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文言文阅读 适中0.65 引用1 组卷7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耿九畴传

耿九畴,字禹範,卢氏人。永乐末进士。宣德六年授礼科给事中。议论持大体,有清望。正统初,大臣言两淮盐政久坏,宜得重名检者治之,于是推择为盐运司同知。痛革宿弊,条奏便宜五事,著为令。母丧去官,场民数千人诣阙乞留。十年正月起为都转运使。节俭无他好,公退焚香读书,廉名益振,妇孺皆知其名。

以事见诬,逮下吏,已,得白,即留为刑部右侍郎。屡辨疑狱,无所挠屈。礼部侍郎章瑾下狱,九畴及江渊等议贬其官。瑾婿给事中王汝霖衔之,与同官叶盛、张固、林聪等论刑部不公。九畴、渊遂劾盛等,且言汝案父永和死土木,嬉笑自如,不宜居职。时景帝新立,急于用人,置汝霖等不问,瑾如奏。凤阳岁凶,盗且起,敕往巡视招抚。奏留英武、飞熊诸卫军耕守,招来流民七万户,境内以安。两淮自九畴去,盐政复弛。景泰元年仍命兼理。寻敕录诸府重囚,多所平反。

都指挥杨得青等私役操卒,九畴劾之。诏按治,且命诸边如得青者,具劾以闻。边将请增临逃诸卫戍,九畴言:“边城士卒非乏。将帅能严纪律,赏罚明信,则人人自奋。不然,徒冗食耳。”乃不增戍。边民春夏出作田,秋冬辄徒入塞。九畴言:“边将所以御寇卫民也,今使民避寇失业,安用将帅?”因禁民入徙,有被寇者,治守帅罪。布政使许资言:“侍郎出镇,与巡接御史不相统,事多拘滞,请改授宪职便。”乃转右副都御史。大臣镇守、巡抚皆授都御史,自九畴始。

有旨市羊角为灯,九畴引宋苏轼谏神宗买浙灯事,事乃寝。灾异求言,请帝延儒硕,公赏罚,择守令,简将帅。优诏报焉。天顺初,议事京师。帝顾侍臣曰:“九畴,廉正人也。”留为右都御史。罪人系都察院狱者不给米九畴为言乃日给一升遂为令已上疏陈崇廉耻清刑狱劝农桑节军赏重台宪五事帝皆嘉纳。

(节选自《明史·耿九畴传》)


【注】①土木:这里指发生于明朝正统十四年(1449)明英宗朱祁镇北征瓦剌被俘的事件。②苏轼谏神宗买浙灯事:宋神宗赵顼下令减价收买浙灯四千余盏,并将市场上的灯尽数拘收,苏轼上书劝谏,希望神宗务从俭约。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罪人系都察院/狱者不给米/九畴为言/乃日给一升/遂为令/已/上疏陈崇廉耻/清刑狱/劝农桑/节军赏/重台宪五事/帝皆嘉纳/
B.罪人系都察院狱者/不给米九畴/为言/乃日给一/升遂为令/已上疏陈崇廉耻/清刑狱/劝农桑/节军赏/重台宪/五事帝皆嘉纳/
C.罪人系都察院/狱者不给米/九畴为言/乃日给一/升遂为令/已上疏陈崇廉耻/清刑狱/劝农桑/节军赏/重台宪/五事帝皆嘉纳/
D.罪人系都察院狱者不给米/九畴为言/乃日给一升/遂为令/已/上疏陈崇廉耻/清刑狱/劝农桑/节军赏/重台宪五事/帝皆嘉纳/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进士,是中国古代科举考试制度中对通过最后一级中央政府朝廷考试者的称呼。
B.礼部,隋代始为尚书省六部之一。六部各司其职,如工部掌管工程营造、水利、漕运等事务。
C.两淮,是个方位地理概念,泛指今天江苏和安徽两省淮河南北的地区。
D.宪职,负责弹劾纠察的官吏,一般相当于都御史、御史一类官职。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耿九畴能把握全局,清廉公正。他得到大臣们的推荐担任盐运司官员后,下决心改革遗留问题,所提建议被皇上定为法令。
B.耿九畴办案能力强,能刚正执法。他曾多次辨析办理疑难案件,还不惧怕给事中王汝霖等的诬陷,对章瑾和王汝霖加以弹劾。
C.耿九畴善于治理地方,安抚灾民。当凤阳遭受灾荒、快要产生盗贼时,他奉命前往巡视招抚,招来七万户流民,安定了地方。
D.耿九畴敢于直言,多次提出合理建议。他曾建议皇帝停止购买羊角做灯,他在灾异发生时提出的意见被皇帝下诏书加以褒奖。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以事见诬,逮下吏,已,得白,即留为刑部右侍郎。
(2)请帝延儒硕,公赏罚,择守令,简将帅。优诏报焉。
2021高三·全国·专题练习
知识点:《明史》古代文化常识概括中心意思史传文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王世贞,字元美,太仓人,右都御史忬子也。生有异禀,书过目,终身不忘。年十九,举嘉靖二十六年进士。授刑部主事。世贞好为诗古文,官京师,入王宗沐、李先芳、吴维岳等诗社,又与李攀龙、宗臣、梁有誉、徐中行、吴国伦辈相倡和,绍述何、李,名日益盛。屡迁员外郎、郎中。

