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文言文阅读 较难0.4 引用3 组卷99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张本,字致中,东阿人。洪武中,自国子生授江都知县。燕兵至扬州,本率父老迎降,寻擢本江西布政司右参政。永乐七年,皇太子监国,奏为刑部右侍郎。善摘奸。命督北河运。躬自相视,立程度,舟行得无滞。会疾作,太子赐之狐裘冠钞,遣医驰视。仁宗即位,拜南京兵部尚书兼掌都察院事。召见,言时政得失,且请严饬武备,帝嘉纳之,遂留兵部。宣德初,工部侍郎蔡信乞征军匠家口隶锦衣卫。本言:“军匠二万六千人,属二百四十五卫所,为匠者暂役其一丁。若尽取以来,家以三四丁计之,数近十万。军伍既缺,人情惊骇,不可。”帝善本言。征汉庶人,从调兵食。庶人就擒,命抚辑其众,而录其余党。还以军政久敝,奸人用贷脱籍,而援平民实伍,言于帝。择廷臣四出厘正之。时马大孳息,畿内军民为畜牧所困。本请分牧于山东、河南及大名诸府。山东、河南养马自此始。晋王济蟥坐不轨夺爵,本奉命散其护卫军于边镇。四年命兼太子宾客。户部以官田租减,度支不给,请减外官俸及生员军士月给。帝以军士艰不听减余下廷议本等持不可乃止阳武侯薛禄城独石诸戍成本往计守御之宜还奏称旨,命兼掌户部。本虑边食不足,而诸边比岁稔,请出丝麻布帛输边易谷,多者三四十万石,少者亦十万石,储偫顿充。六年病卒,赐赙三万缗,葬祭甚厚。本廉介有执持,尚刻少恕。最高煦党,胁从者多不免。成祖宴近臣,银器各一案,因以赐之。独本案设陶器,谕曰:“卿号‘穷张’”,银器无所用。”本顿首谢,其为上知如此。

(节选自《明史·张本传》)


[注]①偫,zhì,积储;储备。②赙,丧资。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帝以军士/艰不听减/余下廷议本/等持不可乃止/阳武侯薛禄城/独右诸戍成本/往计守御之宜/
B.帝以军土艰/不听减余/下延议本等/持不可乃止/阳武侯薛禄城独石诸成成/本往计/守御之宜/
C.帝以军士/艰不听减余/下廷议/本等持不可/乃止阳武侯薛禄/城独石诸成/成本往计守御之宜/
D.帝以军土艰/不听减/余下廷议/本等持不可/乃止/阳武侯薛禄城独石诸戍成/本往计守御之宜/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国子,国子监的简称,是中国封建时代最高的教育管理机构,有的朝代兼为最高学府。
B.永乐,明成祖朱棣年号,期间编修的《永乐大典》汇集古今图书数千种。
C.户部,古代官署名,为掌管户籍财经的机关,长官为户部侍郎,曾称地官、大司空等。
D.顿首,即磕头,古代跪拜礼之一,两膝跪地,以头叩地即举而不作停留,有别于稽首。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本做事干练。他历仕明太祖、明成祖、明仁宗、宣德帝等朝,其处事能力与建议大多得到皇帝的肯定和采纳。
B.张本富有谋略。仁宗时,张本不仅巧妙地解决畿内军民畜牧问题,还以丝麻布帛交换边粮,增加边粮储备。
C.张本敢于谏言。工部待郎要求征取军匠家属隶属于锦衣卫,张本进谏反对;张本还将军政久弊报告给皇帝。
D.张本为官清廉。明成祖知道他号称“穷张”,在设宴时为其他近臣摆设银器,唯独给张本的桌上摆设陶器。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召见,言时政得失,且请严饬武备,帝嘉纳之,遂留兵部。
(2)征汉庶人,从调兵食。庶人就擒,命抚辑其众,而录其余党。
20-21高一上·河南开封·期末
知识点:《明史》文言文翻译概括中心意思史传文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沈有容,字士弘,宣城人。幼走马击剑,好兵略。举万历七年武乡试。蓟辽总督梁梦龙见而异之,用为昌平千总。复受知总督张佳胤,调蓟镇东路,辖南兵后营。

