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 较难0.4 引用1 组卷70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提到一座城市,人们往往会想到具有代表性的文化地标:600岁的紫禁城见证着北京城的过往,拓荒牛雕塑标记着深圳的开拓进取,珠海大剧院日月贝讲述着珠生于贝,贝生于海的城市记忆,古典园林里生长着苏州的温婉……城市文化地标或深植于历史文化,或投射着时代风貌,以鲜明独特的符号形象,成为一个城市的精神和文化象征,与人们产生紧密的情感连接、文化认同。

文化地标是一个地方的文化名片,在传播城市形象方面有巨大的流量效应。近年来,文化旅游市场持续升温,各类文化地标成为热门参观地、网红打卡地。与此同时,一些地方急功近利打造新文化地标的现象也引起社会关注。

作为一种人文景观,文化地标首先应当与地理环境不违和。人文景观与自然环境浑然天成、融为一体,才能给人以美的享受。无论是中华文化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审美意境,还是如今兴起的保护生态、亲近自然的绿色发展理念,都强调人文景观与自然环境和谐共生。丽江古城依山傍水、以水为脉,整座古城获评世界文化遗产;国家体育场鸟巢充分采用自然采光和通风,勾勒出现代北京的美丽风景。反之,若缺乏对自然的敬畏,滥造钢筋水泥地标,即便再大的手笔,也与审美旨趣和群众期待相差甚远。

作为一种符号化呈现,文化地标也应该追求形神兼备。一个建筑之所以能成为一个地方的文化地标,不是凭借炫目奇特的视觉效果和文化元素的简单堆砌,而是流淌着活生生的历史文脉,能唤起人们共同的情感记忆。走进沈阳的中国工业博物馆,原样保留的铸造厂车间及生产设备,拉近了人们与老工业基地的时空距离;漫步福州修旧如旧的古厝间,曾经的老房子、如今的文创园,古老与现代交融,乡愁与时尚相遇。面对数之不尽的历史文化街区、革命文化纪念地、农业遗产、工业遗产,进行合理适度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才能成为广受认可的文化地标。

作为一种公共建筑,文化地标还应当发挥服务公众的功能。地标建筑是有生命的,其生命力来自生活。人们喜欢将博物馆、剧院、书店称为文化地标,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这些公共文化设施直接连通着一个地方的文化和生活。到一座城市先逛博物馆,人们才能加深对这个城市的历史过往和现实文化的认知。以北京的国家大剧院为例,建院以来,为观众带来1万多场演出,开展大量艺术普及教育演出及活动,观众和粉丝遍布全国。正是那些传播文化、服务公众的不懈努力,使得文化地标的形象更加亲切、更加持久。

文化地标承载着不可替代的人文价值。打造新的文化地标,必须丰富其审美内涵,完善其服务功能,让其在与公众的紧密连接中收获持久口碑和影响。

(选自《打造有生命力的文化地标》,《人民日报》2020年10月21日)

【小题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城市文化地标要深植于历史文化和投射着时代风貌,才能够成为一个城市的精神和文化象征。
B.热门参观地、网红打卡地是一个地方的文化名片,在传播城市形象方面有着巨大的流量效应。
C.打造有生命力的文化地标,需要亲近自然、道法自然,需要文化地标与自然环境之间“不违和”。
D.人们喜欢将博物馆、剧院称为文化地标,是因为这些公共设施直接连通着一个地方的文化和生活。
【小题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围绕“如何打造有生命力的文化地标”这一问题展开,运用了对比论证、举例论证等论证方法。
B.为了论证文化地标应当与地理环境“不违和”的观点,列举了丽江古城和“鸟巢”体育场两个实例。
C.以福州修旧如旧的古厝间为例,旨在证明“文化地标作为公共建筑应发挥服务公众的功能”的观点。
D.文章采用总分总结构,先提出有生命力的文化地标的内涵,然后阐述其特点,最后总结,论述层次清晰。
【小题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紫禁城成为北京的文化地标,是因为它流淌着活生生的历史文脉,能唤起人们共同的情感记忆。
B.近年来,一些地方出现急功近利打造新文化地标的现象,这与文化旅游市场的持续升温有关。
C.有生命力的文化地标,作为人文景观要与地理环境和谐,作为公共建筑要发挥服务公众的功能。
D.历史文化街区、革命文化纪念地、农业遗产、工业遗产,都可直接打造成广受认可的文化地标。
20-21高一·四川成都·期末
知识点:学术论文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分析论点、论据、论证方法分析概括作者的观点态度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城市中的荒野是工业文明桎梏下的野性遗漏,是由金属与玻璃构建的寂寥城市的凄美回眸和慰藉。好奇与探索的天性让人类文明在发展的道路上一往无前:从非洲草原走向亚洲丛林、欧洲冻原、美洲荒漠……于是,粗糙的矿石被打磨成光滑的玉器,黏土变作了洁白的瓷具,燧石的火星烧去了原野的荒芜,殖民地中的野花经过培育成为贵族花园中的奇葩,自由流淌的溪流被改造为光滑的河渠,沼泽被开垦为田园和城镇……这是一条逐渐背离荒野的文明之路,城市、农田和园林在化石能源和机械力的推动下,不断取代原生的自然;自然的野性被日益驯化。光滑”“精致”“高雅温顺等渐渐成为当代文明的重要特征。现代城市是当前最高层次文明的载体和象征,却已被演绎为用塑料、金属和玻璃搭建的宫殿——光鲜亮丽,不着尘埃,野草和昆虫失去容身之所,自然和野性只存在于电子屏幕和声光电的感官刺激之中。失去野性的人类,正如豢养在拉斯维加斯五星级酒店玻璃房中的老虎,寂寥而萎靡。于是,野性和荒野被重新提起。

