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文言文阅读 适中0.65 引用3 组卷168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宋濂,字景濂,其先金华之潜溪人,至濂乃迁浦江。幼英敏强记,就学于闻人梦吉,通五经。复往从吴莱学。已,游柳贯、黄溍之门,两人皆亟逊濂,自谓弗如。元至正中,荐授翰林编修,以亲老辞不行,入龙门山著书。

逾十余年,太祖取婺州,召见濂。除江南儒学提举,命授太子经,寻改起居注。濂长基一岁,皆起东南,负重名。基雄迈有奇气,而濂自命儒者。尝召讲《春秋左氏传》,濂进曰:“《春秋》乃孔子褒善贬恶之书,苟能遵行,则赏罚适中,天下可定也。”已,论赏赉,复曰:“得天下以人心为本。人心不固,虽金帛充牣,将焉用之。”太祖悉称善。

洪武二年,诏修《元史》,命充总裁官。是时,帝留意文治,征召四方儒士张唯等数十人,择其年少俊异者,皆擢编修,令入禁中文华堂肄业,命濂为之师。皇太子每敛容嘉纳,言必称师父云。帝剖符封功臣,召濂议五等封

濂性诚谨,官内延久,未尝讦人过。所居室,署“温树”。客问禁中语,即指示之。尝与客饮,帝密使人侦视。翼日,问濂昨饮酒否,坐客为谁,馔何物。濂具以实对。笑曰:“诚然,卿不朕欺。”太祖间召问群臣臧否濂惟举其善者曰善者与臣友臣知之其不善者不能知也主事茹太素上书万余言。帝怒,问廷臣,或指其书曰:“此不敬,此诽谤非法。”问濂,对曰:“彼尽忠于陛下耳。陛下方开言路,恶可深罪。”既而帝览其书,有足采者。悉召廷臣诘责,因呼濂字曰:“微景濂几误罪言者。”

濂状貌丰伟,美须髯,视近而明,一上能作数字。自少至老,未尝一日去书卷,于学无所不通。为文醇深演迤,与古作者并。在朝,郊社宗庙山川百神之典,朝会宴享律历衣冠之制,四裔贡赋赏劳之仪,旁及元勋巨卿碑记刻石之辞,咸以委濂,屡推为开国文臣之首。士大夫造门乞文者,后先相踵。

其明年,卒于夔,年七十二。知事叶以从葬之莲花山下。蜀献王慕濂名,复移茔华阳城东。弘治九年,四川巡抚马俊奏:“濂真儒翊运,述作可师,黼黻多功,辅导著绩。久死远戍,幽壤沉沦,乞加恤录。”下礼部议,复其官,春秋祭葬所。正德中,追谥文宪。

(节选自《明史·宋濂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太祖间召问/群臣臧否濂惟举其善者曰/善者与臣友/臣知之/其不善者/不能知也/
B.太祖间召问群臣臧否/濂惟举其善者曰/善者与臣友/臣知之/其不善者/不能知也/
C.太祖间召问/群臣臧否濂惟举其善者曰/善者与臣友/臣知之其不善者/不能知也/
D.太祖间召问群臣臧否/濂惟举其善者曰/善者与臣友/臣知之其不善者/不能知也/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五经,《易》《书》《乐》《礼》《春秋》五部经典,汉时将其定为五经,为儒家讲学的重要典籍。
B.剖符,剖分信符。古代分封诸侯功臣时,将作为信物的符节剖分为二,其一交给受封者保存。
C.爵,君主国家贵族封号。中国古代分为“公”“侯”“伯”“子”“男”五等。
D.黍,是中国最早用于耕作的植物之一,也是俗称的“五谷”所指的五种谷物之一。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宋濂从小就聪敏、记忆力强,曾经向梦吉、吴莱、柳贯、黄溍等人学习五经
B.作为儒者的宋濂,既能讲授经学,又能把经学的内容很好地和现实生活结合。
C.为了考验宋濂是否诚实,皇帝暗中派人察看宋濂与客饮酒的情况,并在第二天查问。
D.蜀献王移茔、马俊上奏、朝廷恩准复官和祭祀等都体现了对宋濂的认可和尊重。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得天下以人心为本,人心不固,虽金帛充牣,将焉用之。
(2)自少至老,未尝一日去书卷,于学无所不通。为文醇深演迤,与古作者并。
【小题5】请简要概括宋濂被推为“开国文臣之首”的原因。
20-21高二下·全国·单元测试
知识点:古代文化常识文言文断句文言文翻译概括中心意思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杨鼎,字宗器,陕西咸宁人。家贫力学,举乡会试第一。正统四年,殿试第二。授编修。久之,简入东阁以修业,居侍从,雅欲以功名见。尝建言修饬戎备、通漕三边二事。同辈诮其迂,鼎益自信。也先将寇京师,诏行监察御史事,募兵兖州。

