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适中0.65 引用1 组卷5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翡翠

高海涛

虽然还没下雪,可是冬天还是如期到来了。

我住在这座城市最高的一幢居民楼上,新开发的小高层,12层。尽管一楼开了一家小饭店,但不会骚扰到我这高阁之上。只有打开北窗,才能看到小饭店在人行道上弄出的许多细碎的冰,像是一片不大的积雪。小饭店十分冷清,有一段时间,附近那家科研所的几名实习生经常光顾,才热闹了些。

我又看到了那两只鸟。一只赤色,一只青色,好像一对亲昵的燕子。天都这样冷了,它们为什么还没有迁徙到南方?

那是今年最热的一天,来了朋友,我们到楼下的小饭店就餐。我们挑了一张靠门的小条桌,桌子旁边有一台立式空调。其实不坐这里,冷清的小饭店里也很凉爽。人就是这样。除了我们还有一桌,也是两个人,喝得有滋有味。他们大概也是这栋楼上的,那个胖子——后来才知他是老板——把一个大大的鸟笼放在小小的桌子上,占去了一半的地方。多亏他们只要了两碟小菜,桌上才有了放酒杯的地方。

一只鸟,四个人,除了偶尔的碰杯声,就只剩下空调运转声了。“扑棱”一声,不知道从哪儿飞来了一只赤色的鸟,打破了宁静,那是一只人们极少见到的赤色的鸟。赤鸟要穿过塑料门帘时掉到地上,几乎是滑倒的样子。这只鸟与笼中的鸟看上去是一个品种。赤鸟飞到能看到鸟笼里青鸟的窗外,停下,一动不动,直直地盯着笼中的青鸟。青鸟也用一种凄婉的眼神看着赤鸟。它们就这样,隔着一层厚厚的玻璃,默默地看着,看着,然后齐声鸣叫起来,似乎在哭诉久别重逢之情。

从夏到秋,赤鸟总是去找青鸟,隔着一层厚厚的玻璃鸣唱。人们一靠近赤鸟,它就箭一般飞上天空。我经常在阳台上看到赤鸟,偶尔能近观,其余都是淡淡月光中的一个影子。深秋的一天,老板兴许出于好玩,关了店门,把青鸟放了出来。青鸟不知从哪里飞到了我的书房,书房南面就是阳台,整栋楼唯一的露天阳台,没封。我并不是为了省钱,而是为了满足我晚上坐在阳台上看月亮的习惯。

老板一定是怕青鸟从我的阳台上飞跑,打来了电话,让我关上通往阳台的门,看到青鸟一定替他抓住。他说,这两只鸟看样子想结伴南迁。他还说,它们原来可能是一对,听说翠鸟雄性是赤色叫翡,雌性为青色称翠。

我一边接电话一边作思想斗争。是为人着想,抓鸟;还是为鸟着想,放鸟?人,是为了不让他的玩物跑掉;鸟呢,一定是为了伟大的爱情,为了它们的自由。我想,还是还给鸟爱情与自由吧,就像我能经常在阳台上看到月亮。

我刚拿定主意,妻子从外地出差回来了,手里还抓着那一赤一青两只鸟。

后来,妻子留下了那只赤鸟,青鸟还给了楼下。再后来,电视台来这家饭店拍了一部电视片——《神鸟》,为两只鸟编了一段浪漫的爱情故事。于是,整座城市的人都想看到这两只鸟。

因为有了这两只鸟,小饭店生意火爆起来,不得不租下二楼的房子。这时,老板出了5万元从妻子手里买走了赤鸟。于是,饭店生意更火爆了,一下子租到了11层。一天,老板又到我们家谈租房事宜。妻子说,如果不是她捉住了鸟,饭店肯定不会这样火。于是,饭店老板答应一年给10万元租金。我不同意,可是我那在阳台上看月亮的小小愿望,却抵挡不住10万元的诱惑。

