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 适中0.65 引用1 组卷46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干支创制刍议

干支,天干地支,中国古代纪年、月、日、时之法也。

天干地支以纪年、月、日、时的传说,所从来远矣。《史记·卷二十六·历书第四》有云:神农以前尚矣。盖黄帝考定星历,建立五行,起消息,正润余。考定星历一说,《系本》及《律历志》作如此索引:黄帝使羲和占日,常仪占月,臾区占星气,伶伦造律吕,大桡作甲子。更早的战国时史官所撰的《世本》记黄帝以迄春秋时的历史,有容成作历,大桡作甲子,大桡,黄帝之臣也,以作甲子,亦若仓颉为黄帝之臣也,以制文字一样,不过是个代号式的人物,天干地支的创制也同样是一个漫长的渐进过程。这一点,我赞成郭沫若《释支干》中所云:十天干纯属十进位记数法的观念衍化,其中多半是殷人所创制,大抵其文其事皆出自然发生,而无丝毫神秘,及外来之痕迹。我想,在夏、商之时,中国十进位记数法已使用相当纯熟。据考古学之发现,中国在山顶洞人生活的年代,已开始了十进位记数之法,距今竟是三万年之遥。中国人对全人类最伟大的贡献,不仅是火药、指南针、印刷术等等。大数学家吴文俊先生在《吴文俊论数学机械化》一书中作如是说,这真是石破天惊之高论,因为人们如果不知道逢十进一,加上每个数码既有其自身的绝对值,又有其所在位数的十进制的值,那么我可以猜想,至今人类跨不进数码化的时代。

十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这十个字,和十二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个字构成数的世界,是殷人最初以60日为周期纪日,而这种干支配合用以纪年,是殷人后期纪年至美至善的创制。10和12是60的两个公约数,60是它们最小的公倍数,有了这样的十进位记数系统,加上60循环的干支表(我们在《甲骨文合编》中看到了一篇编号为37986的卜骨,上面刻有完整无缺的干支表,起于甲子,止于癸亥,正好是一轮甲子),我们中国的历史理应比任何国家的历史记载得更清晰。

夏代的天干为帝王名的有孔甲和癸(桀),而商代的天干为帝王名的几乎是全部,从商汤之子太丁到商的亡帝辛(纣)无一例外用天干为帝号,足见天干十字在公元前16世纪至公元前11世纪于中国人心目中的至尊地位。而且我们可以断言,天干的产生早于地支,准确地说(不是大桡作甲子式的传说)以天干地支纪年应是殷商后期、周初之后的事,而最准确的纪年应该是公元前841年庚申共和元年。李学勤先生等一批卓越的考古学家、古文字学家和历史学家,正将中国之准确纪年向前推移,这将是一件功德无量的学术上的大事。

(节选自《新华文摘》2010年第3期范曾《干支与生肖的迷雾》)

【小题1】从原文看,下列关于“干支创制”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与仓颉造字一样,干支是黄帝之臣大桡经过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逐渐创制出来的。
B.干支的创制,人们说法不一,但可以肯定其起源与我国古代人们的社会生活密切相关。
C.天干与地支的创制都纯属夏、商之时已使用相当纯熟的十进位记数法的观念衍化。
D.干支的创制与火药、指南针、印刷术一样,也是中国人对全人类的最伟大贡献之一。
【小题2】下列表述与原文意思相符的一项是(     
A.因为有十进位记数系统,再加上60循环的干支表,所以中国的历史无论从道理上还是事实上都比任何国家记载得更清晰。
B.天干的产生早于地交,地位也尊于地支,而干支配合用以纪日又早于干支配合以纪年。
C.天干十字在商代人心目中拥有至尊的地位,几乎所有的帝王都以之为名,用为帝号。
D.中国最准确的纪年是公元前841年庚申共和元年,这是李学勤先生等人推断出来的。
【小题3】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各句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殷人所创制的干支表可谓至美至善,说明殷人已懂得并运用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等数学知识。
B.十进位记数之法是人类进入数码化时代的重要基石,没有山顶洞人发明的十进位记数之法,人类至今还跨不进数码化的时代。
C.已知2010年是干支纪年的庚寅年,那么可推断出北京奥运会召开的2008年是干支纪年的壬辰年。
D.屈原在《离骚》开篇以“摄提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自报生辰,这里便运用了干支来纪日。
20-21高一上·河北邢台·期末
知识点:学术论文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分析概括作者的观点态度理解重要概念的含义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在当今时代,文学发展面临诸多不利或有利条件。

