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较难0.4 引用2 组卷221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大地

毕飞宇

在村庄的四周,是大地。某种程度上说,村庄只是海上的一座孤岛。我把大地比喻成海的平面是有依据的,在我的老家,唯一的地貌就是平原,那种广阔的、无垠的、平整的平原。这是横平竖直的平原,每一块土地都一样高,没有洼陷,没有隆起的地方,没有石头。你的视线永远也没有阻隔,如果你看不到更远的地方了,那只能说,你的肉眼到了极限。这句话也可以这样说,你的每一次放眼都可以抵达极限。极限在哪里?在天上。天高,地迥;天圆,地方。

我想我很小就了解了什么是大。大是迷人的,却折磨人。这个大不是沙漠的大,也不是瀚海的大,沙漠和瀚海的大只不过是你需要跨过的距离。平原的大却不一样了,它是你劳作的对象。每一尺、每一寸都要经过你的手。“在苍茫的大地上”,每一棵麦苗都是手播的,每一棵麦苗都是手割的,每一棵水稻都是手插的,每一棵水稻都是手割的。这是何等的艰辛,何等的艰辛。有些事情你可以干一辈子,但不能想,一想就会胆怯,甚至于不寒而栗。

有一年的大年初一,下午,家里就剩下了我和我的父亲。我们在喝茶、吸烟、闲聊,其乐融融。我的父亲突然问我,如果把“现在的你”送回到“那个时代”,让你在村子里做农民,你会怎么办?我想了很长时间,最后说:“我想我会死在我的壮年。”父亲不再说话,整整一个下午,他不再说话。我说的是我的真实感受,但是,我冒失了,我忘记了说话的对象是父亲。我经常犯这样的错。父亲是“那个时代”活下来的人,我的回答无疑戳到了他的疼处。我还是要说,父亲“活下来”了,这是一个多么了不起的壮举。他老人家经常做噩梦,他在梦里大声地呼叫。我能做的事情就是把他老人家叫醒,赶紧的。我相信,每一次醒来他都如释重负。他老人家一定很享受大梦初醒的轻松和快慰。庄稼人在艰辛地劳作,他们的劳作不停地改变大地上的色彩。最为壮观的一种颜色是鹅黄——那是新秧苗的颜色。我为什么要说新秧苗的鹅黄是“最壮观”的呢?这是由秧苗的“性质”决定的。秧苗和任何一种庄稼都不一样,它要经过你的手,“一棵一棵”地、“一棵一棵”地、“一棵一棵”地插下去。在天空与大地之间,无边无垠的鹅黄意味着什么?意味着大地上密密麻麻的,全是庄稼人的指纹。鹅黄其实是明媚的,甚至是娇嫩的。因为辽阔,因为来自“手工”,它壮观了。我想告诉所有的画家,在我的老家,鹅黄实在是悲壮的。

我估计庄稼人是不会像画家那样注重色彩的,但是,也未必。“青黄不接”这个词一定是农民创造出来的。从这个意义上说,这个世界上最注重色彩的依然是庄稼人。一青一黄,一枯一荣,大地在缓慢地、急遽地做色彩的演变。庄稼人的悲欢骨子里就是两种颜色的疯狂轮转:青和黄。青黄是庄稼的颜色、庄稼的逻辑,说到底也是大地的颜色、大地的逻辑。是逻辑就不能出错,是逻辑就难免出错。在我伫立在田埂上的时候,我哪里能懂这些?我的瞳孔里头永远都是汪洋:鹅黄的汪洋——淡绿的汪洋——翠绿的汪洋——乌青的汪洋——青紫的汪洋—— 斑驳的汪洋——淡黄的汪洋——金光灿灿的汪洋。它们浩瀚,壮烈,同时也死气沉沉。我性格当中的孤独倾向也许就是在一片汪洋的岸边留下的,对一个孩子来说,对一个永无休止的旁观者来说,外部的浓烈必将变成内心的寂寥。