奸人阎姓者犯法,匿锦衣都督陆炳家,世贞搜得之。炳介严嵩以请,不许。杨继盛下吏①,时进汤药。其妻讼夫冤,为代草。既死,复棺殓之。嵩大恨。吏部两拟提学皆不用,用为青州兵备副使。父忬以滦河失事,嵩构之,论死系狱。世贞解官奔赴,与弟世懋日蒲伏嵩门,涕泣求贷。嵩阴持忬狱,而时为谩语以宽之。两人又日囚服跽道旁遮诸贵人舆搏颡乞救诸贵人畏嵩不敢言忬竟死西市。兄弟哀号欲绝,持丧归,蔬食三年,不入内寝。既除服,犹却冠带,苴履葛巾,不赴宴会。

隆庆元年八月,兄弟伏阙讼父冤,言为嵩所害,大学士徐阶左右之,复忬官。世贞意不欲出,会诏求直言,疏陈法祖宗等八事,以应诏。无何,吏部用言官荐,令以副使莅大名。迁浙江右参政,山西按察使。母忧归,服除,补湖广,旋改广西右布政使,入为太仆卿。

张居正枋②国,以世贞同年生,有意引之,世贞不甚亲附。所部荆州地震,引京房占,谓臣道太盛,坤维③不宁,用以讽居正。居正积不能堪,会迁南京大理卿,为给事中杨节所劾,即取旨罢之。后起应天府尹,复被劾罢。居正殁,起南京刑部右侍郎,辞疾不赴。久之,所善王锡爵秉政,起南京兵部右侍郎。先是,世贞为副都御史及大理卿、应天尹与侍郎,品皆正三比擢南京刑部尚书,御史黄仁荣言世贞先被劾,不当计俸,据故事力争。世贞乃三疏移疾归。二十一年卒于家。

世贞始与李攀龙狎主文盟,攀龙殁,独操柄二十年。才最高,地望最显,声华意气笼盖海内。一时士大夫及山人、词客、衲子、羽流,莫不奔走门下。片言褒赏,声价骤起。其持论,文必西汉,诗必盛唐,大历以后书勿读,而藻饰太甚。

(《明史·王世贞传》有删节)

[注]①杨继盛,因奏劾严嵩十大罪状被诬告下狱。②枋:权柄。③坤维:指西南方。张居正西南荆楚人,王世贞借言以讽。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项是(     
A.两人又日囚服/跽道旁/遮诸贵人/舆搏颡乞救/诸贵人畏嵩/不敢言/忬竟死西市
B.两人又日囚服/跽道旁/遮诸贵人/舆搏颡乞救/诸贵人畏/嵩不敢言/忬竟死西市
C.两人又日囚服/跽道旁/遮诸贵人舆/搏颡乞救/诸贵人畏嵩/不敢言/忬竟死西市
D.两人又日囚服/跽道旁/遮诸贵人舆/搏颡乞救/诸贵人畏/嵩不敢言/忬竟死西市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嘉靖,是明朝皇帝明世宗朱厚熜的年号。文中的隆庆、大历都是年号。
B.刑部,管司法刑狱。长官为侍郎,副职为尚书。下设郎中,副职称员外郎,下属官员有主事等。
C.除服,亦称“除丧”“脱服”,俗称“脱孝”,是古代丧礼仪之一,即除去丧礼之服。
D.正三,古代官职分为九品。明朝的侍郎、副都御使、大理寺卿、府尹、按察使等都是正三品。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世贞禀性聪明,爱好诗文。他读书过目不忘;在京城做官,加入王宗沐等人的诗社,又和李攀龙等唱和。
B.王世贞秉公执法,维护正义。阎姓奸人犯法,被他搜出,他不肯徇情枉法;杨继盛被诬告下狱,他代为写状申冤。
C.王世贞仕途坎坷,遭遇不幸。张居正对他积怨难平,两次弹劾他,以皇上的名义罢了他的官职。
D.王世贞才高位显,声名远扬,他与李攀龙交替为文坛盟主,李攀龙死后,他独主文坛二十年,其才最高,地位最显赫,名扬四海。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世贞解官奔赴,与弟世懋日蒲伏嵩门,涕泣求贷。
(2)比擢南京刑部尚书,御史黄仁荣言世贞先被劾,不当计俸,据故事力争。
【小题5】王世贞父亲的冤案为何能得以昭雪?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