景泰三年进侍讲兼中允。五年超擢户部右侍郎。天顺初转左。陈汝言谮之。帝不听。三年冬以陪祀陵寝不谨下狱,赎杖还职。帝尝命中官牛玉谕旨欲取江南折粮银实内帑而以他税物充武臣俸鼎不可马牛鱼乏议征什二又以民艰力沮皆报罢。七年,尚书年富有疾,诏鼎掌部事。

成化四年,代马昂为户部尚书,而以翁世资为侍郎。六年,鼎疏言:“陕西外患四寇,内患流民。然寇害止边塞,流民则疾在腹心。汉中僻居万山,襟喉川蜀,四方流民数万,急之生变,置之有后忧。请暂设监司一人,专领其事。其愿附籍者听之,不愿者资遣。兼与守臣练士马,修城池,庶可弭他日患。”诏从之,湖广频岁饥,发廪已尽,及是有秋,用鼎言,发库贮银布,易米备灾。淮、徐、临、德四仓,旧积粮百余万石,后饷乏民饥,辄请移用,粟且匮。鼎议上赎罪、中盐、折钞、征逋六事行之。由是诸仓有储蓄。寻加太子少保。

鼎居户部,持廉,然性颇拘滞。十五年秋,给事御史劾鼎非经国才。鼎再疏求去。赐敕驰驿归,命有司月给米二石,岁给役四人,终其身。大臣致仕有给赐,自鼎始也。卒,赠太子太保,谥庄敏。子时旸,进士,累官侍讲学士。多识典故,有用世才。时敷,举人,庐墓被旌,官兵部司务。

(节选自《明史》,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帝尝命中官牛玉谕旨/欲取江南折粮银实/内帑而以他税物充武臣俸/鼎不可/马牛刍乏/议征什二/又以民艰力沮皆报/罢
B.帝尝命中官牛玉/谕旨欲取江南折粮银实内帑/而以他税物充武臣俸/鼎不可/马牛刍乏/议征什二/又以民艰力沮/皆报罢
C.帝尝命中官牛玉/谕旨欲取江南折粮银实/内帑而以他税物充武臣俸/鼎不可/马牛刍乏/议征什二/又以民艰力沮皆报/罢
D.帝尝命中官牛玉谕旨/欲取江南折粮银实内帑/而以他税物充武臣俸/鼎不可/马牛刍乏/议征什二/又以民艰力沮/皆报罢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会试”又称“春闱”“礼闱”,在明清时期科举分院试、乡试、会试、殿试四级。
B.“户部”为六部之一,在明代掌全国土地、户籍、赋税、军需、俸饷及一切财政事宜。
C.“致仕”即官员交还官职、辞官或正常退休,与“致事”“下车”“乞骸骨”意思类似。
D.“庐墓”,古人在为父母或师长服丧期间为守护坟墓在墓旁造屋,如子贡为孔子守墓。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杨鼎家贫好学,科考成绩优异。他家境贫穷,但发愤学习,在多次考试中都名列前茅,被朝廷授予编修的官职。
B.杨鼎多次建言,却受人讥谗。他建议修整武备、疏通、漕运三边,受到同僚的讥讽;任左侍郎时遭到陈汝言的诬陷,但皇帝并未听信。
C.杨鼎性格呆板,但为官清廉。他虽性格拘泥,但因代理监察御史到兖州招募士兵,而从侍讲提为右侍郎,又转任左侍郎。
D.杨鼎体贴民情,虑事周全。他劝说皇帝爱惜民力,不仅给数万流民选择的权利,还给他们提供物质资助,以安定汉中。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久之,简入东阁以修业,居侍从,雅欲以功名见。
(2)兼与守臣练士马,修城池,庶可弭他日患。
【小题5】从文本中看,作为户部尚书的杨鼎向皇帝提出了哪些切实可行的建议,请简要概括。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李白传

