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适中0.65 引用2 组卷8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刘玉珍,叫你那位罗长生来一趟

张柠

我没考上大学,看书又看不进,整天百无聊赖地晃悠。我父亲是罗镇医院的名医,求他的人很多,所以他总是一副不可一世、傲视万物、洋洋自得的样子,在他儿子我的面前也是这样,没事喜欢在我面前显摆。那天他又把我叫到跟前。

父亲说:医生是最好的职业。

我心里说:你自己是医生,当然就说医生好了。

父亲说:病人半死不活地来,活蹦乱跳地走,谁也骗不了谁。

我心里说:你忘了,经常有病人睁着眼睛来,闭着眼睛走。

父亲接着对我说:照我的看法,你这种人是不适合学医的,不光是你的悟性不够,还有你的粗心大意。

我心里说:我从来也没想过要当医生。

母亲不同意父亲的观点,她说:既然隔壁赵学安都能当医生,我们的儿子怎么就不能当呢?我们的儿子怎么说也比他强一些吧。

他们在对话中决定了我的命运。我尽管在场,却没有发出一点响声,还不如一群飞来飞去的苍蝇。在父亲的逼迫下,我在罗镇医院里当起了一位中医的编外学徒。

有一天上午,来了一位叫刘玉珍的中年女人。父亲问她,哪儿不舒服。刘玉珍说:医生啊,这几天见了鬼,不知道是寒包住了火,还是火包住了寒,就是不舒服,给我开一点压火祛寒的药吃一吃吧。

父亲说:开什么药是我的事情,我只要你把病情讲得细一点就行。

刘玉珍说:医生啊,我怕你不耐烦,就讲得简单了一点。我是替你省心呢。要说细一点,那就多了。自从前年三月做了手术之后,我这肚子里就没有舒服过,总有一股气跑来跑去,有时候在肚子里,有时候又溜到了腰眼上。到底是在什么地方,我说不出来,说不具体,等一下你摸一摸就知道了。要是等一下你摸到那股气跑到了背脊上,你也不要怪我瞎说,医生,它是跑动的。本来我还想挨一挨,但我挨不过我老公的打……在娘家的时候,谁不说我长得好?他们说我的皮肤就像糯米粑一样。我命苦呀。现在我哪里像四十五的人哪,医生。我给他生了四个女儿……嗨,也懂我自己的肚子不争气,没有给他留下一个儿子……

我心想,这个女人太离谱了,医院又不是妇联,讲这些婆婆妈妈的事情干什么?我很想打断她。

我看出来了,父亲已经有点烦躁。我希望那个女人继续说,天上地下地胡说,把父亲说得发作了才好玩呢。

那么,你到底哪里不舒服呢?父亲还是耐着性子问。

刘玉珍继续说:医生,这个镇上就你是个明白人。实话说了吧,我没有病,一点病也没有,我是跟罗长生赌气。医生,求求你,给我开一服消气药吧。我拿回去就煎上,等他回家的时候,我就在床上,让他饿着肚子对冷锅冷灶发脾气吧,看他还有没有劲打我。

父亲叫刘玉珍躺到观察床上去,检查了半天,然后真的给她开了药。父亲对她说,药一定要吃,每天都要吃,补药,吃完了再来。

刘玉珍惊叫起来:补药?天哪!罗长生知道我还吃补药,他不要打死我?

父亲无奈地说:要不这样吧,你回家收拾一下,到医院里住一段时间。

刘玉珍说:住院?我四个女儿一窝鸡,两块菜地三头猪,我住院了,他们怎么办?

父亲说:不要什么都放不下嘛,自己的身体也要紧。叫你那位罗长生到我这里来一趟。

第二天,罗长生大摇大摆地走进了罗镇医院。

不要再打你老婆了。父亲劝他。

没有呀,很久没有打了。今天她自作主张跑到医院里来躺着,丢下家里一窝畜生,还有一窝人不管,我也没打她。

父亲严肃地说:罗长生,我奉劝你,不要再打她了。

刘玉珍不知什么时候跑到门诊室来了。她说:现在当着医生的面说说,你凭什么打我?我哪一点对不住你?罗长生……你再打,我就死,死给你看……刘玉珍说着,哇哇地哭起来。

父亲说:回家去吧,回家去吧。罗长生明天再来一趟。

罗长生说:还要来啊?医生,我不打她了行不行?

