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文言文阅读 适中0.65 引用1 组卷110
阅读下面文言选文,完成下列小题。

(一)

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乘风雪,历齐河、长清,穿泰山西北谷,越长城之限,至于泰安。是月丁未,与知府朱孝纯子颍由南麓登。四十五里,道皆砌石为磴,其级七千有余。泰山正南面有三谷。中谷绕泰安城下,郦道元所谓环水也。余始循以入,道少半,越中岭,复循西谷,遂至其巅。古时登山,循东谷入,道有天门。东谷者,古谓之天门溪水,余所不至也。今所经中岭及山巅崖限当道者,世皆谓之天门云。道中迷雾冰滑,磴几不可登。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徕如画,而半山居雾若带然。戊申晦,五鼓,与子颖坐日观亭,待日出。大风扬积雪击面。亭东自足下皆云漫。稍见云中白若摴蒱数十立者,山也。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采。日上,正赤如丹,下有红光动摇承之,或曰,此东海也。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绛皓驳色,而皆若偻。

(节选自《登泰山记》清·姚鼐)

(二)

次日登大小清凉台。台下峰如笔,如失,如笋,如竹林。食顷,有白练绕树。僧喜告曰:“此云铺海也。”初濛濛然,熔银散绵,良久浑成一片。俄而离散,则万峰簇簇,仍还原形。余坐松顶苦日炙忽有片云起为荫遮方知云有高下迥非一族。薄暮往西海门观落日。红日将坠,一峰以首承之,似吞似捧。余不能冠,被风掀落;不能袜,被水沃透;不敢杖,动陷软沙;不敢仰,虑石崩压。左顾右睨,前探后瞩,恨不能化千亿身,逐峰皆到。俯视深坑、怪峰,在脚底相待。倘一失足,不堪置想。然事已至此,惴栗无益。不得已,托孤寄命,凭渠所往,觉此身便已羽化

(节选自《游黄山记》清·袁枚)

【小题1】下列对文中划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余坐松顶/苦日炙/忽有片云起/为荫遮方知云/有高下迥非一族
B.余坐松顶苦/日炙/忽有片云起/为荫遮方知云/有高下迥非一族
C.余坐松顶/苦日炙/忽有片云起为荫遮/方知云有高下/迥非一族
D.余坐松顶苦/日炙/忽有片云起为荫遮/方知云有高下/迥非一族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乾隆,清高宗的年号,“乾隆”寓意指“天道昌隆”。年号是古代纪年所用的一种名号,有寓意,如贞观、庆历、康熙等。
B.戊申,中国的干支纪年中一个循环的第45年称“戊申年”。十天干和十二地支顺序相配,六十为一周,周而复始,循环记录。
C.晦,古代纪日法的特定名称,阴历每月初一。晦朔指农历一个月。出处《庄子•逍遥游》“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
D.羽化,古时道教徒认为得道能飞升变化,把成仙称为“羽化”。苏轼《赤壁赋》“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即此义。
【小题3】下列对选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两段选文均介绍了作者游踪,以生动形象的笔触一一展现了所见景物,使人读后有身历其境之感。
B.两段选文都不吝笔墨,详尽描绘了日出全过程山顶的景色变化,有所谓“红日初升,其道大光”的气势。
C.《登泰山记》更客观描绘自然之物,情感含蓄内敛,《游黄山记》中的景物饱含作者的感情,更突出审美情趣。
D.两段选文都善用新颖奇妙的比喻使所绘之物呼之欲出;语言虽平浅朴素,却活脱传神,有字立纸上的艺术效果。
【小题4】把下列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初檬檬然,熔银散绵,良久浑成一片。
(2)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韩愈《师说》)
(3)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苏轼《赤壁赋》)
20-21高一上·福建三明·期末
知识点:姚鼐(1732-1815)古代文化常识文言文翻译概括中心意思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乘风雪,历齐河、长清,穿泰山西北谷,越长城之限,至于泰安。是月丁未,与知府朱孝纯子颍由南麓登。四十五里,道皆砌石为磴,其级七千有余。泰山正南面有三谷。中谷绕泰安城下,郦道元所谓环水也。余始循以入,道少半,越中岭,复循西谷,遂至其巅。古时登山,循东谷入,道有天门。东谷者,古谓之天门溪水,余所不至也。今所经中岭及山巅,崖限当道者,世皆谓之天门云。道中迷雾冰滑,磴几不可登。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徕如画,而半山雾若带然。

戊申晦,五鼓,与子颍坐日观亭,待日出。大风扬积雪击面。亭东自足下皆云漫。稍见云中白若樗蒲数十立者,山也。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采。日上,正赤如丹,下有红光动摇承之。或曰,此东海也。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绛皓驳色,而皆若偻

