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较难0.4 引用1 组卷103

父亲的影子

陈永林

①村人都极喜欢我,谁家有好吃的,如炒了蚕豆,花生,就大把大把地往我口袋里塞,不把我口袋装满不罢休;谁家饭桌上有两条鱼,非得夹条鱼给我吃。

②村里的小孩都极羡慕我。他们都问过我:“他们为啥都喜欢你,不喜欢我?”我说:“不知道。”

③后来我知道了。

④那时的我成了孩子王,村里的同龄小孩都听我的话,我想欺负谁就欺负谁,我甚至敢欺负长得比我高半个头的小孩。他们都不还手。

⑤父亲也总骂我,说积攒了半辈子的好名声要毁在我手里了。父亲有时气得打我,母亲便把我搂在怀里,与父亲转着圈。父亲便对母亲说:“你会害了他的。”

⑥父亲要我跟他学医,我看不上赤脚医生这一职业。母亲也劝我,可我就是不想做赤脚医生,觉得做赤脚医生一点也不好,有时半夜,都得被村人叫醒,睡觉都睡不安稳。尤其是刮风下雨的冬天,得从热窝子里爬出来去病人家,真是活受罪。

⑦父亲说:“苦一点,累一点,怕啥?我赚到了好名声。”

⑧其实我不跟父亲学医主要一点还是不想活在父亲的影子里。担心别人总拿我同父亲比,我也知道我再怎么努力,也不可能超过父亲。

⑨父亲的影子却时时追随着我,甩都甩不掉。

⑩为了逃出父亲的影子,我便来到县城。我想县城里认识父亲的人总少吧。我不会再听到叹气声,再看到怪眼神了。我们几个人疯狂地玩,县城里玩的东西比镇上玩的东西多。但玩要钱,吃也要钱,身上的钱花完了,我们只有铤而走险地偷。

⑪但第一次偷就被抓住了。一男人要报警,我们都很害怕,怕坐牢,更怕家里人知道我们做小偷的事,都跪下求他。他仍报了警。后来,他仔细看了一下我的脸,说:“你不是陈医生的儿子吧?”我不出声,同伴兴奋地说:“是,他是陈医生的儿子。”警察来了,那人给警察一个劲赔不是,说我们同他是一个村的人,来他这儿玩,他以为是小偷,误会了。警察便走了。他掏出一百块钱递给我,说:“你们走吧。今天放过你们是看陈医生的面子,陈医生是个好人,是个好医生。那时我家穷,连看病的几块钱都拿不出,可你父亲见我没去你家,想我准是没钱,他便来我家了,给了我药,给我打了针。”那男人竟然掉眼泪了,“我一辈子都记得你父亲,但我没想到你一点也不像你父亲。你应该做你父亲一样的人。”

⑫我便来到市里,市里总没人认识父亲吧。

⑬但我错了。我们喝多了酒,三个人坐一辆摩托车兜风。摩托车撞在一棵树上,我们都昏过去了。因马悦坐在最后,伤得最轻。他醒来后,拦了辆“的士”,把两个同伴送到医院。医院竟要先收五千元押金,马悦口袋里只有几十块钱。马悦便一见医生就说:“认识陈茂林医生不?”一连问了十几个医生,才有一个医生说:“你是说鄱湖嘴村的陈茂林医生?他怎么啦?”马悦说:“他儿子出了车祸,因交不起押金正躺在医院门口。”那医生忙叫护士把我们推进了急救室。

⑭我醒来后,那医生对我说:“你父亲是个好医生,小时我发了三天高烧,烧成肺炎。你父亲一边骂我娘,一边背着我就往镇医院跑。如不是你父亲,我可能已不在人世了。我学医同你父亲有很大的关系,我想做一个像你父亲一样的好医生。”