就不利条件来说,在世界范围内,文学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性已大大降低。不管我们在感情上是否愿意接受,文学的日趋边缘化都是一个不争的事实。造成这一状况的原因极为复杂。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随着社会分工的细密化和资讯的日益发达,原先属于文学的天然权利正在逐步丧失。从文学的教育功能来看,社会教化的责任主要由小学、中学以及高等院校来承担;从文学描述、反映社会生活的功能来看,现代媒体早已取代文学,成为无远弗届、无孔不入的信息终端;而从娱乐功能方面来说,文学也已经有了一个更为强大的对手,那就是当今社会形形色色的娱乐和文化工业体系。举例来说,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读小说还是日常生活中首屈一指的文化娱乐和消遣方式,而在今天,我们的业余时间大多为看电视、旅游、玩电子游戏、上互联网等娱乐方式所占据。

虽然文学不像过去那么重要,但我们无需为此感到担忧和悲观。因为在人类发展的历史长河中,文学从来都是一项既非重要亦非不重要的事业。孔子说“行有余力,则以学文”,表达的也是这个意思。我们之所以会对文学在往昔的辉煌念念不忘,完全是因为文学黄金时代的出现。这里所说的“黄金时代”,指的是从18世纪中期到20世纪中期差不多两百年的文学发展时期。在这个时间段中,由于现代小说的兴起,文学的声望和影响力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顶峰。然而,这个黄金时代在文学整个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只不过是一个特例。也许会有人问,这个黄金时代怎么会突然出现,又很快消失了呢?要回答这个问题并不容易。按照伊格尔顿在《英国文学的起源》中的说法,文学之所以会忽然变得重要,首先是源于西方宗教的衰落,其次是因为资本主义的发展造成了人的异化和情感分裂。人们把文学视为治愈资本主义精神危机的良药。而在近代的中国,为了启蒙大众,抵御外侮、挽救危亡,文学的作用和功能也被大大强化了。众所周知,梁启超在《论文学与群治之关系》一文中把小说的作用归结为“熏、浸、刺、提”四个方面,并认为中国落后的原因之一在于小说不发达,而我们熟知的鲁迅先生弃医从文,亦着眼于对社会的启蒙和疗救。

伴随着文学黄金时代出现的是一系列文学制度、写作机制、文学观念的重新确立。比如说,现代版权法的产生,从根本上规定了作者对作品的所有权,使得文学的商品属性凸显出来,原本无利可图的文学作品可以进入市场流通,文学作者终于可以获得合法和稳定的报酬。这也反过来刺激了写作和文学作品的出版。再比如说,由于大学设立了文学专业,也使得原先处于“业余状态”且多少带有一点神秘色彩的文学,成为一门科学。20世纪的文学理论空前繁荣,精彩纷呈,而文学的科学化始终是其重要内核。

不管怎么说,到了今天,文学的黄金时代结束了。但从某种意义上说,文学并未衰落,它实际上不过是重新回到了常态化的状态之中。如今的社会上,充斥着“文学已死”一类的悲叹,对于这种看法,我们无需理会。其实,“文学已死”这类声音,早在150年前就已经出现了,但文学在今天依然活得好好的。

(摘编自格非等主编的《文学写作》,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黄金时代”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人类发展历史中,文学是既非重要亦非不重要的事业,黄金时代的出现是个特例。
B.曹禺的话剧《雷雨》自发表后,一次次被搬上舞台,是文学处于黄金时代的具体表现。
C.一系列文学制度、文学观念等的重新确立,促使了文学“黄金时代”的产生和发展。
D.黄金时代已结束,文学重新回到常态,作者认为不必发出“文学已死”一类的悲叹。
【小题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在开篇即指出了当今时代文学日趋边缘化的事实,并从多个角度分析了原因。
B.文章在论证文学的重要性已大大降低时,使用了举例论证、类比论证等论证方法。
C.文章大体采用了总分总的论证结构,探讨了文学写作在当今社会生活中的发展状况。
D.文章引用了伊格尔顿等人的论述,从文艺理论的角度论证了文学为什么会忽然变得重要。
【小题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孔子说“行有余力,则以学文”,这句话表明在其所处时代文学也是既无所重轻又有一定地位的。
B.我们熟知的鲁迅先生以写作启蒙和疗救社会,说明文学的作用和功能在那个时代被大大强化了。
C.现代版权法的产生,刺激了作家写作和文学作品的出版,并带来了20世纪的文学理论空前繁荣。
D.根据文中伊格尔顿的观点,随着未来社会不断发展变革,不排除文学再次出现“黄金时代”的可能。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关汉卿和莎士比亚在设置人物来推动剧情发展上,都突出了主要人物的重要性和次要人物的辅佐性。他们的悲剧中,都只有一个突出的中心人物。关汉卿的《窦娥冤》中,中心人物自然是含冤赴死的窦娥,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麦克白》、《李尔王》、《奥赛罗》中,中心人物则显而易见地分别是哈姆雷特、麦克白、李尔王、奥赛罗。当然,莎士比亚的另外两部悲剧《罗密欧与朱丽叶》和《安东尼与克莉奥佩特拉》,中心人物是处于矛盾漩涡中心的罗密欧与朱丽叶、安东尼与克莉奥佩特拉两对情侣,但他们都是可以当作一体看待的。两位戏剧家的核心人物设置手法,区别于后来出现的“花开两朵,各表一枝”的双主角,甚至多主角的戏剧人物设置。体现了较为保守的戏剧人物设置手法,符合单一戏剧线索的要求。 关汉卿的戏剧人物全部是善恶分明,正邪明晰的典型人物。正面人物就是一身正气、意志坚定、抗争到底的典型;反面人物则是狡猾奸诈、恶毒卑鄙、瞒上欺下的典型。这种人物的脸谱化,和中国戏曲的角色脸谱处理是分不开的。同时,也体现了由于时代的限制,文人思维的固定性一时无法改变。相比之下,莎士比亚的人物则显得比较丰满和富于多面性。他所描绘的每一个英雄都有其自身不可消弭的缺陷:哈姆雷特的优柔寡断、奥赛罗的嫉妒冲动、麦克白的好胜野心等等。这些都是人类性格共同的缺憾,这样的处理,使得英雄的形象既不被刻意夸大,又显得明朗鲜活、真实可信。

