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文言文阅读 较难0.4 引用2 组卷226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出夷陵州治,西北陆行二十里,濒大江之左,所谓下牢之关也。路狭不可行,舍登舟。舟行里许,闻水声汤汤,出于两崖之间。复舍舟登陆,循仄径曲折以上。穷山之巅,则又自上缒危滑以下。其下地渐平,有大石覆压当道,乃伛俯径石腹以出。出则豁然平旷,而石洞穹起,高六十馀尺,广可十二丈。二石柱屹立其口,分为三门,如三楹之室焉。

中室如堂,右室如厨,左室如别馆。其中一石,乳而下垂,扣之,其声如钟。而左室外小石突立正方,扣之如磬。其地石杂以土,撞之则逄逄然鼓音。背有石如,可坐,予与二三子浩歌其间,其声轰然,如钟磬助之响者。下视深溪,水声泠然出地底。溪之外翠壁千寻,其下有径,薪采者负薪行歌,缕缕不绝焉

昔白乐天自江州司马徙为忠州刺史,而元微之适自通州将北还,乐天携其弟知退,与微之会于夷陵,饮酒欢甚,留连不忍别去,因共游此洞,洞以此三人得名。其后欧阳永叔暨黄鲁直二公皆以摈斥流离,相继而履其地,或为诗文以纪之。偕予来者,学使陈公之子伯思、仲思。而陈公以守其官未能至,然则其至也,其又有幸有不幸邪?

夫乐天、微之辈,世俗之所谓伟人,能赫然取名位于一时。故凡其足迹所经,皆有以传于后世,而地得因人以显。若予者,虽其穷。幽陟险,与虫鸟之适去适来何异?虽然山川之胜使其生于通都大邑则好游者踵相接也顾乃置之于荒遐僻陋之区美好不外见而人亦无以亲炙其光呜呼!此岂一人之不幸也哉!

(刘大櫆《游三游洞记》,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虽然/山川之胜/使其生于通都大邑/则好游者踵相接也/顾乃置之于荒遐僻陋之区/美好不外见/而人亦无以亲炙其光/
B.虽然山川之胜/使其生于通都大邑/则好游者踵相接也/顾乃置之于荒遐僻陋之区/美好不外见/而人亦无以亲炙其光/
C.虽然山川之胜/使其生于通都大邑则好/游者踵相接也/顾乃置之/于荒遐僻陋之区/美好不外见/而人亦无以亲炙其光/
D.虽然/山川之胜/使其生于通都大邑则好/游者踵相接也/顾乃置之于荒遐僻陋之区/美好不外见/而人亦无以亲炙其光/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舆,本义是车箱,后泛指车,文中的“舆”与“假舆马者”中的“舆”都指车。
B.床,古代一种可坐可卧的家具,与我们现在所言的只做卧具的“床”显然不同。
C.乐天,白居易的字,古人出生后即由父母起名取字,也有的是成年后自己取字。
D.穷,在文中是穷尽之意,与古人所言“诗穷而后工”一句中的“穷”意思不同。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三游洞地处偏狭。作者陆行二十里后,舍舆换舟,舟行数里,又舍舟登陆,顺着狭窄小路登至山巅,又坠绳而下,经一番波折方得见三游洞。
B.三游洞声响独特。三游洞“三室”结构,洞中之石,扣之,声如钟;地上之石,撞之,声如鼓;人在洞内放歌,声音轰响;深溪则水声泠然。
C.三游洞因人得名。三游洞因白居易及其弟白知退和友人元微之三人曾于此共游而得名,后欧阳永叔和黄鲁直亦相继到此游览,且都留下诗文。
D.三游洞带来遐思。作者因游洞而将自己与白居易等人做对比,感慨自己虽涉险来却不能留名,与鸟虫无异;同时由人及洞,感慨洞之际遇。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溪之外翠壁千寻,其下有径,薪采者负薪行歌,缕缕不绝焉。
(2)故凡其足迹所经,皆有以传于后世,而地得因人以显。
【小题5】作者认为三游洞的“幸”与“不幸”分别是什么?
20-21高一下·辽宁大连·开学考试
知识点:文言文断句文言文翻译杂记(山川、景物、人事记)概括中心意思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阳固,字敬安,阳兴从弟,北平无终人。性俶傥,不拘小节。少任侠,好剑客,弗事生产。年二十六,始折节好学,遂博览篇籍,有文才。太和中,从大将军宋王刘昶征义阳。昶严暴,治军甚急,三军战栗无敢言者。固启谏,并面陈事宜。昶大怒,欲斩之,使监当攻道。固在军勇决,志意闲雅,了无惧色。昶甚奇之。军还,言之高祖。年三十余,始辟大将军府参军事。

