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适中0.65 引用4 组卷377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文本一:

珠海望远

冯英子

到珠海的第二天,珠海度假村的副董事长吴兆声先生在中餐部的楼上请我们吃晚饭。餐厅靠海那边,是一式的大玻璃窗,从窗中望出去,海上风光非常美丽,澳门历历在望,九洲港外的横州岛和细岗岛,也隐约可见。我忽然想到,这个楼才是地地道道的望海楼。

从这个楼上望出去,极目千里,尽是南海风光。珠海市在珠江的出海口,与新会的座门为邻。厓门的山叫作厓山,1279年,宋元的最后一战,就发生在这里。那一年,宋将张世杰与元军主帅张弘范在此会战,不幸战败。宰相陆秀夫恐被俘受辱,负着小皇帝跳入海中,许多忠臣追随其后,十万军民跳海殉国,这是赵宋历史上最悲惨的一页。想不到如此平静、如此美好的海域,当年曾经是决定两个朝代胜败的场所。在珠海几天,我几乎一直在思考着这段历史。

从珠海的香洲区到拱北区,有一段路是沿海而筑,人少,路静,海浪拍击着堤岸,发出“哗哗”的声音。我几次徘徊在这条迷人的路上,有时站在海边的礁石上,一阵风浪,衣履尽湿,浑身感到凉意。想到杜牧那句“折戟沉沙铁未销”的诗,我也很想能够找一点儿沉沙的折戟,追思一下前朝的战争,为什么江山如此美丽,人民如此勤劳,有着200多年统治经验的赵宋,却敌不住新兴的政权?为什么甘为对方奔走的,有许多赵宋王朝的将军?

这恐怕要从赵匡胤的“杯酒释兵权”谈起了。他惩于五代军人的拥兵自重,用此计消除割据,集兵力于自己手中。赵宋以后,藩镇割据之局不再存在,大将奉命出征,回师部队上缴,兵不识将,将难拥兵,节度使之类不过是个空名罢了。从集权这点来看,自然不是坏事,可惜他忽略了另一个方面,就是只管巩固自己的统治而忽略了外部的敌人。中央虽然膨胀,四肢却相对萎缩,缺少了缓冲和中间地带,金兵一出,可以直捣东京,赵宋君臣,望风披靡,地称臣,以儿皇帝自保。元军来犯,他们也是打一仗、败一仗,逃到海边,终至灭亡。说得透彻一点儿,历史自有它发展的规律,非个人的主观意志可左右,座山的败亡,正是赵匡胤自己撒下的种子。

当然,也有人看到了这个危机,文天祥就是其中之一,他任兵部尚书后,就主张“分境内为四镇,建都督统御于其中……数日齐备,有进而无退,日夜以图之”。可惜被认为是“迁阔”。一个人病入膏肓,却总是“自我感觉良好”,良、平不能用,扁鹊、华佗也只能束手,赵宋之亡,不在于厓山之战,而在于自缚其手足。

张弘范覆亡赵宋之后,在座山立过一块碑,大书“镇国大将军张弘范灭宋于此”,来歌颂自己的功劳。这种如此高调的行为引起遗民以及后世的谩骂,人们纷纷对他进行谴责。有传闻说,后世有人在“镇国”前加了一个“宋”字,变成“宋镇国大将军灭宋于此”。所谓的“宋”将张弘范灭宋,其实是后人的一个美好愿望,但实际上张弘范没有当过一天宋臣。自古一朝天子一朝臣,张弘范孝忠元朝,无可非议。腐朽没落的王朝必然被新兴王朝替代,这是历史发展的规律。解放以后,原来刻有张弘范题字的石碑被航道部门炸毁,直到1964年秋,当地政府请田汉先生题写了“宋少帝与丞相陆秀夫殉国于此”13个行草大字,刻在近岸的奇石上,以纪念这悲壮的历史。

珠海的风景实在很美,有海,有山,有湾,有滩,有四季常青之树、八节盛开之花,每一个宾馆、每一家酒店都是一个小小的花园,这么多小花园又组成了珠海的大花园,花团锦簇,光辉灿烂,而且古代建筑的巍峨同现代的富丽调和在一起,九洲城是天安门的缩影,珠海宾馆却是江南园林的再造。总的说来,它比深圳典雅,比厦门开阔,作为一个经济特区,也确实具有许多有利条件。我望着珠海新会间的海域,一直想着厓山之战的情景,但历史决不会重复,看来我倒是忧天的杞人了。

