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文言文阅读 适中0.65 引用2 组卷455
阅读下面古文,完成下面小题。

杨凝式,字景度,华阴人也,父涉为唐宰相。唐昭宗朝,登进士第,解褐授度支巡官,再迁秘书郎,直史馆。唐末梁初,涉再登台席,太祖之篡唐祚也,涉当送传国玺,时凝式方冠,谏曰:“大人为唐宰相而国家至此不可谓之无过况手持天子玺绶与人虽保富贵奈千载何盍辞之”时太祖恐唐室大臣不利于已,往往阴使人探访群议,搢绅之士及祸甚众,涉常不自保,忽闻凝式言,大骇曰:“汝灭吾族。”于是神色沮丧者数日。凝式恐事泄,即日遂佯狂,时人谓之“杨风子”也。

凝式体虽蕞眇,而精神颖悟,富有文藻,大为时辈所推。凝式长于歌诗,多杂以诙谐,少从张全义辟,故作诗纪全义之德云:“洛阳风景实堪哀,昔日曾为瓦子堆。不是我公重葺理,至今犹自一堆灰。”他类若此。张从思尹洛,凝式自汴还,时飞蝗蔽日,偶与之俱,凝式先以诗寄曰:“押引蝗虫到洛京,合消郡守远相迎。”从思弗怪也。凝式诗句自佳,其题壁有“院似禅心静,花如觉性圆”,清丽可喜。

凝式虽仕历五代,恣其狂逸,多所干忤,故时人目以“风子”。其笔迹遒放,宗师欧阳询与颜真卿,而加以纵逸。既久居洛,多遨游佛道祠,遇山水胜概,辄流连赏咏。有垣墙圭缺处,顾视引笔,且吟且书。或或草,不可原诘。友人赠食,凝式书贴复云:“昼寝乍兴,輖饥正甚,忽蒙简翰,猥赐盘飧。当一叶报秋之初,乃韭花逞味之始,助其肥羜,实谓珍羞,充腹之馀。铭肌载切,谨修状陈谢伏惟鉴察。”

其贴传世,名曰《韭花帖》。苏轼尝语:“独杨公凝式,笔迹雄杰,有二王颜柳之余,此真可谓书之豪杰,不为时世所汩没者。”清人李瑞清曰:“杨景度为由唐入宋一大枢纽,《韭花帖》笔笔敛锋入纸,兰亭法也。”

——(节选自《旧五代史》等)


【注】①太祖,指后晋太祖石敬瑭。
【小题1】下列各项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大人为唐宰相/而国家至此/不可谓之无过/况手持天子玺绶/与人虽保富贵/奈千载/何盍辞之/
B.大人为唐宰相/而国家至此/不可谓之无过/况手持天子玺绶与人/虽保富贵/奈千载/何盍辞之/
C.大人为唐宰相/而国家至此/不可谓之无过/况手持天子玺绶/与人虽保富贵/奈千载何/盍辞之/
D.大人为唐宰相/而国家至此/不可谓之无过/况手持天子玺绶与人/虽保富贵/奈千载何/盍辞之/
【小题2】下列文化常识有误的一项是(     
A.台席,古代以三台星象征三公之位,“登台席”指杨涉担任了宰相的职位。
B.五代,包括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是唐宋之间的五个中原朝代。
C.真,即真书,也称正书、行书,颜真卿《多宝塔碑》为真书书法代表作品。
D.简翰,书信,“简”本指竹片,后借指信札,“翰”本指羽毛,后借指书信。
【小题3】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杨凝式才华聪慧过人。他曾另辟蹊径,用幽默诙谐的笔调,对张全义治理洛阳的政绩进行了赞扬。
B.杨凝式诗作高雅不俗。他写的作品既清丽可喜,又有深刻的禅意,如偶遇张从恩时写给张的赠诗。
C.杨凝式为人率真有趣。他得友人赠食,欣喜之下,写信致谢,一挥而就,竟成传世佳作《韭花帖》。
D.杨凝式书法成就颇高。苏轼盛赞他是二王颜柳之后的大家,清代李瑞清也说他是承唐启宋的枢纽。
【小题4】把下面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1)凝式体虽蕞眇,而精神颖悟,富有文藻,大为时辈所推。
(2)其笔迹遒放,宗师欧阳询与颜真卿,而加以纵逸。
【小题5】杨凝式被时人称为“风(疯)子”的内外原因分别是什么?
2021·广东佛山·一模
知识点:《旧五代史》文言文断句文言文翻译史传文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7—11题;

