追杀敌人,立下功劳;英宗复位后论功行赏,给他的赏赐稍微延迟,他就上奏为他的儿子争得赏赐。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为兵科给事中,使山西,奏免盐池逋课二十余万,寻迁山西按察司副使。
(2)迨诸父异爨,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项脊轩志》)
【小题5】概括皇帝让王骥去处理边境事务时允许他“便宜行事”的原因。
20-21高一上·江苏南京·阶段练习
知识点:《明史》文言文断句文言文翻译史传文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宪宗成化二十三年九月壬寅,皇太子即位,诏赦天下,以明年为弘治元年。先朝妖佞之臣,放斥殆尽。冬十月,召致仕南京兵部尚书王恕为吏部尚书。时恕负重望,其居冢宰,铨政多厘正焉。先是,大学士万安结万贵妃兄弟,进奸僧继晓以固其宠。上在东宫,稔闻其恶。已而科道交章论之,遂命罢去。礼部右侍郎丘浚进所著《大学衍义补》,上览之甚喜,擢礼部尚书,仍命礼部刊行。

元年春正月,召南京兵部尚书马文升为左都御史。二月上耕籍田毕宴群臣教坊以杂伎承应或出亵语文升厉色曰新天子当知稼穑艰难岂宜以此渎乱宸聪!即斥去。马文升条时政十五事,上嘉纳之,悉施行。五年五月,遣廷臣赍内帑银,赈杭、嘉、湖大水。

十年二月,上屡游后苑,侍讲王鳌侍经筵,讲文王不敢盘于游畋。上悟,纳之。太监李广以左道见宠任,权倾中外。会幼公主痘疡,太皇太后归罪于广。广惧,饮鸩死。上命搜广家,得纳贿簿籍。上怒,籍没之。召两广总督刘大夏为兵部尚书。大夏素以安内攘外为己任,命下,人心翕服。先是,大夏在广东、西,一岁再求去,皆不许。既廷谢,上御帷殿,召问之曰:“朕素用卿,而数辞疾,何也?”大夏对曰:“臣老且病,故辞耳。”上默然。五月,帝不豫。庚寅,召大学士刘健等受顾命。上曰:“东宫聪明,但年幼,好逸乐,诸先生须辅之以正道,俾为令主。”

健等皆叩首曰:“臣等敢不尽力。”翼日,上崩。

谷应泰曰:孝宗恭俭仁明,勤求治理,置亮弼之辅,召敢言之臣,求方正之士,绝嬖幸之门。世岂有无小人之日哉?人君进贤退不肖之间,安危倚伏不可不审也。

(节选自《明史纪事本末·卷四十二》)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二月/上耕籍田毕/宴群臣/教坊以杂伎承应/或出亵语/文升厉色曰/新天子当知稼穑艰难/岂宜以此渎乱宸聪/
B.二月/上耕籍田毕宴/群臣教坊/以杂伎承应/或出亵语/文升厉色曰/新天子当知稼穑艰难/岂宜以此渎乱宸聪/
C.二月/上耕籍田毕宴/群臣教坊/以杂伎承应/或出亵语/文升厉色曰/新天子当知/稼穑艰难岂宜以此渎乱宸聪/
D.二月/上耕籍田毕/宴群臣/教坊以杂伎承应/或出亵语/文升厉色曰/新天子当知/稼穑艰难岂宜以此渎乱宸聪/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壬寅,为天干中的壬与地支中的寅的搭配,文中用来纪日。
B.铨政,是指选拔、任用、考核官吏的一应政务。
C.经筵,汉唐以来封建帝王为自学经史而特设的讲经论史的御前讲席。
D.顾命,指帝王的临终遗命,也指新帝登基后托以辅政的大臣。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明孝宗即位后,励精图治,不仅将邪恶的佞臣放逐、斥退,而且还任用贤能,采纳建议改正自己的错误。
B.明孝宗能人尽其才,用敢于直谏的王恕做吏部尚书,用有威望的马文升做左都御史,用善于讽谏的王鳌做侍讲。
C.明孝宗重视国家安全,重用刘大夏,征调时任两广总督的刘大夏来京担任兵部尚书,此前刘大夏在任上曾两次请求离任都没有被批准。
D.明孝宗在弥留之际,让刘健等大臣接受遗命,让他们教导太子改正贪图安逸享乐的毛病,让太子成为好君主。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上在东宫,稔闻其恶。已而科道交章论之,遂命罢去。
(2)大夏素以安内攘外为己任,命下,人心翕服。
【小题5】谷应泰说:“人君进贤退不肖之间,安危倚伏不可不审也。”这句话说的是什么道理?他这样说的目的是什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谭纶,字子理,宜黄人。嘉靖二十三年进士。除南京礼部主事。历职方郎中,迁台州知府。纶沉毅知兵。时东南倭患已四年,朝议练乡兵御贼。纶亦练千人立束伍法自裨将以下节节相制分数既明进止齐一未久即成精锐倭犯栅浦,纶自将击之,三战三捷。倭转寇仙居、临海,纶擒斩殆尽。加右参政,会忧去。以尚书杨博荐起,复将浙兵,讨饶平贼林朝曦。朝曦穷,弃巢走,纶及广东兵追擒之。寻改官福建,乞终制去。

