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文言文阅读 适中0.65 引用1 组卷15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郑和,云南人,世所谓三保太监者也。初事燕王于藩邸,从起兵有功。累擢太监。成祖疑惠帝亡海外,欲踪迹之,且欲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永乐三年六月命和及其侪王景弘等通使西洋将士卒二万七千八百余人多赍金币造大舶修四十吧丈广十八丈者六十二自苏州刘家河泛海至福建,复自福建五虎门扬帆,首达占城,以次遍历诸番国,宣天子诏,因给赐其君长,不服则以武慑之。五年九月,和等还,诸国使者随和朝见。和献所俘旧港酋长。帝大悦,爵赏有差。旧港者,故三佛齐国也,其酋陈祖义,剽掠商旅。和使使招谕,祖义诈降,而潜谋邀劫。和大败其众,擒祖义,献俘,戮于都市。

六年九月,再往锡兰山。国王亚烈苦柰儿诱和至国中,索金币,发兵劫和舟。和觇贼大众既出,国内虚,率所统二千余人,出不意攻破其城,生擒亚烈苦柰儿及其妻子官属。劫和舟者闻之,还自救,官军复大破之。九年六月献俘于朝。帝赦不诛,释归国。是时,交趾已破灭,郡县其地,诸邦益震替,来者日多。

十年十一月,复命和等往使,至苏门答剌。其前伪王子苏干刺者,方谋弑主自立,怒和赐不及己,率兵邀击官军。和力战,追擒之喃渤利,并俘其妻子,以十三年七月还朝。帝大喜,赉诸将士有差。

十四年冬,满剌加、古里等十九国,遣使朝贡,辞还。复命和等偕往,赐其君长。十七年七月还。十九年春复往,明年八月还。二十二年正月,旧港酋长施济孙请袭宣慰使职,和赍敕印往赐之。比还,而成祖已晏驾。洪熙元年二月,仁宗命和以下番诸军守备南京。南京设守备,自和始也。宣德五年六月,帝以践阼岁久,而诸番国远者犹未朝贡,于是和、景弘复奉命历忽鲁谟斯等十七国而还。

和经事三朝,先后七奉使,所历凡三十余国。所取无名宝物,不可胜计,而中国耗废亦不赀。自宣德以还,远方时有至者,要不如永乐时,而和亦老且死。自和后,凡将命海表者,莫不盛称和以夸外番,故俗传三保太监下西洋为明初盛事云。

选自《明史·郑和传》)

【小题1】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永乐三年六月/命和及其侪王景弘等/通使西洋将士/卒二万七千八百余人/多赍金币造大舶/修四十四丈广十八丈者六十二/
B.永乐三年六月命和及其侪王景弘等/通使西洋/将士卒二万七千八百余人/多赍金币/造大舶/修四十四丈/广十八丈者六十二/
C.永乐三年六月/命和及其侪王景弘等通使西洋/将士卒二万七千八百余人/多赍金币/造大舶/修四十四丈广十八丈者六十二/
D.永乐三年六月命和及其侪王景弘等/通使西洋将士/卒二万七千八百余人/多赍金币造大舶/修四十四丈/广十八丈者六十二/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异域,指不在自己本身出生的地方生活,也特指被敌方占领的土地。本文的“异域”指外国。
B.永乐是年号,年号是中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汉武帝即位后首创年号,古代一个皇帝一个年号。
C.晏驾,古时帝王死亡的讳称。“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中的“崩殂”也是这个意思。
D.践阼,践,履踏;阼,阼阶、主阶。践阼指即帝位。君主即位也可叫“践祚”“登极”“登庸”“御极”。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郑和富有智谋,思虑周全。锡兰山国王诱捕郑和,欲索金帛,郑和对此作出详细的计划,出其不意,破其城,败其军,大获全胜。
B.郑和深通外交之道,对番国君长恩威并施。他在外交上主要采用怀柔的方式,动用武力大都是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的无奈之举。
C.郑和出使西洋起到了多方面的作用。扫清海道,保护商旅;发展了明朝政府与海外国家的外交关系,所出使的国家纷纷纳贡称臣。
D.郑和历经三朝,七次出使。其中六次都是永乐年间奉明成祖之命出使,只有一次出使是在明成祖晏驾之后,先后出使过三十多个国家。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和使使招谕,祖义诈降,而潜谋邀劫。和大败其众,擒祖义,献俘,戮于都市。
(2)自和后,凡将命海表者,莫不盛称和以夸外番,故俗传三保太监下西洋为明初盛事云。
2021·陕西咸阳·一模
知识点:张廷玉古代文化常识概括中心意思史传文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王守仁,字伯安,余姚人。父华,成化十七年进士第一,授修撰,累官学士华性孝,母年逾百岁卒。华已年七十余,犹寝苫蔬食,士论多之。正德元年冬,刘瑾逮南京给事中御史戴铣等二十余人。守仁抗章救瑾怒廷杖四十谪贵州龙场驿丞龙场万山丛薄苗僚杂居守仁因俗化导夷人喜相率伐木为屋以栖守仁。瑾诛,屡迁考功郎中,南京太仆少卿,就迁鸿胪卿。