十二年秋,朵颜长昂以三千骑犯刘家口。有容夜半率健卒二十九人迎击,身中二矢,斩首六级,寇退乃还,由是知名。十四年从李成梁出塞,抵可可毋林,斩馘多。明年再出,亦有功。成梁攻北关,有容陷阵,马再易再毙,卒拔其城。

从宋应昌援朝鲜,乞归。日本封事坏,福建巡抚金学曾欲用奇捣其穴,起有容守浯屿、铜山。二十九年,掠诸寨,有容击败之。倭据东番。有容守石湖,谋尽歼之,以二十一舟出海,遇风,存十四舟。过彭湖,与倭遇,格杀数人,纵火沉其六舟,斩首十五级,夺还男妇三百七十余人。倭遂去东番,海上息肩者十年。捷闻,文武将吏悉叙功,有容赉白金而已。

三十二年七月,西洋红毛番长韦麻郎驾三大艘至彭湖,求互市,税使高寀召之也。有容白当事自请往谕见麻郎指陈利害麻郎悟呼寀使者索还所赂寀金扬帆去由浙江游击调天津,迁温处参将,罢归。四十四年,倭犯福建。巡抚黄承元请特设水师,起有容统之,擒倭东沙。

泰昌元年,辽事棘,始设山东副总兵,驻登州,以命有容。八月,毛文龙有镇江之捷。诏有容统水师万,偕天津水师直抵镇江策应。有容叹曰:“率一旅之师,当方张之敌,吾知其不克济也。”无何,镇江果失,水师遂不进。明年,广宁覆,辽民走避诸岛,日望登师救援。朗先下令,敢渡一人者斩。有容争之,立命数十艘往,获济者数万人。时金、复、盖三卫俱空无人,有欲据守金州者。有容言金州孤悬海外,登州、皮岛俱远隔大洋,声援不及,不可守。迨文龙取金州,未几复失。四年,有容以年老乞骸骨,归,卒。

(节选自《明史·沈有容传》,有删节)

【小题1】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有容白当事/自请往谕/见麻郎/指陈利害/麻郎悟/呼寀使者/索还所赂寀金/扬帆去/
B.有容白/当事自请往谕见麻郎/指陈利害/麻郎悟/呼寀使者索/还所赂寀金/扬帆去/
C.有容白当事/自请往谕/见麻郎/指陈利害/麻郎悟呼/寀使者索还所赂寀金/扬帆去/
D.有容白当事/自请往谕见麻郎/指陈利害/麻郎悟/呼寀使者索还所赂/寀金扬帆去/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乡试”是古代科举考试中的地方考试,称“大比”。一般在八月举行,又称“秋闱”。
B.“倭”古称日本。中国于汉、魏、晋、南北朝时称日本为倭,唐、宋及以后称为日本。
C.“海外”与古代的“海内”相对,“海内”指国内,“海外”则古今同义,指外国。
D.“乞骸骨”意为请求使骸骨归葬故乡,指古代官吏因年老请求退职,回家安度晚年。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沈有容爱好军事。他从小就会骑马击剑,后考中武试乡试,梁梦龙、张佳胤都赏识器重他,让他担任要职。
B.沈有容作战勇猛。在夺取刘家口的战斗中,他身先士卒,虽身中两箭,但仍斩首六级,等敌人退走了才回来。
C.沈有容有计谋。他曾想用奇兵攻打倭寇的巢穴,可惜福建巡抚金学曾不按他的计划行事,导致部队攻打失败。
D.沈有容爱护百姓。郎先发布禁令不让人去救百姓时,他表示反对并下令几十艘船开往各岛,使数万人获救。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倭遂去东番,海上息肩者十年。捷闻,文武将吏悉叙功,有容赉白金而已。
(2)无何,镇江果失,水师遂不进。明年,广宁覆,辽民走避诸岛,日望登师救援。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张曰韬,字席珍,莆田人。正德十二年进士。授常州推官。武宗南巡,江彬【注】纵其党横行州县,将抵常州,民争欲亡匿。时知府暨武进知县咸入觐,曰韬兼绾府县印,召父老约曰:“彬党至,若等力与格。”又释囚徒,令与丐者各具瓦石待。已,彬党果累骑来。父老直遮之境上,曰:“常州比岁灾,物力大屈,无可啖若曹。府中惟一张推官,一钱不入,即欲具刍秣,亦无以办。”言已,彬党疑有他变,乃稍退,驰使告彬。曰韬即上书巡按御史言状。御史东郊行部过常州,谓曰:“事迫矣,彬将以他事缚君。”命曰韬登己舟先发,自以小舟尾之。彬党果大至,索曰韬,误截御史舟。郊使严捕截舟者,而阴令缓之其党恐御史上闻咸散去曰韬遂免彬亦戒其党毋扰由是常以南诸府得安世宗即位,召为御史。杨廷和等之争织造也,曰韬亦上言:“陛下既称阁臣所奏惟爱主惜民,是明知织造之害矣。既知之,而犹不已,实由信任大臣弗专,而群小为政也。自古未有群小蒙蔽于内,而大臣能尽忠于外者。崔文辈二三小人尝浊乱先朝,今复蒙惑圣衷,窃弄威福。陛下奈何任其逞私,不早加斥逐哉?臣闻织造一官,行金数万方得之。既营之以重赀,而欲其不责偿于下,此必无之事也。”帝不能用。席书以中旨拜尚书,曰韬与同官胡琼各抗疏力争。既受杖,犹占疏劾奸人陈洸罪。未几,竟死。隆庆初,追赠光禄少卿。