王晏球,字莹之。少沉勇有断,倜傥不群。梁祖之镇汴也,选富家子有材力者,置之帐下。晏球预选,从梁祖征伐,所至立功。梁末帝嗣位,以晏球为龙骧四军都指挥使。贞明二年四月十九日夜,汴州都将李霸等作乱,纵火焚剽,攻建国门,梁末帝登楼拒战。晏球闻乱,先得龙骧马五百,屯于鞠场。俄而,乱兵竿竖麻布沃油焚建国楼,势将危急。晏球隔门窥乱兵,见无甲胄即出骑击之,奋力血战,俄而群贼散走。梁末帝见骑军讨贼,呼曰;“非吾龙骧之士乎?”晏球奏曰:“乱者惟李霸一部,陛下但守宫城,迟明臣必破之。”既而晏球尽戮乱军。(唐)庄宗入汴,晏球率骑军入援。至封丘,闻梁末帝殂,即解甲降于庄宗。明年,霍彦威北捍契丹,受齐州防御史,乃赐姓氏,名绍虔。邺之乱,明宗入赴内难,晏球时在瓦桥,遗人招之。明宗至汴,晏球率骑至京师,以平定功授宋州节度使。天成二年,授北面行营副招讨,以兵戍满城。是岁,王都据定州,契丹遣秃馁率骑千余来援都,突入定州,晏球引军保曲阳。王都、秃馁出军拒战。晏球督厉军士,令短兵击贼。戒之曰:“回首者死。”贼军大败于嘉山之下,追袭至于城门。晏球围城既久,帝遣使督攻城,宴球曰:“贼垒坚峻,但食三州租税,抚恤黎民,爱养军士,彼自当鱼溃①。”帝然其言。晏球能与将士同其甘苦,得禄赐私财,尽以飨士,日具饮馔,与将校筵宴,待军士有礼,军中无不敬年冬,平贼。自初战至于城拔,不戮一士,上下欢心,物议以为有将帅之略。以功授天平军节度使。长兴三年,卒于镇,时年六十。赠太尉

(节选自《旧五代史·唐书》,有删改)


注释:①鱼溃:鱼腐烂。比喻自内崩溃。
【小题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①晏球率骑至京师                            从:跟随
②晏球围城既久,帝遣使督攻城               使:让
③军中无不敬                                  伏:通“服”,信服
④遥怜小儿女,未忆长安                    解:晓得,懂得
⑤项王谓其骑曰:“吾为公取彼一将。”令四面骑驰下,山东为三处
期:预料
⑥汉王使人间问之,乃项王也。汉王大惊,于是项王乃汉王相与临广武间而语
即:靠近
A.①②⑤B.①④⑥C.②③⑥D.③④⑤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都相同的一项是(          
A.①乱兵竿竖麻布沃油焚建国楼
②卫律惊,自抱持武,驰召医。凿地为坎,置煴火,覆武其上,蹈其背出血。武气绝,半日复息。
B.①明年,霍彦威北捍契丹
②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籍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
C.①得禄赐私财
②北龙只南向,半文入中国,惟南龙磅礴半宇内,其脉亦发于昆仑,与金沙江相并,南下环滇池亦达五岭。龙长则源脉亦长,江之以大于河也。
D.①年冬
②三子者皆与予厚善,日夕过,言能。叔文实工言治道,能以口辩移人。
【小题3】下列文言句式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A.梁祖之镇汴也,选富家子有材力者
B.契丹遣秃馁率骑千余来援都
C.武帝嘉其义,乃遣武以中郎将使持节送匈奴使留在汉者
D.梁乃召故所知豪吏,谕以所为起大事,遂举吴中兵
【小题4】下列对于文中词语及课本中文化常识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贞明,五代皇帝年号,年号是中国古代帝王用来纪年的名号,也是皇帝当政的时代标志,始于汉初。
B.太尉,秦汉时中央掌管军事的最高官员,后来逐渐成为虚衔。文中是王晏球去世后皇帝为其加封的官职。
C.迁,一般用在古代官员官职变动中,“迁除”指升职,“左迁”指降职,“稍迁”指连续平级调动。
D.凤池,指凤凰池,对中书省的美称。柳永《望海潮》中“归去凤池兮”一句中“凤池”代指“朝廷”。
【小题5】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见无甲胄即出骑击之,奋力血战,俄而群贼散走。
(2)晏球督厉军士,令短兵击贼。戒之曰:“回首者死。”
(3)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吾为若德。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周德威,字镇远,朔州马邑人也。初事武皇,胆气智数皆过人。久在云中,谙熟边事,望烟尘之警,悬知兵势。以功加检校左仆射。