(有删改)

文本二:

小品文是很小的。人家或以为它太小了,只配供人消遣,不能载道。我则以为除供人消遣外,还须载道,其寿命才能长久。不过,道也有个分别,假如我说“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立地之道,曰柔与刚;立人之道,曰仁与义”,这所说倘真是道,也未免太艰深了。小品文所载之道,应该是众人应该明白而且都能明白之道理,那便有普及的价值了。世间不少长篇大论,

因太长太大,只有以读文章为职业的人才有工夫去读它;又因其说理复杂曲折,也只有以读文章为职业的人才能读得懂,这便没有普及的价值。小品文短小,读来不甚费时,所述之理浅显,读来不甚难懂。有此两个长处,小品文可作普及文化与教育之良好工具。要小品文能载道,又要它能普及,便须文章作得很好。就形式说,当为短小。短小之法,我也可以举一些,曰,不要导论,不要结论;反之,只要一个本论。近来常见三五百字之小品文,其开端便占一两百字,太不经济。小品文虽极短小,内部仍可以有严密的组织,仍可以有起承转合。一句抽象之道理,可以写三两句具体之说明,正面说了,还可以说反面。总而言之,小品虽经济·然而是“文”章。

(节选自周谷城《泛说小品文》)

【小题1】下列对文本一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前两段先叙述作者在珠海餐厅眺望大海,照应文章的题目,接着由珠海市引出厓门,又由厓门引出厓山,层次井然。
B.文章第三段接连两问,表达了作者对赵宋王朝灭亡的深深遗憾之情,这不仅引发了读者的思考,也为后文的议论做了铺垫。
C.文中句子“中央虽然膨胀,四肢却相对萎缩”把道理说得形象因而容易理解;朝廷掌握军队,很有力量,边防军数量却极少。
D.文章写珠海的山、水、花、树,赞赏其新貌,强调了其作为经济特区的有利条件,字里行间透露出对祖国美好未来的憧憬。
【小题2】下列与文本有关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诗句“折戟沉沙铁未销”在文中暗示作者在想到元与宋的战争时,渴盼从水中捞一件当年的兵器以抒怀古之幽情。
B.文天祥《过零丁洋》中的诗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表现出他誓死不降的决心和舍生取义的生死观。
C.文本一“良、平不能用”意为宋朝统治者用不了西汉初年的张良、陈平这样的人才,只能从本朝发现和任用人才。
D.周谷城在指出小品文就是文章时,特意把“文”字加了引号,是在强调小品文相比其他类文章更要有华美的文采。
【小题3】文艺批评家全鸥说《珠海望远》是“触景生情,以古鉴今”,你对此如何理解?请结合文本简要回答。
【小题4】根据文本二,我们应该主要从哪些角度对文本一进行赏析?请简要解说。
2021·河北·一模
知识点:分析结构,概括主题分析体裁特征和表现手法多角度探究作品意蕴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面小题。

黄 梅 魂

杨海燕

老杨退休后回到了偏远的农村老家,他十五岁从这儿走出去读书,工作,成家,现在清闲了,回来侍奉老娘以尽孝心。

老杨每天除了侍奉老娘外,还爱好看书、听戏,他尤爱听唱腔优美的黄梅戏,没事还能跟着收音机哼上几句。

平时,常有一些唱黄梅小调的艺人来村子里卖唱。老杨对他们不屑一顾,这些人衣着破烂,奴颜婢膝,没有半点艺人的样子,唱出来的黄梅小调全无韵味。

一天午后,老杨躺在家门口老槐树底下的藤椅上乘凉,夏日的骄阳肆虐着大地,知了哑着嗓子不知疲地嘶吼着,偶尔一阵沉闷的热风拂过,老杨昏昏欲睡。

“老先生好!”一声温文尔雅的问候传来,好久没听到这么儒雅的声音了,老杨不由睁开眼睛仔细打量着来者。只见来人三十上下,俊俏的面容因风尘仆仆而显得有些憔悴,一对深陷下去的眼窝,让人觉得可惜。他拄着一根木制拐杖,着长裤汗衫,被洗到发白看不出本色,但干净清爽。身旁是一位年龄相仿的妇人,大概是他的妻子,长得眉清目秀,着长衣长裤,同样被洗得发白而干净清爽,右手拿着一把二胡,左手搀扶着男人。