城市荒野之于人类文明和城市化,恰如困兽囚笼中的一棵绿树、一丛野草或一条溪流。从发生学意义上讲,部分城市荒野作为原生自然的遗存斑块或廊道得以在城市中幸存,如残存的湿地(哈尔滨群力湿地公园等);此外更多的是挣脱了文明约束的次生自然,如在荒废的灰色基础设施中恣意繁衍的自然(纽约高线公园的前身等)。城市荒野并不局限于荒野景观,还包含保留了野性的、不受人工干预的自然过程和生物——从自由流淌的径流、未被改造的土壤和栖息其中的微生物、自由繁衍的乡土植物,到从水泥地中挣扎而出的野草和排水沟石壁上顽强生长的灌丛、随季节而生长凋落的树叶、能够感知天时的鸡鸣和蛙声……

从生态学意义上讲,城市荒野作为自然生态系统,依照自然规律活动,并以其自身逻辑建立起深邃的秩序,是保障城市生态系统健康和可持续性的要素。它为人类社会提供了不可或缺的生态系统服务,诸如净化空气和水、调节城市微气候、维持乡土生物多样性等。

从文化和心理学意义上讲,城市荒野的审美启智功能让人类探索未知的天性得以释放——这正是推动文明进步的原动力。于我看来,东西方哲人的深邃思考和智慧大多来源于荒野:如释迦摩尼的菩提树、穆罕默德的希拉山洞、王阳明的龙场山洞,以及梭罗的瓦尔登湖等。生态心理学认为,人与自然的日益分离将有损人类健康,而人类的健康源于地球的健康,疗愈人类身心疾病有赖于人与自然关系的修复,以及自然生态系统的修复。景观感知的相关研究表明,景观的复杂性和可探索性决定了自然环境的美感。相较而言,园艺化的景观(如修剪整齐的草坪)显得索然无味——它们纵然代表着文明进步、能令人获得须臾的喜悦和激动,却唤不起人类的探索欲望和冲动,也难以传达诗情画意的美感。

(摘编自俞孔坚《城市荒野:另一种文明》)

材料二:

把灾害转嫁给异地,是现代水利工程的起点和终点:诸如防洪大堤和异地排水,都是把洪水排到下游或对岸,或把干旱和水短缺的祸害转嫁给无辜的弱势地区和群体。海绵的哲学是就地调节水旱,而不转嫁异地。它启示我们用适应的智慧,就地化解矛盾。中国古代的生存智慧是将水作为财,就地蓄留、消化旱涝问题,遍布中国大地上的陂塘系统、三角洲的桑基鱼塘都是典型的大地海绵系统。这种海绵景观既是古代先民适应旱涝的智慧,更是地缘社会和邻里关系和谐共生关系的体现,是几千年以生命为代价换来的经验和智慧在大地上的烙印

哈尔滨国家湿地公园(哈尔滨群力雨洪公园)吸取了中国农业文明中的基塘技术,用简单的填挖土方工程,营造了一处城市中心的绿色海绵,用10%的城市用地,来解决城市的雨涝问题。