罗长生领着刘玉珍回家去了。

父亲对我说:刘玉珍肝脏肿大,手感滞涩,有明显结节,边缘凹凸不平,我怀疑她是肝癌,而且是晚期。过两天让罗长生带她到省城医院确诊……他们也没有钱……即使到上海的大医院去,也没有什么更好的办法。唉,这个劳碌命苦的女人,就要在这个世界上消失了。她的丈夫还不知道,还在凶神恶煞地对她吼叫。

罗长生知道实情之后,带上所有的积蓄,卖掉了三头猪,把家交给大女儿,就带着刘玉珍上省城去了。

三个月之后,刘玉珍就死了。

(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前半部分主要突出了“我”与父亲的矛盾冲突。由于对父亲的不满,“我”始终一声不发。几处心理描写风趣幽默,也体现了两代人不同的生活态度。
B.“我尽管在场,却没有发出一点响声,还不如一群飞来飞去的苍蝇”,这是“我”面对父母亲“包办”的无奈表现,蕴含了“我”内心的苦涩与无助之感。
C.“也怪我自己的肚子不争气,没有给他留下一个儿子”,这反映了刘玉珍的落后与软弱。因为勤劳、节俭,她反对医生要她“吃补药”“住院”的建议。
D.小说颇有生活气息,借助日常琐事,构建了具有真实感的百姓生活场景。作家讲述了一个农村妇女的悲苦故事,在小说的结尾处弥漫着巨大的悲悯和沉痛。
【小题2】请简要分析父亲这一人物形象。
【小题3】小说在谋篇布局上很有特色,请结合作品具体分析,
20-21高二上·江西赣州·期末
知识点:其他小说理解重要句子含意鉴赏作品中的艺术形象分析体裁特征和表现手法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盛开在屋顶的莲花

葛俊康

听父亲说,奶奶生前喜欢种莲,并且还是种莲的高手。每年奶奶都要在家门前的河汊道里种上一大片的莲藕。奶奶种的莲,花开得最艳。每天早晨,奶奶总要站在莲花旁边,一脸慈祥地看着在河里划船的父亲。

父亲十八岁那年,从爷爷手中接过船桨,成了村里唯一的摆渡艄公。父亲除了摆渡,没事时,就按奶奶的吩咐,帮人们运这运那,特别是洪水来的时候。

父亲说,那年的洪水,来得特别突然,也来得特别猛。半夜里父亲听到奶奶的喊声,忙跑出门去看,洪水已经冲进了街道。

父亲惊呆了,还没反应过来就听见奶奶喊:“赶紧叫醒大家搬到山上去。”那时,没有电话,更没有手机,奶奶就和父亲分头边喊边敲人家的门。

洪水越来越大,奔腾着,蹿进了院里。

父亲回来后,马上开始手忙脚乱地往山坡上搬东西。这时,奶奶忽然想起了生产队堆放在河边晒场上的稻谷还没收拾,那可是全村人的口粮啊!在那个吃不饱的年代,粮食显得特别珍贵,奶奶忙叫父亲去找他的船,然后到晒场去运粮食,还要他边跑边喊人。

父亲赶到晒场,把船靠过去,闻讯赶来的青壮年一下就围了过来。几千斤稻谷少量已经装袋,大多还堆在地上,大家七手八脚,装袋的装袋,装船的装船,劲大的直接扛上麻袋往山坡上跑。洪水越来越大,父亲的心里挂念着奶奶,运完一船后,就直接把船划回了家里。

这时,洪水已经淹没了柴楼。奶奶已被逼到了房顶上,看见父亲,忙问:“运完了吗?”父亲说:“还没!我想先把你送上山。”

奶奶厉声对父亲说:“瞎胡闹,赶紧回去!运完了再来,我没事!”

父亲望着奶奶,不敢吭声,只好又把船划了回去。

晒场上的人们还在忙着,有人抱怨父亲咋现在才来,一袋袋稻谷装好,运到山坡前,卸下,背上山坡;返回,再装。洪水还在上涨,但平稳了些。

马上就运完了,这是最后一船,看着那一麻袋一麻袋胀鼓鼓的稻谷,父亲开始动起了心思。那个年代,粮食是多么金贵啊!他看看左右没人,就把船停了下来,从船上找出一截绳子,把一袋稻谷拦腰捆好,绑在船舷外的挂钩上,麻袋浸在水中,只有一小节绳子露在外面,即使是白天,不仔细看也看不出,何况这闹洪水的三更半夜呢?

