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较难0.4 引用6 组卷19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逆战

田洪波

鹰是黄鹰,脾性很烈的那种。大狗“围鹰”时,用的是爷爷留下的鹰网。有一段时间,上面曾有人到山上收缴过,大狗是猎人后代,本能地把网藏起来了。

大狗觊觎黄鹰在山间盘旋有一阵儿了,几夜失眠后,大狗翻出了鹰网,让人捎回新鲜的羊羔肉。鹰起始对诱饵不屑一顾,可最终还是一个俯冲旋进了大狗设置的机关。

大狗咧开满嘴黄牙,得意地笑。他把一双手套递向鹰,鹰再次中计,用利爪猛袭,大狗将早就准备好的“鹰紧子”迅速套在鹰的头上,直至双腿脚腕处。然后,大狗将鹰拴在木杵上,点亮200W的灯泡,搬过一条凳子,相距两尺远,点燃烟锅里的蛤蟆烟,“吧嗒吧嗒”有滋有味地吸,同时,将一双小眼睛向鹰投去,拉开了熬鹰架势。这才发现,鹰是一只刚成年的鹰,嘴尖锐弯曲,披一袭铁灰色毛羽,带有利钩的趾爪苍劲有力,不停抓挠,嘴中发出阵阵悲愤的唳啸。

大狗沉住气,一抹微笑挂在脸上。这时,他听到院里的响动,眼睛余光瞥见二娃放学回来了。隔着窗户,大狗命二娃到另一间偏厦去,不准随便进来。二娃好奇地探过头,看见鹰,吃惊得嘴巴张得很大。大狗发现二娃脸上全是泥点子,很生气地质问二娃,你又贪玩儿了?不知道作业还没写?不知深浅由着性子来,啥时能出息?啥时能考出好成绩,飞出这大山去,给爹争下脸面?二娃赔笑,兴奋点依然在鹰身上。爹,你抓它有什么用啊?抓它可是犯法的,鹰是一级保护动物。大狗瞪眼,用你管老子?犯法,给老子抓狐狸捉兔子是鹰的本能,碍着谁了?饭菜在锅里热着呢,快去吃。从明天起,你买东西吃,钱在枕头底下放着呢,省点儿花。

这一夜,人鹰对峙着目光。鹰眼皮打架,恹恹欲睡,大狗滚烫的烟袋锅便敲在木杵上,吓得鹰一机灵,睡意全消。

熬鹰至第二天黄昏,鹰的眼里布满血丝,烦躁不安。大狗却没事人一样,继续“吧嗒”他的蛤蟆烟,事实上他早把觉睡足了。二娃这时汗涔涔地回来了。二娃靠近窗户,悄声说,爹,给我买只篮球吧。大狗脸黑下来,又到操场疯去了?篮球个啥,我看你像个篮球!你现在必须给我好好学习,别老想那些不务正业的事,听见没有?二娃叹息一声,回偏厦去了。

又是一个难熬的夜,大狗烟抽得没味了,开始站着。鹰欲闭眼,大狗猛一敲烟锅,并且频率不断加快,鹰闭一下他敲一下。鹰怒视大狗,大狗也毫不示弱地迎视。鹰在木杵上摇摇欲晃,大狗学它的样子也摇晃,嘴角有笑,烟锅频敲。有一段时间,鹰似乎积攒起全部力量,把一双眼睛瞪得溜圆,长久怒视大狗,大狗下意识放出一个屁,没敢笑,勇敢迎视。时间一分一秒过去,谁也不眨一下,大狗感觉眼里渐渐有泪要涌出来,憋回去了,继续咬牙挺着,终于等到鹰颓丧地先败下阵来。