哈尔滨群力雨洪公园占地34公顷,位于哈尔滨群力新区,新区占地27平方千米,公园处于低洼平原地带,而当地的年降雨量近600毫米,集中在夏季,所以雨涝是一大问题。设计的核心策略是借鉴三角洲地带悠久的传统农业中的基塘技术,即通过简单的挖方和填方,来解决低洼地的积水问题,形成了洼地与高岗地相结合的海绵系统。高地种植旱生果木,而洼地养鱼和种植湿生植被,从而形成丰产的三角洲农业景观。这一技术在群力雨洪公园中经过提炼,得到了应用。设计者沿场地四周,通过挖填方的平衡技术,创造出一系列深浅不一的水坑和高低不一的土丘,成为一条蓝绿相间的海绵带,收集城市雨水,使其经过滤、沉淀和净化后进入核心区的低洼湿地。水泡中为乡土水生和湿生植物群落,山丘上密植具有东北特色的白桦林,再通过高架栈桥连接山丘。在此整体格局基础上,建立步道网络,穿越于丘陵和泡状湿地之间,水泡中设临水平台,丘陵上有观光亭塔之类,创造出丰富多样的体验空间。

建成后的雨洪公园,不但为防止城市涝灾做出了贡献,同时也为新区居民提供优美的游憩场所和多种生态体验。能够吸收雨洪的城市绿色海绵目前已被列为国家城市湿地,成为一个国际海绵城市的典范。

(摘编自俞孔坚等《海绵城市的三大关键策略:消纳、减速与适应》)

【小题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词语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野性遗漏”是在指现代工业文明束缚和限制下残存的原生自然,以及挣脱了文明约束而形成的次生自然。
B.“宫殿”是现代人运用塑料、玻璃、金属等材料搭建的高楼大厦,它已经成为现代最高层次文明的载体和象征。
C.“烙印”是劳动人民为了化解旱涝问题,运用经验和智慧在大地上改造的如陂塘系统、桑基鱼塘等“海绵”景观。
D.“绿色海绵”在文中指的是位于哈尔滨群力新区,通过挖填方等技术形成的洼地与高岗相结合的解决涝灾的雨洪公园。
【小题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一列举释迦摩尼的菩提树、穆罕默德的希拉山洞等,是为了说明东西方哲人的智慧、人类的进步均来源于荒野。
B.材料二第一段先指出现代水利工程的缺点,再明确海绵哲学的特点和启示,最后以古代海绵景观印证并对其评价。
C.两则材料都运用比较手法,分别将城市荒野、“海绵”景观与现代工业文明下的工程进行比较,肯定了城市荒野和“海绵”景观的重要意义。
D.两则材料语言风格各异,材料一运用比喻等修辞,语言形象生动富有文采;材料二列举数字加以说明,语言准确而严谨。
【小题3】下列选项,不符合材料二建设理念的一项是(     
A.哈尼族人在大山里开挖干渠水沟,收集雨水,解决了梯田稻作的用水问题。
B.黄河下游泥沙沉积,河床抬升,人们加固大堤来治理水患,形成了地上河。
C.湖州先民通过堤围改造,蓄水成塘,水塘养鱼,塘边植桑,形成农业景观。
D.沈阳采用雨污分流解决雨涝,处理水中污物,雨水峰值削减后再补给河流。
【小题4】两则材料都提到哈尔滨群力湿地公园,请分析其不同的作用。
【小题5】某城市有一个大型废弃工厂,这里杂草丛生,蛙鸣鸟叫,阴天雨水横流,晴天尘土飞扬。城市规划部门想将其改造成为一处城市景观,请结合两则材料提供几点建议。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从文学发展史角度看,雅文学比较明显地吸收、化用俗文艺的素材与技巧大概从屈原的“楚辞”作品开始。其后东汉末年的《古诗十九首》也标志着文人向民歌学习所取得的突出成绩。到了唐代,唐传奇与新乐府运动所产生的作品显示出雅文学对俗文学的兼容性逐步增强。以唐传奇而言,这一种体裁的作品大都出自士大夫之手,语言典雅、文采斐然;其实不少作品含有民间故事传说的成分。换言之,民间口头文学为唐传奇提供了不少素材。唐代以后,俗文学迅猛发展,士大夫对俗文学的存在视而不见者固然有之,也有一部分人如唐传奇、新乐府的作者那样采取兼容的态度。事实上,唐五代以降,起源于民间的词的创作逐步兴盛,它的长短相间、参差错落的句式比较接近口语,更便于表达幽深委婉的情思。士大夫借用这种俗文学的形式写自己过去没有写过的私人活动和内心体验,这是文学思想上的一次解放。尽管他们在词里所写的生活或有格调不高的问题,但就“文学即人学”的命题而言,他们以俗为雅的词作,比起他们注重“载道”的文章来,更富于文学的意味。