老杨略一点头,但见妇人左手放开男人,将二胡抵在腰间拉了起来,顿时,黄梅乐调如清冽的山泉水灌入老杨耳中。老杨精神一震,全身心像沐浴在清凉的风中,不由闭上眼睛享受了起来。“郎对花姐对花,对对到田埂上……”“丢下一粒籽,发了一棵芽,么杆子么叶开的什么花……”字正腔圆,盲人夫妻对唱的《打猪草》俨然黄梅戏一代宗师王少舫、严风英风范,听得老杨神清气爽,如在干渴时了一杯凉茶般全身酣畅淋漓。老杨心满意足,这才是艺人嘛。盲人夫妇见老杨爱听他们唱戏,每十天半月就会来一趟,每次唱的都不一样,有时是经典传统曲目,有时是民间小调。老杨听得如痴如醉,盲人夫妇唱得情深意长。

日子久了,老杨要是隔上一段时间没见到盲人来,就觉得心里空荡荡的。他渐浙待盲人夫妇如同朋友,每次他们来,老杨总要端一条长凳请他们坐下,倒上两杯茶,然后闲拉些家长里短。

盲人原来并不瞎,20多岁时,跟同乡去外地煤矿谋生,在一次瓦斯爆炸中,他死里逃生,却被热浪灼瞎了一双眼睛。蒙新婚妻子不弃,淅渐走出阴影。从此,他们以唱戏为生,踏上四处奔波的心酸之路。

老杨同情官人夫妇,每次给的钱都比别人高出数倍,盲人过意不去,每次都会多唱上几段,让老杨过足戏瘾。

有一段时间,盲人没有来。老杨知道他家住址,便写了一封信给他,信中说自己岁数大了,自母亲过世后,听他唱黄梅戏便是他唯一的乐趣,希望他还能如往常一样过来。盲人妻子回信说自己身体不好,暂时不能过去唱戏。后来他们又相互回了几次信。

大约一年后,盲人来了,却不见他妻子的影子,搀扶他的是一个十来岁的男孩。盲人说,一年多前,他的妻子嫌他家贫,撇下他和孩子走了。

老杨说,你们怪不容易的,就留下来吧,我送孩子去镇上学校读书。

盲人“扑通”一下给老杨跪下了,嚎啕大哭说:“要不是念着孩子,妻子走后,我就活不下去了。老哥现在把我的儿子收下来,老哥你就是我的恩人。”

盲人和儿子留在了老杨家。儿子去了学校,盲人没事就唱戏给老杨听,日子倒也过得轻松自在。

只是没事时,老杨会背着盲人去村头坟地烧些纸钱,并喃喃嘱咐:“你就放心去吧,我会代你照顾好他们的。”

坟碑上赫然是盲人老婆的名字。

(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小说以“黄梅魂”为题,有两重含义,一是老杨钟爱黄梅戏,并因黄梅戏与盲人夫妇结缘,二是盲人夫妇因黄梅戏生死相依。
B.小说将卖唱艺人全无韵味的演唱与盲人夫妇字正腔圆的对唱进行对比,展现了盲人夫妇真正具有黄梅戏大家的风范。
C.本文在顺叙中插叙盲人的不幸遭遇,既为写老杨帮助他们做铺垫,也为后文表现盲人妻子不会因贫穷离开盲人埋下伏笔。
D.老杨听了盲人夫妇唱的黄梅戏后神清气爽,隔上一段时间没见到盲人来就心里空荡荡的,从侧面突出盲人夫妇演技的高超。
【小题2】请简要分析“老杨”的人物形象。
【小题3】小说的结尾有点出乎意料,又似乎在情理之中,请结合文本探究这个结尾的妙处。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橘子