中午时,二娃气喘吁吁地回来了,小声问大狗,学校组织灾区捐款,捐多少?大狗有些恼怒,捐什么捐,没那闲钱!二娃不甘心,同学们都很积极,说我们也被别人捐过。大狗没好气,那是有人乐意。二娃还不死心,就少捐点儿?我用自己的零花钱。大狗粗声,你的零花钱也是我给的,不自量力。告诉你,敢捐一分钱打断你腿!二娃眼里有泪,默默站了一会儿,泪水就爬下了脸颊,没敢继续呆下去,一步三回头的样子朝山下走去。大狗从鼻子里哼了一声。这时他看到鹰闭了眼睛,“叭”的一声把烟锅敲在木杵上,鹰没什么反应,他又重重敲了三下。这下鹰睁开眼了,似乎刚从梦境中醒来,诧异地看大狗,好半天才缓过神儿来。

第三个黄昏来临,二娃回家放下书包悄悄往外跑,被大狗警惕的余光瞄到了,质问二娃干什么去?半天二娃才胆怯地说,小冬他们拔河比赛呢,我也想玩儿一会儿。大狗眉毛上挑,不知上进的东西!滚回来!二娃这次哭出了声,他似乎听到小伙伴们的喊声,想起身又不敢,后来索性捡起一块石头,狠命向远处砸去。大狗勃然大怒,想跟老子要横?今天你出去试试,不扒一层皮算你小子能耐!二娃最后抽噎着回屋了。

翌日早晨,鹰的眼神空洞茫然,嘴上结满黑硬的血痂,一袭漆黑闪亮的鹰翎散乱,像披了一件衰败的衣裳。大狗知道,鹰的烈性已经耗尽,接下来要训鹰了。他眼睛血红,却得意地晃起了头,带鹰出门时朝偏厦督一眼,又望望温顺的鹰。小兔患子,连鹰都熬得服,不信让你小子戗毛戗钱刺儿,想干啥就干啥?

(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按时间、空间顺序行文,明写大狗捕鹰、熬鹰,暗写大狗对二娃的教育,双线并进,笔墨经济。
B.小说中数次写到大狗的笑,其内涵并不相同,凸显不同情境中大狗的独特心境,语言极富张力。
C.小说善于在对比中刻画形象,如小说首、尾对黄鹰外观、神态的描写,表现其由外到内的巨变。
D.小说的中二娃是一个充满好奇心和爱心、遵纪懂法、热爱运动的好孩子,他的命运与黄鹰极似。
【小题2】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小说主人公大狗的形象特征。
【小题3】小说标题“逆战”很有意味,请结合小说内容简要说明。
20-21高一上·贵州黔东南·期末
知识点:分析标题的含义和作用鉴赏作品中的艺术形象中国现当代小说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血色苍茫的黄昏

凌鼎年

残阳如血,田野苍茫。

闷热复闷热,晚风不知道藏匿在何处,树梢儿蔫蔫的,连聒噪不已的鸣蝉也无力吟唱,偶尔只能听见城外一两声凄凄厉厉的鸦叫。

是年,清顺治二年闰六月,清兵围城已逾三日,围而不攻,蓄势以待。假如到太阳落山,娄城还不开城门迎降,那么攻城不可避免,一场血战就在眼前。

清兵最后通牒的最后一行字“若攻城而入,无论老幼,格杀勿论”像一把剑悬挂在了娄城百姓头上。

此时,衙门内外已乱成一锅粥,两派意见相持,互不相让。

抗清派慷慨激昂:身为大明人,死为大明鬼。堂堂大明子民岂能屈膝事蛮夷,士可杀而不可辱,大丈夫死也要死得轰轰烈烈……拼!拼也要拼他个玉石俱焚,鱼死网破。死也不做亡国奴!