(节选自《明史·张曰韬传》)


【注】江彬;曹任明朝边将,后成为明武宗义子,统领镇军,恃宠擅权.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其党恐/御史上闻/咸散去/曰韬遂免/彬亦戒其党毋扰/由是常以南诸府得安/
B.其党恐御史上闻/咸散去/曰韬遂免彬/亦戒其党毋扰/由是常以南诸府得安/
C.其党恐/御史上闻/咸散去/曰韬遂免彬/亦戒其党毋扰/由是常以南诸府得安/
D.其党恐御史上闻/咸散去/曰韬遂免/彬亦戒其党毋扰/由是常以南诸府得安/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常州,古时九州之一,另外八州是冀州、兖州、青州、徐州、扬州、荆州、豫州、梁州。
B.武宗为庙号,指他死后在太庙内立室奉祀,并追尊的名号。
C.御史,先秦时为负责记录的史官,后来是监察性质的官职,负责监察朝廷、诸侯官吏。
D.织造,明清于江宁、苏州、杭州各地所设的专门织造宫廷所需丝织品的机构,也指该机构的相关官员。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曰韬不惧龙威,抗疏力争。皇上下旨任命席书为尚书,他与同僚胡琼上书竭力反对;受杖刑后他仍口述奏书揭发奸臣陈恍的罪行。
B.张曰韬积极进言,指陈政弊。杨廷和等争论织造之利弊,张曰韬积极上言希望皇上明辨是非,信任大臣,斥逐小人。但进言未被采用。
C.张曰韬上书御史,赢得主动。阻止江彬党羽之后,张曰韬立即上书巡按御史说明江彬横行情况,恰逢御史东郊率领部队路过常州,设计保护了他。
D.张曰韬不惧江彬,智勇以对。江彬放纵党羽横行州县。在他们将抵达常州时,张曰韬发动民众积极应对,最终使江彬党羽疑有他变而退去。
【小题4】把文中面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仅语。
(1)曰韬兼绾府县印,召父老约曰:“彬党至,若等力与格。”
(2)既知之,而犹不已,实由信任大臣弗专,而群小为政也。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陶谐,字世和,会稽人。弘治八年乡试第一。明年成进士,选庶吉士,授工科给事中。请命儒臣日讲《大学衍义》,孝宗嘉纳之。

正德改元,刘瑾等乱政。谐请以瑾等误国罪告先帝,罪之勿赦。瑾摘其讹字令对状,伏罪乃宥之。帝命中官崔杲等往江南、浙江织造,杲等复乞长芦盐引。谐再疏争,皆不听。谐奉出理边储以工科掌印无人请俟行日遣官代署瑾遂中谐下诏狱廷杖斥为民旋榜为奸党又诬以巡视十库时缺布不奏,复械至阙下杖之,谪戍肃州。瑾诛,释还乡,其党犹用事,竟不获召。