大地是色彩,也是声音。这声音很奇怪——你不能听,你一听它就没了,你不听它又来了。泥土在开裂,庄稼在抽穗,流水在浇灌,这些都是声音,像呢喃,像交头接耳,鬼鬼祟祟又坦坦荡荡,它们是枕边的耳语。麦浪和水稻的汹涌则是另一种音调,无数的、细碎的摩擦,叶对叶,芒对芒,秆对秆。无数的、细碎的摩擦汇聚起来了,波谷在流淌,从天的这一头一直滚到天的那一头,是啸聚。声音真的不算大,但是,架不住它的厚实与不绝,它成巨响的尾音,不绝如缕。尾音是尾音之后的尾音,恢宏是恢宏中间的恢宏。还有气味。作为乡下人,我喜欢乡下人莫言。他的鼻子是一个天才。我喜欢莫言所有的关于气味的描述,每一次看到莫言的气味描写,我就知道了,我的鼻子是空的,有两个洞,从我的书房一直闻到莫言的书房,从我的故乡一直闻到莫言的故乡。

福楼拜在《包法利夫人》里说过:“大自然充满诗意的感染,往往靠作家给我们。”这句话说得好。不管是大自然还是大地,它的诗意和感染力是作家提供出来的。无论是作为一个读者还是作为一个作者,我都要感谢福楼拜的谦卑和骄傲。

大地在那儿,还在那儿,一直在那儿,永远在那儿。这是泪流满面的事实。

【小题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本文开篇就写了大地之大,而这种大同样也就表现出了农人的艰辛,所以“大是迷人的,却折磨人”。
B.文中我与父亲的谈话,采用了对比的手法,衬托出了以父亲为代表的传统农人的坚韧品格,也表现了我对农村的厌恶。
C.文中说“鹅黄实在是悲壮的”,是指鲜嫩的秧苗构成了壮阔的画卷,但又都来自手工,承载着农人劳作的艰辛,包含“悲”的成分。
D.文中说到“是逻辑就难免出错”,是指可能由于天灾或人祸的因素而出现青黄不接的差错,强调了乡村生活的无常。
E.文中引用福楼拜的话,既有对莫言的赞许,也暗含着对自己离开农村从事写作这一选择的解释。
【小题2】如何理解“意味着大地上密密麻麻的,全是庄稼人的指纹”这句话。
【小题3】赏析画线句子。
【小题4】结合全文具体分析作者都从哪些角度描写了大地。
【小题5】有人评价毕飞宇的文章追求一种“诗性语言”,试结合本文具体分析。
20-21高三下·天津红桥·阶段练习
知识点:其他散文理解重要句子含意评价作品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品味语言艺术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寒风吹彻

刘亮程

雪落在那些年雪落过的地方。

三十岁的我,似乎对这个冬天的来临漠不关心,却又好像一直在倾听落雪的声音,期待着又一场雪悄无声息地覆盖村庄和田野。

经过许多个冬天之后,我才渐渐明白自己再躲不过雪,无论我残缩在屋子里,还是远在冬天的另一个地方,纷纷扬扬的雪,都会落在我正经历的一段岁月里。当一个人的岁月像荒野一样敞开时,他便再无法照管好自己。就像现在,我紧围着火炉,努力想烤热自己。

我的一根骨头,却露在屋外的寒风中,隐隐作痛。那是我多年前冻坏的一根骨头,我再不能像捡一根牛骨头一样,把它捡回到火炉旁烤熟,它永远地冻坏在那段天亮前的雪路上了。

那个冬天我十四岁,赶着牛车去沙漠里拉柴禾。那时一村人都是靠长在沙漠里的一种叫梭梭的灌木取暖过冬。因为不断砍挖,有柴禾的地方越来越远。往往要用一天半夜时间才能拉回一车柴禾。每次拉柴禾,都是母亲半夜起来做好饭,装好水和馍馍,然后叫醒我。有时父亲也会起来帮我套好车。我对寒冷的认识是从那些夜晚开始的。

牛车一走出村子,寒冷便从四面八方拥围而来,把你从家里带出的那点温暖搜刮得一干二净,让你浑身上下只剩下寒冷。

那个夜晚并不比其他夜晚更冷。

只是这次,是我一个人赶着牛车进沙漠。以往牛车一出村,就会听到远远近近的雪路上其他牛车的走动声,赶车人隐约的吆喝声。只要紧赶一阵路,便会追上一辆或好几辆去拉柴的牛车,一长串,缓行在铅灰色的冬夜里。那种夜晚天再冷也不觉得,因为寒风在吹好几个人,同村的、邻村的、认识和不认识的好几架牛车在这条夜路上抵挡着寒冷。