在雅文学借鉴、吸收俗文学的同时,俗文学也以雅文学为参照系,不断将雅文学的一些优点化为己有,提高自身的艺术水平,在一定的历史阶段达到较高品位。

古代俗文学的产生,正如鲁迅先生所论,是在劳动生产过程中人们有感而发的结果(《门外文谈》)。它是下层百姓素朴而感性的人生体验的一种升华,真诚淳厚,质朴灵动,充满着生气与智慧。诸如率真的爱情、痛苦的经历、不平的世道等,均为俗文学抒写、描述的主要对象。因而它无矫饰、去虚伪,天然具备文学如实反映人生的本质特征;我们读古歌谣、汉乐府、六朝民歌、唐代民间歌赋等都会被俗文学清新的生活气息、强烈的爱憎感情所打动。俗文学没有“载道”的“义务”,不受雅文学规范的约束,拥有较大的自由度和鲜明的“原创”特色。但无庸讳言,俗文学大多出自无名氏的口与手,受文化水平的限制,文字的粗糙芜杂,表述的幼稚浅露,时有所见,这是客观事实。文学毕竟是语言的艺术,俗文学要为自身在文苑中争一席之地,必不可免地应在俚俗与高雅之间,寻求自身向更高境界发展的空间。

(摘编自董上德《论古代雅、俗文学的互补与交融》)

材料二:

“俗文学”有好几个特质,但到了成为正统文学的一支的时候,那些特质便都渐渐消灭了;原是活泼泼的东西,但终于衰老了,僵硬了,而成为躯壳徒存的活尸。

“俗文学”的第一个特质是大众的。她是出生于民间,为民众所写作,且为民众而生存的。她是民众所嗜好,所喜悦的;她是投合了最大多数的民众之口味的。故亦谓之平民文学。其内容,不歌颂皇室,不抒写文人学士们谈穷诉苦的心绪,不讲论国制朝章,她所讲的是民间的英雄,是民间少男少女的恋情,是民众所喜听的故事,是民间的大多数人的心情所寄托的。

她的第二个特质是无名的集体的创作。我们不知道其作家是什么人。他们是从这一个人传到那一个人,从这一个地方传到那一个地方。有的人加进了一点,有的人润改了一点。我们永远不会知道其真正的创作者与其正确的产生的年月的。也许是流传得很久了,也许是已经经过了无数人的传述与修改了。到了学士大夫们注意她的时候,大约已经必是流布得很久,很广的了。像小说,便是在庙宇、在瓦子里流传了许久之后,方才被罗贯中、郭勋、吴承恩他们采用了来作为创作的尝试的。

她的第三个特质是口传的。她从这个人的口里,传到那个人的口里,她不曾被写了下来。所以,她是流动性的;随时可以被修正,被改样。到了她被写下来的时候,她便成为有定形的了,便可以成为被拟仿的东西了。

她的第四个特质是新鲜的,但是粗鄙的。她未经过学士大夫们的手所触动,所以还保持其鲜妍的色彩,但也因为这所以还是未经雕斫的东西,相当的粗鄙俗气。

她的第五个特质是其想象力往往是很奔放的,非一般正统文学所能梦见,其作者的气魄往往是很伟大的,也非一般正统文学的作者所能比肩。

但也有其种种的坏处,许多民间的习惯与传统的观念,往往是极顽强的粘附于其中,任怎样也洗刮不掉。所以,有的时候,比之正统文学更要封建的,更要表示民众的保守性些。又因为是流传于民间的,故其内容、或题材、或故事,往往保存了多量的民间故事或者民歌的特性;她往往是辗转抄袭的。有许多故事是互相模拟的。但至少,较之正统文学,其模拟性是减少得多了。她的模拟是无心的,是被融化了的;不像正统文学的模拟是有意的,是章仿句学的。