初,世宗委任群下,不甚亲览,好桑门之法。尚书令高肇以外戚权宠,专决朝事;又咸阳王禧等并有衅故,宗室大臣,相见疏薄;而王畿民庶,劳弊益甚。固乃作《南北二都赋》,因以讽谏。世宗末,中尉王显起宅既成,集僚属飨宴。酒酣问固曰:“此宅何如?”固对曰:“晏婴湫隘,流称于今;丰屋生灾,著于《周易》。此盖同传舍耳,唯有德能卒。愿公勉之。”显默然。他日又谓固曰吾作太府卿库藏充实卿以为何如固对曰公收百官之禄四分之一州郡赃赎悉入京藏以此充府未足为多显大不悦,以此衔固。又有人间固于显。显因奏固剩请米麦,免固官。

肃宗即位,大军征硖石,为仆射李平行台七兵郎。平奇固勇敢,军中大事悉与谋之。又命固节度水军,固设奇计先期乘贼,获其外城。军罢,太傅、清河王怿举固,除步兵校尉,汝南王悦郎中令。时悦年少,行多不法,屑近小人。固上疏切谏,并面陈往代诸王贤愚之分。以感动悦,悦甚敬惮之。怿大悦,以为举得其人。丁母忧,号慕毁病,杖而能起。练之后,犹酒肉不进。时固年逾五十,而丧过于哀,乡党亲族咸叹服焉。神龟末,清河王怿领太尉,辟固从事中郎。属怿被害,元义乘政,朝野震悚。怿诸子及门生吏僚莫不虑祸,隐避不出,素为怿所厚者弥不自安。固以尝被辟命,遂独诣丧所,尽哀恸哭,良久乃还。四年九月卒,时年五十七。固刚直雅正,不畏强御,当官清洁,家无余财。终殁之日,室徒四壁,无以供丧,亲故为其棺敛焉。

节选自《魏书·列传第六十·阳固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他日又谓固曰/吾作太府卿/库藏充实/卿以为何如/固对曰/公收百官之禄/四分之--州郡/赃赎悉入/京藏以此充府/未足为多/
B.他日又谓固曰/吾作太府卿/库藏充实/卿以为何如/固对曰/公收百官之禄/四分之--州郡/赃赎悉入京藏/以此充府/未足为多/
C.他日又谓固曰/吾作太府卿/库藏充实/卿以为何如/固对曰/公收百官之禄四分之一/州郡赃赎/悉入京藏/以此充府/未足为多/
D.他日又谓固曰/吾作太府卿/库藏充实/卿以为何如/固对曰/公收百官之禄四分之一/州郡赃赎悉入京藏/以此充府/未足为多/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从弟”,古人以同曾祖父而不同父亲又年幼记的同辈男性为“从弟”,也就是今天的“堂弟”。
B.“三军”,春秋时,大国的军队分为中军、上军、下军,也有称中军、左军、右军,后泛指军队。
C.“高祖”,古代开国帝王的谥号,如唐高祖李渊,后面的君王一般用“宗”。
D.“领”,兼任官职。文言文中常用“摄”“行”“署”“权”等指代理官职。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阳固性情洒脱,清明廉洁。阳固少年时任侠尚武,不事生产,26岁时才改变志趣,喜好读书;他居官清廉,家中没有多余的财产。终没之日,四壁徒空,无以供丧,亲朋故交为其棺敛。
B.阳固刚直雅正,不畏强御。刘昶为人严暴,以苛急治军,三军畏惧,阳固却敢于给他提建议;王显酒酣时问阳固他的新宅如何,阳固却说丰屋易生灾变,只有有德者才能在此善终。
C.阳固敢于直谏,有勇有谋。世宗醉心佛法,外戚专权,人民劳苦,阳固作《南北二都赋》来讽喻朝廷;朝廷大军征讨硖石,阳固因勇敢受上司赏识,出奇招夺取了敌人的外城。
D.阳固品行高洁,至孝至义。母亲去世,阳固号啕痛哭,哀毁骨立,丧期过了仍不吃肉喝酒;清河王被杀,他的儿子们与门生故吏无不虑祸保身,阳固却独自到元怿的灵堂尽哀恸哭。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显大不悦,以此衔固,又有人间固于显,显因奏固剩请米麦,免固官。 .
(2)固上疏切谏,并面陈往代诸王贤愚之分,以感动悦,悦甚敬惮之。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庾炳之,字仲文,初为秘书、太子舍人,刘粹征北长史、广平太守。兄登之为谢晦长史,炳之往省之。晦时位高权重,朝士莫不加敬,炳之独与抗礼,时论健之。炳之为人强急而不耐烦,宾客干诉非理者,忿詈形於辞色。素无术学,不为众望所推。性好洁,士大夫造之者,去未出户,辄令人拭席洗床。时陈郡殷冲亦好净,小史非净浴新衣,不得近左右。士大夫小不整洁,每容接之。炳之好洁反是,冲每以此讥焉。领选既不缉众论,又颇通货贿。炳之请急还家,吏部令史钱泰、主客令史周伯齐出炳之宅咨事。泰能弹琵琶,伯齐善歌,炳之因留停宿。尚书旧制,令史咨事,不得宿停外,虽有八座命,亦不许。为有司所奏。上于炳之素厚,将恕之,召问尚书右仆射何尚之,尚之具陈炳之得失。又密奏曰夫为国为家,何尝不谨用前典,今苟欲通一人,虑非哲王御世之长术。炳之所行,非暧昧而已。