而这次,一野的寒风吹着我一个人。似乎寒冷把其他一切都收拾掉了,现在全部地对付我。我掖着羊皮大衣,一动不动爬在牛车里,不敢大声吆喝牛,免得让更多的寒冷发现我。从那个夜晚我懂得了隐藏温暖——在凛冽的寒风中,身体中那点温暖正一步步退守到一个隐秘的有时连我自己都难以找到的深远处——我把这点隐深的温暖节俭地用于此后多年的爱情和生活。我的亲人们说我是个很冷的人,不是的,我把仅有的温暖全给了你们。

天亮时,牛车终于到达有柴禾的地方。我的一条腿却被冻僵了,失去了感觉。我试探着用另一条腿跳下车,拄着一根柴禾棒活动了一阵,又点了一堆火烤了一会儿,勉强可以行走了。腿上的一块骨头却生疼起来,是我从未体验过的一种疼,像一根根针刺在骨头上又狠命往骨髓里钻——这种疼感一直延续到以后所有的冬天以及夏季里阴冷的日子。

天快黑时,我装着半车柴禾回到家里,父亲一见就问我:怎么拉了这点柴?不够两天烧的。我没吭声,也没向家里说腿冻坏的事。

我想很快会暖和过来。

那个冬天要是稍短些,家里的火炉要是稍旺些,我要是稍把这条腿当回事些,或许我能暖和过来。可是现在不行了。隔着多少个季节,今夜的我,围抱火炉,再也暖不热那个遥远冬天的我;那个在上学路上不慎掉进冰窟窿,浑身是冰往回跑的我;那个跺着冻僵的双脚,捂着耳朵在一扇门外焦急等待的我……我再不能把他们唤回到这个温暖的火炉旁。冬天总是一年一年地弄冷一个人,先是一条腿、一块骨头、一副表情、一种心情……尔后整个人生。

我曾在一个寒冷的早晨,把一个浑身结满冰霜的路人让进屋子,给他倒了一杯热茶。那是个上了年纪的人,身上带着许多个冬天的寒冷。当他坐在我的火炉旁时,炉火须臾间变得苍白。我没有问他的名字,在火炉的另一边,我感到迎面逼来的一个老人的透骨寒气。

他一句话不说。我想他的话肯定全冻硬了,得过一阵才能化开。

大约上了半个时辰,他站起来,朝我点了—下头,开门走了。我以为他暖和过来了。第二天下午,听人说村西边冻死了一个人。我跑过去,看见是那个曾走进过我屋子的路人,他躺在路边,半边脸埋在雪中。我第一次看到一个人被冻死,他的身上怎么能留住一点点温暖呢?靠什么去留住?他的烂了几个洞、棉花露在外面的旧棉衣?底磨得快通了,一边帮已经脱落的那双鞋?还有他的比多少个冬天加起来还要寒冷的心境?……落在一个人一生中的雪,我们不能全部看见。

每个人都在自己的生命中,孤独地过冬。我们帮不了谁。我的一小炉火,对这个贫寒一生的人来说,显然杯水车薪。他的寒冷太巨大。

雪越下越大。天彻底黑透了。

我静坐在屋子里,火炉上烤着几片馍馍,一小碟咸菜放在炉旁的木凳上,屋里光线暗淡。柴禾在炉中啪啪地燃烧着,炉火通红,我的手和脸都烤得发烫了,脊背却依旧凉嗖嗖的。寒风正从我看不见的一道门缝吹进来。冬天又一次来到村里,来到我的家。我把怕冻的东西一一搬进屋子,糊好窗户,挂上去年冬天的棉门帘,寒风还是进来了,它比我更熟悉墙上的每一道细微裂缝。