开始时,两只鸟在笼子里表演节目,重复着一个鸟类爱情故事。后来,老板让它们在大厅里表演,而且是从一楼一直向上飞着表演,一直到11层。开始是关上窗子和门表演,有一天,一个客人开了一下窗子,结果一只鸟飞了出去,一会儿就飞回来了。老板想,一只鸟是飞不走的,因为它们分不开。就想出了让一只鸟飞到外面,表演窗里与窗外的爱情节目。我的房子被租下了。楼道被打通时,两只鸟沿着楼道飞了上来,直接飞到了阳台,双双飞向了冬天的天空。等到老板去逮鸟,它们早就没了踪影。

我打开北窗,好像约定了似的,那两只鸟在饭店门前那块“雪地”上等我呢,好像与我道别。天,这样冷,它们还要南迁?路上将有怎样的磨难让它们承担?这时,翡翠鸟已经双双起飞了,它们扇动的翅膀与从夏到冬的歌唱告诉我:人都被它们战胜了,何况严寒。

回望阳台,它们的身影早已消失在春节过后的阳光里了。

(选自《百花园》2007年第10期)

【小题1】下面对小说相关内容的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中间插叙了抓鸟放鸟的情节,既推动了情节发展,也使小说脉络清晰,对主要情节也起到补充衬托的作用。
B.小说中“我”对“翡翠”这两只鸟儿的情感是复杂的:既有怜惜,矛盾;也有牵挂和对鸟儿重获自由的欢愉。
C.小说构思巧妙,行文中多处埋下伏笔,最后一双翡翠鸟重获自由,团圆的结局展现了人性的美好,令人欣慰。
D.小说使用写景式的开头,交待故事发生的季节和翡翠鸟出现的环境,引出“我”对这一对鸟儿命运的关注。
【小题2】小说以“翡翠”为题,请简要赏析其妙处。
【小题3】文中三处划线都提到“在阳台上看月亮”,请分别赏析其作用。
20-21高二上·广东珠海·期末
知识点:其他小说分析标题的含义和作用分析情节、语段的作用分析体裁特征和表现手法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将军

刘建超

15年以后,我会成为一名将军。”哥查着字典读完一本泛黄的《孙子兵法》后,右手握着书轻轻拍打着左手心,站立窗前一脸庄严,两眼望着无边天际对我说。哥那年12岁。

哥高中毕业报名参军。全县800名应届毕业生中挑选3名飞行员,哥是最后6名候选人之一。哥打开箱子搬出平时不许我翻动的几十本宝贝书:“这些都留给你,好好学习,哥当了将军回来接你。”可哥政审没有通过。哥哭了一天,背着母亲缝好的被子到80里外县化工厂当了一名学徒工,每月23元工资。

哥的师傅为人尖刻。哥除了干活还要给师傅洗衣打饭,星期天还去乡下帮助师傅家干田里的活。哥的师傅烟瘾大,爱下棋,常哄着哥陪他下棋,谁输了谁就买一包“黄金叶”。哥的工资除去吃饭大都“孝敬”师傅吸烟了。学校放暑假,我背着一小口袋白蒸馍去看哥,哥屋里除了母亲缝的那床被子,啥都没有。一张苇席铺在地上,上面堆满了棋书。哥光着膀子坐在席上打棋谱能打一通宵。“目前局势是这样的,我赢师傅已在把握之中了。”哥说。晌午,哥和师傅下棋又连输三盘。师傅抻着黑乎乎的手从小口袋里抓走了三个白蒸馍,我心疼得直掉泪。哥说“兵不厌诈,你还不懂。”哥学徒期满那天,在职工食堂向师傅挑战“谁输一盘,一条‘黄金叶’。”哥将三条烟放在桌上。围观的人开始起哄。师傅掏出一沓菜票:“输了下个月吃咸菜!”哥就蹲在凳子上,一手托腮,一手调动兵力,直杀得师傅大冷天硬是出了一头汗。不少人给哥的师傅当“高参”也无济于事。哥干脆利索连胜三盘。哥收起菜票揣着烟从容潇洒走出食堂。师傅瞪着眼张着嘴半天没缓过劲儿。