船靠岸了,人们很快就把稻谷搬完了,父亲悬着的心放了下来,这才想起了奶奶,赶紧划着船往家赶。但由于一边吊着稻谷,船倾斜得厉害,走得也很慢。

父亲回到家,洪水即将浸过房顶,但奶奶还静静地坐在屋顶上,像安详的观音。父亲赶紧跳上房顶去扶奶奶上船,这时船一下子倾斜得几乎要翻了。

奶奶愣住了,问父亲:“船咋了?下面挂着啥东西?”

洪水还在上涨,父亲没时间跟奶奶解释,催促她赶紧上船,但奶奶似乎猜出了七八分,盯着父亲不放。父亲只好说出了实情。

奶奶立刻急了:“你咋能这么干?我刚才还寻思,经了这场大水,后季的庄稼眼看没了指望,全村人就指着这点粮食活命呢,这要是谁动了歪心眼,偷偷地往自己家里背,那咱村非有饿死的不可。没想到我儿子就这么干!”

父亲惭愧得低头不语,只是一个劲地催奶奶上船。

奶奶用严厉的口气说:“今天你不送回去,我就不走了!”

说完,奶奶挣脱父亲的手,盘腿端端正正地坐在了屋顶上。

父亲答应奶奶一定把粮食送回,要奶奶先上船,但生气的奶奶执意不肯:“你不送回粮食,我哪有脸见人?”父亲无奈,只好调转船头去送粮食。这时天已放亮,父亲回头看时,洪水顺着房檐流过,端坐的奶奶像一朵盛开在屋顶的圣洁的莲花。

突然,轰隆一声,房架垮了,屋顶上的奶奶掉进了洪水里。父亲大喊一声,手忙脚乱地把船又划了回去。船边的稻谷浸了水,坠得船怎么也划不动。父亲赶到时,奶奶已不见了踪影。

父亲哭喊着,不停地划,不停地寻找。

洪水无情地涌动着,往下游狂奔而去……

从此,奶奶那莲花般圣洁的形象,就一直开在了父亲的心里。

【小题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一项是(     
A.小说第一段写奶奶喜欢莲花,每年在门前河汊里种满莲花,还写到奶奶种的莲花开得最艳,主要目的是与后文形成呼应,展现奶奶高贵纯洁的灵魂。
B.父亲在运生产队粮食时,放心不下奶奶,这显示出父亲对奶奶的孝敬,这种情感令父亲不敢违抗奶奶让他送回粮食的命令。
C.父亲划着船到达晒场时,许多人已经到了,大家“七手八脚”忙着搬运粮食,这反映出那个时代的人们都有着高尚的情操。
D.父亲动了歪心眼,将一袋稻谷吊在船侧,致使船走起来很慢,不仅不能及时赶回家,也不能及时将粮食送回集体,这是奶奶遇难的主要原因。
【小题2】请概括小说中“奶奶”的形象特点,并简要分析。
【小题3】小说以“盛开在屋顶的莲花”为题有什么好处?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文本一:

寻找安详

郭震海

秋深,黄昏,风起。

苍茫的群山之中,林深似海。

我开始隐隐担心,对老乡说:马上天黑了,还没找到安详。

快了,再翻过一座山就到了。老乡说。

为了寻找安详,我坐了一个上午的长途客车,来到一个名曰后沟的村庄。经村民指引,我找到这位老乡。午饭吃过,我们开始入山。在遮天蔽日的松柏树下,我们艰难地翻越了四座大山,眼看夜幕低垂,仍看不到有人家的迹象。

你确定我要找的人是在这里吗?他可是个著名的山水画家,名叫安详,安静的‘安’详细的‘详’。我说。

是哩,他确实叫安详,是不是个画家不晓得,但俺知道,他是个守山人。老乡说。

这真的是我要寻找的安详吗?我产生了深深的忧虑。想起他的山水画,下笔灵动,浑然天成,在几次全国书画大展中屡获大奖,被爱画者高价收藏。奇怪的是,几次颁奖现场,他均是缺席。大家只是得知他叫安详,除此之外没有任何其他信息。

安详是谁?谁是安详?

