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古代诗歌阅读 适中0.65 引用1 组卷83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高邮陈直躬处士画雁二首(其二)

苏轼

众禽事纷争,野雁独闲洁。

徐行意自得,俯仰若有节。

我衰寄江湖,老伴杂鹅鸭。

作书问陈子,晓景画苕霅。

依依聚圆沙,稍稍动斜月。

先鸣独鼓翅,吹乱芦花雪。


[注]①这首题画诗写于元丰八年。陈直躬,宋画家,绘画、人品皆为世人推重。②苕霅:水名。
【小题1】下列古代文学作品选,本诗最可能被编入的一项是(     )
A.《古诗集萃》B.《乐府诗选》
C.《律诗选集》D.《诗余菁华》
【小题2】下列各项中,对这首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的前四句用“众禽”的“纷争”反衬“野雁”的“闲洁”,“意自得”“若有节”为“闲洁”做注。
B.诗的五、六句点明诗人境遇,虽然被贬黄州,衰老孤独,但每天可与鹅鸭为伴,心境依然乐观。
C.诗的七、八句既表明此画的由来,又点明诗与画的关系:苏轼求画,陈直躬赠画,苏轼题诗。
D.诗的最后四句中,斜月移动和大雁鸣叫都是画笔所不能呈现的动景,这都出自作者的想象。
【小题3】题画诗画意与诗情相映成趣,请简要分析本诗中两者的关系。
20-21高一上·江苏·阶段练习
知识点:苏轼(1037-1101)古体诗表现手法评价思想内容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小题。

八声甘州·寄参寥子

苏轼

有情风万里卷潮来,无情送潮归。问钱塘江上,西兴浦口,几度斜晖?不用思量今古,俯仰昔人非。谁似东坡老,白首忘机。

记取西湖西畔,正春山好处,空翠烟霏。算诗人相得,如我与君稀。约它年、东还海道,愿谢公雅志莫相违。西州路,不应回首,为我沾衣。


[注]①参寥子:即僧道潜,是当时一位著名的诗僧,与苏轼交往密切,此词作于元祐六年(1091)苏轼由杭州知州召为翰林学士承旨,将离杭州赴汴京之时。②谢公:指东晋谢安,《晋书·谢安传》:“安虽受朝寄,然东山之志,始末不渝”。③西州路:谢安归隐之志未骋,在西洲门病逝,其友羊县“辍乐弥年,行不由西州路”,一日酒醉到此,痛哭而去。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上片开篇描写江潮涨落,“有情风万里卷潮来”与“无情送潮归”并列之中以后者为主,突出了此词抒写离情的特定之景。
B.“斜晖”上承“潮归”,因为落潮般是在傍晚时分,此景在中国古代诗词中往往是和离情别绪结合在起的特殊意象。
C.苏轼自觉人生已步入暮年,故称“白首”,回望人生才发现自己错失了很多机遇,心中蹉跎遗憾之情一时无法消除排解。
D.下片开篇写西湖湖光山色,记叙的是作者与参寥子一同出游的情形,诗人特意叮咛“记取”当时春景,留作别后的追思。
【小题2】清末词学家郑文焯激赏此词,他在《手批东坡乐府》中评价:“无一语险怪,又出以闲逸感喟之情。”请分析词中所体现的“闲逸感喟之情”。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