白,字太白,山东人。母梦长庚星而诞,因以命之。十岁通五经。自梦笔头生花,后天才赡逸。喜纵横,击剑为任侠,轻财好施。更客任城,与孔巢父、韩准、裴政、张叔明、陶沔居徂徕山中,日沉饮,号“竹溪六逸”。

天宝初,自蜀至长安,道未振,以所业投贺知章,读至《蜀道难》,叹曰:“子,谪仙人也。”乃解金龟换酒,终日相乐。遂荐于玄宗。召见金銮殿,论时事。因奏颂一篇。帝喜,赐食,亲为调羹,供奉翰林。尝大醉上前,草诏,使高力士脱靴。力士耻之,摘其《清平调》中飞燕事,以激怒贵妃。帝每欲与官,妃辄阻之。白益傲放,与贺之章、李适之、汝阳王琎、崔宗之、苏晋、张旭、焦遂为“饮酒八仙人”。恳求还山。赐黄金,诏放归。

白浮游四方,欲登华山,乘醉跨驴经县治,宰不知,怒,引至庭下曰:“汝何人,敢无礼?”白供状不书姓名,曰:“曾令龙巾拭吐,御手调羹,贵妃捧砚,力士脱靴。天子门前,尚容走马;华阴县里,不得骑驴?”宰惊愧,拜谢曰:“不知翰林至此。”白长笑而去。尝乘舟与崔宗之自采石至金陵著宫锦袍坐旁若无人。禄山反,明皇在蜀,永王璘节度东南。白时卧庐山,为僚佐。璘起兵反,白逃还彭泽。璘败,累系浔阳狱。初,白游并洲,见郭子仪,奇之,曾救其死罪。至是,郭子仪请官以赎,诏长流夜郎。

白晚节好黄、老,度牛渚矶,乘酒捉月,沉水中。初,悦谢家青山,今墓在焉。

——选自《唐才子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尝乘舟与崔宗之/自采石至金陵/著宫锦袍坐/旁若无人
B.尝乘舟/与崔宗之自采石至/金陵著宫锦袍坐旁/若无人
C.尝乘舟/与崔宗之自采石至金陵/著宫锦袍坐/旁若无人
D.尝乘舟与崔宗之/自采石至/金陵著宫锦袍坐旁/若无人
【小题2】下列对文中所涉及划双横线的有关文化常识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五经:古人常说的“四书五经”,四书指《论语》《孟子》《大学》《中庸》,五经指《诗》《书》《礼》《乐》《春秋》。
B.诏:皇帝的命令称“诏”“敕”“圣旨”“谕旨”“上谕”等。假托或假冒皇帝的命令,称为“矫诏”。
C.翰林:文中“不知翰林至此”,此处应指“翰林学士”,是朝廷负责起草皇帝诏书的。古代负责诏书起草的工作非常重要,实际上是参与国家重大事务的决策工作。
D.辟:帝王召见并授与官职。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母梦见太白金星而生下李白,所以李白的名字中有“白”字。李白天赋过人,才华横溢。
B.贺知章很欣赏李白的诗才,感叹他是遭贬的仙人。李白后经贺知章的推荐,担任翰林。
C.在朝廷上下,李白都表现出放荡不羁的个性,这说明李白是个决不“摧眉折腰事权贵”的人。
D.郭子仪曾有恩于李白。后来,李白受牵连下狱,郭子仪又请求官府赦免李白的死罪。
【小题4】把下列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力士耻之,摘其《清平调》中飞燕事,以激怒贵妃。
(2)至是,郭子仪请官以赎,诏长流夜郎。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惠子谓庄子曰:“魏王贻我大瓠之种,我树之成,而实五石。以盛水浆,其坚不能自举也。剖之以为瓢,则瓠落无所容。非不呺然大也,吾为其无用而掊之。”庄子曰:“夫子固拙于用大矣!宋人有善为不龟手之药者,世世以洴澼絖为事。客闻之,请买其方百金。聚族而谋曰:‘我世世为洴澼絖,不过数金;今一朝而鬻技百金,请与之。’客得之,以说吴王。