我围抱着火炉,烤热漫长一生的一个时刻。我知道这一时刻之外,我其余的岁月,一些路人的岁月,远在屋外的大雪中,被寒风吹彻。

(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这篇散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以雪天我烤炉火为叙述的起点和终点,让三十岁的我穿梭在过去和现在两个时空,以对“寒冷”的记忆,组织起对“少年的我”和“一个路人”的回忆。
B.“冬天、寒风、雪”既实指北方自然环境的艰苦恶劣,也虚指人生旅途中的种种磨难,还指在必须面对的命运归宿前的脆弱和无奈。
C.路人离开我家前,“朝我点了一下头”,这是他在寒风吹彻的生命中珍藏的一点温暖;写路人的故事,是因为他是我每每想起寒冷时最温暖的一点记忆。
D.作者以三十岁的我的视角展开叙述,追忆和审视过去,这一视角更方便审视人生,传达了作者对人生的清醒认识:生命中的寒风不可阻挡,但人可以去寻找那么“一个时刻”,在寒风中围抱火炉。
【小题2】举例分析文中哪些地方“虽然透着爱,却也饱含着人生来孤独的无力”。
【小题3】以写“寒冷”为例说说作者是如何实现“每个字都重得好像要沉下去,但又不悲痛到绝望”的。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森林中的绅士

茅盾

据说北美洲的森林中有一种得天独厚的野兽,这就是豪猪,这是森林中的绅士

这是在头部,背部,尾巴上,都长着钢针似的刺毛的四足兽,所谓绅士相处,应如豪猪与豪猪,中间保持相当的距离,就因为太靠近了彼此都没有好处。不过豪猪的刺还是有形的,绅士之刺则无形,有形则长短有定,要保持相当的距离总比无形者好办些,而这也是摹仿豪猪的绅士们青出于蓝的地方。

但豪猪的绅士风度之可贵,尚不在那一身的钢针似的刺毛。它是矮胖胖的,一张方正而持重的面孔,老是踱着方步,不慌不忙。它的潇洒悠闲,实在也到了殊堪钦佩的地步:可以在一些滋味不坏的灌木丛中玩上一个整天,很有教养似的边走边哼,逍遥自得,无所用心,宛然是一位乐天派。它不喜群居的生活,但也并非完全孤独,由此可见它在待人接物上多么有分寸。

若非万不得已,它决不旅行,整年整季,它的活动范围不出三四里地。一连几星期,它只在三四棵树上爬来爬去;它躺在树枝间,从容自在地啃着树皮,啃得倦了,就打个瞌睡;要是睡中一个不小心倒栽下来,那也不要紧,它那件特别的长毛大衣会保护它的尊躯。

它也不怕跌落水里去,它全身的二万刺毛都是中空的,它好比穿了件救生衣,一到水里,自会浮起来的。

而这些空心针似的刺毛又是绝妙的自卫武器,别的野兽身上要是刺进了几十枚这样的空心针,当然会有性命之忧,因为这些空心针是角质的,刺进了温湿的肌肉,立刻就会发胀,而且针上又遍布了倒钩,倒钩也跟着胀大,倒钩的斜度会使得那针愈陷愈深。因此,遇到外来的攻击时,豪猪的战术是等在那里挨打,让敌人自己碰伤,知难而退。因为它那些刺毛只要轻轻一碰就会掉落,而又因其尖利非凡,故一碰之下未有不刺进皮肉的。

然而具有这样头等的自卫武器的它,却有老大的弱点:肚皮底下没刺毛,这是不设防地带,小小的老鼠只要能够设法钻到豪猪的肚皮底下,就是胜利者了。但尤其脆弱者,是豪猪的鼻子。一根棍子在这鼻尖上轻轻敲一下,就是致命的。这些弱点,豪猪自己知道得很清楚;所以遇到敌人的时候,它就把脑袋塞在一根木头下面,这样先保护好它那脆弱的鼻子,然后四脚收拢,平伏地面,掩蔽它那不设防的腹部,末了,就耸起浑身的刺毛,摆好了挨打的姿势。当然,它还有一根不太长然而也还强壮有力的尾巴(和它身长比较,约为五与一之比),真是一根狼牙棒,它可以左右挥动,敌人要是挨着一下,大概受不住;可是这根尾巴的挥动因为缺乏一双眼睛来指示目标,也只是守势防御而已。