陶琰,字廷信,绛州人。父铨,进士,陕西右参议。琰举成化七年乡试第一,十七年成进士,授刑部主事。弘治,初,进员外郎。历固原兵备副使。练士卒,广刍粟。历九年,部内晏如。迁福建按察使,浙江左布政使。正德初,以右副都御史巡抚河南,迁刑部右侍郎。陕西游击徐谦讦御史李高。谦故刘瑾党行厚赂欲中高危法琰往按直高瑾怒假他事下琰诏狱褫其职又罚米四百石输边。瑾诛,起左副都御史,总督漕运兼巡抚淮、扬诸府。六年,转南京刑部侍郎。明年,贼刘七等将犯江南,王浩八又入衢州。进琰右都御史,巡视浙江。至则七等已灭,浩八听抚。会宁、绍濒海地飓风大作,居民漂没万数。琰出帑金振救,而大筑萧山至会稽堤五万馀丈。奏设兵备道守要害,防浩八党出没,遣将击斩其渠魁。遂城开化、常山、遂安、兰溪,境内以靖。复命总督漕运,七疏乞归。世宗嗣位,起故官。凡三督漕,军民习其政,不严而肃。琰性清俭,饭惟一疏。每到官及罢去,行李止三竹笥。寻加户部尚书。嘉靖元年召拜工部尚书。其冬,改南京兵部,加太子少保。未浃岁,屡引年乞休。加太子太保,乘传归,有司岁时存问。又九年卒,年八十有四。赠少保,谥恭介。子滋,以进士授行人。谏武宗南巡,杖阙下,谪国子学正。嘉靖初,历兵部郎中。率同官伏阙争“大礼”,再受杖,谪戍榆林。兵部尚书王时中等言,琰老病呻吟,冀父子一相见,乞改调近卫。不许。十五年赦还,卒。