[日]芥川龙之介

①冬夜,天色阴沉。我坐在二等客车的角落里,呆呆等待开车的笛声。车里的灯早亮了,没有别的乘客。昏暗的站台上没有人,只有一只小狗不时哀叫几声。这片景色同我的心境怪吻合的。我感到说不出的疲劳和倦怠,就像这沉沉欲雪的阴天。我双手揣在大衣兜里,根本打不起精神把晚报掏出来看看。

②发车的笛声响了。我略觉舒展,将头靠在后面的窗框上,漫不经心地期待着眼前的车站后退。车子还未移动,却听见检票口那边传来一阵低齿木屐的吧嗒声。随着列车员的谩骂,二等车厢的门咯嗒一声开了,一个十三四岁的姑娘慌里慌张地走进来。同时,火车使劲颠簸了一下,缓缓开动了。我松了口气,点上烟卷,这才无精打采地抬起眼皮,瞥了一下对面姑娘的脸。

③那是个地道的乡下姑娘。干燥的头发挽成银杏髻,:红得刺目的双颊上横着一道道皲裂的痕迹。条肮脏的淡绿围巾一直耷拉到放着一个大包袱的膝头。捧着包袱的满是冻疮的手里,小心翼翼攥着一张红色的三等车票。我不喜欢她那张俗气的脸,那身邋遢的服装也使我不快。更让我生气的是,她竟蠢到连二等车和三等车都分不清。点上烟卷之后,也是有意要忘掉姑娘这个人,我把大衣兜里的晚报随便摊在膝盖上。这时,从窗外射到晚报上的光线突然由电灯光代替了,火车已驶进横须贺线上很多隧道中的第一个。

④灯光映照下,我溜了一眼晚报,上面净是人世间一些平凡的事情,媾和问题啦,渎职事件啦,讣闻啦,都解不了闷。我近乎机械地浏览着一条条索然无味的消息,然而,我不得不始终意识到那姑娘正端坐在我面前,那脸上的神气俨然是这卑俗现实的人格化。在隧道里穿行的火车,这个乡下姑娘,还有这份满是平凡消息的晚报这不是象征又是什么呢?不是这庸碌而无聊的人生的象征,又是什么呢?我心灰意懒,将没读完的晚报撇在一边,又把头靠在窗框上,阖上眼睛。

⑤过了几分钟,我觉得受到了骚扰,不由得四下里打量一下。那姑娘不知什么时候,竟从对面的座位挪到我身边来了,并一个劲儿地想打开车窗。笨重的玻璃窗不大好打开,她那皲裂的腮帮子就更红了;一阵阵吸鼻涕的声音,随着喘息声,不停传进我的耳际。这当然足以引起我的几分同情。暮色苍茫之中,只有两旁山脊上的枯草依稀可辨,此刻直逼到窗前,可见火车要开到隧道口了。我不明白这姑娘为什么特地要把关着的车窗打开。我只能认为,她这不过是一时心血来潮。因此,我怀着悻悻的情绪,但愿她永远也打不开,并冷眼望着姑娘用那双生着冻疮的手拼命要打开玻璃窗的情景。

⑥火车带着凄厉的声响冲出隧道,窗户终于咯噔一声打开了。一股浓黑的空气,好像把煤烟融化了似的,忽然变成令人窒息的烟屑,从窗洞滚滚涌进车厢。我来不及用手绢蒙住脸,本来就在闹嗓子,这时喷了一脸的烟,咳嗽得连气儿都喘不上来了。姑娘却把头伸到窗外,目不转晴地盯着前方,一任划破黑暗刮来的风吹拂她那挽着银杏髻的鬓发。的形影浮现在煤烟和灯光中。窗外眼看着亮起来了,泥土、枯草和水的气味凉飕飕地扑了进来,我这才好容易止了咳。要不是这样,我准会把这姑娘劈头盖脸骂上一通,让她把窗户关好的。

⑦这当儿,火车已经钻出隧道,正在经过荒山之间那疲敞镇郊的道岔。道岔旁,寒伧的茅草屋顶和瓦房顶鳞次栉比。大概是扳道夫在打信号,一面暗淡的白旗,孤零零地在薄暮中懒洋洋地摇曳。