关汉卿的悲剧《窦娥冤》说的是劳动妇女受欺压被冤枉的故事,所以主人公自然是社会的底层百姓,而且还是在封建时代地位最卑贱的女性形象。她们力量微薄,信任所谓的王法,寄希望于皇家任用的所谓清官,然而却总是事与愿违。这部悲剧既揭示了剧中主人公受压迫被欺凌的悲惨命运,也颂扬了她们的坚毅反抗精神。而莎士比亚的主人公则必须是贵族。这是由他所处时代的局限和受到古希腊古罗马悲剧传统的影响所造成的。那时的人们认为,只有在拥有高贵血统和高尚灵魂的贵族男女身上,才有可能演绎灾难性的悲剧。而低贱的平民是没有资格成为悲剧主角的,他们的故事只能被写入喜剧供人嘲弄。

造成人物命运的原因,中外两位戏剧家的看法也不一致。关汉卿的人物之所以最后陷入悲剧的结局,大多是因为社会势力和当权者的残暴,和异族对汉民族的残害。所以,他会安排一系列代表社会病态的丑恶与奸邪,如抢劫、霸占、巧取豪夺、贪赃枉法等恶行来造成主人公的悲剧。可见,他表现的是悲剧的客观性。莎士比亚则相反。他强调悲剧人物的行动必须出自他们本人的意志和内心,即悲剧人物之所以走向不幸结局,不能归咎于客观原因,而应该自己负责。另外,他的悲剧还存在人物被命运摆布,逃不出命运的宿命论色彩。

【小题1】下列对“这种人物的脸谱化,和中国戏曲的角色脸谱处理是分不开的”一句话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关汉卿戏剧人物脸谱化形成的原因之一是中国戏曲的角色脸谱处理传统。
B.关汉卿戏剧人物脸谱化充分体现了中国戏曲的角色脸谱处理的特点。
C.关汉卿戏剧人物脸谱化与中国戏曲中不同角色用不同脸谱作标志的方法有关。
D.关汉卿戏剧人物脸谱化有其深刻的中国戏曲角色脸谱处理的背景原因。
【小题2】关汉卿和莎士比亚对造成戏剧人物命运原因的认识有所不同。下面与之有关的解说与原文不相符合的一项是
A.关汉卿戏剧表现的是人物悲剧的客观性,而莎士比亚戏剧则表现人物悲剧的主观性。
B.关汉卿戏剧中的人物陷入悲剧的结局大多是社会原因所致,而莎士比亚剧中人物陷入悲剧则是自身原因所致。
C.关汉卿戏剧往往安排一系列来自社会环境方面的病态恶行造成主人公悲剧,而莎士比亚戏剧则没有此类刻意的安排。
D.关汉卿的戏剧反映了社会环境是造成人物悲剧命运的原因,而莎士比亚戏剧将人物命运归咎于主观原因,故具有宿命论色彩。
【小题3】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莎士比亚的《罗密欧与朱丽叶》和《安东尼与克莉奥佩特拉》两部悲剧虽然中心人物分别是一对情侣,但仍体现了较为保守的戏剧人物设置法。
B.莎士比亚突破了时代的限制和文人思维的固定性,因此他的戏剧中所描绘的人物显得比较丰满和富于多面性。
C.关汉卿的《窦娥冤》中主人公窦娥的悲剧,既是社会对底层百姓压迫欺凌所致,也是主人公信任王法,寄希望于清官所致。
D.无论是戏剧人物设置还是戏剧人物描绘,无论是剧中主人公身份还是造成人物命运原因的揭示,关汉卿和莎士比亚都各不相同,体现了各自不同的特点。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家风家训是一个社会最基础、最直接、最有效的教育方式,这种润物细无声的影响,可触及灵魂并涤荡心灵,所表现出来的道德约束力,往往比正式制度更有力度,更具有持久性、稳定性和连续性。因此,以新时代的话语表达赋予传统家风以新的内涵,梳理和萃取其思想精华,推进传统家风的创造性转化,建设新时代的优良家风文化,是一个重要课题。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推动我国各方面发展的强大精神支柱,也是优良家风家训的基本内容。要通过对主流道德规范的自觉遵守与主流价值观的自觉维护,提高家庭中每一个人的修养,从而确保家风建设符合我国精神文明建设以及社会和谐发展的要求,为良好社会风气的形成奠定基础。另一方面,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优良家风的基本内容,能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体化、生活化,真正做到深入浅出,利于民众接受,推动每个人在家做到尊敬父母、知书达礼、讲求诚信,在社会上展现出遵纪守法、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等品质。

