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文言文阅读 较难0.4 引用2 组卷189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石琚,字子美,定州人。沉厚好学。琚生七岁,读书过目即成诵。既长,博通经史,工词章。天眷二年,中进士第一,再调弘政、邢台县令。邢守贪暴属县,掊取民财,以奉所欲,琚独一物无所与。既而守以赃败,他令佐皆坐累,琚以廉办,改秀容令。累迁使部郎中。世宗旧闻其名,大定二年,擢左谏议大夫,侍郎如故。奉命详定制度琚上疏六事大概言正纪纲明赏罚近忠直远邪佞省不急之务罢无名之役上嘉纳之迁吏部尚书顷之,拜参知政事,琚辞让再三,上曰:“卿之材望,无不可者,何以辞为。”丁母忧,寻起复,进拜尚书右丞。是时,议禁网捕狐、兔等野物,累计其获,或至徒罪,琚奏曰:“捕禽兽而罪至徒,恐非陛下意,杖而释之可也。”上曰“然”。久之,进拜左丞,兼太子少师。琚尝请命太子习政事,或谮之曰:“琚希恩东宫。”世宗以此言告之,琚对曰:“臣愚以为太子天下之本,当使知民事,遂言及之。”因乞解少师。参知政事唐括安礼忤上意,出为横海军节度使,数年不复召。琚对便殿,从容进曰:“唐括安礼忠直,久在外官。”世宗深然之,遂自南京留守召为尚书右丞。琚以年老衰病固辞,上曰:“朕知卿年老,勉为朕留,俟一二年,朕将思之。”居一年,复表致仕,乃许。即命驾归乡里。久之,世宗谓宰臣:“知人最为难事,近来左选多不得人。惟石琚为相时,往往举能其官,左丞移刺道、参政粘割斡特刺举右选,颇得之。”又曰:“惟石琚最为知人”。二十二年,以疾于家,年七十二。谥文宪。

(节选自《金史·卷八十八》)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奉命详定制度/琚上疏六事大概/言正纪纲/明赏罚/近忠直/远邪佞/省不急之务/罢无名之役/上嘉/纳之迁吏部尚书/
B.奉命详定制度/琚上疏六事/大概言正纪纲/明赏罚/近忠直/远邪佞/省不急之务/罢无名之役/上嘉/纳之迁吏部尚书/
C.奉命详定制度/琚上疏六事/大概言正纪纲/明赏罚/近忠直/远邪佞/省不急之务/罢无名之役/上嘉纳之/迁吏部尚书/
D.奉命详定制度/琚上疏六事大概/言正纪纲/明赏罚/近忠直/远邪佞/省不急之务/罢无名之役/上嘉纳之/迁吏部尚书/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进士是古代科举殿试及第者的称号,分为三甲,其中一甲的第一名就是状元。
B.根据儒家孝道观,在职官员若父亲或母亲去世,须辞官回祖籍守孝,即丁忧。
C.古代诸侯之死称薨;后世有封爵的大官之死亦称薨,天子死则专曰崩或千秋。
D.古代官员的正常退休叫致仕,也叫致事、致政或休致,都是指官员辞职归家。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石琚沉厚好学,能博通经史。他七岁时,读书即能过目成诵;长大又博览儒家经典书籍和史学著作;天眷二年,考中进士第一,从而走向仕途。
B.石琚廉洁正直,能独善其身。在担任邢台县令期间,以太守为首的官员因为贪赃枉法而被法办惩治,只有他,因为清廉奉公而被改任为秀容令。
C.石琚赏罚分明,能守中执法。世宗派他详定各项制度,他上疏阐明要赏罚分明;对地方在执行禁网时的过分做法,提出批评,受到世宗的支持。
D.石琚长于知人,能举荐忠直。唐括安礼因抵触世宗意志而被贬官地方多年,石琚不避前嫌,从容举荐;退休后,他的知人之能被世宗多次感念。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邢守贪暴属县,掊取民财,以奉所欲,琚独一物无所与。
(2)琚辞让再三,上曰:“卿之材望,无不可者,何以辞为。”
【小题5】石琚为什么要请求世宗免去太子少师一职?请依据文本简要说明理由。
20-21高三上·辽宁大连·阶段练习
知识点:脱脱等《金史》文言文翻译史传文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薛向,字师正。以祖颜任太庙斋郎,为永寿主簿,权京兆户曹。向知鄜州。大水冒城郭,沉室庐,死者相枕。郡卒戍延安,诣主将求归视。弗得,皆亡奔。至,则家人无存者,聚谋为盗,民大恐。向遣吏晓之曰冒法以赴急人之常情而不听若辈归此武将不知变之过也亟往收溺尸贳汝擅还之罪众人庭下泣谢一境乃安又论河北籴法之弊,以为:度支岁费钱缗五百万,所得半直,其赢皆入贾贩家。今当有以权之,遇谷贵,则官籴于澶、魏,载以给边;新陈未交,则散籴价以救民乏;军食有余,则坐仓收之。此策一行,谷将不可胜食矣。朝廷是向计,始置便籴司于大名,以向为提点刑狱兼其事。