她的第六个特质是勇于引进新的东西。凡一切外来的歌调、外来的文体,文人学士们不敢正眼儿窥视之的,民间的作者们却往往是最早便采用了,便容纳了它来。

(摘编自郑振铎《中国俗文学史》)

【小题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雅文学向俗文艺学习在屈原的“楚辞”作品和东汉的《古诗十九首》都有体现,后者的艺术成就更为突出。
B.起源于民间的词更便于表达幽深委婉的情思,唐五代以后,也有士大夫借此表达过去没有写过的内心体验。
C.古代俗文学是在劳动生产过程中人们有感而发产生的,真诚质朴,天然具备文学如实反映人生的本质特征。
D.郑振铎认为,俗文学的特质有好多值得肯定的地方,但也有瑕疵,不过这些瑕疵的存在有着其客观的原因。
【小题2】根据材料,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因为俗文学是下层百姓素朴而感性的人生体验的升华,且没有“载道”的“义务”,因此文字粗糙,表达幼稚。
B.从相关论述看,在俗文学“俗”的特质是否应该雅化与正统化的问题上,董上德与郑振铎两人的观点是一致的。
C.《三国演义》《西游记》等小说,都有民间集体创作的痕迹,并且在民间流传了许久之后,才被文人编定成书。
D.俗文学所拥有的富于想象力、勇于引进新东西等特质,使得俗文学发展到鼎盛之后,正统文学便无法与之比肩。
【小题3】结合材料内容,下列句子中“载道”的意味最为突出的一项是(     
A.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
B.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秦观《鹊桥仙·纤云弄巧》)
C.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怀古》)
D.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汤显祖《游园(皂罗袍)》]
【小题4】请简要分析材料一的论证思路。
【小题5】《红楼梦》是一部融合雅俗文化的艺术精品。请结合《红楼梦》有关内容,分析它体现了俗文学哪些方面的特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春雨江南,秋风蓟北。这短短两句分明道出了江南与北国景色的不同。当然喽,谈园林南北的不同,不可能离开自然的差异。我曾经说过,从人类开始有居室,北方是属于窝的系统,原始于穴居,发展到后来的民居,是单面开窗为主,而园林建筑物亦少空透。南方是巢居,其原始建筑为棚,故多敞口,园林建筑物亦然。产生这些有别的情况,还是先就自然环境言之,华丽的北方园林,雅秀的江南园林,有其果,必有其因,园林与其他文化一样,都有地方特性,这种特性形成还是多方面的。

小桥流水人家平林落日归鸦,分明两种不同境界。当然北方的高亢,与南中的婉约,使园林在总的性格上不同了。北方园林我们从《洛阳名园记》中所见的唐宋园林,用土穴、大树,景物雄健,而少迭石小泉之景。明清以后,以北京为中心的园林,受南方园林影响,有了很大变化。但是自然条件却有所制约,当然也有所创新。首先对水的利用,北方艰于有水,有水方成名园,故北京西郊造园得天独厚。而市园,除引城水外,则聚水为池,赖人力为之了。水如此,石南方用太湖石,是石灰岩,多湿润,故水随山转,山因水活,多姿态,有秀韵。北方用土太湖、云片石,厚重有余,委婉不足,自然之态,终逊南中。且每年花木落叶,时间较长,因此多用长绿树为主,大量松柏遂为园林主要植物。其浓绿色衬在蓝天白云之下,与黄瓦红柱、牡丹海棠起极鲜明的对比,绚烂夺目,华丽炫人。而在江南的气候条件下,粉墙黛瓦,竹影兰香,小阁临流,曲廊分院,咫尺之地,容我周旋,所谓小中见大,淡雅宜人,多不尽之意。落叶树的栽植,又使人们有四季的感觉。草木华滋,是它得天独厚处。北方非无小园、小景,南方亦存大园、大景。亦正如北宗山水多金碧重彩,南宗多水墨浅绛的情形相同,因为园林所表现的诗情画意,正与诗画相同,诗画言境界,园林同样言境界。北方皇家园林(官僚地主园林,风格亦近似),我名之为宫廷园林,其富贵气固存,而庸俗之处亦在所不免。南方的清雅平淡,多书卷气,自然亦有寒酸简陋的地方。因此,北方的好园林,能有书卷气。所谓北园南调,自然是高品。因此成功的北方园林,都能注意水的应用,正如一个美女一样,那一双秋波是最迷人的地方。