十四年六月,宁王宸濠反,知县顾佖以告。守仁急趋吉安,因集众议曰:“贼若出长江顺流东下,则南都不可保。吾欲以计挠之,少迟旬日无患矣。”乃多遣间谍,檄府县言:“都督许泰、邰永将边兵,都督刘晖、桂勇将京兵,各四万,水陆并进。南赣王守仁、湖广秦金各率所部合十六万,直捣南昌,所至有司缺供者,以军法论。”又为蜡书遗伪相李士实、刘养正,叙其归国之诚,令从臾①早发兵东下,而纵谍泄之。宸濠果疑。与士实、养正谋,则皆劝之疾趋南京即大位,宸濠益大疑。十余日诇②深知中外兵不至,乃悟守仁绐之。七月壬辰朔,留宜春王拱岩居守, 而劫其众六万人,袭下九江、南康,出大江,簿安庆。或请救安庆,守仁曰:“不然,今九江、南康已为贼守,我越南昌与相持江上,二郡兵绝我后,是腹背受敌也。不如直捣南昌。贼精锐悉出,守备虚。我军新集气锐,攻必破。贼闻南昌破,必解围自救。逆击之湖中,蔑不胜矣。”众曰:“善”。宸濠果自安庆还兵。 乙卯遇于黄家渡,诸军殊死战,贼复大败,退保樵舍,联舟为方阵,尽出金宝犒士。明日,宸濠方晨朝其群臣,官军奄至。以小舟载薪,乘风纵火,焚其副舟。宸濠舟胶浅,仓卒易舟遁,王冕所部兵追执之。凡三十五日而贼平。

(节选自《明史•王守仁传》 有删改)

【注】①从臾:怂恿;奉承。从,通“怂”。②诇:侦察;刺探。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守仁抗章救/瑾怒/廷杖四十/谪贵州龙场驿丞/龙场万山/丛薄苗僚杂居/守仁因俗化导夷人喜/相率伐木/为屋以栖守仁/
B.守仁抗章救/瑾怒/廷杖四十/谪贵州龙场驿丞/龙场万山丛薄/苗僚杂居/守仁因俗化导/夷人喜/相率伐木为屋/以栖守仁/
C.守仁抗章救/瑾怒/廷杖四十/谪贵州龙场驿丞/龙场万山丛薄/苗僚杂居/守仁因俗化导/夷人喜相率/伐木为屋/以栖守仁/
D.守仁抗章救/瑾怒/廷杖四十/谪贵州龙场驿丞/龙场万山/丛薄苗僚杂居/守仁因俗化导夷人/喜相率/伐木为屋以栖守仁/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进士,是中国古代科举考试中通过由朝廷举办的殿试的考生的称号,文中“进士第一”指考中状元。
B.学士,原指读书的贵族子弟,后来演变成掌管文学撰述的官员名称,也可泛称有学问的人及文人学者。
C.擢,为“提拔、提升官职”之意,在古代还有“陟”“转”“晋”“迁除”等表达相同意义的词。
D.壬辰朔,是古代干支月相兼用的纪日方法。“七月壬辰朔”中的“朔”是指农历月份的初一那天。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守仁为官忠诚职守。宁王叛乱发生之后,他听从朝廷调度,率领军队和边疆守兵、京城驻军一起水陆并进,直捣叛军驻地南昌。
B.王守仁遇事足智多谋。使用离间计离间宁王和伪相之间的关系,这一计谋后来虽然被宁王识破,但起到了贻误叛军战机的作用。
C.王守仁能够总揽大局。在平定宁王的叛乱当中避实就虚,没有派兵救助安庆,而是力主抓住战机,去攻打叛军实力薄弱的南昌。
D.王守仁善于随机应变。在黄家渡决战中,叛军初战失利败退,把战船连在一起组成方阵,王守仁于是用火攻的方法一举击溃了叛军。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华性孝,母年逾百岁卒。华已年七十余,犹寝苫蔬食,士论多之。
(2)贼闻南昌破,必解围自救。逆击之湖中,蔑不胜矣。
(3)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4)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谭纶,字子理,宜黄人。嘉靖二十三年进士。除南京礼部主事。历职方郎中,迁台州知府。纶沉毅知兵。时东南倭患已四年,朝议练乡兵御贼。纶亦练千人立束伍法自裨将以下节节相制分数既明进止齐一未久即成精锐倭犯栅浦,纶自将击之,三战三捷。倭转寇仙居、临海,纶擒斩殆尽。加右参政,会忧去。以尚书杨博荐起,复将浙兵,讨饶平贼林朝曦。朝曦穷,弃巢走,纶及广东兵追擒之。寻改官福建,乞终制去。