——呼应者个个视死如归,将生命置之度外。

降清派则苦口婆心晓以利害:史可法乃一代将帅之才,率精兵精甲尚抗不住锋芒正盛的清兵,娄城一弹丸小城,请问凭何拒敌于城门之外?扬州十日,尸横街头,血流成河,其状之惨,无以复加,前车之辙,后车之鉴,务请三思而行。知其不可为而为之,何苦呢!尔等以一死博个慷慨多奇节,清史留名,娄城百姓呢?千万不能犹豫了……

——那声音带着哭腔。

天平的一头是名节,一头是万余人的性命,孰重孰轻,决策者反复掂量,仍难以决断。

时间已越来越紧迫,此时人们的眼光一齐集中在了尤竹庄身上,竹庄是有名的大诗人,又曾为朝廷命官。在娄城自然是德高望重的前辈,他的话不说一言九鼎,至少举足轻重。

竹庄已经这样默坐不睡三天三夜。这会,他微闭着眼,沉吟不语,但心细的人可观察到他面部肌肉在微微颤抖。

终于,他睁开眼,缓缓说道:“弘光帝巳被清兵所执,明王朝雪上加霜。我辈曾深受皇恩,本当为皇上歌哭,为皇上尽忠,然尽忠易,保民难。清廷已下剃发令,违者杀无赦。环顾江南各州,或降或抗。降者历史罪人,将万劫不复。然百姓可免杀戮;抗者令人肃然起敬,完节完名,不枉一死,然百姓因此生灵涂炭。唉,难呵,看来鱼和熊掌无法得兼。为求名节,置满城百姓生命于不顾,我于心何忍……

“还有一柱香时辰,清兵要攻城了!”

——有兵士急急来报。

“娄城不能重蹈扬州之覆辙,开城门!—— 一切罪孽,一干全由我来承担!”竹庄言罢,泪如雨下。

当盛夏落日的最后一抹余晖即将隐去之际,竹庄痛苦万分地开城门以降。他细碎的脚步触摸着小径的石子,背向斜阳,看着自己被拖得漫长而扭曲的影子,一步步的离开,离开血红色的夕阳,向着阴影更深处涉去,毫不迟疑,绝不回头。

翌日,清将来找竹庄商议安民之计,不料竹庄已自缢于其宅第。他留下遗嘱云:“吾晚节不保,唯以死谢天下,无颜见列祖列宗,毋忘以白布覆吾脸,吾不配以明服陪葬,也不愿以清服下敛,可就于僧服,葬吾于娄江之侧,墓前一圆石,题诗人尤竹庄之墓即可,勿作祠堂,切切此记!”

(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
A.小说开头以“残阳如血,田野苍茫”一句直接点题,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同时给人一种凄凉悲壮的感觉。
B.“默坐三天三夜不睡”,“面部肌肉在微微颤抖”等细节描写,主要表现了主人公尤竹庄难以抵抗强敌的痛苦心境。
C.尤竹庄痛苦万分地作出了开门降清的决断,说明他已经想清楚了个人名节并不比全城“万余人的性命”更重要。
D.尤竹庄“自缢”是又一-次“生命”与“节义”的选择,他选择“舍生取义”,表现了他牺牲自我、勇于担责的品质。
【小题2】小说要在矛盾冲突中走向高潮,请归纳本篇小说情节展开的矛盾冲突点,并简要梳理情节发展脉络。
【小题3】小说的标题有何作用?请结合文本做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饶了我的耳朵吧,音乐(节选)

余光中

要是有人以为我讨厌音乐,就大大误会了。相反地,我是音乐的信徒,对音乐不但具有热情,更具有信仰与虔敬。国乐的清雅、西方古典的宏富、民谣的纯真、摇滚乐的奔放、爵士的即兴自如、南欧的热烈、中东和印度的迷幻,都能够令我感发兴起或辗转低回。唯其如此,我才主张要嘛不听音乐,要听,必须有一点诚意、敬意。要是在不当的场合滥用音乐,那不但对音乐是不敬,对不想听的人也是一种无礼。我觉得,如果是好音乐,无论是器乐或是声乐,都值得放下别的事情来,聚精会神地聆听。音乐有它本身的价值,对我们的心境、性情、品格能起正面的作用。但是今日社会的风气,却把音乐当作排遣无聊的玩物,其作用不会超过口香糖,不然便是把它当作烘托气氛点缀热闹的装饰,其作用只像是霓虹灯。