武强有盗杀人而逸,尉捕平民抑使承,向覆其冤,脱六囚于死。入为开封度支判官,权陕西转运副使、制置解盐。盐足支十年,而岁调畦夫数千,向奏损其数。兼提举买马,监牧沙苑养马,岁得驹三百,而费钱四千万,占田千顷。向请斥闲田予民,收租入以市之。乃置场于原、渭,以羡盐之直市马,于是马一岁至万匹。张靖使陕西还,陈向制置盐、马之失。诏向诣阙与辩,靖辞穷,即罪之

北使久留都亭,数出不逊语,而云、应点兵,涿、易治道,佥谓必渝盟。向曰:彼欲疆议速成,故多张虚势以撼我。使者惧不如其请,故肆嫚言以侥幸取成。兵来不除道,其亦无能为也已。后皆如向言。向干局绝人,尤善商财,计算无遗策,用心至到,然甚者不能无病民,所上课间失实。时方尚功利,王安石从中主之,御史数有言,不听也。向以是益得展奋其材业,至于论兵帝所,通畅明决,遂由文俗吏得大用。及在政地,同列质以西北事,则养威持重,未尝启其端,非常所以属望意。会诏民畜马,向既奉命,旋知民不便,议欲改为。于是舒亶论向反覆无大臣体,斥知颍州。又改随州,卒,年六十六。元祐中,录其言,谥曰恭敏。

①度支:官署名。魏晋始置,掌管全国的财政收支。

(节选自《宋史•薛向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向遣吏晓之曰/冒法以赴急/人之常情/而不听/若辈归/此武将不知变之/过也/亟往收溺尸/贳汝擅还之罪/众人庭下泣谢/一境乃安/
B.向遣吏晓之曰/冒法以赴急/人之常情/而不听/若辈归/此武将不知变之过也/亟往收溺尸/贳汝擅还之罪/众人庭下泣谢/一境乃安/
C.向遣吏晓之曰/冒法以赴急/人之常情/而不听若辈归/此武将不知变之/过也/亟往收溺尸/贳汝擅还之罪/众人庭下泣谢/一境乃安/
D.向遣吏晓之曰/冒法以赴急/人之常情/而不听若辈归/此武将不知变之过也/亟往收溺尸/贳汝擅还之罪/众人庭下泣谢/一境乃安/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京兆,西安的古称,为汉朝京畿都城地域的名称,北宋时仍指长安及周围地区。
B.坐仓,宋代诸军有余粮愿意卖给官府,计价付钱,入其米于官仓,称之为坐仓。
C.同列,本指同一班列和地位;也指同僚,与“序八州而朝同列”中“同列”义同。
D.元祐,宋哲宗年号,因元祐年间旧党当政,后又指宋党争中的旧党,文中指前者。
【小题3】下列对原文中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薛向大胆改革,获得朝廷认可。他指出河北买进粮食之法的弊端,并提出了应对措施,朝廷认可他的计策,在大名设置便籴司,让他监管事务。
B.薛向明察是非,秉公处理案件。武强有盗匪杀了人之后逃跑,县尉逮捕平民并强迫他们认罪,担任提点刑狱的薛向为平民审察冤屈。
C.薛向施政有方,为老百姓着想。他任开封度支判官时,上奏减少征调畦夫的数量;兼任提举买马时,请求将空闲的田地租给农民耕种。
D.薛向明察秋毫,洞察他国用心。北国的使者长期停留在都亭,出言不逊,并召集士兵,撕毁盟约,薛向认为他们是虚张声势,想通过威胁动摇朝廷。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度支岁费钱缗五百万,所得半直,其赢皆入贾贩家。
(2)张靖使陕西还,陈向制置盐、马之失。诏向诣阙与辩,靖辞穷,即罪之。
【小题5】文章末尾说到薛向“遂由文俗吏得大用”,简要说明其“得大用”的原因。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①赵普,字则平,幽州蓟人。世宗用兵淮上,宰相范质奏普为军事判官。太祖尝与语,奇之。太祖北征至陈桥,被酒卧帐中,众军推戴,普与太宗排闼入告。太祖欠伸徐起,而众军擐甲露刃,喧拥麾下。及受禅,以佐命功,授右谏议大夫,充枢密直学士。

②普少习吏事,寡学术,及为相,太祖常劝以读书。晚年手不释卷,每归私第,阖户启箧取书,读之竟日。及次日临政,处决如流。既薨,家人发箧视之,则《论语》二十篇也。

③普性深沈有岸谷,虽多忌克,而能以天下事为己任。宋初,在相位者多龌龊循默,普刚毅果断,未有其比。 偿奏荐某人为某官,太祖不用。普,明日复奏其人,普明日复奏其人,亦不用。明日,普又以其人奏,太祖怒碎裂奏牍掷地普颜色不变跪而拾之以归。他日补缀旧纸,复奏如初。太祖乃悟,卒用其人。