一个和谐的家庭必定建立在家庭成员融洽的关系之上。从更为宽泛的角度来看,家庭的人性滋养还能让我们跳出小家庭的认识格局,置身于时代的进步当中。当每个人都能用仁爱温情去看待身边人、处理身边事的时候,社会的人际关系将更加融洽,由此带来“好家风促进好社风”的成果。正所谓“取诸人以为善,是与人为善也,故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

当然,优良的家风还需要有一种约束机制与之互补,这就是责任。责任与感情并举的伦理规范应该是家庭伦理的基本准则,同样也是优良家风建设的基本准则。作为子女,我们有赡养父母的责任;作为配偶,我们有尊重婚姻的责任;作为父母,我们有教养子女的责任;作为社会的一分子,我们要同社会成员守望相助,有为社会服务的责任;作为国家的一分子,我们有为国家和民族贡献力量的责任。责任是家风建设的基础,只有融入家庭责任的因素,树立“爱家”“担当”意识,承担起每个人应尽的责任和义务,才能建设好优良家风。

民主协商、和谐相处是优良家风建设的基本方式。传统社会的家风有着严格的等级制度,而对平等的追求则是近百年新家风嬗变的肇始。新时代的优良家风,要做到和谐相处,就必须做到民主平等,这既是对传统权威型家庭的超越,也是衔接新时代发展潮流的方向,真有重大的时代意义。保障家庭成员的民主平等表现在生活中相互关心,事务上积极支持,家庭教育上充分沟通,事关个体和家庭利益都要互相协商。当然民主并不等于是无条件的自由,要制定适当的家庭规范,约束家中的每个成员。

中国优秀的传统家风家训文化不等于是古代的家风家训文化。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才能充分认识和发掘传统家风文化的现代价值,为建设与时俱进的新时代优良家风文化提供新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源泉。

(摘编自叶舟《涵养新时代的好家风》)

【小题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家风家训是一种社会教育方式,具有润物细无声的特点,其道德约束力比正式制度更有力度。
B.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被具体化、生活化后,成为优良家风的基本内容,可以有利于民众接受。
C.家庭成员关系融洽不仅是家庭和谐的基础,还可促进时代的进步,使社会人际关系更加融洽。
D.新时代的优良家风,要做到和谐相处,凡事要充分沟通,相互协商,要有民主,也要有集中。
【小题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从家风家训的意义谈起,然后提出论点:创造性地转化传统家风以建设新时代的优良家风文化。
B.文章从精神文明建设和社会和谐发展的高度指出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纳入优良家风教育。
C.文章理论联系实际,认为只有承担起每个人应尽的责任和义务,才能建设好优良的家风文化。
D.文章先破后立,指出新时代的优良家风要做到和谐相处,就必须做到民主平等,并充分沟通协商。
【小题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对主流道德规范的自觉遵守与主流价值观的自觉维护,为良好社会风气的形成奠定基础。
B.优秀的传统家风家训不等于是古代的家风家训,但它却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基因。
C.我们只有承担起属于自己的责任,才能真正做到爱父母、爱配偶、爱子女、爱社会、爱国家,
D.对传统家风家训进行批判、改造、扬弃和重建,是我们涵养新时代优良家风的坚实基础。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