音乐的反义词不是寂静,是噪音。敏锐的心灵欣赏音乐,更欣赏寂静。其实一个人要是不能享受寂静,恐怕也就享受不了音乐。我相信,凡是伟大的音乐,莫不令人感到无上的宁静。

寂静,是一切智慧的来源。达摩面壁,面对的正是寂静的空无。一个人在寂静之际,其实面对的是自己,他不得不跟自己对话。那种绝境太可怕了,非普通的心灵所能承担,因此他需要一点声响来解除困绝。但是另一方面,聆听高妙或宏大的音乐,其实是面对一个伟大的灵魂,这境地同样不是普通人所能承担。因此他被迫在寂静与音乐之外另谋出路:那出路也叫作“音乐”,其实是一种介于音乐与噪音之间的东西,一种散漫而软弱的“时间”。

托马斯•曼在《魔山》里曾说:“音乐不但鼓动了时间,更鼓动我们以最精妙的方式去享受时间。”这当然是指精妙的音乐,因为精妙的音乐才能把时间安排得恰到好处,让我们恰如其分地去欣赏时间,时间形成的旋律与节奏。相反地,软弱的音乐——就算它是音乐吧,不但懈怠了时间,也令我们懈怠了对时间的敏感。

在台湾,音乐之被滥用,正如空气之受污染,其害已经太深,太久了。这些年来,我在这社会被迫入耳的音乐,已经够我听几十辈子了,但是明天我还得再听。

明天我如果去餐馆赴宴,无论是与大众济济一堂,或是与知己另辟一室,大半都逃不了播放的音乐。严重的时候,众弦嘈杂,金鼓齐鸣,宾主也只好提高自己的嗓子慷慨叫阵,一顿饭下来,没有谁不声嘶力竭。有些餐厅或咖啡馆,还有电子琴现场演奏,其声呜呜然,起伏无定,回旋反复,没有棱角的一串串颤音,维持着一种廉价的塑胶音乐。若是不巧碰上喜宴,更有歌星之类在油嘴滑舌的司仪介绍之下,登台献唱。

走到街上呢,往往半条街都被私宅的婚宴或丧事所侵占,人声扰攘之上,免不了又是响彻邻里的音乐。有时在夜里,那音乐忽然破空而裂,方圆半里内的街坊市井便淹没于海啸一般的声浪,鬼哭神号之中,各路音乐扭斗在一起,一会儿是流行曲,一会儿是布袋戏,一会儿又是西洋的轻音乐,似乎这都市已经到了世界末日,忽然堕入了噪音的地狱。如果你天真得竟然向警察去投诉,一定是没有结果。所谓礼乐之邦,果真堕落到这地步了吗?

回到家里,打开电视,无论是正式节目或广告,几乎也都无休无止地配上音乐。至于有奖比赛的场合,上起古稀的翁妪,下至学龄的孩童,更是人手一管麦克风,以夜总会的动作,学歌星的滥调,扭唱其词句不通的流行歌曲。夜夜如此,举世效颦,正是柏拉图所担心的音乐泛滥、民风靡软,孔子所担心的郑卫之音。

连续剧的配乐既响且密,往往失之多余,或是点题太过浅露,反令观众耳烦心乱。古装的武侠片往往大配其西方的浪漫弦乐,却很少使用箫笛与琴筝。目前正演着的一出武侠连续剧,看来虽然有趣,主题歌却软弱萎靡,毫无侠骨。天啊,我们的音乐真的堕落到这种地步了吗?许多电影也是如此,导演在想象力不足的时候,就依赖既强又频的配乐来说明剧情,突出主题,不知让寂静的含蓄或悬宕来接手,也不肯让自然的天籁来营造气氛。从头到尾,配乐喋喋不休,令人紧张而疲劳。寂静之于音乐,正如留白之于绘画。配乐冗长而芜乱的电影,正如画面涂满色彩的绘画,同为笨手的拙作。