⑮出院后,我来到了省城。

⑯我不想再混日子,我四处找工作,却找不到,我连吃盒饭的钱都掏不出来。小偷小摸的事,我再也不愿干了。我只有捡破烂卖。晚上就睡立交桥下。

⑰后来我见一家公司在报纸上登了招仓库管理员的广告,便去了那公司。公司负责招聘的人见我落魄的样,只说了两个字,不要。我说了许多好话,可他脸上一点表情也没有。我最后试探他说了句,“你认识陈茂林医生不?我是他儿子。”我说这话一点也不抱希望,只是病急的人乱投医,只是掉了河中的人见了根稻草就抓住。哪知奇迹就出现了,他说:“你真的是陈医生的儿子?”我点点头。他很激动,“想不到你是陈医生的儿子,真想不到。你爸真是个好人,记得我没钱交学费,一个人站在学校门口哭,你爸知道后,给我交了学费。”他的眼里泪光闪闪的。

⑱我便留下来了。

⑲过年时,我回家了。我对父亲说:“爸,我要跟着你学医,成为一个像你一样的人。”

⑳我也知道父亲的影子会一辈子紧紧跟着我。

(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A.“父亲的影子”既是小说的标题,又是文本构成的线索,并以此展开情节,刻画人物,其意蕴丰富而且深刻。
B.小说中的“我”起初并不想学父亲做个赤脚医生,父亲就劝慰我“苦一点,累一点,怕啥?我赚到了好名声”,这表明父亲做乡村医生的动机不纯。
C.文章用大量的笔墨写“我”为了不做赤脚医生,逃出父亲的影子,宁可在外游荡,甚至铤而走险偷东西,是为了表现“我”的青春叛逆和缺乏责任感。
D.本篇小说情节曲折地展现了“我”对父亲及其职业由不理解到理解的认知的转变过程,意蕴深刻,揭示了现代社会中家庭、伦理、亲情之间的严重缺席。
【小题2】小说开头二段写“村里的人都极喜欢我”“村里的小孩都极羡慕我”这样的情节安排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小题3】小说结尾“爸,我要跟着你学医,成为一个像你一样的人”,小说中的父亲是怎样的一个人?请简要概括分析。
20-21高二上·内蒙古呼和浩特·期末
知识点:分析标题的含义和作用分析情节、语段的作用鉴赏作品中的艺术形象中国现当代小说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面小题。

哲人其萎

汪曾祺

端木蕻良真是一位才子。二十来岁,就写出了《科尔沁旗草原》。稿子寄到上海,因为气魄苍莽,风格清新,深为王统照、郑振铎诸先生所激赏,当时就认为这是一部划时代的大小说,应该尽快发表,出版。原著署名“端木红粮”,王统照说“红粮”这个名字不好,亲笔改为“端木蕻良”。从此端木发表作品就用了这个名字。他后在上海等地发表了一些短篇小说,其中《鸢鹭湖的忧郁》最受注意。这篇小说发散着东北黑土的浓郁的芳香,我觉得可以和梭罗古柏比美。端木后将短篇小说结集,即以此篇为书名。

端木多才多艺。他从上海转到四川,曾写过一些歌词,影响最大的是由张定和谱曲的《嘉陵江上》。这首歌不像“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那样过于哀伤,也不像“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那样直白,而是婉转深挚,有一种“端木蕻良式”的忧郁,又不失“我必须回去”的信念,因此在大后方的流亡青年中传唱甚广。他和马思聪好像合作写过一首大合唱,我于音乐较为隔膜,记不真切了。他善写旧体诗,由重庆到桂林后常与柳亚子、陈迩冬等人唱和。他的旧诗间有拗句,但俊逸潇洒,每出专业诗人之上。他和萧红到香港后,曾两个人合编了一种文学杂志,那上面发表了一些端木的旧体诗。我只记得一句:

“落花无语对萧红。”

我觉得这颇似李商隐,在可解不可解之间。端木的字很清秀,宗法二王。他的文稿都很干净。端木写过戏曲剧本。他写戏曲唱词,是要唱着写的。唱的不是京剧,却是桂剧。端木能画。和萧红在香港合编的杂志中有的小说插图即是端木手笔。不知以何缘由,他和王梦白有很深的交情。我见过他一篇写王梦白的文章,似传记性的散文,又有小说的味道,是一篇好文章!王梦白在北京的画家中是最为萧疏淡雅的,结构重留白,用笔如流水行云,可惜死得太早了。一个人能对王梦白情有独钟,此人的艺术欣赏品味可知矣!