越有难,吴王使之将,冬,与越人水战,大败越人,裂地而封之。能不龟手一也,或以封,或不免于洴澼絖,则所用之异也。今子有五之瓠,何不虑以为大而浮于江湖,而忧其瓠落无所容,则夫子犹有蓬之心也夫!”

惠子曰:“吾有大树,人谓之樗;其大本拥肿而不中绳墨,其小枝卷曲而不中规矩。立之涂,匠者不顾。今子之言,大而无用,众所同去也。”庄子曰:“子独不见狸狌乎?卑身而伏,以候敖者;东西跳梁,不辟高下,中于机辟,死于罔罟。今夫犛牛,其大若垂天之云;此能为大矣,而不能执鼠。今子有大树患其无用何不树之于无何有之乡广莫之野彷徨乎无为其侧逍遥乎寝卧其下不夭斤斧,物无害者,无所可用,安所困苦哉!”

(节选自《庄子·逍遥游》)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今子有大树患/其无用/何不树之于无何有之乡/广莫之野/彷徨乎无为其侧/逍遥乎寝卧其下/
B.今子有大树患/其无用/何不树之/于无何有之乡/广莫之野/彷徨乎无为其侧/逍遥乎寝卧其下/
C.今子有大树/患其无用/何不树之/于无何有之乡/广莫之野/彷徨乎无为/其侧逍遥乎/寝卧/ 其下/
D.今子有大树/患其无用/何不树之于无何有之乡/广莫之野/彷徨乎无为其侧/逍遥乎寝卧其下/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惠子”即惠施,庄子的朋友,先秦时期的杰出代表人物,是合纵抗秦的最主要的组织人和支持者。他主张魏国、齐国和楚国联合起来对抗秦国,并建议齐、魏互尊为王。
B.“魏王”即魏惠王。由于魏国曾定都大梁,所以魏国也称为梁国,因此魏惠王即《寡人之于国也》中的梁惠王。
C.“石”即“禾石”,古代重量单位,相当于一百二十斤(担)。秦汉时期度量衡制度中的“衡制”:铢、两、斤、钧、石。1石=4钧,1钧=30斤,1斤=8两,1两=24铢。
D.“樽”指腰舟,可以捆在腰间漂浮在水上。古人以瓠系于腰间,用以渡水。
【小题3】下面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惠子以“大瓠之种”为比喻,其实是要说在纷乱的现实社会中,有一些人怀有才能却无法施展。
B.庄子用“不龟手之药”的故事来批评惠子的观点,指出有才能的人在施展自己的才华时可能是方法不对,用错了方向,而不是“才能”本身的错误。
C.惠子又用大树的比喻进一步申述自己的观点,大树的遭遇是“立之涂,匠者不顾”,而庄子同意他“大了就没有用处”的说法,这样大家就只有一同离开这个世界了。
D.庄子继续反驳惠子的观点,指出“无用”即是一种“逍遥”,在那远离尘世的地方,精神可以自由自在、无忧无虑,比那些耍小聪明而不免于死亡的“狸狌”强多了。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能不龟手一也,或以封,或不免于洴澼絖,则所用之异也。
(2)不夭斤斧,物无害者,无所可用,安所困苦哉!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