我们的生活里真需要这么多“音乐”吗?终日在这一片泛滥无际的音波里载浮载沉,就能够证明我们是音乐普及的社会了吗?在一切艺术形式之中,音乐是最能主宰“此刻”最富侵略性的一种。不喜欢文学的人可以躲开书本,讨厌绘画的人可以背对画框,戏剧也不会拦住你的门口,逼你观看。唯独音乐什么也挡不住,像跳栏高手一样,能越过一切障碍来袭击、狙击你的耳朵,搅乱你的心神。现代都市的人烟已经这么密集,如果大家不约束自己手里的发音机器,减低弦歌不辍的音量和频率,将无异纵虎于市。

寂静使我们思考,真正的音乐使我们对时间的感觉加倍敏锐,但是整天在轻率而散漫的音波里浮沉,呼吸与脉搏受制于芜乱的节奏,人就不能好好地思想。不能思想,不肯思想,不敢思想,正是我们文化生活的病根。

饶了我无辜的耳朵吧,音乐。

一九八六年九月十五日

(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头点明“我是音乐的信徒”,读者由此会认同作者对音乐的描写和认识是有独特的个人感受的。
B.作者身在台湾,深受音乐噪音之苦,主要是当时的社会风气,把音乐当做排遣无聊的玩物。
C.作者善于运用多种表达方式,句式灵活多变。部分段落开头或结尾的议论,增强了文章的思想性,引人深思。
D.本文描述了日常生活中“越过一切障碍来袭击、狙击你的耳朵”的音乐,其目的是要引起注意,反思这种文化现象。
【小题2】结合上下文,站在作者的角度对文中画横线句子的疑问作出回答,并说明原因。
【小题3】请结合全文对文章的标题加以赏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乳酪汤

【法】都德

这房间很小,而且是在六楼,但可以照到充足的太阳,当夜幕降临,就像此时这样,这间房便和整座屋顶一起,与无尽的黑夜和烈雨狂风融在了一起,不过房间舒适、温暖,让人觉得那的确是一个家,愈是风狂雨暴,这种感觉便愈强烈,这也稍微弥补了它面积小的缺陷。不过此时鸟巢是空的,房间主人不在家。算算时间也差不多该回来了。屋里的一切,好像都在盼他回来似的。有一只很小的锅子放在那座封好的炉子上,里面似乎还煮着东西,微微地发着一阵心满意足的声响。对于锅子来说,这夜太漫长了,尽管这锅子外边都烧黑了,似乎这已经不是它第一次熬夜了,可它仍不免显出焦急的模样,锅盖不时地掀起来,蒸汽便趁机争先恐后地往外钻,它们在房间里四面散开,变成了喷香的奶的味道,令人垂涎欲滴。

啊!香喷喷的乳酪汤……

炉子那边时不时地也闪一下,柴火上的灰烬掉落了,便燃起了小火,从炉门下边耀亮房间,虽然只是闪亮那么一下,但是以将屋里的一切检查一遍。啊!是的,一切都井然有序,主人是个很爱干净的人,窗上那简单素雅的窗帘将屋子遮得密不透风。床边舒适地挂着幔帐。一张大安乐椅摆在壁炉旁边。餐桌放在房间一角,餐具整整齐齐地摆放着,而且主人一定是个关心国事的人,因为在桌子边上有一大堆报纸。孤单的主人一定是一边看书一边用餐的……正如锅子被熏黑了一样,餐具的花饰也被水泡褪色了,报纸也只有上面几页是新的。房间里的摆设无法使人觉得舒服,因为东西又破又旧,而且少得可怜。这让人觉得主人一定天天如此,深夜方归,进屋第一件事就是看看他那美妙的热汤。因为这大概是屋子里面惟一富有生命的东西。