关于端木的为人,有些议论。不外是两个字,一是冷,二是傲。端木交游不广,没有多少人来探望他,他也很少到显赫的高门大宅人家走动,既不拉帮结伙,也无酒食征逐,随时可以看到他在单身宿舍里伏案临帖,他写“玉版十三行洛神赋”;看书;哼桂剧。他对同人疾苦,并非无动于衷,只是不善于逢年过节,“代表组织”到各家循例作礼节性的关怀。这种“关怀”也实在没有多大意思。至于“傲”,那是有的。他不愿自竖大旗希望被别人奉为宗师。他和王采比较接近。王采告诉我,端木曾经写过一首诗,有句云:

“赖有天南春一树,不负长江长大潮……”

这可真是狂得可以!然而端木不慕荣利,无求于人,“帝力于我何有哉”,酒后偶露轻狂,有何不可,何必“世人皆欲杀”!

真知道端木的“实力”的,是老舍。老舍先生当时是市文联主席,见端木总是客客气气的。老舍先生在一次大家检查思想的生活会上说:“我在市文联只‘怕’两个人,一个是端木,一个是汪曾祺。端木书读得比我多,学问比我大。今天听了他们的发言,我放心了。”老舍先生说话有时是非常坦率的。

端木晚年主要力量放在写《曹雪芹》上。有人说端木这一着是失算。因为材料很少,近乎是无米之炊。我于此稍有不同看法。作为小说的背景材料是不少的。端木对北京的礼俗、节令、吃食、赛会,搜集了很多,编组织绘,使这大部头小说充满历史生活色彩,人物的活动便有了广宽天地,此亦曹雪芹写《红楼梦》之一法。有些对人物的设计,诚然虚构的成分过大。如小说开头写曹雪芹小时候是当女孩子养活的。有评论家云“这个端木蕻良真是异想天开!说曹雪芹打扮成丫头,有何根据?!”没有根据!然而何必要有根据?这是小说,是充满浪漫主义色彩的小说,不是传记,不是言必有据的纪实文学。是想象,不是考证。我觉得治“红学”的专家缺少的正是想象。没有想象,是书呆子。

端木的身体一直不好。我认识他时他就直不起腰来,天还不怎么冷就穿起貉绒的皮裤,他能“对付”到八十五岁,而且一直还不放笔,写出不少东西,真是不容易。只是我还是有些惋惜,如果他能再“对付”几年,把《曹雪芹》写完,甚至写出《科尔沁旗草原》第二部,那多好!

(取材于汪曾祺同名散文)

【小题1】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深为王统照、郑振铎诸先生所激赏                           激赏:非常赞赏
B.我于音乐较为隔膜                                                      隔膜:不通晓
C.也无酒食征逐                                                            征逐:召集赶场
D.他能“对付”到八十五岁                                        对付:马马虎虎
【小题2】下列对端木蕻良为人的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A.冷淡傲慢B.冷峻狂放C.淡泊孤傲D.清高纯朴
【小题3】文章开头说“端木蕻良真是一位才子”。“才子”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
【小题4】这是一篇悼念端木先生的文章。“哲人其萎”出自《礼记》,记录孔子在去世前七日歌曰:“泰山其颓乎!梁木其坏乎!哲人其萎乎!”子贡听闻后说“哲人其萎,则吾将安放(效仿)?”作者以此作为文章的题目,有何寓意?对你的写作有哪些启示?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孩子们在8月总是很开心,特别是快要到23号的时候,因为就在那一天,搭载着雨果教授及其星际动物园的银色宇宙飞船将降落在芝加哥。教授每年只来一次,星际动物园在芝加哥停留的时间只有6个小时。

天还没有亮,人群就开始聚集了。大人和孩子排成了长队,每个人手里都抓着一张一美元的纸币。他们怀着强烈的好奇心,急切地要看看雨果教授今年给他们带来了什么奇怪的生物。

教授以前给他们看过金星上的三条腿生物、火星上的瘦高人,甚至还有来自更加遥远星球的蛇形怪物。今年,随着巨大的圆形飞船在芝加哥郊外三座城市共用的硕大停车场缓缓降落,飞船周边的门徐徐开启的时候,人们惊愕地看到了那些熟悉的铁笼子,笼子里装着一些人们在噩梦中才会看到的野蛮物种。这些动物的个子不大,看上去像马,移动的速度非常快,不时地用一种高频的声音交谈。地球人簇拥着往前走,雨果教授手下的工作人员迅速地收取人们握在手里的钱。很快,雨果教授本人出现在众人面前。他穿着彩虹色的斗篷,头戴一顶高帽。

