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表达 适中0.65 引用1 组卷11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望无际的荷叶,像绿色的海洋,一阵清风吹来,"绿的海洋"霎时间波涛起伏。荷叶一片连着一片翻腾着。①_____,"绿的海洋"又平静下来了。叶面上的水珠儿,晶莹剔透,像一颗颗漂亮的珍珠。那片片荷叶,像撑开的一张张绿伞,有的轻浮于湖面,有的亭立在碧波之上,似层层绿浪,如片片翠玉。在那碧叶连天的绿波中,成千盈百的荷花,你挨着我,我挨着你,谁也不让着谁。有的荷花花瓣全开了,那一朵朵粉红色的荷花,像一位位穿着粉红衣裳的少女,头上戴着黄色的桂冠,静静地站在那里。②____,只露出了半个莲蓬,像小姑娘只露出半张脸,放眼远眺,这一片荷花的海洋,似一片细细的雪,又如一片淡淡的霞,红花绿叶相映。俯身深吸一口,一阵清香扑鼻而来,顿觉沁人心脾 、心旷神怡。

湖水清澈见底,水中红鲤历历可数,悠然自在地游嬉在荷丛之间。偶尔,还有几只青蛙跳到圆圆的荷叶上,溅起的水花变成了一颗颗圆滚滚的珍珠,在荷叶里滚来滚去。调皮的小蜻蜓也来凑热闹,它们扇动翅膀从一朵花飞到另一朵花,快乐地嬉戏着。我喜欢荷花,喜欢她的淡淡渍香;喜欢她的浅浅粉红,喜欢她的亭亭玉立更喜欢她“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高贵品质!

【小题1】下列各项中,和文中“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A.中国曾有“君子不失色于人,不失口于人”的古训。
B.他在学校念书的时候,同学们就称他为“辩论家”。
C.人,不能低下高贵的头,只有怕死鬼才乞求“自由”。
D.荷兰素有“欧洲花园”“花卉王国”的美誉。
【小题2】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改写成:“我喜欢清香,粉红、亭亭玉立而又高贵的荷花。”从语意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但原文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
【小题3】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
20-21高三上·山东·阶段练习
知识点:标点符号情境补写语句(语段)表达效果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审题与立意,通俗地说,就是先了解“要我写什么”,然后确定“①         ”。动笔之前,要认真审题,全面分析,审慎思考,进而确立写作的中心。

审题,就是要抓住关键,弄清题旨。要善于抓住题干或给定材料中的关键字句,筛选有价值的信息,推敲琢磨,提炼归纳,把握命题者的意图,不要仅仅凭直觉就轻率动笔。重点思考题目中的核心概念是什么,应该如何界定,可以从哪些方面立意。一般而言,②         ,往往也就知道该“立”什么“意”了。

立意,基本的要求是要“立”在题目或给定材料的范围之内,否则就是离题、偏题。在此前提下,立意应当具体、明确,不能大而化之,泛泛而论,

立意还应该体现独特性,要设法写出一个独特的“我”——我的情感态度我对问题的认识总在文章中重复别人说滥了的观点。“立”的不是自己的“意”,缺少思考,只能流于俗套。由此,③         ,需要多角度思考问题,辩证地分析事理,并善于从人们熟视无睹的事物或习焉不察的现象中,开掘出新的意义,从而形成独特见解。

【小题1】下列各句中的破折号,和文中波浪线处的破折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A.“可慌哩!比什么也慌,比过新年,娶新——也没有见他这么慌过!”
B.在这一刻满屋子人的心都是相同的,都有一样东西,这就是一一对死者的纪念。
C.虽然是满月,天上却有一层淡淡的云,所以不能朗照;但我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一一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别有风味的。
D.让他一个人留在房里总共不过两分钟,等我们再进去的时候,便发现他在安乐椅上安静地睡着了——但已经永远地睡着了。
【小题2】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能量的产生不是由某一特定器官来决定的,而是通过人体所有细胞来实现的。一个活细胞就好比一簇火焰,它燃烧燃料,从而产生生命所需的能量。这一比喻极富诗意,但并不准确,因为细胞完成“燃烧”是有温度条件的,即人体的正常体温。①只有这样,千千万万个火焰才会遇合地“燃烧”,给生命提供所需的能量。