15年后,哥没有当上将军却当上了爸爸。哥给女儿起了个响亮的名字:上将。嫂子噘着嘴老大不愿意。上将升入小学后,嫂子的厂里出现困难,厂里不少职工托人找关系往哥的厂子里调,嫂子也怂恿哥去找领导谈谈。哥在屋里背着手不停踱着步子,说:“从目前局势看,我厂的效益确实不错,但是污染严重,治理是早晚的事。而你厂的产品是国家建设的资源性产品,定当扶持。”如哥所料,不出一年,哥的厂被勒令停产,嫂子的厂子又红火起来。嫂子对哥佩服得不得了,对哥伺候得更周到。

上将升中学时,城里兴起建房热,许多职工借钱筹资在县城新规划的职工新区盖房子。哥不为所动。老街坊为庆祝新房建成,请哥去喝酒,饭桌上,哥蹦出两个字“惜哉”。主人让哥说个明白。哥用手指蘸着酒在桌上画了一幅地图,一手撑着腰,一手拿着一根筷子:“目前的局势是这样的,世界资源之争,重点在石油,1020年之后,则是水资源。云梦河水质优良,却是水患之根,治理是早晚的事。从地理位置看,治理云梦河非葫芦口处莫属。在此地建职工新区,费了人力、物力、财力,住不上三年五载就拆迁,岂不惜哉?”主人不爱听,酒席未散就把哥请了出去。3年后,职工新区果然开始拆迁,哥成了县城家喻户晓的人物。

天未降大任于哥,同样劳其筋骨,空乏其身。女儿上将在一次郊外春游中出了车祸,嫂子晾晒衣服时不慎从二楼坠下,住院3个月,还要定期做康复理疗。哥花光所有积蓄,变卖了家当,背了一身债务。哥却处之坦然,只是头发白了许多。闲暇时,哥推着嫂子出去“散步”,嫂子怀中抱着两样东西,一只折叠小马扎,一副象棋。哥放稳轮椅,打开小马扎,铺开棋盘。接受男女老少的挑战。不论其棋艺高低,哥从不敷衍。每次把对手逼入绝境,一声“将”之后,哥便从衣兜里摸出一包烟来,抽出一支叼在嘴上,嫂子会及时划一根火柴将烟点燃,对哥粲然一笑。哥深吸一口烟,再将烟雾从鼻孔唇缝缓缓吐出,那份踌躇满志的神态俨然一位将军。

(选自《中国小小说典藏品》,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小说开头通过“15年以后,我会成为一名将军”这一句简短的语言描写让一个充满自信、有雄心大志的“哥”的形象跃然纸上,开篇就让读者感受到“哥”的非同寻常。
B.“哥”在学徒期满那天,在职工食堂向师傅挑战,并“干脆利索连胜三盘”“收起菜票揣着烟从容潇洒走出食堂”,说明“哥”好胜心强,最终战胜师傅,扬眉吐气。
C.小说善于从细微处展示人物内心,“目前局势是这样的”,这句口头禅表现出“哥”虽然没有成为真正的将军,但灵魂深处的将军梦使他不自觉地产生角色代入感。
D.“嫂子”这一人物着墨不多,但在她身上体现情节发展,对“哥”的形象起到衬托作用。如“嫂子也怂恿哥去找领导谈谈”,引出“哥”对两家单位发展趋势的高明预见。
【小题2】“哥”下棋最终战胜师傅,这一情节在前文中已有多处伏笔,请简要概括。
【小题3】“哥”只是一个平凡人物,小说结尾却说他“俨然一位将军”,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父亲的遗产