地球上的人们——他对着话筒说。

嘈杂的人群安静下来。教授接着说:地球上的人们,今年,你们只要付一美元,就将看到罕见的马蛛人。我们付出了高昂的代价才来到这里,因为他们来自数百万公里之外的卡安星球(作者虚构的星球——译者注)。请大家围过来,看看他们,研究他们,听听他们说的话,把你的所见所闻告诉你的朋友们。动作一定要快!我的飞船在这里只能停留6个小时!

人们排成一队,慢慢绕着飞船走。这些奇形怪状的生物令他们既惊恐又着迷。马蛛人看上去像马,但在笼壁里跑起来的时候却又像蜘蛛,这一美元花得太值了,一个男人说着步履匆匆地走了,我赶紧回家叫我妻子也来看看。

整整一天都是这么繁忙,列队参观笼子里那些奇怪生物的地球人一共有1万人。后来,6小时的期限到了,雨果教授再次拿起麦克风说:我们现在必须走了,但明年这个时候我们还会回来的。如果你们觉得今年的动物园不错,请告诉你们在其他城市的朋友吧。我们明天将降落在纽约,下个星期在伦敦、巴黎、罗马、香港和东京,然后我们将继续旅行,飞往其他世界!

教授和人们挥手道别。宇宙飞船从地面上升起,地球上的人们纷纷说,这是他们看到的最好的动物……大约两个月。去过三颗星球之后,雨果教授的银色宇宙飞船终于在卡安星球那熟悉而崎岖的岩石地表上降落。形状怪异的马蛛人从笼子里鱼贯而出。雨果教授站在一旁,和他们说了几句告别的话,马蛛人就向着四面八方疾走而去,寻找他们在大小石头之间的家。

在一个马蛛人的家里,女马蛛人看见男马蛛人带着孩子回来了,非常开心。她用一种奇怪的语言和男马蛛人打了招呼,接着飞奔过去,和他紧紧拥抱在一起。

你们离开家很久了。这次怎么样?女马蛛人问。

男马蛛人点点头说:孩子们特别开心。我们去了8个地方,看见了许多新奇的事物。

小马蛛人奔上了墙。有一个叫‘地球’的地方最好玩了。那里的生物在表皮外面还穿衣服,他们用两条腿走路。”

那不危险吗?女马蛛人问。

不危险,男马蛛人说,我们有笼子保护呢,他们伤害不了我们。我们没有离开飞船半步。下次你一定要和我们一起去。这19个考默克花得太值了。

小马蛛人点点头说:那是我看到过的最好的动物……

(【美】爱德华·霍克   钱云华译)

【小题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贯,正确的一项是(     
A.19个考默克是作者虚构的马蛛人货币,根据推测,雨果教授在不同的星球收取的货币是全宇宙通用的。
B.雨果教授的飞船游历了地球上的八个地点后返回了马蛛人所在的卡安星球,小马蛛人们看见了许多新奇的事物,特别开心。
C.“穿着彩虹色的斗篷,头戴一项高帽”运用外貌描写,表现出雨果教授因为即将收取地球人的“动物参观费”而风光得意的形象。
D.这篇小说与卞之琳的《断章》“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一样,富含哲理。
【小题2】小说结尾小马蛛人的话有什么内涵?
【小题3】如果将本文标题拟为“最好的动物园”。你认为是否妥当,请简要说明原因。如果不妥当,请自拟标题并说明原因。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匠心

侯发山

上门提亲的不少,这个来了那个走了,似乎要把春花家的门槛踩断。娘不敢拿主意,说只要闺女满意,她没意见。

父亲早几年去世了,把秤店留给了春花,女承父业,她自然要在父亲的徒弟中物色一个。

父亲生前,选择徒弟十分苛刻,从家风到人品,全方面考察。父亲一辈子也就收了二十来个徒弟,跟春花年龄相仿的八九个,也就是说,春花要在这八九个徒弟中选择一个作为上门女婿,有田青,二贵,吴福,等等。