啊!香喷喷的乳酪汤……

从房子的摆设与装饰看,我们猜想这位主人一定是位职员,而且时间观念非常强,每天进行着忙碌而井然有序的工作。这样晚还没回来,那他一定是在邮局或电报局当差。我们几乎可以看到他和同事们在寂静的大楼里面迅速而安静地工作,戴着绒帽,在分拣信件,盖邮戳,数着蓝色电报纸条上的字,为整个巴黎明天的邮电业务而忙碌。哎,不对,也许猜错了。炉子里泄露出来一线火光,照亮了房间,也映出了墙上挂着的大相片。于是,从黑沉沉的暗影中,露出了奥古斯都皇帝、穆罕默德、罗马骑士、亚美尼亚统治者费利克斯等人威严的镶着金框的肖像,还有一顶顶王冠,战盔,教皇的三重冕,苏丹的头帕,在这些头冠下面始终是同一张脸,他神情严肃,并没因如此多的冠冕而乐得不能自抑,这就是这间房子主人的脸。炉子上嘟嘟翻滚的汤将成为这位先生的晚餐。

啊!香喷喷的乳酪汤……

看来他不是做邮差的活儿,而是皇帝,就是拥有对本国人民生杀大权的统治者,他每天晚上演出,只消说一句:“禁卫军,抓住他!”那个被抓的人只有几秒钟的自由时间了。此时,他正在河时岸他的宫殿里,为台下的观众卖力地演出,念诵着悲剧里的大段独白,似乎是在打发时间。的确,面对一排排的椅子来表演帝王将相,要提起兴趣的确挺不容易的。奥德翁剧场上演悲剧时,显得如此冷清……突然,似乎有什么东西让皇帝兴奋起来,他的鼻孔翕动开了,舌头忍不住舔了一下上嘴唇……他想起回家后,屋里暖融融的,餐具都已经摆好,灯盏已经上好油,家里的一切都收拾得井井有条。戏台上,他必须做一个举止过分张扬的角色,在私生活里,他便用整洁规矩来补偿……他仍旧在远处感觉乳酪汤的香味……

啊!香喷喷的乳酪汤……

此时,他打起了十二分的精神。新的活力似乎一下子被注入到了他的身上,大理石的台阶、柱廊的陡峭,都不能妨碍他大步行走。他用情地表演着他的角色,从普通的走步到高难动作,他都表演得非常到位。你想想,假若阁楼闻的炉火熄了,情形会怎样?……随着时间消逝,他与香喷喷的乳酪汤,暖融融的小房间相距也越来越近,他的演出就更加生动、传神,这真是让人难以想象!前厅的那些戏迷,剧院的常客,一个个都来了精神,觉得这个马兰古演得出神入化,越看越带劲,不时会送出一声叫好。在那关键性的几场戏里,如手刃叛逆、公主出嫁等,皇帝的表情更是出奇的完美。虽说情绪如此激动,念了那么多的独白,但毕竟没有吃东西呀,可是他觉得已回到了自己的小阁楼里,得到了乳酪汤,他带着人的微笑,注视着西娜和马克西姆两人,渐渐地,他们变成了香香的乳酪汤。第一勺汤汁进了肚子,那真是太美了。

【小题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说第一段中含有“似乎”词的句子,以及关于“声响”“味道”的描写,都指向房间里炉子上的锅子,带给阅读者丰富的想象,激起阅读的兴趣。
B.小说善于运用真实的细节表现人物,“他的鼻孔翁动开了,舌头忍不住舔了一下上嘴唇”,体现出房间主人想到乳酪汤时的兴奋和愉快之态。
C.“我”先想象房间的主人是邮局或电报局的职员,后来从房间的照片推知主人的身份是专门演皇帝的演员,二者前后关联,足见房间主人晚间的忙碌。
D.小说写房间的主人在舞台上表演得出神人化之时,仍然惦记者自己的阁楼和乳酪汤,这种反常的心理其实是肚子饥饿的体现,表明他当时生活的艰难。
【小题2】小说一、三两段中对阁楼环境的描写有着重要作用,这种作用体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小题3】小说以“乳酪汤”为标题,显示出作者匠心的构思。请从构思的角度简析本文的艺术效果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