金狐

梁燕是我固定的麻友,她是个有钱的主儿,从头到脚都花钱倒饬过,这是别人说的,她自己从不承认这回事。我曾经近距离研究过她挺直的鼻梁和双眼皮,被她察觉,立刻配合地扬起脸,抓过我的手在她粉嫩的脸蛋上拍拍,自信地说,天生的尤物,假不了。她老公常年在江浙沪一带做生意,聚少离多,只要梁燕换了包包或者手指上又多出一枚亮闪闪的钻戒,我们就都知道他回来了。这样的女人,如果不吃点苦头,别人心里是很难平衡的。

没想到第一个让梁燕吃足苦头的是她父亲。那天,她牌运特别差,连输了几把,任凭手机铃音响个不停。她瞄了一眼说,我老爸,特烦人,瞎操心,不让打麻将,要我出去找工作。

哪知,这几个电话都是保姆打来的,她父亲病危了。等到打完麻将赶到医院时,人已经没了。令梁燕万万没想到的是老人的遗嘱里,十几万的存款和老屋全部留给了保姆。

简直是晴天霹雳。

梁燕曾经的家,怎么舍得拱手让人?院子里的桂花树,那是父亲在她十岁生日的时候亲手种植的,如今已经枝繁叶茂,有一侧的枝条一直伸展到房间的窗子跟前,每到秋天,金黄的花瓣时时掉落下来,阵阵清香弥漫着整个庭院。梁燕无法想象,伴随着青春记忆的这座房子、这棵树会不再属于她。往事历历在目……梁燕母亲去世得早,父亲怕她受委屈没再续弦,独自把她拉扯大,尽自己所能供她衣食住行,哪样都不比周围孩子差。然而,正是这样一位慈父竟然剥夺了她的继承权,做出了不通情理的事。

我们几个麻友陪着梁燕去把保姆的东西一样一样扔在地上,用脚踩着、踢着。我们教她在网上发帖子“缺德保姆骗光老人所有家产”。她老公倒好,老人一下葬他就溜之大吉了,不但不帮她,还怒冲冲打来电话责问她:发这些东西有什么用?保姆上网吗?有本事你打官司去。

你帮帮我。梁燕低声哀求,回答她的竟是冷酷的嘟嘟声。

我拍拍梁燕的肩膀安抚她:不怕,有我们呢。可是,不久我就为自己说了这样的大话而羞愧了。打官司需要钱,梁燕找我借钱,我推说手头紧,一分都没借给她。我妈说,不借也罢,她又没工作,拿什么还你?俗话说人倒霉的时候喝凉水都塞牙,她真走了霉运,继承权的问题还没解决,老公又和她闹起了离婚。

我们当中的一个麻友小芳消息灵通,有一天在路上遇见我,非把我拖到附近的咖啡厅里去,神神秘秘地告诉我说,律师看了梁燕提供的安装在她家老房子的监控,推手不帮她了。

奇怪,我之前听说那个律师对这个官司很感兴趣,主动找上门来要帮梁燕。小芳看我满脸疑惑的神情,咯咯笑个不停。她说,梁燕得不到遗产真是活该,她伤了老人的心了。律师本来是想从监控里找出点证据对付保姆,结果发现保姆很尽责,梁燕很不孝。

再怎么不孝也是他女儿呀?我觉得还是难以理解,总该留一点儿给梁燕吧?

是有一个信封留给梁燕的,但不知道里面装了什么。

肯定是一封信,也可能是一张存折。我猜测。小芳摇摇头说,绝对不会这么简单。我的好奇心被勾起来,很想跟梁燕问个究竟,可是许久不联系了,不好意思问她这个事。

直到十年后,再次见到梁燕,久别重逄,难免旧事重提。梁燕感慨地说,那时候她难过得差点儿自杀,亲情、爱情、友情相继失去。犯罪学有个理论叫破窗效应,当你弱的时候,像一面破窗,坏人闻风而至,随意朝你扔石头。