太祖欲出炳之为丹阳,又以问尚之。尚之答曰:臣见刘伯宠大慷慨炳之所行,云有人送张幼绪,幼绪语人,‘吾虽得一县,负三十万钱,庾冲远乃当送至新林,见缚束,犹示得解手。’荀万秋尝诣炳之,值一客姓夏侯,主人问有好牛不云无问有好马不又云无政有佳驴耳炳之便答甚是所欲客出门遂与相闻索之。刘道锡云是炳之所举,就道锡索嫁女具及祠器,乃当百万数,犹谓不然。选令史章龙向臣说,亦叹其受纳之过,言‘实得嫁女具,铜炉四人举乃胜,细葛斗帐等物,不可称数’。在尚书中,令奴酤酃酒,利其百十,亦是立台阁所无,不审少简圣听不。恐仰伤日月之明,臣窃为之叹息。

太祖乃可有司之奏,免炳之官。是岁,元嘉二十五年也。二十七年,卒于家,时年六十三。太祖录其宿诚,追复本官。

(选自《宋书·庾炳之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主人问有/好牛不/云无/问有好马不/又云/无/政有佳驴耳/炳之便答/甚是所欲/客出门/遂与相闻索之/
B.主人问有好牛不/云/无/问有好马不/又云/无/政有佳驴耳/炳之便答/甚是所欲/客出门/遂与相闻索之/
C.主人问/有好牛不/云无/问有好马不/又云/无/政有佳驴耳/炳之便答甚是/所欲客/出门遂与/相闻索之/
D.主人问有好牛不/云/无/问有好马不/又云/无/政有佳驴耳/炳之便答甚是/所欲客/出门遂与/相闻索之/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太子舍人,最初设置于秦朝,是执掌东宫宿卫的,后来也兼管秘书、侍从之职。
B.小史,汉代以后,对一般小吏的通称。同时也指书童官府中的小差役等人。
C.祠器,即祭器,古时行祭祀之礼时所陈设的各种器具,文中属于索贿的财物。
D.台阁,本指亭台楼阁等建筑,汉朝时指尚书台,后亦泛指朝廷。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庾炳之不慕权贵,性情急躁冒进。他去拜访兄长庾登之向其上司谢晦行平等的礼仪与朝士们迥异,而宾客诉求不合情理,他也会极不耐烦地作色怒骂。
B.庾炳之不谙学术,洁癖每受讥刺。他因缺乏学问不受推重,与性好洁净的殷冲针锋相对,能够接纳稍微有些不整洁的士大夫们,因此屡受殷冲讥讽嘲笑。
C.庾炳之不拘礼法,招来同僚非议。他因急事回家后,违背朝廷旧制,留宿通晓音乐的下属,被有关官员举报,何尚之借机向皇帝密奏不可随意宽恕变通。
D.庾炳之双面人生,操守失于贪婪。他在权贵前不卑不亢,但晚节不保,如向他推举的官

员索要财物,即便是别人女儿嫁妆和祭祀祠器也不放过,价值百万。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l)性好洁,士大夫造之者,去未出户,辄令人拭席洗床。
(2)上于炳之素厚,将恕之,召问尚书右仆射何尚之,尚之具陈炳之得失。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游龙鸣山