倭转入福建。自福宁至漳、泉,千里尽贼窟。四十二年春,再起纶。道擢右佥都御史,巡抚福建。倭屯崎头城,陷政和、寿宁,各扼海道为归计。纶环栅断路,贼不得去,移营渚林。纶自将中军,总兵官刘显、俞大猷将左、右军。令继光以中军薄贼垒,左右军继之,大破贼,复一府二县。纶以延、建、汀、邵间残破甚,请缓征蠲赋。倭复围仙游,纶、继光大破贼城下。广东境内悉定。纶上疏请复行服,世宗许之。

纶练兵事,朝廷倚以办贼,遇警辄调,居官无淹岁。迨南寇略平,而边患方未已。隆庆元年,给事中吴时来请召纶、继光练兵。诏征纶还部,进左侍郎兼右佥都御史,总督蓟、辽、保定军务。纶相度边隘冲缓,道里远近,分蓟镇为十二路,路置一小将,总立三营。诸将以时训练,互为掎角,节制详明。是岁秋,蓟、昌无警。异时调陕西、河间、正定兵防秋,至是悉罢。纶召入为右都御史兼兵部左侍郎,协理戎政。边备大饬,敌不敢入犯。以功进兵部尚书兼右都御史,协理如故。其冬,予告归。

万历初,加太子少保。五年卒官。太子太保,襄敏。纶终始兵事垂三十年。尝战酣,刃血渍腕,累沃乃脱。

(节选自《明史·谭纶传》,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纶亦练千人/立束伍法/自裨将以下/节节相制/分数既/明进止/齐一未久/即成精锐
B.纶亦练千人立/束伍法/自裨将以下节节相制/分数既明/进止齐一/未久即成精锐
C.纶亦练千人/立束伍法/自裨将以下节节相制/分数既明/进止齐一/未久即成精锐
D.纶亦练/千人立束伍/法自裨将以下/节节相制/分数既明/进止齐一/未久即成精锐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知府,中国古代地方职官名,意思是“知某府事”,掌管一府的政令,总领属下各县,也称太守。
B.赠,这里指赠官。古代朝廷对功臣的先人或本人死后追封爵位官职,一般赠官官职高于原职。
C.兵部,中国古代官署名,六部之一,掌管选用武官及兵籍、军械、军令等,长官为兵部尚书。
D.谥,即谥号,是古代对去世的君主、诸侯、大臣等的生平事迹评定后给予的表敬意的称号。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谭纶敢于担当。他本是进士出身的文官,面对猖獗的倭寇,他却亲自领兵作战,在抗倭前线屡立战功。
B.谭纶国而忘家。父亲去世后,他多次因抗倭斗争的需要被朝廷起用,直到倭患被彻底平定才回乡服丧。
C.谭纶熟悉军事。朝廷对他非常倚重,无论是南方还是北方,遇到警报就调动他,他历任官职从未满一年。
D.谭纶作战勇猛。他戎马半生,在激烈的战斗中奋勇杀敌,刀刃上的血都浸染了手腕,要多次冲洗才清除。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令继光以中军薄贼垒,左右军继之,大破贼,复一府二县。