敌人也许很狡猾,并不进攻,却悄悄地守在旁边静候机会,那时候,豪猪不能不改变战术了。它从掩蔽部抽出了鼻子,拼命低着头(还是为的保护鼻子),倒退着走,同时猛烈挥动尾巴,这样背进到了最近一棵树,它就笨拙地往上爬,爬到了相当高度,自觉已无危险,便又安安逸逸躺在那里啃起嫩枝来,好像根本没有发生过什么事情似的。

这真是典型的绅士式的镇静。的的确确,它的一切生活方式——连它的战术在内,都是典型的绅士式的。但正像我们的可敬的绅士们尽管得天独厚,优游自在,却也常常要无病呻吟一样,豪猪也喜欢这调门。好好地它会忽然发出了声音摇曳而凄凉的哀号,单听那声音,你以为这位森林中的绅士一定是碰到绝大的危险,性命就在顷刻间了;然而不然。它这时安安逸逸坐在树梢上,方正而持重的脸部照常一点表情也没有,可是它独自在哀啼,往往持续至一小时之久,它这样无病而呻吟是玩玩的。

据说向来盛产豪猪的安地郎达克山脉,现在也很少看见豪猪了,以至美国地方政府不得不用法令来保护它了。为什么这样得天独厚,具有这样巧妙自卫武器的豪猪会渐有绝种之忧呢?是不是它那种太懒散而悠闲的生活方式使之然呢?还是因为它那得天独厚之处存在着绝大的矛盾,——几乎无敌的刺毛以及毫无抵抗力的暴露着的鼻子,——所以结果仍然于它不利呢?

我不打算在这里来下结论,可是我因此更觉得豪猪的生活方式叫人看了寒心。

1945年5月21日。

上杂谈一则,昨日从一堆旧信件中检(捡)了出来。看篇末所记年月日,方才想起写这一则时的心情,惘然若有所失。当时写完以后何以又搁起来的原因,可再也追忆不得了。重读一过,觉得也还可以发表一下,姑以付《新文学》。

1945年10月14日记于无阳光室,重庆。

(选自《茅盾散文速写集(下)》,人民文学出版社1980年版)

【小题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从豪猪“待人接物”的方式,对敌人的战术和无病呻吟等几方面突出表现豪猪的“绅士”风度。
B.豪猪不得不改变的“战术”无非就是拼命低着头,倒退着走,依然以被迫进攻为主,安全后即安逸起来。
C.豪猪有如此“得天独厚”的优势,仍免不了渐有绝种之忧,文章以多个设问意在引导读者走向深层寓意。
D.附记里作者坦言“惘然若有所失”,并落款“记于无阳光室,重庆”,影射“绅士们”世界的命运。
【小题2】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巧妙运用略显古典色彩的词语表达形式,如“长短有定”“殊堪钦佩”“尊躯”,穿插在文中显得轻松诙谐。
B.“挨打”“背进”“镇静”“得天独厚”在文中都加了引号,用意是需要特别指出的“反语”成分。
C.文章从杀伤力效果和战术两方面展示豪猪刺毛功能,和后文“老大的弱点”“渐有绝种之忧”形成鲜明对比。
D.文章主要写豪猪习性,顺带提及绅士风度,让绅士式的豪猪和豪猪式的绅士互相比照,似有言外之意。
【小题3】本文开头将豪猪和绅士进行类比是否合理?谈谈你的看法。
【小题4】结尾说“我因此更觉得豪猪的‘生活方式’叫人看了寒心”,作者为什么这么说?隐含了作者什么深意?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冷雨热茶

熊德启

夏夜,一场暴雨扑灭了北京的燥热。我从单位出来,顺着街边屋檐的水帘躲进了最近的一处公交站。

打车软件的小圆圈还在沉默地旋转着,微博和朋友圈上飞满了路面积水和车辆抛锚的照片,哪个司机会在这样的时候开车上路呢?整座城市就像受惊的刺猬一样蜷缩起来。

耳里传来了一声汽车喇叭的声音。抬头一看,一辆出租车打着双闪缓缓靠近,再定睛一看,两个红色的小字在雨中熠熠生辉:空车!

副驾驶的车门已经被司机推开了。

“嘿!这雨下的!小伙子,淋湿了吧!”