这是终身大事,马虎不得。老实讲,对田青几个,春花心里也没底,决定考考他们。店铺是祖传下来的,有一副对联,遗失了下联。春花说,谁要能对出下联,算是过了第一关。

上联:老秤一斤十六两。横批:天下太平。老秤是指古时的秤,当时一斤等于十六两,秤杆上每表示一斤就有十六点秤花,每一点表示一两。可别小看小小的秤花,还是有讲究的:七颗星代表北斗七星,三颗星代表福、禄、寿三星,为的是告诫商人,缺一两折福,缺二两折禄,缺三两折寿。横批的“天下太平”是说如斤两不够,必然惹起事端,就不太平了,

田青说,象棋半副二八颗。

二贵说,新春一年十二月。

吴福说,仁德百世万千年。

还有对“上善七句廿一言”、“新婚二人百年合”,等等。

春花没有一个中意的。她虽不知道正确答案,但认为这些下联还缺点什么,没有祖辈要表达的意思。

还有一个徒弟,名叫秋实,平时木讷,老实。他对春花说,师父在世时常说,做的秤一头是货物,一头是良心。所以,我对的下联的是“匠人良心重千钧”。

春花两眼一亮,觉得秋实对的还在点子上。

这只是第一关,春花还要进行第二关的考验,就是微服私访,暗中打听田青师兄弟的技艺。

县城就这么大,用秤来做买卖的就那么多家,这些秤也都出自父亲的徒弟之手。走进一家店铺,春花先看秤,看做工,验精度,然后问问人家秤是谁做的,多少钱买来的。有田青做的,有二贵做的,有吴福做的,也有秋实做的……真不愧是父亲的徒弟,春花愣是没瞅出毛病来。

田青这天来找春花告状,说秋实的老娘舅在临县偃师县城开了一家“赵家米店”,原来生意不景气,在秋实那里订做了一杆秤后,生意做得很是红火。田青怀疑这杆秤缺斤少两,不然,生意不会这么好。

春花便来到偃师县城,通过打听,得知原来这里有六家米店,只有“赵家米店”生意萧条,不知道啥原因,近两年生意特别火爆,大有吞并其他米店的意思。

春花就到店里买了五斤米,私下称了称,竟多出了整整一两!春花向县城的老百姓打听,他们都说,“赵家米店”斤两足,都愿意到这家店里买米吃。

春花又到店里看卖米的那杠秤,看到秤确实出自父亲徒弟之手,因为秤上有祖传的记号——在秤尾处用细铜丝掐上了一个心形图案,之所以这样做,一是用来平秤,二是时刻提醒做秤人和用秤人要讲天地良心!春花睁大眼睛仔细观察,发现这杆秤的心形要大一些,所以,每卖出一斤东西要多出两钱。

春花的脸上洋溢出笑意,心里有了自己的选择。

洞房花烛夜,新房里传出了新郎新娘的悄悄话:

“舅舅说自己生意不好,让我给他做一杆秤,每一斤少两钱。毕竟是自己的舅舅,我想来想去,就把那个图案做大,每卖一斤东西就多了两钱……”

“薄利广销,所以生意就大了……舅舅至今还被蒙在鼓里是不是?”

“嗯”。

“把话挑明也没事,让舅舅明白,做生意,只有心大了,生意才能做大。”

(选自《北京文学》,2019年第2期,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本围绕“老秤一斤十六两”和“天下太平”,有意对传统老秤的秤花做了详细的介绍,富有文化的味,又起到为主旨服务的作用。
B.田青知道自己的对联比不过秋实,眼看就要落败,因此特意来春花那边告状诋毁,然而结果峰回路转,他的告状最终反而帮了秋实。
C.春花到偃师县城私访时,先打听,再去买米私下称,最后到店里仔细观察那杆秤,从容而细致,这件事充分地展示了春花的形象。
D.文本最后,写洞房花烛夜春花和秋实的对话,为那杆秤揭开了谜团,也印证了心心相印、有共同追求是成就这段美好姻缘的基础。
【小题2】为什么小说中的重要人物秋实很晚出场?请简要分析。
【小题3】结合文本,谈谈如何理解题目“匠心”。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