嘉靖元年复官。未至,除江西佥事,转河南管河副使。命沿河植柳,傍艺葭苇,有事采以为埽①。总理都御史请推行之诸道,岁省费钜万。迁参政,历左、右布政使,皆在河南。久之,擢右副都御史,提督南、赣、汀、漳军务。疏言:守令迁太骤,宜以六年为期。言官忤旨,当优容。养病官才力堪任者,毋终弃。时南京御史马扬等劾王琼被逮,而新例养病久者率不复收叙,故谐以为言。又奏:今天下差徭烦重。既有河夫、机兵、打手、富户、力士诸役,乃编审里甲,复征旷丁课及供亿诸费。乞皆罢免。帝采纳之。

寻迁兵部右侍郎,总督两广军务。海寇陈邦瑞、许折桂等突入波罗庙,欲犯广州,为指挥李筜所蹙。邦瑞投水死,折桂还所执指挥二人,乞就抚。谐居折桂等东莞,编为总甲,使约束其党五百人为新民。兵部以降贼群聚,恐乘隙为变,令解散其党。已,阳春贼赵林花等攻城,与德庆贼凤二全相倚为患,谐讨破百二十五砦。帝曰:谐功足录,第前纵患者谁?乃仅赉银币。琼山沙湾洞贼黎佛二等杀典史,谐复剿平。为总督三年,俘斩累万。母忧归。起兵部左侍郎。九庙灾,自陈致仕归。卒,隆庆初,庄敏。

(节选自《明史•陶谐传》)


【注】①埽(sào):用树枝、芦苇、石头等捆紧做成的护堤材料。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谐奉出/理边储/以工科掌印无人请/俟行日遣官代署/瑾遂中谐/下诏狱廷杖/斥为民/旋榜为奸党
B.谐奉出理边储/以工科掌印无人/请俟行日/遣官代署/瑾遂中/谐下诏狱廷杖/斥为民/旋榜为奸党
C.谐奉出理边储/以工科掌印无人/请俟行日遣官代署/瑾遂中谐/下诏狱廷杖/斥为民/旋榜为奸党
D.谐奉出/理边储/以工科掌印无人请/俟行日遣官代署/瑾遂中/谐下诏狱廷杖/斥为民/旋榜为奸党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乡试,一般在八月举行,故又称“秋试”“秋闱”。明、清两代每三年一次,应试者为本省所有的生员,中者称为“举人”,第一名称为“会元”。
B.盐引,是商户从官府购得的取盐凭证,也是一种有价证券。古代盐业实行国家专卖,盐引也成为封建王朝财政的重要来源之一。
C.里甲,是明代州县统治的基层组织,每一百一十户为一里。里甲制度,最大功能在于分配徭役及按丁纳税等。
D.谥,古代帝王、诸侯、卿大夫、高官大臣等死后,朝廷根据他们的生平行为给予一种称号以褒贬善恶,称为谥或谥号。谥号带有评判性,相当于盖棺定论。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陶谐不畏权贵,正直敢言。他请求朝廷治罪刘瑾,得罪了宦官集团,后被诬告,贬谪肃州。刘瑾伏诛后,朝廷被刘瑾的党羽把持,所以一直得不到朝廷征召。
B.陶谐善于地方理政。他让人沿着河岸种植柳树,又在岸旁种植芦苇,遇到突发情况可以利用这些草木筑成堤坝、工事。后来这个方法推广出去,每年省下巨大的开支。
C.陶谐爱惜民力,关心百姓疾苦。他认为原本已有多项徭役,编审里甲后又开征了许多新的课税,百姓的负担太重,请求朝廷减少一部分。他的意见得到了皇上的采纳。
D.陶谐为官一任,安抚一方。阳春、德庆两处叛贼互为呼应,危害地方,陶谐一连攻破了他们一百二十五座寨垒,但由于他曾经释放海盗许折桂,所以仅获得赏银,未能得到升迁。
【小题4】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言官忤旨,当优容。养病官才力堪任者,毋终弃。
(2)母忧归。起兵部左侍郎。九庙灾,自陈致仕归。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