抬头一看,灰白色寸头,眼睛眯成一弯月牙看着我,满脸热情,就连皱纹也红润饱满。

我擦了擦身上的雨水,准备蜷一会,等待到站。

一个暖水壶递到我眼前。“冷吧?喝口热茶!”

司机师傅左手把着方向盘,眼睛看着前方,右手也不知从哪里掏出个暖水壶在我面前晃悠着,示意我喝一口。

我连声道谢,赶紧打开喝了一口,一股暖流直达丹田,浑身舒坦。

我家里存着不少的茶叶,却没有任何一款能带给我这样的感觉。

“嗯!好茶!舒服!”

我把暖水壶还给他,竖起大拇指。

“您这样的还真是不多了,这么大的雨您还出车?”

话一出口,他脸上的热情好像在一瞬间消退了,右手拍了拍怀里的暖水壶。

“明天啊,我这辆车,连同我这个人,都要一起退休啦。”

“那您干了多少年出租了?”他伸出右手,比了个一,又比了个五。

我算了算,问他,“那您之前做什么呢?”

“做生意。”

也不等我问,他接着说起来。

“我干买卖那会,我一哥们,老于,就在开面的了,那会开面的可了不得,一个月万八千的不是问题。”

“他一直让我跟他一起干,但是我倔强啊,我要自由啊,还想着自己的买卖呢,就一直没干。后来钱亏没了,婚也离了,才又想起他来了。他倒是够意思,还让我跟他一起干,谁知道等我干出租的时候,出租司机已经不灵了,不挣钱了。”

正好是个红灯,他两手一摊,侧脸看着我。

“那时候我开车手还潮着呢,但是也得挣钱啊!老于就让我跟他开对班,他开白天,我开晚上,挣个生活费,谁知道,我这夜车一开就十五年。”

他啧啧地说着,右手磨蹭着脸上的胡碴,又喝了口茶。

“他喜欢喝茶,每天交车的时候就泡壶茶留在车上给我,说晚上喝了不困。”

“我跟他特有意思,每天都见,又每天都不见,见面不到五分钟就交车走人。倒是他这个茶我喝了十五年,对茶比对他有感情。”

说罢又嘿嘿地笑起来。

“等你俩退休以后就可以好好喝茶啦。”我笑着说。

“本来是有这个打算的,但是老于,他年前生病,死啦!”

我有些尴尬,他却丝毫不觉,又拿起暖水壶,喝了一口。

“你说他一开出租的,最后脑袋里长一东西,逗不逗?我都想问问他,我问他你丫开车的时候都他妈在瞎琢磨些啥?”

吧唧了一下嘴,他又说:“我嫂子把他剩的茶都给我了,但是我十几年都喝现成的,不会泡啊!弄了半天也不是那个味道。”

“你说这个茶是不是挺奇怪的东西,不就是开水冲么?怎么味道就是不对呢?”

他问我,我也不知道该怎么回答。于是两个人同时进入了沉默。

沉默了半晌,我到家了,雨势也终于小了一些。

我刚下车,听见他在我身后摇下车窗,对着小区门口的保安喊。

“诶!兄弟,有热水吗?给我续一点!”

这座城市被一夜暴雨冲刷得一片狼藉,天亮后,又很快恢复了平静。

我坐在窗边,鬼使神差地,泡了一杯绿茶。

茶杯里的叶片徐徐落向杯底,有的旋转着,有的一动不动,毫无规则,却又命中注定一般。

我知道,今夜北京的街道上,少了一辆出租车。

它们有一模一样的外表,内里却又有不同的温度,唯有在冷雨之中,才能显现出来。

愿他退休后,还能在泡上一壶不太可口的热茶时,想起自己的老友。

漫漫人生路,命是冷雨,情是热茶。

(原载2016年9月21日 《文汇报》,有删改)

【小题1】根据文中画波浪线的两句话,用两个词概括司机对待顾客的态度。
【小题2】简析文章开头“……哪个司机会在这样的时候开车上路呢?……”这段环境描写的作用。
【小题3】“我”和司机喝水这个动作在文中出现了三次,这样安排有何用意?
【小题4】结合上下文,赏析文中画横线部分。
【小题5】联系全文,谈谈你对司机这一人物以及文章主题的理解。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