⑧火车前行,我忽然看见在那寂寥的道岔的栅栏后,三个红脸蛋的男孩并肩站在一起。他们个个都很矮,仿佛是给阴沉的天空压的。穿的衣服,颜色跟镇郊的那片衰景一样凄惨。他们抬头望着火车经过,一齐举起手,扯起小小的喉咙拼命尖声喊着,听不清楚内容。这一瞬间,从窗口探出半截身子的那个姑娘,伸开生着冻疮的手,使劲地左右摆动。有五六个橘子,忽然从窗口朝送火车的孩子们头上落下去,给温煦的阳光映照成令人喜爱的金色。我屏住气,登时恍然大悟。姑娘大概是去当女佣,把怀里的几个橘子扔出去,犒劳特地给她送行的弟弟们。

⑨苍茫的暮色笼罩着镇郊的道岔,小鸟般叫着的三个孩子,和朝他们头上丢下来的橘子那鲜艳的颜色——这一切一切,瞬间就从窗外掠过。但这情景却深深地铭刻在我心中,使我几乎透不过气来。我不自觉却由衷地产生了一股喜悦的心情。我仰起头,像看另一个人似地定睛望着那个姑娘。不知什么时候,她已回到对面的座位上,淡绿色的毛线围巾仍裹着那满是皲裂的双颊,捧着大包袱的手里紧紧攥着三等车票。

⑩直到这时,我才聊以忘却那无法形容的疲劳和倦怠,和那庸碌而无聊的人生。

【小题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以第一人称视角展开叙述,所知有限,姑娘如何赶上火车、姑娘的所想、弟弟们喊话的内容,都是供读者想象的留白。
B.本文善写人物的颓废消沉。“我”将手揣进衣兜,却连里面的报纸都懒得拿出来看,与把秃头当作葫芦而傻笑的清兵卫心态迥异。
C.在姑娘想打开窗户的时候,“我”有儿分同情,希望她打不开。可见,在刻薄冷漠的文字里面,“我”有一副善良温暖的热心肠。
D.文中场景描写别有深意,阴沉的天气、昏暗狭窄的隧道、无精打采的白旗,都和我当时的心境相符,仿佛是无聊人生的生动注脚。
【小题2】第⑧段划线处“扔橘子”的情节虽着墨不多,却是小说中画龙点睛的一抹亮色。请谈谈本文是如何让这段情节打动人心的。
【小题3】罗丹说:“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你能从文中发现几种“美”?请结合文章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记忆中的薰衣草

高曼

凯瑟琳望着桌上那杯早已放凉的咖啡,神情无比沮丧。老师刚来过,她连咖啡都没顾上喝,讲了许多关于丽迪西娅的事情。

“没想到,您的女儿居然学会了说谎!捏造一些离奇的事情哗众取宠……”老师的脸上露出责备的神情,好像在怪这位母亲失职。

丽迪西娅是凯瑟琳的女儿,她正在读小学。这个乖孩子从来不让妈妈操心,可是最近却因为作文的事情惹得老师亲自上门告状。作文本上有这样一段话:“阳光下,那薰衣草组成的紫色花海在不断翻腾,构成了一个美丽的世界。空气中充满了薰衣草独特而自然的香气……”

凯瑟琳叹了口气,接着翻看第二篇:“我的妈妈是一位气质高贵的女王,她穿着飘逸的长裙站在舞台上,唱出的歌声空灵而动听……”

据老师讲,丽迪西娅最近经常向同学们吹牛,说自己小时候住的地方是一片薰衣草的世界,房子像宫殿一样。她还说妈妈以前是大歌星,在舞台上对着很多人表演,掌声经久不息……当然,这些都是假的。

现实是,丽迪西娅一家人住在法国东北部地区的埃纳省,这里根本没薰衣草,只有葡萄园。妈妈凯瑟琳在一家酒庄做清洁工人。她长相平庸,腰像水桶一样粗,说话用粗哑难听的大嗓门。

但是丽迪西娅却不厌其烦地向同学们讲述,像中了魔。老师觉得她可能心理上有问题,建议家长带她去看心理医生。

晚上,丽迪西娅回家后,妈妈说了老师家访的事情。丽迪西娅委屈地说:“妈妈,难道记忆会撒谎吗?在我的记忆里,那些事情确实发生过呀!”