倭转入福建。自福宁至漳、泉,千里尽贼窟。四十二年春,再起纶。道擢右佥都御史,巡抚福建。倭屯崎头城,陷政和、寿宁,各扼海道为归计。纶环栅断路,贼不得去,移营渚林。纶自将中军,总兵官刘显、俞大猷将左、右军。令继光以中军薄贼垒,左右军继之,大破贼,复一府二县。纶以延、建、汀、邵间残破甚,请缓征蠲赋。倭复围仙游,纶、继光大破贼城下。广东境内悉定。纶上疏请复行服,世宗许之。


纶练兵事,朝廷倚以办贼,遇警辄调,居官无淹岁。迨南寇略平,而边患方未已。隆庆元年,给事中吴时来请召纶、继光练兵。诏征纶还部,进左侍郎兼右佥都御史,总督蓟、辽、保定军务。纶相度边隘冲缓,道里远近,分蓟镇为十二路,路置一小将,总立三营。诸将以时训练,互为掎角,节制详明。是岁秋,蓟、昌无警。异时调陕西、河间、正定兵防秋,至是悉罢。纶召入为右都御史兼兵部左侍郎,协理戎政。边备大饬,敌不敢入犯。以功进兵部尚书兼右都御史,协理如故。其冬,予告归。

万历初,加太子少保。五年卒官。太子太保,襄敏。纶终始兵事垂三十年。尝战酣,刃血渍腕,累沃乃脱。

(节选自《明史·谭纶传》,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纶亦练千人/立束伍法/自裨将以下/节节相制/分数既/明进止/齐一未久/即成精锐
B.纶亦练千人立/束伍法/自裨将以下节节相制/分数既明/进止齐一/未久即成精锐
C.纶亦练千人/立束伍法/自裨将以下节节相制/分数既明/进止齐一/未久即成精锐
D.纶亦练/千人立束伍/法自裨将以下/节节相制/分数既明/进止齐一/未久即成精锐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知府,中国古代地方职官名,意思是“知某府事”,掌管一府的政令,总领属下各县,也称太守。
B.赠,这里指赠官。古代朝廷对功臣的先人或本人死后追风爵位官职,一般赠官官职高于原职。
C.兵部,中国古代官署名,六部之一,掌管选用武官及兵籍、军械、军令等,长官为兵部尚书。
D.谥,即谥号,是古代对去世的君主、诸侯、大臣等的生平事迹评定后给予的充满善意的称号。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谭纶敢于担当。他本是进士出身的文官,面对猖獗的倭寇,他却亲自领兵作战,在抗倭前线屡立战功。
B.谭纶国而忘家。父亲去世后,他多次因抗倭斗争的需要被朝廷起用,直到倭患被彻底平定才回乡服丧。
C.谭纶熟悉军事。朝廷对他非常倚重,无论是南方还是北方,遇到警报就调动他,他历任官职从未满一年。
D.谭纶作战勇猛。他戎马半生,在激烈的战斗中奋勇杀敌,刀刃上的血都浸染了手腕,要多次冲洗才清除。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令继光以中军薄贼垒,左右军继之,大破贼,复一府二县。