④有群臣当迁官,太祖素恶其人,不与。普坚以为请,太祖怒曰:“朕固不为迁官,卿若之何?”普曰:“刑以惩恶,赏以酬功,古今通道也。且刑赏天下之刑赏非陛下之刑赏岂得以喜怒专之。”太祖怒甚,起,普亦随之,久之不去,竟得俞允。

(《宋史·赵普传》)

【小题1】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1)太祖尝与语,( )
(2)读之竟日( )
【小题2】为下列句中加点词语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
(1)朕固不为迁官( )
A.本来             B.坚固
C.确实             D.坚持、坚决
(2)在相位者多龌龊循默( )
A.心灵肮脏默默无闻
B.心灵肮脏因循守旧
C.心胸狭窄默默无闻
D.心胸狭窄因循守旧
【小题3】第③段划线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
A.太祖怒碎/裂奏牍掷地/普颜色不变/跪而拾之以归
B.太祖怒/碎裂奏牍掷地/普颜色不变跪而拾之/以归
C.太祖怒碎裂奏牍/掷地/普颜色不变/跪而拾之以归
D.太祖怒/碎裂奏牍掷地/普颜色不变/跪而拾之以归
【小题4】把第④段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刑以惩恶,赏以酬功,古今通道也。
【小题5】第③段“太祖乃悟”,是推断太祖悟出了什么?
【小题6】第④段赵普“力荐太祖嫌臣”,反映了赵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王继升,冀州阜城人。事太宗于藩邸,太宗信任之。即位,补供奉官,累迁军器库副使。陈洪进来献漳、泉之地,以继升为泉州兵马都监。会游洋洞民万余叛,攻泉,继升潜率精骑二百夜击破之,擒其魁,械送阙下,余党悉平。召还,迁军器库使,顺州刺史,知诸道陆路发运事。俄迁右神武军将军。端拱初,改领本州团练使,三月,卒,年六十四。太宗颇嗟悼,赠洋州观察使,葬事官给。子昭远。

昭远,形质魁伟,色黑,继升名之“铁山”。有膂力,善骑射。少时入山捕鹰鹘,值涧水暴涨十余丈,昭远大树,经宿得免。尝涉河,冰陷,二公傍共援出之,昭远神色自若。喜与里中恶少游处,一日,众祀里神,昭远适至,有以博投授之,谓曰:“汝他日有节钺,试掷以卜之。”昭远一掷,六齿皆赤。

南游京师,事太宗于晋邸,特被亲遇,常呼其小字。及即位,补殿前指挥使,稍迁都知。从征太原,先登,为流矢所中,血渍甲缕,战益急。会刘继元降,命守城门,籍兵仗。又从征范阳,多所擒获,超散员指挥使。

涪王之迁房陵也,禁卫诸校杨均、王荣等以依附被谴,独昭远无所预,太宗以为忠。再迁东西班都虞候,转殿前班都指挥使,领寰州刺史。改马步军都军头,命乘传镇、定、高阳关,募兵以备契丹。又为冀州驻泊都监,俄授泽州团练使、洛州都部署。太宗屡称其能,可。备急使。

端拱初,召为殿前都虞候,领勤州防御使。命有司治绫锦院为公署,掘地得铁若山形,或言此地即铁山故营,又与昭远幼名合,闻者异之。太宗尝草书纨扇,作古诗赐诸将,意多比讽,其赐昭远,尤加赏遇。二年,领沙州观察使,再为并、代副都部署。至道中,李继迁扰西,绝灵武粮道,命昭远为灵州路都部署,护二十五州刍粟,竟达灵武,继迁不敢犯。

真宗即位,徒定州行营都部署。未几,拜保静军节度使,充天雄军都部署、知府事。咸平二年,移知河阳,数月卒,年五十六。时车驾在大名,为废朝。赠太尉,谥惠和,中使护葬。

昭远颇知书,性吝啬,所至无善政。母弟昭懿亦事晋邸,至捧日都虞候。弟昭逊,西京作坊使。初,祖母郭氏尝对昭远母指昭远曰:“此儿有贵相,他日必至公侯。”指昭懿曰:“此儿奉钱过二万,不能胜矣。”果皆如其言。

(选自《宋史》卷二百七十六)

【小题1】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顺州刺史          领:兼任
B.昭远大树          升:登上
C.汝他日有节钺   傥:必然
D.李继迁扰西       鄙:边境
【小题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昭远的父亲王继升,在太宗即位前就深得信任,太宗即位后获得了升职。
B.王昭远身材魁梧,力量较大,年少时喜欢与乡里的无赖们一起相处、玩乐。
C.征战太原的战斗中,王昭远冲锋在前,中箭后流血很多,但依然不失斗志。
D.王昭远虽然深得信任,读了不少书,但为政不成功,与昭懿形成鲜明对比。
【小题3】把文中的画线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继升潜率精骑二百夜击破之,擒其魁,械送阙下,余党悉平。
(2)尝涉河,冰陷,二公傍共援出之,昭远神色自若。
【小题4】请简要概括宋太宗赏识王昭远的原因。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