只见其画,不见其人。有人说安详住在京城,有别墅,有私家花园;也有人说,安详是一位大学教授,为人十分低调等等,总之被传得神乎其神。

夜里11点多,我几乎要绝望的时候,终于看到远处的守山人居住的瞭望塔顶部的太阳能电池板在月光下发出的亮光。

安详,安详——老乡高喊着。借着手电筒的光亮,我看到一个五大三粗的老农。

他真的是画家安详?我更加怀疑。

安详,有人找你。老乡喊道。

您是著名画家安详?我急切地问道。

不,你应该是找错人了。我是安详,但不是画家,更不‘著名’,只是一个守山人。他的回答如此干脆,让我十分绝望。

先弄些水喝,嗓子都冒烟了。老乡嚷嚷着,毫不客气地向屋里走去。

瞭望塔内部地方不大,分三层。一层陈设简单而整洁,一个荆条编织的茶几摆在正中,显得原始而古朴,周围是几个荆条编织的凳子。通向二层的旋转楼梯上挂着几把明晃晃的锄头,还有两个新编好的荆条箩筐。

安详的女人很热情地给我们沏茶。

品茶深聊,我得知,男人确实叫安详,当兵退伍后,被分配到县林业局,来到林业局的林场做了守山人。在孤寂的大山中守山,别人干不了几个月就会找种种理由申请调岗,他却自告奋勇上山,带着妻子一干就是三十多年。

每天清晨,朝霞初现,他和妻子会将一面鲜艳的五星红旗升起,然后巡山、防火、防盗。三十多年里,他在守山的同时,亲手种活了上万株松柏。他给每座山峰都起了名字。他按照《中华字海》给每一株树都用一个汉字命名。

为什么要用《中华字海》呢?我不解。

他笑笑告诉我,《中华字海》收录约85000字,是他所知道收录汉字比较多的字典。按照汉字给松柏树命名,是为便于找寻。在他看来,他所负责的林区不只是林海,还是一部字海。他可以按拼音确定区域,迅速找到每一株树,并能准确说出它的年龄。

我听着,不由肃然起敬。

我们被安排到三层休息。躺下后,我依然在想,这真是一对了不起的夫妻,这个安详会是我要找的画家安详吗?

清晨醒来,红日初升,鲜艳的五星红旗已经高高飘扬在瞭望塔的上空。

我吃惊地发现,原来我们睡觉的三层,竟然是一个画室,四周墙壁上挂满了山水画,地上的荆条圆筐里塞满了画卷。

您就是著名山水画家安详!您知道您的画作有多值钱吗?我走出防火塔,心情很激动。安详正在安静地编织一个箩筐,他抬起头笑道:我说过了,我是安详,但我真不是画家,更非‘著名’,只是一个守山人。

不,您的山水画自成一派,每一幅都是灵动的,山是活着的,松柏是活着的。您知道这是多少画家一辈子都在苦苦追寻的高度吗?我说。

我是自学绘画,谈不上什么高度。我只知道我用的不是墨汁,而是真情。我画上的山峰是现实中的山峰,入画的松柏都是我亲爱的家人。他说。

微风吹过,群山茫茫,松柏吟唱。他依旧在安静地编着手里的箩筐。

我抬起头,眼前雄壮的山脉仿佛是从他的画中走出;苍茫天地间,每一株松柏似乎都有了灵魂。

(有删改)

文本二:

作为一名写作者,我感觉生活总是给予我们太多。

当下的中国飞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日新月异。无论是城市还是村庄,都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一个个平凡的人,在平凡的岁月里,在平凡的工作中,创造着不平凡,这些都给我们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创作灵感。

比如,我曾经与一个守林人交谈。他滔滔不绝说的全是树木,他按照《中华字海》给每一株树木都用一个汉字命名,他能如数家珍般道出每一株树的特征与年龄。他长期坚守在孤寂的深山之中,视群山为知己,把树木当亲人,他并不知道自己的山水画已经达到很高的境界。他两次强调自己只是一个守山人。

