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表达 较易0.85 引用1 组卷138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地坛离我家很近。或者说我家离地坛很近。总之,只好认为这是缘分。地坛在我出生前四百多年就坐落在那儿了,而自从我的祖母年轻时带着我父亲来到北京,就一直住在离它不远的地方——五十多年间搬过几次家,可搬来搬去总是在它周围,而且是越搬离它越近了。我常觉得这中间有着宿命的缘分:仿佛这古园就是为了等我,而历尽沧桑在那儿等待了四百多年。

它等待我出生,然后又等待我活到最狂妄的年龄上忽地残废了双腿。四百多年里,它一面剥蚀了古殿檐头浮夸的琉璃,淡褪了门壁上炫耀的朱红,坍圮了一段段高墙,又散落了玉砌雕栏,祭坛四周的老柏树愈见苍幽,到处的野草荒藤也都茂盛得自在坦荡。这时候想必我是该来了。十五年前的一个下午,我摇着轮椅进入园中,它为一个失魂落魄的人把一切都准备好了。那时,太阳循着亘古不变的路途正越来越大,也越红。在满园弥漫的沉静光芒中,一个人更容易看到时间,并看见自己的身影。

【小题1】下列各句中的破折号,和文中破折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
A.遇见熟人,便会用了缓慢悠闲的声调,微叹着互答着地说:“唉,天可真凉了——”“可不是吗?一层秋雨一层凉啦!”
B.她的坚强,她的意志的纯洁,她的律己之严,她的客观,她的公正不阿的判断——所有这一切都难得地集中在一个人的身上。
C.今天天气好冷啊!——你什么时候去北京?
D.看过石砲沟几十年,这里的山形是没有变化的——峰巅隆起,沟谷下沉,绵延起伏,四十多年前是这样子,四十多年后依旧如此。
【小题2】请对文中画横线的包子所用修辞手法进行简要分析。
【小题3】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以改成“一段段高墙坍圮了,玉砌雕栏散落了,古殿檐头的琉璃剥蚀了,门壁上的朱红淡褪了”,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为什么说原文效果更好?
20-21高三上·湖南·阶段练习
知识点:修辞手法标点符号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建筑是人们利用自然或人造材料营建的各类实体性生产与生活设施,建筑的文化属性则是(      )于人造物体之中的技艺、习俗、风格和审美意识等。正是由于后者的深度精神性参与,才让建筑有了“凝固的音乐”的美誉。

近些年,人们欣喜于一批(      )、堪为文化地标的新建筑陆续问世,对于一些怪诞丑陋的建筑也议论颇多。建筑的美丑、适宜,则涉及当代建筑如何继承与创新,深层次看,直接体现设计建造者的审美品位。

赓续传统根脉,注入时代新质,二者有机结合,方可让建筑的传统风貌与时代气质(      ),(      )为当代建筑留取鲜明的文化印记,(      )让人们找到乡愁的记忆。传统的沿革存续是动态的历史进程。如果不能吸纳与兼容现代科技和新的审美元素,如果没有始终不渝地坚持与时俱进、革故鼎新,如果无法激情洋溢地注入新的时代精神和审美风尚,建筑艺术不可能保持长久而旺盛的生命活力。

【小题1】下列填入括号内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A.①熔铸       ②独具匠心       ③水乳交融       ④既……又……
B.①包含       ②独具匠心       ③交相辉映       ④只有……才……
C.①包含       ②巧夺天工       ③交相辉映       ④既……又……
D.①熔铸       ②巧夺天工       ③水乳交融       ④只有……才……
【小题2】下列各项中,和画波浪线的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     
A.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B.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
C.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D.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