凯瑟琳笑了,“宝贝,其实你只是记错了。”接着,她讲述了几年前发生的一件事情。

原来,凯瑟琳年轻的时候,曾经给普罗旺斯著名的歌星路易丝做过贴身保姆。两人如同亲姐妹,关系非常融洽。后来凯瑟琳嫁到了遥远的埃纳省。

就在丽迪西娅四岁的时候,她接到了路易丝的电话:“亲爱的,你重新回来帮我吧。我已经换了十几个保姆了,没有一个满意。再这样换下去,我会崩溃的。”

此后,路易丝几次三番催她来普罗旺斯,并且表示不介意她带着女儿来上班,还承诺要给她最优厚的待遇。丈夫心动了,便怂恿凯瑟琳答应。

到了那儿之后,凯瑟琳才知道,原来路易丝有个和自己女儿同龄的私生女,她不愿意被媒体曝光,于是只好交给保姆照看。从此之后,两个小女孩常常在一起玩耍。而凯瑟琳也可以抽出时间来安心干活儿。路易丝对孩子们非常好,无论买什么东西,都是双份的。两个孩子不仅吃的一样,穿的衣服也是一模一样的。有时候,路易丝还把自己的演唱会的票给她,让她带着两个孩子去看节目。

凯瑟琳非常感激她,于是更坚定了留在普罗旺斯的决心。路易丝还和她商量,要帮她的丈夫在这儿找个工作。然而,这个计划还没有实施,悲剧发生了。

那时正是普罗旺斯薰衣草盛开的时候,路易丝开车,带着凯瑟琳和两个孩子去田野里游玩。由于孩子们贪玩,天黑了她们才匆忙地往回赶。没多久,路易丝突然看到有男人在路边拦车。也许是想问路的人,她这样想着,便停了车。

“嗨,什么事?”热情的路易丝问道,那个人却突然拿着手枪从车窗伸进去,顶在了她的太阳穴上。“让保姆带着她的孩子滚回家拿钱,你留下!”男人厉声说道。

那个男人穷凶极恶,凯瑟琳只好抱着女儿下了车。她们刚下来,男人便坐了上去,开着车跑了。凯瑟琳一路狂奔,找到了最近的警察局报了警。但是当执法人员赶到的时候,汽车已经爆炸了。男人和路易丝母女全部死在了车上。事后调查才知道,原来劫车的男人是路易丝以前的恋人。在发现他品质恶劣之后,她怀着他的孩子离开了他。没有想到他又千里迢迢找了过来,并与之同归于尽。

“你记忆中的薰衣草是真的。只是你记忆中的会唱歌的妈妈,却是路易丝阿姨。”凯瑟琳解释道。丽迪西娅默默地低下了头,原来这个故事如此悲惨。不过,幸好她还有亲妈妈,还有在外地工作,即将回来的亲爸爸,所以,她是幸福的。想到这里,她又颇感欣慰。不过,从那以后,她再也没有向别人炫耀过薰衣草的故事。

几十年过去了。在凯瑟琳和丈夫的精心抚养之下,丽迪西娅学业有成,做了律师。很快,她有了心仪的男朋友,两个人商定去普罗旺斯旅游结婚。

当他们寄回在当地照的相片时,凯瑟琳深情地望着女儿的脸庞对老公说:“看,她长得几乎和她的亲妈妈路易丝一样美丽。”丈夫用力拥紧了她,眼睛中含满了泪水。

(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老师反映丽迪西娅经常向同学们吹牛,觉得她可能有心理问题,所以找到丽迪西娅的妈妈进行谈话。
B.路易丝几次三番催凯瑟琳去普罗旺斯,并许以优厚待遇,凯瑟琳都不愿去,可见两人关系曾经很一般。
C.路易丝对孩子们非常好,为下文凯瑟琳在危急时用自己女儿的生命换路易斯女儿的生命埋下了伏笔。
D.凯瑟琳说的“她长得几乎和她的亲妈妈路易丝一样美丽”照应了前文的叙述,揭示了丽迪西娅的身世。
【小题2】概括小说中凯瑟琳这一人物形象的特点。
【小题3】请从两个不同的角度谈谈你对小说标题“记忆中的薰衣草”的理解。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