【明】陶安

游之胜者,适其时可乐也,得其地尤可乐也,而所游又皆佳士,则所以宣其和、舒其郁、畅其心而发其文者,盖乐焉而不失乎正也。

至元丙子二月甲午,厚斋严君治酒肴,招予游龙鸣山,即无想山也。时春雾既久,风日暄丽,英少俊,序齿而行,鼓吹前导。从蓝溪东南行五六里,两山峙如双阙,相距百步,绵亘东趋。中夹石田,田右小路,随两山势深窅曲折。行三四里,隘不宜田,仅可为路。又数里,山益奇峻,轻岚暖霭,微袭襟帽。山外崇峰复峰,杳无穷极。少焉,峭壁对立,状若华表,松衫万章①,夹路北转。涧多石底,云深树茂,繁卉被岩,鸟声清碎,似非人间世。僧舍雄丽,榜曰禅寂。门外独松古秀,大连数抱。修篁干霄,森列门内。寺长老出迎客,延坐后堂,匾曰白云深处其西有听松杆,又西即韩熙载读书堂遗址,所植桧犹存。其北有甘露室。又北,上为招云亭,气象空旷,攒峰玉立,视向所历群山,低俯其顶矣。遂蹑蹬至潮音岩,怪石异态百出。同游者疲于跻攀,于是止焉。

予以未登绝顶为怏,与三二友决意直上。地势斗峻,褰裳②援萝,履苍莽中。上有天池沆瀁③,其水下飞潮音岩,引以给庖。其西绝顶,巨石雄坦,可坐数十人。渺焉四顾,心目豁然。其东绝顶,视西又高,倦不欲登,还饮白云深处。于时暖气薰席,蒸焉如夏,凄焉如秋,栗焉如冬,觥筹无算,谈笑甚欢,虽从者乐工各适其意。酒既,长老引客看花,徐行登环翠阁。已而与长老别,出寺门。行几一里,众以兴未尽,席地坐,分韵赋诗者久之,诗成而归。

斯游也,适其时而得其地,信足乐矣。但溧之为州,非通都要路,兼是山隐于邃奥,故无前贤题咏及当代名笔发其幽潜,予故表而出之。呜呼!乐而不失乎正者,浴沂风雩也。兰亭之会乃或感慨悲戚今同游者心平气易发言为诗皆有可观其亦乐之正者欤!遂记兹游之胜,使无想山得以著于世云。

(选自《陶学士文集》,文字略有改动)


【注】①章:大材。②褰裳:撩起衣裳。③沆瀁:水深广的样子。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兰亭之会乃或感慨/悲戚今同/游者心平气易发言/为诗皆有可观/其亦乐之正者欤!
B.兰亭之会/乃或感慨悲戚/今同游者心平气易/发言为诗/皆有可观/其亦乐之正者欤!
C.兰亭之会乃/或感慨悲戚/今同游者心平气易/发言为诗/皆有可观/其亦乐之正者欤!
D.兰亭之会/乃或感慨悲戚/今同游者心平气易发言/为诗皆有可观/其亦乐之正者欤!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主要是记载事物,并通过记事、记物、写景、记人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见解,寄景抒情,托物言志。
B.兰亭之会既有徜徉美好时光的快然自足,又有时过境迁不免感慨横生的终期于尽。
C.耆,指六十岁以上的年纪,耆艾,泛指老年人。古代指人上了年纪的词还有耄耋、古稀、垂髫等。
D.浴沂,语出《论语》:“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谓在沂水洗澡。后多用“浴沂”喻一种怡然处世的高尚情操。
【小题3】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段“适其时可乐也,得其地尤可乐也,而所游又皆佳士”从三方面提出“游之胜”的标准,引领下文。
B.潮音岩有一块雄伟平坦且可坐数十人的巨石,站在上面可以俯瞰美景,因而成为龙鸣山的重要景点。
C.作者和同伴游览了龙鸣山美景,谈笑作诗,心情和悦,体会到了类似于“浴沂风雩”那样纯正的快乐。
D.龙鸣山地处幽僻,交通不便,不为人知,作者写这篇游记,是想让更多的人知道龙鸣山值得一游。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修篁干霄,森列门内。寺长老出迎客,延坐后堂,匾曰“白云深处”。
②斯游也,适其时而得其地,信足乐矣。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