什么是真正的艺术?其实,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便是艺术,也是人生的最高境界。不管是写作还是书法、绘画,呈现出的是作品,修炼的是作者自己的内心。艺术创作说到底靠的并不是高超的技巧,而是自己安详的内心、高尚的灵魂。

每一个平凡的人身上都有独特的闪光点。感谢这些凡人小事成就了最美人间烟火。感谢守林人,他的故事虽然普通,但足够温暖。

(摘编自郭震海《凡人小事皆是最美人间烟火》)

【小题1】下列对文本一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开头写“我”和老乡翻越了四座大山仍没到达“安详”的居所,既设置悬念,为“安详”披上一层神秘的色彩,也照应标题“寻找安详”。
B.“安详”给每座山峰都起了名字,甚至给每一株树都命了名,这样做不仅是出于方便守护管理山林的需要,更是出于对群山、林海真挚的深情。
C.小说中“五星红旗已经高高飘扬”的叙述具有场面感,可以引发读者想象“安详”和妻子通过升旗将两个人的心和祖国紧紧联系在一起的画面。
D.“我是安详,但不是画家,更不‘著名’,只是一个守山人”重复出现,强调“安详”对“画家”身份的排斥与对“守山人”这一工作的热忱。
【小题2】下列与文本有关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本一写“明晃晃”的锄头和“新编好”的箩筐,与《祝福》中写祥林嫂拄着“下端开了裂”的竹竿一样,都借助“道具”来刻画人物的生活状态。
B.作者将承载丰富意蕴的松柏、山水画、《中华字海》等文化元素融入作品之中,不仅使作品具有文化气息,也有助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
C.与《促织》中成名因蟋蟀的得失而喜悲一样,文本一中“我”的情绪也在寻找“安详”的过程中起伏变化,二者情绪都是由第一人称叙事来表达的。
D.尽管时代不同,但无论是写下《与妻书》与妻诀别、舍身报国的林觉民,还是文本二中坚守深山的守林人,他们都是有追求、能取舍的志士仁人。
【小题3】作者为什么要“感谢守林人”,请根据文本二简要说明。
【小题4】文本一两次写到“安详”“安静地编着箩筐”,在写人抒情方面分别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白痴的生活

【爱沙尼亚】梅希斯海因萨尔

⑴维洛林德意识到了自己是个白痴,这使得他的生活变得复杂起来,尽管周围人并没有觉察到这一点,就连他的妻子和孩子们也丝毫没有想到他有这种可怕的症候。

⑵“这一切简直太离谱了!”维洛暗想。

⑶维洛开始频繁地照镜子端详自己的脸,可是除了忧虑的表情之外,并没有什么令人担心的样子。而忧虑的表情对于一家之长、真正的父亲来说,是理所当然的,家里人都认为这再正常不过。事实上,无论是家庭生活还是工作,不管他所做的事多么引人入胜,不管工作中取得了怎样辉煌的成就,都不能给他带来像白痴那样生活所享受到的快乐。可他却不得不掩饰这见不得人的秘密。

⑷有时候,劳碌地工作了一天之后,维洛发现自己在公园里张大嘴巴看着麻雀,有时更傻里傻气地纵声大笑。他惶恐地看看四周,扮出一副正经八百的神情,然后匆忙离开。

⑸与这种神魂颠倒完全不同的是,维洛做出了不少杰出的发明。他受过两种高等教育:一种是人文科学,另一种是实用艺术,现在他在塔尔图家具公司担任厨房装饰工艺艺术设计师,在这一领域他颇受尊重,是当之无愧的知名专家。此外,他还熟练掌握了五种外语,娶了哲学教授的女儿为妻,和她一起养育了三个孩子,他还善于结交朋友,其中不乏绝顶聪明和智慧超群的人物。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不得不承认,所有这一切都起不到他所期望的那种作用。所有的大智慧固然很有意思,使他开心,可在这中间他根本体会不到那种快乐、那种生活中原本质朴而纯真的快乐。

⑹三十五岁时,维洛终于明白:如果揭开那并非天生而是后天获得的保护色,那么可以看出,在他心中一直存在着一个活生生的白痴。意识到这一点之后,他很悲伤,却又感到某种解脱。从那时起,他开始享有静谧而怡然自得的独处时刻。他有时提前下班,或者星期日一大早就悄悄溜出家门。