我喜欢用昆曲来比南方园林,用京剧来比北方园林(是指同治、光绪后所造园),京剧受昆曲影响很大,多少也可以说从昆曲中演变出来,但是有些差异,使人的感觉也有些不同。然而最著名的京剧演员没有一个不在昆曲上下过功夫。而北方的著名园林,亦应有南匠参加。文化不断交流,又产生了新的事物。在造园中又有南北园林的介体——扬州园林,它既不同于江南园林,又有别于北方园林,而园的风格则两者兼有之。从造园的特点上,可以证明其所处地理条件与文化交流诸方面的复杂性了。

现在,我们提倡旅游,旅游不是白相(上海方言:玩),是高尚的文化生活,我们赏景观园,要善于分析、思索、比较,在游的中间可以得到很多学问,增长我们的智慧,那才是有意义的。

(摘编自陈从周《中国文人园林》)

材料二:

在中国的文人历史上,古典园林自古以来就是一个文人作品中非常重要的意象,园林的建设造就融入了文人的情思与意趣,成型后的园林又给文人们带来不曾有过的心中悸动,时间的不同也造成了各个时期的文人对于园林文化的认识也不尽然相同。

园林文化的不断发展造成了在明清时期的园林艺术文化达到成熟的阶段,而《红楼梦》中的大观园的园林建筑就是那个时期园林文化的集大成者,它的园林艺术成就是全方位的、全方面的成功,因此也是最能反映文人看园林时产生的心中意境,心中审美的情怀,心中发散的思想。文人用意境造园林,园林又以实际产生的化学反应补给文人的心中世界,这一点在《红楼梦》中体现得淋漓尽致。(以下段落顺序已被打乱)

①大观园的植物布置更是每个人品格的写照,爱什么植物,说明你喜欢这个植物所具有的品格,也间接说明了这个人的品格,文人对于园林意境的体会也就近乎全面展现了。

②错落有致的亭台楼榭是贾府文人们吟诗作画的场所,恰当的小建筑能够带领这些文人感受大观园最极致的美,循序渐进地体会大观园中的神秘美感,一步一步地将大观园的全貌展现给来人,这是文人园林意境的灵魂所在。

③大观园的造地选址在宁国府的基础上进行扩建,彰显贾府气势,距离贾府又比较近,可以时常去大观园写生游玩,在宁国府内的建筑又贴近贾府的大山祖脉,更能让贾府文人将这种祖脉给一代一代继承下去,这是贾府文人对于园林意境的根基。

④山和水的搭配将大观园的景色都带活了,真给游览的人带来一种深处自然的感受,在近乎真实的大观园里,文人们更容易在山水之间吐露最真实的想法和心声。园林重要的还有匾额楹联,一个题人用什么字什么词都在一字一句说着这个人的文化素养、个性特点。

(摘编自《<红楼梦>:以意造园,复以园造意,大观园背后的文人园林意境》)

【小题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明清之后以北京为中心的北方园林与唐宋时期的园林相比略有变化,这是南方园林影响的结果。
B.不同时期的文人有着不同的情思与意趣,这使得不同时期的大众对于园林文化有了不同的认识。
C.明清时期的园林艺术成就是全方位的、全方面的成功,也是最能反映文人意境、思想与情怀的。
D.北方园林建筑物的“少空透”与南方园林建筑物的“多敞口”,都可以追溯到原始的居住形式。
【小题2】根据材料一的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那些较为成功的北方园林,都注意到了水的应用,因此形成了绚烂夺目、华丽炫人的园林风格。
B.扬州园林兼有南北园林风格的介体特征,可以证明其所处地理环境与文化交流诸方面的复杂性。
C.赏景观园的过程中也应该扩大见闻,增长智慧,如果只是“白相”,就不是高尚的文化生活了。
D.南方园林的“小中见大”,淡雅宜人,多不尽之意,这些都与江南的气候条件有着密切的关系。
【小题3】材料二的后半部分已被打乱,根据论证的结构与逻辑,下列各项的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A.③④②①B.③②④①C.②③④①D.③④①②
【小题4】材料二提到“大观园的植物布置更是每个人品格的写照”,请在“潇湘馆”“蘅芜苑”中任选一个对此观点简要分析。
【小题5】据报道,我国的园林旅游业发展前景良好。请结合材料,从改造传统园林的角度谈谈应该如何促进园林旅游业发展。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