天复中,汴将氏叔琮来逼晋阳。时诸军未集,城中大恐,德威与李嗣昭选募锐兵出诸门,攻其垒,擒生斩馘,汴人枝梧不暇,乃退。李思安之寇潞州也,筑夹城,围潞州,内外断绝。德威以精骑薄之,进营高河,令游骑邀其汴人。汴军闭壁不出,乃自东南山口筑甬道树栅以通夹城,德威之骑军,倒墙堙堑,日数十战,前后俘馘,不可胜纪。

初,德威与李嗣昭有私憾,武皇临终谓庄宗曰:“进通忠孝不负我,重围累年,似与德威有隙,以吾命谕之,若不解重围,殁有遗恨。”庄宗达遗旨,德威感泣,由是励力坚战,竟破强敌,与嗣昭欢爱如初。以功加检校太保、同平章事、振武节度使。

七年十二月,帝亲征,进薄汴营,营于野河上。汴将韩勍率精兵三万,铠甲皆被缯绮,金银炫曜,望之森然,我军惧形于色。德威谓李存璋曰:“贼结阵而来,观其形势,志不在战,欲以兵甲耀威耳。此时不挫其锐,吾军不振矣!”乃遣存璋谕诸军曰:“尔见此贼军否?是汴州天武健儿,皆屠沽佣贩,纵被精甲,十不当一。”德威自率精骑击其两偏,左驰右决,出没数四。是日,获贼百余人,贼渡河而退。

八年正月,德威率骑军致师于柏乡,令三百骑以压汴营。王景仁悉其众结阵而来亭午两军皆阵庄宗问战时德威曰汴军气盛造次较力殆难与敌。古者师行不逾一,今贼远来决战,纵挟糗鞴,亦不遑食。晡晚之后,饥渴内侵,士心既倦,将必求退。乘其劳弊,以生兵制之。以臣所筹,利在晡晚。”诸将皆然之。汴军自至申,阵势稍却,德威麾军呼曰;“汴军走矣!”庄宗等因冲其阵,夹攻之,大败汴军,杀戮殆尽。

十五年,我军将大举以定汴州。德威自幽州率本军至。庄宗使问战备,德威奏曰:“以我深入之众,抗彼激愤之军,不以方略制之,恐难必胜。”庄宗曰:“河上终日挑战,恨不遇贼,今款门不战,非壮夫也!”乃率亲军成列而出,德威不获已,从之。谓其子曰:“吾不知其死所矣!”汴之游军入我辎重,众骇,奔入德威军,因纷扰无行列。德威兵少,不能解,父子俱战殁。庄宗恸哭谓诸将曰:“丧我良将,吾之咎也!”

天成中,诏与李嗣昭、符存审配飨庄宗庙廷。晋高祖即位,追封燕王。

选自《旧五代史(唐)列传八》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王景仁悉其众结阵而来亭午/两军皆阵/庄宗问战/时德威曰/汴军气盛/造次较力/殆难与敌。
B.王景仁悉其众结阵而来/亭午/两军皆阵/庄宗问战时/德威曰/汴军气盛/造次较力/殆难与敌。
C.王景仁悉其众结阵而来/亭午/两军皆阵/庄宗问战/时德威曰/汴军气盛造次/较力殆难与敌。
D.王景仁悉其众结阵而来亭午/两军皆阵/庄宗问战时/德威曰/汴军气盛造次/较力殆难与敌。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云中,古郡名,秦时置郡,治所在云中县。有时泛指边关。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中“持节云中”一句中,“云中”指的是云中郡。
B.舍,本义是简易的居所,给人临时歇息所用。古代行军一宿或三十里为一舍。也可用作谦辞,一般用于对别人称自己家辈分低、年纪小的亲属。
C.未,古人根据太阳出没的自然规律、天色的变化以及生产活动、生活习惯而总结出十二时辰计时法,“未”对应的是十五时至十七时。
D.配飨,最早太庙只是供奉皇帝先祖及历代皇帝的地方,后来在皇帝的批准下,功臣的神位也可以被供奉在太庙,称为配飨。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周德威骁勇善战,不畏强敌。汴军逼近晋阳、进犯潞州时,他均主动出击,杀敌无数,锐不可当。
B.周德威忠于国家,大义当先。他在国家危难之际,感念武皇重托,全力以赴,力克强敌,与同侪尽弃前嫌。
C.周德威能谋善断,相机行事。对于炫耀军威的汴将,他伺其气势消退后出兵制胜;对于奔袭而来的汴将,他立即出兵挫其锐气。
D.周德威深为君王倚重。他为庄宗在出战时机和作战方案上出谋划策。可惜在平定汴州时,庄宗逞气使性贸然出击,最终周德威战死。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德威以精骑薄之,进营高河,令游骑邀其汴人。
(2)是汴州天武健儿,皆屠沽佣贩,纵被精甲,十不当一。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皇甫遇,常山人也。遇少好勇,及壮虬髯,善骑射。唐明宗在藩时,隶于麾下,累从战有功。明宗即位,迁龙武都指挥使,遥严州刺史。所至苛暴,以诛敛为务,其幕客多私去,以避其累。