⑺在这样的日子,维洛的眼睛格外闪闪发光,他几乎一路小跑着来到长途汽车站,随便登上某辆城郊汽车,前往几十公里外的基亚尔尔肯纳或艾克。不过,他最常去的地方是设在达比韦雷的垃圾场。在那里他能摆脱掉一切束缚,自由自在。他毫不掩饰内心的快乐,高兴地看看被扔掉的暖气片、熨斗还有旧杂志,随心所欲地挺直身子躺在发霉的破垃圾堆当中,放心地扯着嗓子大声喊叫,以迎合乌鸦的哇哇叫声。

⑻当妻子偶尔问他经常外出到哪里去时,维洛早就准备好了答案:因为家具市场竞争激烈,他不得不经常到图书馆去,以便提高专业水平。他为了证实自己的话,会从公文包里取出各种专业书籍和图纸,再加上专业术语来解释分析。妻子不明白他说的是什么,也就相信了他。这样维洛便可以继续过着自己原本状态下的隐秘生活了。

⑼过了一段时间,他又有了更加喜欢的地方。那是一个被废弃的古老的庄园。维洛一到庄园就钻到畜牲棚里,仰面躺在鸡群和羊群之间,静静地待在饲料和干粪堆上。他欣赏着吃力咀嚼饲料的羊,觉得自己像在家里一样,体验着最幸福美妙的瞬间。鸡在他瘦削的身体上悠闲地散步,用呆傻的目光看他,有时啄他外衣上的纽扣。羊呢,不停地闻着维洛那沾满谷壳饲料的头发,用粗糙地舌头舔维洛那抹了盐的脖子。他眨巴着眼睛,嘴角上流出黄色的口水。有趣的是某一只母鸡会把维洛当成公鸡在他眼前迈着碎步走过,向他卖弄风情,竖起羽毛向他求偶,面对这种情景,他的心里美滋滋的。他与这间破旧不堪的小房、鸡、羊,还有弥漫在阳光中的尘埃融合在一起,他每分每秒都在享受着极乐世界般的幸福。

⑽外面天开始变黑了,维洛跑进庄园里的厨房,默默的坐在板凳上,凝视着日光渐渐把自己的阴影从污水桶向右边移动,直到破旧餐桌上仅仅留下一个小小的亮点。这时小老鼠爬到餐桌上寻找面包残渣吃,它根本不在意这里坐着一个人,而这个人正在看着它。小老鼠对于他这个生命体的存在毫不在乎,如此不加掩饰地无视他是一个生命体,使他顿时产生许多感悟。

⑾每次维洛这样外出归来,情绪都格外高昂,眼里闪烁着特殊的光芒。他热烈地亲吻妻子,和孩子们玩耍嬉戏。而当夜幕降临时,他坐在办公桌前,开始设计用于遥远未来的另类家具。在这些迅速绘制出的桌、椅、柜橱的草图中,可以捕捉到某种非同寻常的、完全新颖的、宏伟壮观的风格,维洛会立刻把这些图纸藏到办公桌的最里面,仿佛担心被不吉祥的毒眼看见似的。

【小题1】下列对这篇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紧紧围绕“白痴”展开情节,先点病症,后叙原因,再写“白痴的生活”种种表现及其意义, 脉络清晰,结构严谨。
B.维洛“不得不掩饰这见不得人的秘密”,是因为他意识到自己已成了一个症状十分严重的白痴,害怕别人知道后会厌弃他,远离他。
C.作者以动人的细节描写、拟人手法,生动描绘了维洛与鸡、羊相处时的那种自然和谐、物我相融的状态,表现维洛在自然生物面前内心无比的惬意与幸福。
D.小说以离奇的方式为我们呈现了当今社会某些人的矛盾复杂的内心,一方面为生存生活而迎合世俗,在生活中追求金钱、名利、地位等,一方面又极力追求着自我内心的快乐与自由。
【小题2】小说题为“白痴的生活”,而第五自然段写的却是主人公维洛“真实、体面且非常正常的现实生活”,作者这样安排有何好处?
【小题3】小说主人公是否真的变成一个白痴?请阐述理由并结合文本谈谈你对他的“白痴行为”的看法。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