梁燕的话使我感到不安,脸蛋莫名发烧。我开玩笑说,我可没朝你扔过石头。她点点头,眼眸深处分明闪过一抹嘲讽的微笑,说,我并不埋怨任何人。上帝是公平的,他在关闭一扇门的同时,打开了另一扇窗。我从贩菜、贩卖服装开始,依靠自己的努力积累了资本。今天是我夕阳红养老院的开业典礼,你们几个麻友都能赶来捧场,我很高兴,今晚我请客,一醉方休。她的话使气氛顿时活跃起来,从前的亲切感在我们心头复苏。她带领我们四处走动,兴奋地谈起各种话题。看她眉飞色舞的样子,我趁机问,听说你父亲当年还给你留下一个信封?

是呀。梁燕说,正是信封里的东西使我放弃了那场官司。

梁燕把我们引进大厅,停在一处玻璃展柜跟前。展柜内,金黄的绸缎托着精致的相框,里面镶嵌着一枚亮闪闪的一元硬币,下面还有一行钢笔字:我留给你一块钱,因为你的孝心只值一块钱。

难怪梁燕要创办这样一所养老院。

真想不到。我说,你老爹也怪狠的。

梁燕却坦然一笑:我相信这是父亲的良苦用心,还有你们更想不到的。她指着远处大厅的一角说,看看那是谁?

一位大妈蹲在地上,细心而又娴熟地擦拭着花盆里沁出的水渍印。

天哪!那个保姆?!

(选自《安徽文学》)

【小题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梁燕嫌父亲打电话烦人,不接电话,而未能见父亲最后一面,表面看来是偶然,但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梁燕平时对父亲的关爱不够。
B.梁燕知错能改,她把父亲留给自己的信封里的东西放到大厅的玻璃展柜里,提醒自己不要忘记父亲对自己的狠心。
C.小说的最后写梁燕把保姆请到公司里,这样的结尾,具有“欧•亨利式结尾”(出人意料)的特点。
D.小说故事情节跌宕起伏,一波三折,富有戏剧性;在人物形象的刻画上,除了梁燕这个主要人物外,其他人物形象也是性格鲜明。
【小题2】小说开头第一段有什么作用?请简要概括。
【小题3】文中多处运用对比手法,请举出三例并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翻浆

毕淑敏

那年,我五一放假回家,搭了一辆运送旧轮胎的货车,夜幕降临才进入离家百来里的戈壁。正是春天,道路翻浆。突然一根土柱,遮挡了银色的车灯。

“你找死吗?”司机大喊。我这才看清是个青年,穿着黄色旧大衣,拎着一个系着鬃绳的袋子。“我要搭车。”“不搭!哪有地方!”司机愤愤地说。“我蹲大厢板就行。”司机还是说:“不搭!想冻死啊!”说着,准备闪过他往前开。

那个人抱住车灯说:“就在那儿……我母亲病了,我到场部好不容易借到点小米……我母亲想吃……”“让他上车吧!”我有些同情地说。

他立即抱着口袋往车厢上爬。

夜风在车窗外凄厉地呜叫。司机说:“我觉得他好像要干什么。”我借着司机身后小窗的一个小洞,屏住气向里窥探。朦胧的月色中,那个青年如一团肮脏的雾,龟缩在起伏的轮胎里。每一次颠簸,他都像遗弃的篮球,被橡胶轮胎击打得嘭嘭作响。忽然,我看到青年手脚麻利地搬动着我的提包。那里装着我带给父母的礼物。“哎呀,他偷我东西呢!”