高祖入洛,移领中山,俄闻与镇州安重荣为婚家,乃移镇上党,又改平阳,成以憸人执事,政事隳紊。及镇河阳,部内创别业,开畎水泉,以通溉灌,所经坟墓悉毁之,部民以朝廷方姑息郡帅,莫之敢诉。少帝即位,罢归阙下。二年,契丹南寇,从至澶州,战于郓州北津,契丹众大败,溺死者数千人,以功拜滑州节度使。三年,契丹率众屯邯郸,遇与安审琦、慕容彦超等御之。遇将渡漳河,契丹前锋大至,遇引退,转斗二十里至邺南榆林。遇谓审琦等日:“彼众我寡,走无生路,不如血战。”遂自辰及未,战百余合,所伤甚众。遇所乘马中镝而毙,遇有纪纲杜知敏以马授遇,遇得马复战,久之稍解。杜知敏已为所获,遇谓彦超日:“知敏苍黄之中,以马授我,义也,安可使陷于贼中!”遂与彦超跃马取知敏而还,敌骑壮之。俄而生军复合,遇不能解。时审琦已至安阳河,谓首将张从恩日:“皇甫遇等未至,必为敌骑所围,若不急救,则成擒矣。”从恩日:“敌甚盛,无以枝梧,将军独往何益?”审琦日:“成败命也。设若不济,则与之俱死。假令失此二将,将何面目以见天子!”遂率铁骑北渡赴之。契丹见尘起,谓救军并至,乃引去。遇与彦超中数创得还时诸军叹日此三人皆猛将也四年契丹复至从杜重威营滹水重威送款于契丹遇不预其议及降心不平之时契丹欲遣遇先入汴,遇辞之,因私谓人日:“我身荷国恩,位兼将相,既不能死于军阵,何颜以见旧主!更受命图之,所不忍也。”明日,行至赵郡,泊其县舍,顾从者日:“我已信宿不食,疾甚矣,主辱臣死,无复南行。”因绝吭而殒,远近闻而义之。

(节选自《旧五代史·皇甫遇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遇与彦超中数创/得还时/诸军叹日此/三人皆猛将也/四年/契丹复至从杜重威/营滹水/重威送款于契丹/遇不预其议/及降心不平之/
B.遇与彦超中数创/得还/时诸军叹日/此三人皆猛将也/四年契丹/复至从杜重威营/滹水重威送款于契丹/遇不预其议/及降/心不平之/
C.遇与彦超中数创得还/时诸军叹日/此三人皆猛将也/四年/契丹复至/从杜重威营滹水/重威送款于契丹/遇不预其议/及降/心不平之/
D.遇与彦超中数创得还/时诸军叹日/此三人皆猛将也/四年/契丹复至/从杜重威营滹水/重威送款于契丹/遇不预/其议及/降心不平之/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领”,兼任的意思,古代官员常常身兼多职,一般指兼任较低的官职。
B.“幕客”,又称为“西宾”“西席”,是指家塾教师或官僚们的私人秘书。
C.“高祖”是年号,是中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由汉武帝始创。
D.“节度使”是唐代开始设立的地方军政长官,受职之时,朝廷赐以旌节。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皇甫遇少时好勇,及长善战。他小时喜好勇武,到年长时,善于骑马射箭;后唐明宗还在藩国时,把他收留在部下,历次跟随作战,屡建功绩。
B.皇甫遇苛刻暴戾,奢侈扰民。所在任上,勒索钱财,以致幕客多离去,以逃避受他的牵累;镇守河阳时,建造别墅,毁坏坟墓,百姓不敢控告。
C.皇甫遇重情重义,知恩图报。手下的杜知敏将坐骑给他后,却被敌军俘获;皇甫遇与慕容彦超跃马杀回敌营,去解救杜知敏,将他平安带回。
D.皇甫遇注重气节,忠义凛然。杜重威投降契丹后,他心里极为不平;契丹国主打算派皇甫遇先进入汴州,他推辞了,绝食而亡,以身殉国。
【小题4】把文中面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知敏苍黄之中,以马授我,义也,安可使陷于贼中!
(2)我身荷国恩,位兼将相,既不能死于军阵,何颜以见旧主!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