(2)异时调陕西、河间、正定兵防秋,至是悉罢。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史可法,字宪之,祥符人。举崇祯元年进士。授西安府推官,迁户部主事,历员外郎、郎中。可法廉信与下均劳苦军行士不饱不先食未授衣不先御以故得士死力十七年四月朔闻贼犯阙誓师勤王。渡江抵浦口,闻北都既陷,南都议立君,凤阳总督马士英潜与阮大铖计议,主立福王,咨可法,可法以七不可告之。而士英已与黄得功、刘良佐、刘泽清、高杰发兵送福王至仪真,于是可法等迎王。可法仍掌兵部事,士英仍督师凤阳。当是时,士英旦夕冀入相。及命下,大怒,以可法七不可奏之王。可法遂请督师,出镇淮、扬。十五日,王即位。可法去,士英辈益无所惮。得功、泽清、杰争欲驻扬州。杰先至,大杀掠,尸横野。泽清亦大掠淮上。临淮不纳良佐军,亦被攻。朝命可法往解,得功、良佐、泽清皆听命。乃诣杰。杰惮可法,可法来,杰夜掘坎十百,埋暴骸。旦日朝可法帐中,辞色俱变,汗浃背。可法坦怀待之,接偏裨以温语

八月出巡淮安,阅泽清士马。比大清兵已下邳、宿,可法飞章报。士英谓人曰:渠欲叙防河将士功耳。慢弗省。明年,四月朔,可法移军驻泗州。二十日,大清兵大至。诸文武分陴拒守。旧城西门险要,可法自守之。作书寄母妻,且曰:死葬我高皇帝陵侧。越二日,大清兵城下,炮击城西北隅,城遂破。可法自刎不殊,遂被执。可法大呼曰:我史督师也。遂杀之。年四十余,无子。

(节选自《明史•史可法传》,有改动)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可法廉信/与下均劳/苦军行士/不饱不先食/未授衣不先御/以故得士死力/十七年四月/朔闻贼/犯阙誓师勤王
B.可法廉信/与下均劳苦/军行/士不饱不先食/未授衣不先御/以故得士死力/十七年四月朔/闻贼犯阙/誓师勤王
C.可法廉信/与下均劳苦/军行/士不饱不先食/未授衣不先御/以故得士死力/十七年四月朔/闻贼犯阙誓/师勤王
D.可法廉信/与下均劳/苦军行士/不饱不先食/未授衣不先御/以故得士死力/十七年四月朔/闻贼犯阙/誓师勤王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稍迁户部主事”与“其制稍异于前”(《项脊轩志》)两句中的“稍”字含义相同。
B.“会南都议立君”与“会有四方之事”(《归去来兮辞并序》)两句中的“会”字含义相同。
C.“杰素惮可法”与“十三能织素”(《孔雀东南飞并序》)两句中的“素”字含义不相同。
D.“大清兵薄城下”与“门衰祚薄”(《陈情表》)两句中的“薄”字含义不相同。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北都沦陷之后,凤阳总督马士英和阮大铖秘密商议主张立福王为君,史可法对此并不赞同,但在福王到仪真时,史可法仍前往迎接。
B.福王即位后,史可法短暂离开,马士英等人更无所忌惮,后朝廷又命史可法前往处理乱象,黄得功、刘良佐、刘泽清都听命于他。
C.大清军队攻下邳、宿两地后,史可法将危急情况飞章上报,马士英摒弃前嫌,派人授予史可法防河将士的功勋,渐渐开始自我反省。
D.旧城西门险要,史可法亲自守卫,并做好了以身殉国的准备。城被清兵攻破后,史可法自刎未死,于是被捕,面对敌军英勇就义。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当是时,士英旦夕冀入相。及命下,大怒,以可法七不可奏之王。
(2)旦日朝可法帐中,辞色俱变,汗浃背。可法坦怀待之,接偏裨以温语。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