在细胞中,物质会永不停歇地转化为能量,就像一个不停转动的轮子。它是自然界更新循环的一种方式。在循环过程中,以葡萄糖形式存在的糖燃料经历了分解及一系列微妙的化学变化。这些变化规律地、有条不紊地进行着,每一环节都由一种特定的酶支配和控制,每一种酶都各司其职。每一环节都会产生能量,排出废物二氧化碳和水,发生了变化的燃料分子会被传送到下一环节。当这个轮子“转”满一圈,燃料分子几乎被分解尽了,它们将随时与新的分子结合,开始新一轮的循环。这一过程是生命世界的一大奇迹。③细胞就像一间化工厂,不断从事着生产活动。这真是太不可思议了,④所有发挥作用的部分极其微小,就连细胞本身也只有在显微镜下才能被看到。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横线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第①句使用了借代手法,用“小火焰”代指细胞,使其特征更加鲜明。
B.第②句使用了比拟手法,生动形象地展现了细胞内物质变能量的过程。
C.第③句使用了比喻手法,喻体“化工厂”形象地展现了细胞活动的情形。
D.第④句使用了夸张手法,突出细胞本身及其发挥作用部分的体积之小。
【小题2】下列各句中的引号和第①句中“燃烧”的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A.我站在山脚抬头望去,只见无数火把排成许多“之”字形,一直向山顶延伸着。
B.父亲的话让我意识到,要打破我们父子之间这层令人悲哀的“厚壁障”太难了。
C.著名画家徐悲鸿笔下的马,正如有的评论家所说的那样,“形神兼备,充满生机”
D.他们的做法彻底撕掉了自己“文明”的面具,真相赤裸裸地展现在大家面前。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我放下听筒,可是我仍在听着,听着,听远方的松涛:

初时,舒缓如空蒙月夜的琴声,如纷纷扬扬的击瓦的雪声。接着如哔哔剥剥的火声。沸沸扬扬的水声又继之。旋即错杂成踢踢踏踏的大马群的蹄声,马上又演变成轰轰隆隆的荒野炮声。最后,响起______的雷声。自霜皮虬枝的松干,自松干中弯弯曲曲的年轮;自拨云掸日的长柯,自条柯上戟张的针叶。那可怕的松涛,在幽邃的天穹下炸响了。仿佛五百年内的声音,都聚到这一块儿同时爆炸。

这真是一个葱岭欲拔、巨山若裂的时刻。我没有见过龙,但从那松涛里我分明听到了龙叫。山川______,让我听到中国魂的狂吼。松既有情,发出摇荡乾坤的正气;人非草木,在此______的境界中,怎么可能心如枯井,微波不兴呢?

放下听筒,我仍在听松。我的心,始而醉,继而痴,尔后又惶然悚然,愧然愀然。今夜的松涛,再一次冲刷了我的肺腑,心中的尘垢被______一尽。

【小题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震天动地   震怒   振聋发聩   荡涤B.石破天惊   震动   震耳欲聋   荡涤
C.石破天惊   震怒   震耳欲聋   扫荡D.震天动地   震动   振聋发聩   扫荡
【小题2】下列各句中的冒号,和文中冒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A.白浪滩头,乌篷船鼓棹呐喊;苍崖翠壁,杜鹃花焰焰欲燃;吊脚楼头,情歌热热辣辣:好一幅凤凰城经典画面。
B.这种养老金的领取:要么60周岁时一次性领取,合同终止;要么每年领取,直到被保险人身故为止。
C.他说:“稿件已经交给徐编辑了,过两天她会告知结果。”
D.学习了《守株待兔》这篇课文之后,我明白了:在生活中,我们不能心存侥幸,要通过自己的努力去获得成功。
【小题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构成和表达效果。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