司机很冷静地说:“别担心。”只见他狠踩一脚油门,车就像被横刺了一刀的烈马,疯狂地弹射出去。我顺着小洞看去,那人仿佛被冻僵了,弓着腰抱着头,企图凭借冰冷的橡胶御寒。我的提包虽已被挪了地方,但依旧完整。 司机笑说:“车速这么快,他偷了东西也不敢跳车了。”

路面变得更加难走,车速减慢了。

我紧张地盯着那个小洞,青年也不失时机地站起身,重新搬动了我的提包。我痛苦得几乎大叫。就在这时,司机趁着车的趔趄,索性加大了摇晃的频率,车窗几乎吻到路旁的沙砾。

再看看青年,扑倒在地,像一团被人践踏的草。虚弱但仍不失张牙舞爪的姿势,贪婪地守护着我的提包——他的猎物。司机继续做着高难动作。我又去看看青年,他像夏日里一条疲倦的狗,无助地躺在了轮胎中央。

道路毫无先兆地平滑起来,翻浆也消失得无影无踪。

司机说:“扶好你的脑袋。”就在他狠踩刹车之前,我双腿紧紧抵地,双腕死撑面前的铁板……不用看我也知道,那个贼娃子可能要被卸成零件,我心里安宁了许多。“看他还有劲偷别人的东西?”司机踌躇满志地说。

只见那个青年不时地用手抹一下脸,把一种我看不清颜色的液体弹开……他把我的提包紧紧地抱在怀里,往手上哈着气,摆弄着拉锁上的提梁。这时,他扎在小米口袋上的骆驼黄的绳子已经解开,就等着把我的提包里的东西搬进去呢……

“师傅,他就要把我的东西拿走了……”我惊恐万状地说。师傅反倒不慌不忙地说:“不会出什么事了,到了。”我们到了一个兵站,也是离那个贼娃子住的不通车的村子最近的公路,他至少还要走10公里……

那个青年挽着他的口袋,像个木偶似地往下爬,狼狈地踩着轱辘跌下来,跪坐在地上。

他脸上除了原有的土黄之外,还平添了青光,额上还有蜿蜒的血迹。

他的舌头冻僵了,把“谢”说成“学”:“学学,我知道你们是为我在赶路,学学……”

他抹一把下颌,擦掉的不知是眼泪、鼻涕还是血。他恋恋不舍地离开了我们。

看着他蹒跚的身影,我不由自主地喝了一声:“你停下!我要查查我的东西少了没有。”司机赞许地冲我眨眨眼睛。

青年迷惑地面对我们,脖子柔软地耷拉下来。我敏捷地爬上大厢板,不放心地摸索着我的提包,每一环拉锁都像小兽的牙齿般细密结实。突然触到鬃毛样的粗糙,我意识到这正是搭车人袋子上那截失踪的鬃绳。它把我的提包牢牢地固定在厢的木条上,像焊住一般结实。

我的心像凌空遭遇寒流,冻得皱缩起来。

我的提包原是用一根旧绷带捆在车上的。经过长途跋涉,绷带磨断了,搭车人发现了这个隐患,他解下了扎米口袋的绳子,想把我的提包重新固定。在寒冷与颠簸之中,他操作了一路……

(文章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A.小说以“翻浆”为题,开篇扣题,但在文章中间部分提到“翻浆消失得无影无踪”, 可见后文与“翻浆”无关,篇末也未点题。
B.司机起初不愿让青年搭车,主要是因为这个青年在夜晚拦车,而且竟然不怕戈壁滩的春寒,愿意“蹲大厢板”,司机担心他有不良企图。
C.文中多次提到“鬃绳”,它是贯穿整个小说的线索。出人意表的结局,也是由“鬃绳”来完成的,从而完成了小说人物的塑造,揭示了主题。
D.在怀疑青年是要偷我提包的贼后,我对青年的态度发生了变化,从“张牙舞爪”、 “贪婪”和“疲倦的狗”等文字,可见出我对他的鄙夷和厌恶。
E.小说故事发生在夜晚的戈壁,气氛紧张;情节在窥视中展开,扣人心弦;人物形象塑造得丰满、鲜明:三个要素的成功使小说格外吸引读者。
【小题2】小说塑造的“青年”具有怎样的形象?请结合文意加以分析。
【小题3】请结合作品,分析这篇小说在情节安排上的特点。
【小题4】小说在人际方面反映了怎样的社会问题?请结合现实谈谈你的看法。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