(节选自姚鼐《登泰山记》)

材料二:

余尝病天下《地志》谬误,非特妄引古记至记今时山川道里远近方向率与实舛,令人愤叹!设每邑有笃学好古能游览者,各考记其地土之实据,以参相校订,则天下《地志》何患不善。余尝以是语告人。嘉定钱辛楣学士、上元严东有侍读,因为余言:泰安聂君《泰山道里记》最善。心识其语,比有岱宗之游,过访聂君山居,乃索其书读之。其考订古今皆详核可喜,学士、侍读之言不妄也。

余疑《水经注》于汶水左右水源流方面,颇有舛误。又谓古奉高在今泰安右汶东。故古登封,入奉高境西行,度环水而北,至天门,历尽环道,跻岱,乃得封所。马第伯记可覆案也。往昔在济南,秋霁登千佛山,望岱巅诸峰遥相接。窃谓历城以南诸山,皆泰山也,后人多为之名耳。今阅是书,每与余意合,而辨正尤起人意。聂君欲余序以重其书,余浅学又偶过臆度,徒幸有合于好古力索久往来是山中者。聂君足重余耳,余安足重聂君哉!

(姚鼐《<泰山道里记>序》)

【小题1】材料二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非特妄引A古记B至C记今时D山川E道里F远近G方向H率与实舛
【小题2】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而半山居雾若带然”中的“居”是停留的意思,与“岁月不居,时节如流”中的“居”意义相同。
B.戊申晦,指戊申日的晚上。中国古代用天干地支搭配来纪年、纪日,文中的丁未、戊申分别指十二月二十八、二十九日。
C.《水经注》是我国古代地理名著。北魏郦道元对汉代《水经》作注,大量补充记述河流水道,内容生动丰富。
D.登封,即登泰山封禅。古代帝王到泰山举行祭祀天地的典礼,在泰山筑坛祭天叫封,在山南梁父山辟基祭地叫禅。
【小题3】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历”“穿”“越”“至”等词语连贯而下,既活画出作者风尘仆仆的神态,又写出他急于登泰山的浓厚游兴。
B.“苍山负雪”“半山居雾若带然”化动为静,或拟人或比喻,用语传神,设喻新奇,是写景的妙句。
C.“令人愤叹”虽是充满个性的愤激之语,却体现了作者严谨治学的态度,符合作者主张的“义理”理念。
D.书序一般是对某作品的著作意旨、经过、编次体例等作说明,评价作者及其创作,而材料二却突破了常规。
【小题4】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绛皓驳色,而皆若偻。
(2)窃谓历城以南诸山,皆泰山也,后人多为之名耳。
【小题5】材料二中,姚鼐认为《泰山道里记》是一本怎样的书?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段,完成小题。

(甲)

(唐)明皇封禅泰山,张说为封禅使。说女婿郑镒,本九品官,旧例封禅后,自三公以下皆迁转一级,惟郑镒因说骤迁五品,兼赐绯服。因大脯次,玄宗见镒官位腾跃,怪而问之,镒无词以对。黄幡绰曰:“此乃泰山之力也。”

(段成式《酉阳杂俎》节选)

(乙)

同治四年,福成参督师侯相曾公幕府事于徐州。明年移驻济宁以巡阅河防纡道泰安观形势遂登泰山余与李榕申甫皆从四月既望乘山轿出郡北门三里入山盘曲上,将四十里,经名迹尤著者十数,皆纵览徘徊始去。越南天门,折而东行。又北上为岱顶,即天柱峰也。山之大势,桐城姚姬传先生尝记之。凡今登山,皆姚先生所循道也,僻不当道者俱不往。

方余未至南天门时,级道陡耸,巍矗天半。俯视则一线危磴,窈深莫测,目眩神骇,趑趄却顾。屏息释虑,鼓勇复前。俄登天门,道忽坦夷,异境顿辟,睹所未见,方自幸向之不遽止也。乃趋岱顶,极目四眺。诸峰起伏环列,相背相依,若拱若蹲。汶水东来,蜿蜒似带。遥睇穹碧,渺若无外。俯视云烟,瞬息变灭。是夕宿碧霞宫。四更后,趋岱顶东之日观峰,候日出。风雨骤至,寒甚,良久雨止。极东红光一缕,横亘凝云之下。俄而璀璨耀目,日轮晃漾,若自地面涌出。体不甚圆,色正赤,可逼视。其上明霞五色,如数百匹锦。顾视女墙,日景甚微,忽又不见。侯相以阴雨竟夕,未观日出,笑曰:“君等识之,天下事未阅历者,不可以臆测;稍艰难者,不可以中阻也。”