(2)诸将以时训练,互为掎角,节制详明。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孔克仁,句容人。由行省都事进郎中,尝偕宋濂侍太祖,太祖数与论天下形势及前代兴亡事。陈友谅既灭,太祖志图中原,谓克仁曰:元运既隳,豪杰互争,其衅可乘。吾欲督两淮江南诸郡之民,及时耕种,加以训练,兵农兼资,进取退守,仍于两淮间馈运可通之处,储粮以俟。兵食既足,中原可图。卿以为何如?克仁对曰:积粮训兵,观衅待时,此长策也。当是时,江左兵势日盛,太祖以汉高自期,尝谓克仁曰:秦政暴虐汉高帝起布衣以宽大驭群雄遂为天下主今群雄蜂起皆不知修法度以明军政此其所以无成也。因感叹久之。又曰:江南则唯我与张士诚耳。士诚多奸谋,尚间谍,御众无纪律。我以数十万众,修军政,任将帅,相时而动,其势有不足平者。克仁顿首曰:主上神武,当定天下于一矣。尝阅《汉书》,濂与克仁侍。太祖曰:汉治道不纯者何?克仁对曰:王霸杂故也。太祖曰:谁执其咎?克仁曰:责在高祖。太祖曰:高祖创业,遭秦灭学,民憔悴甫苏,礼乐之事固所未讲。孝文为今主,正当制礼作乐,以复三代之旧,乃逡巡未,使汉业终于如是。帝王之道,贵不违时。三代之王有其时而能为之,汉文有其时而不为,周世宗则无其时而为之者也。又尝问克仁:汉高起徒步为万乘主,所操何道?克仁对曰:知人善任。克仁侍帷最久,故获闻太祖谋略居多。洪武二年四月,命克仁等授诸子经,功臣子弟亦令入学,已,出知江州,入为参议,事死。

(节选自《明史·孔克仁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秦政暴虐/汉高帝起/布衣以宽/大驭群雄遂为天下主/今群雄蜂起皆不知修法度/以明军政/此其所以无成也/
B.秦政暴虐/汉高帝起/布衣以宽大/驭群雄遂为天下主/今群雄蜂起/皆不知修法度以明军政/此其所以无成也/
C.秦政暴虐/汉高帝起布衣/以宽大驭/群雄遂为天下主/今群雄蜂起皆不知修法度/以明军政/此其所以无成也/
D.秦政暴虐/汉高帝起布衣/以宽大驭群雄/遂为天下主/今群雄蜂起/皆不知修法度以明军政/此其所以无成也/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郎中:战国时为掌管文书奏章的官员,自唐至清成为尚书、侍郎之下的高级官员,分掌各司事务。
B.太祖:太祖作为帝王庙号使用,多为创基立业者,常见于开国皇帝,也有为其先人追授者。
C.江左:古人以东为左,以西为右,江左即江东,指长江下游南岸地区。此地域概念盛行于唐以前。
D.万乘:兵车万辆,表示军事力量强大。周制,天子地方千里,出兵车万乘,故又以万乘代指天子。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孔克仁深得太祖赏识。由行省都事升任郎中,曾与宋濂一同侍奉太祖,太祖经常和他讨论天下形势及前代兴亡的史实。
B.孔克仁具有战略眼光。太祖认为元朝衰败,争斗四起,若发动百姓,兵粮充足,则中原可图。他十分赞赏太祖的谋略。
C.孔克仁心怀敬仰之情。太祖以汉高祖自许,表示要和张士诚一道整肃军政,任用将帅。他盛赞太祖,认为定能一统天下。
D.孔克仁颇具独到见解。他曾与太祖讨论史事,太祖问他,汉高祖用什么办法让自己从平民成为万乘之主,他认为是“知人善任”。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积粮训兵,观衅待时,此长策也。
(2)高祖创业,遭秦灭学,民憔悴甫苏,礼乐之事固所未讲。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