(选自《明史·列传第八十九》,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谦/故刘瑾党/行厚赂/欲中高危法/琰往按/直高瑾怒/假他事下琰诏狱/褫其职/又罚米四百石输边
B.谦故刘瑾党/行厚赂/欲中高/危法/琰往按/直高瑾怒/假他事下琰诏狱/褫其职/又罚米四百石输边
C.谦/故刘瑾党/行厚赂/欲中高/危法/琰往按/直高/瑾怒/假他事下琰诏狱/褫其职/又罚米四百石输边。
D.谦故刘瑾党/行厚赂/欲中高危法/琰往按/直高/瑾怒/假他事下琰诏狱/褫其职/又罚米四百石输边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刑部,是明朝中央行政机构的六部之一,最高长官为尚书,副职为侍郎。
B.员外郎,我国古代官职之一,以郎中、员外郎、主事项是为三级司官,得以递升,明朝的员外郎已是闲职。
C.太保与太师、太傅都是东宫官职,少保与少师、少傅则是其副职,后来这些只是荣誉称号。
D.有司,指主管某部门的官吏,泛指官吏,例如,诸葛亮《出师表》中的“宜付有司论其刑赏”。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陶琰才学过人,屡任要职。乡试第一,考中进士后先在刑部任职,后任户部、工部和兵部的尚书。
B.陶琰治政有方,政绩卓著。所到之处,物阜而民丰,兵强而粮足,盗贼为之归顺,社会因而太平。
C.陶琰体恤民情,造福百姓。临海地区遭遇飓风,他拿出私有钱财救济灾民;并修筑堤岸五万多丈。
D.陶琰为官清廉,严于律己。他虽做高官,但每餐只有一个菜,每次上任和离职,行李只有三个竹箱。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练士卒,广刍粟。历九年,部内晏如。
(2)奏设兵备道守要害,防浩八党出没,遣将击斩其渠魁。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邹维琏,字德辉,江西新昌人。万历三十五年进士。授延平推官。耿介有大节。巡抚袁一骥以私憾摭布政窦子偁罪,维琏以去就争。监司欲为一骥建生祠,维琏抗词力阻。授南京兵部主事,进员外郎。辽左用兵,疏陈数事。寻以忧去。天启三年,起官职方,进郎中。刑部主事谭谦益荐妖人宋明时能役神兵复辽左地,魏忠贤阴主之。维琏极言其妖妄。忠贤怒矫旨谯责海内方用师将帅悉贿进职方尤冗秽维琏素清严请寄皆绝因极论债帅之弊讥切中官大臣吏部尚书赵南星知其贤,调为稽勋郎中。时言路横恣,凡用吏部郎,必咨其同乡居言路者。给事中傅櫆、陈良训、章允儒以南星不先咨己,大怒,共诟谇维琏。及维琏调考功,櫆等益怒,交章力攻。维琏愤,拜疏求罢。维琏欲去不得,诏留视事。乃严核官评,无少假借。杨涟劾魏忠贤,被旨切责。维琏抗疏曰:“忠贤大奸大恶,罄竹难书。”疏入,责其渎奏。崔呈秀坐赃被劾,维琏论戍边。诸媚珰者力别其是非,请托,拒不听,诸逆党交憾。无何,张讷劾南星,追论维琏调部非法,诏削籍。复构入汪文言狱,下吏,戍贵州。崇祯初,起南京通政参议。五年二月,代熊文灿巡抚福建。海外红据彭湖,挟互市,后徙台湾,渐泊厦门。维琏屡檄郑芝龙防遏之,不听。明年夏,红夷乘间袭陷厦门城,大掠。维琏急发兵水陆进,芝龙亦驰援,焚其三舟,官军伤亦众。维琏在事二年,劳绩甚著。会当国者温体仁辈雅忌维琏,而闽人宦京师者腾谤于朝,竟坐是罢官。八年春,叙却贼功,诏许起用。旋召拜兵部右侍郎,遘疾不赴,卒于家。

(节选自《明史·邹维琏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忠贤怒矫旨/谯责海内/方用师/将帅悉贿进/职方尤冗秽/维琏素清严请寄/皆绝/因极论债帅之弊/讥切中官/大臣/
B.忠贤怒/矫旨谯责/海内方用师/将帅悉贿进/职方尤冗秽/维琏素清严请寄/皆绝/因极论债帅之弊/讥切中官/大臣/
C.忠贤怒矫旨/谯责海内/方用师/将帅悉贿进/职方尤冗秽/维琏素清严/请寄皆绝/因极论债帅之弊/讥切中官/大臣/
D.忠贤怒/矫旨谯责/海内方用师/将帅悉贿进/职方尤冗秽/维琏素清严/请寄皆绝/因极论债帅之弊/讥切中官/大臣/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祠原为纪念逝者,生祠则是为活人建立的祠,多因感念恩德或逢迎谄媚而建。
B.辽左,指辽西。古人习惯用左、右来表示地理方位西和东,也用来表地位尊卑。
C.吏部是古代中央行政机构六部之一,掌管文官的任免、考核、升降、调动等事。
D.夷是封建时代对少数民族的一种蔑称,与戎、狄类似,文中的红夷是指荷兰人。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邹维琏耿介正直,勇于仗义执言。他任延平推官时,毫不畏惧巡抚袁一骥的权势,坚决反对其因私恨而搜罗窦子偁罪证的做法,甚至不惜以离职与之争论。
B.邹维琏调任吏部,饱受言官攻击。他受到尚书赵南星赏识而调任吏部,却因为没有和同乡言官商议,受到傅櫆等人的一再辱骂、攻击,愤怒之下,自请罢官。
C.邹维琏直斥权奸,坚决贬抑赃官。当杨涟因弹劾魏忠贤遭到严厉责备时,他仍上疏直言魏忠贤奸恶;他判令赃官崔呈秀戍边,对众人的请托,坚决予以拒绝。
D.邹维琏尽心海防,反击外敌劫掠。他代熊文灿巡抚福建时,屡次警示郑芝龙防备红夷;在厦门遭到红夷劫掠之际,他发兵急救,郑芝龙驰援,烧毁三艘敌船。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维琏欲去不得,诏留视事。乃严核官评,无少假借。
(2)会当国者温体仁辈雅忌维琏,而闽人宦京师者腾谤于朝,竟坐是罢官。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