(薛福成《登泰山记》节选)

(丙)

戊申晦,五鼓,与子颖坐日观亭,待日出。大风扬积雪击面。亭东自足下皆云漫。稍见云中白若摴蒱数十立者,山也。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彩。日上,正赤如丹,下有红光,动摇承之。或曰,此东海也。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绛皓驳色,而皆若偻。

(姚鼐《登泰山记》)

【注】①大脯:皇帝诏赐大臣聚饮。②曾公:指曾国藩。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明年移驻济宁/以巡阅河防纡道/泰安观形势/遂登泰山/余与李榕申甫皆从/四月既望/乘山轿/出郡北门三里入山/
B.明年移驻济宁/以巡阅河防纡道/泰安观形势/遂登泰山/余与李榕申甫皆从/四月既望/乘山轿出/郡北门三里入山/
C.明年移驻济宁/以巡阅河防/纡道泰安/观形势/遂登泰山/余与李榕申甫皆从/四月既望/乘山轿/出郡北门三里入山/
D.明年移驻济宁/以巡阅河防/纡道泰安/观形势/遂登泰山/余与李榕申甫皆从/四月既望/乘山轿出/郡北门三里入山/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泰山,又名岱宗,就是所说的中岳,为五岳之首。古代帝王多在此封禅,以祭告天地。
B.绯服,唐代规定,官服颜色上,四品、五品官员服绯(朱红)。“绯服”的官阶远高于“江州司马青衫湿”中“青衫”的级别。
C.同治四年,是帝王年号纪年;苏轼《赤壁赋》“壬戌之秋”中的“壬戌”则是干支纪年。两者都是古人记录时间的方法。
D.女墙,城墙上面呈凹凸形的短墙,是古代传统的防御建筑。刘禹锡就有“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的诗句。
【小题3】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泰山封禅影响不小。按照唐代的惯例,封禅后,参与封禅的官员爵位在三公以下的都将升迁一级。郑镒则凭借张说的关系越级升到了五品官。
B.泰山景色险峻秀丽。薛福成笔下的泰山,山势险峻,道路崎岖,诸峰环抱,形态各异,博大壮美,如诗如画,令人沉醉。
C.泰山日出气象万千。薛、姚二文迥别:薛福成文只叙写了登山循道的情况和日出前的景象,姚鼐文则侧重描绘了日出前中后变幻纷呈的景象。
D.泰山文化博大精深。泰山是古代帝王将相文人墨客祭拜游历的名山,其中也会寄予他们的人生感怀。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凡今登山,皆姚先生所循道也,僻不当道者俱不往。
②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绛皓驳色,而皆若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节选自《赤壁赋》)

泰山之阳,汶水西流;其阴,济水东流。阳谷皆入汶,阴谷皆入济。当其南北分者,古长城也。最高日观峰,在长城南十五里。

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风雪,历齐河、长清,穿泰山西北谷,越长城之限,至于泰安。是月丁未,与知府朱孝纯子颍由南麓登。四十五里,道皆砌石为磴,其级七千有余。泰山正南面有三谷。中谷绕泰安城下,郦道元所谓环水也。余始以入,道少半,越中岭,复循西谷,遂至其巅。古时登山,循东谷入,道有天门。东谷者,古谓之天门溪水,余所不至也。今所经中岭及山巅,崖限当道者,世皆谓之天门云。道中迷雾冰滑,磴几不可登。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徕如画,而半山居雾若带然。

(节选自《登泰山记》)

【小题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不如缕                       绝:断
B.自京师风雪                 乘:冒
C.余始以入                    循:顺着
D.苍山                       负:遭受
【小题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幽壑之潜蛟               舞:用作动词,跳舞。
B.汶水西                      西:用作状语,向西。
C.崖当道者                  限:名词用作状语,像门槛一样。
D.明天南                      烛:用作动词,照亮。
【小题3】下列各句句式特点不同的一项是(     
A.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
B.当其南北分者,古长城也。
C.中谷绕泰安城下,郦道元所谓环水也。
D.东谷者,古谓之天门溪水,余所不至也。
【小题4】下列对文化常识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赋是一种介于散文与诗歌之间,讲究文采、韵律的古代文体,其滥觞于先秦。
B.泰山,又名岱山、岱宗、东岳、泰岳,古代泰山封禅是国运昌盛的重要标志。
C.阳,指山的北面,或水的南面,如辽阳位于小辽水之南,衡阳位于衡山之北。
D.丁未,干支纪日,古人还常以天干和地支纪年,如“壬戌之秋”中的“壬戌”。
【小题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徕如画,而半山居雾若带然。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