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适中0.65 引用5 组卷85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醋 栗

【俄】契诃夫

“我们兄弟两人,”他开口说,“我弟弟尼古拉从十九岁起就坐了省税务局的办公室,心里却老惦记着童年生活过的乡下。一年年过去了,他的这种思念渐渐地成为一种明确的愿望、一种理想——要在什么地方的河边或湖畔买下一座小小的田庄。

“我弟弟尼古拉坐在他的办公室里,梦想着将来有一天喝上自家的、香得满院子都闻得见的菜汤,在绿油油的草地上吃饭,在阳光下睡觉,一连几个小时坐在大门外的长凳上望着田野和树林。他喜欢看报,但只读其中的广告栏,如某地出售若干俄亩的耕地和草场,连同庄园、果园、磨坊和若干活水池塘。于是他就在脑子里描画出果园里的小径、花丛、水果、棕鸟笼、池塘里的鲫鱼,你们知道,尽是这类玩意儿。当然这些想象中的画面是各不相同的,这要根据他所看到的广告内容而定。可是不知为什么所有的画面上必定有醋栗。

“‘乡间生活自有它的乐趣,’他常常这样说,‘你可以坐在台上喝茶,水塘里有自家的小鸭子在戏水,鸟语花香,而且……而且醋栗成熟了。’”

“他绘制了自己田庄的草图,每一次图上都是同样的东西:一,主人的正房;二,仆人的下房;三,菜园;四,醋栗。他省吃俭用:经常半饥半饱,不多饮茶水,天知道他穿什么破烂,倒像叫花子,可是不断攒钱,存到银行里。他成了吝啬鬼!我看见他心里就难过,常常给他点钱,过节前也给他寄点,可是他连这个也存起来。”

“几年过去,他被调到另一个省工作,当时已年过四十,但还在读报上的广告,还在攒钱。后来我听说他结婚了。出于同样的目的,即买一座有醋果的田庄,他娶了一个年老而难看的寡妇,他对她毫无感情,只因为她手里有几个臭钱。他俩一起生活他照样很吝啬,经常让她吃个半饱,把她的钱存进银行却写在自己名下。她原先的丈夫是邮政支局局长,她过惯了吃馅饼、喝果子露酒的生活,现在在第二个丈夫家里连黑面包皮也不多见。这种生活把地弄得憔悴不堪,三年不到干脆把灵魂交给了上帝。当然,我的弟弟从来没有想到过,她的死是由他的过错造成的。”

“妻子死后,”伊凡·伊凡内奇想了半分钟接着说,“我弟弟开始物色田庄。通过代售人,用分期付款的方式购得占地一百十二俄亩的旧庄,有主人的正房,有仆人的下房,有花园,但没有果园,没有醋栗,没有活水池塘和小鸭子。倒有一条河,但河水呈咖啡色,因为田庄一侧是砖瓦厂,另一侧是烧骨场。可是我的尼古拉·伊凡内奇毫不气馁,他立即订购了二十丛醋乘,动手栽下,过起地主的生活来了。”

“去年我去看望他。我是下午到达的。天气很热。迎面来了一条毛色红褐的狗,肥得像一头猪。它想叫几声,可是又懒得张嘴。厨房里走出来一个厨娘,光着脚,胖得也像一头猪。她告诉我,老爷吃过饭正在休息。我走进屋里找弟弟,他坐在床上,膝头盖着被子。他苍老了,发胖了,皮肉松弛。他的脸频、鼻子和嘴唇都向前突出,眼看就要发出像猪那样的哼嘘声,钻进被窝里去了。”

“‘哦,你在这儿过得怎么样?’”我问他。

“他已经不是从前那个胆小怕事的可怜的小职员了,而是真正的地主老爷。他已经习惯这里的生活,过得很有滋味。他吃得很多,在澡堂里洗澡,已经跟村社和两个工厂都打过官司,遇到农民不叫他‘老爷’时他就大为恼火。他做好事,用苏打和蓖麻油给农民包治百病,每到他的命名日必定在村子里做感恩祈祷,之后摆出半桶白酒,他认为他应当这样做。尼古拉·伊凡内奇当初在税务局里甚至害怕持有个人的见解,现在呢,说的都是至理名言,而且用的是大臣的口气:‘教育是必不可少的,但对平民百姓来说还为时尚早。’‘体罚一般来说是有害的,但在某种场合下又是有益的、不可替代的。’”

“‘我了解老百姓,善于对付他们,’他说,‘老百姓也喜欢我。我只消动一动手指头,他们就会替我办好我想要办的所有事情。’

“这一切,他都是面带精明而善良的微笑说出来的。他不下二十遍反反复复地说:‘我们这些贵族’,‘我,作为一名贵族……’显然已经不记得我们的祖父是个庄稼汉,父亲当过兵。我们的姓本来有点古怪,现在依他看来却响亮,显贵,十分悦耳动听。”

“傍晚,我们喝茶的时候,厨娘端来满满一盘醋栗,放在桌子上。这不是买来的,而是自家种的,自从栽下这种灌木以后,这还是头一回收摘果子。尼古拉·伊凡内奇眉开眼笑,足有一分钟默默地、泪汪汪地看着醋栗,他激动得说不出话来。随后他把一枚果子放进嘴里,得意地瞧着我,那副神态就像一个小孩子终于得到了自己心爱的玩具。

“‘真好吃!’他说。

他津津有味地吃着,不断地重复道:‘嘿,真好吃! 你也尝一尝!’果子又硬又酸。”

一八九八年八月

(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中尼古拉购到的田庄不尽如他的设想,但他“毫不气馁”,马上动手改变,“毫不气馁”一词表明哥哥被尼古拉执着于梦想的精神打动。
B.小说按照时间顺序安排故事情节,先后叙写了尼古拉梦想田庄、攒钱买田庄、生活在田庄的故事,这样安排使小说情节完整,脉络清晰。
C.小说和《装在套子里的人》一样,都是以身边人的视角讲述主人公的故事,这样既可增强小说的真实感,又可灵活地推进情节,转换场面。
D.小说中反复出现的“醋栗”象征着尼古拉一直渴求的田庄生活,而结尾说醋栗“又硬又酸”则暗示尼古拉得到的并不是真正的幸福。
【小题2】尼古拉在获得田庄前后呈现出不同的性格特点,请分别加以概括。
【小题3】契诃夫被列夫·托尔斯泰誉为“一流的幽默作家”,这篇小说就有强烈的幽默讽刺风格,请举例说明作品在手法运用上是如何体现这种风格的。
2021·河南郑州·一模
知识点:契诃夫鉴赏作品中的艺术形象分析体裁特征和表现手法外国小说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文本一:

我的同事希腊文教师别里科夫两个月前才在我们城里去世。您一定听说过他。他也真怪,即使在最晴朗的日子,也穿上雨鞋,带上雨伞,而且一定穿着暖和的棉大衣。他总是把雨伞装在套子里,把表放在一个灰色的鹿皮套子里;就连削铅笔的小刀也是装在一个小套子里的。他的脸也好像蒙着套子,因为他老是把它藏在竖起的衣领里。他戴黑眼镜,穿羊毛衫,用棉花堵住耳朵眼。他一坐上马车,总要叫马车夫支起车篷。总之,这人总想把自己包在壳子里,仿佛要为自己制造一个套子,好隔绝人世,不受外界影响。

别里科夫把他的思想也极力藏在一个套子里。凡是违背法令、脱离常规、不合规矩的事,虽然看来跟他毫不相干,却惹得他闷闷不乐。我们教师们都怕他。我们这些教师都是有思想的、很正派的人,受过屠格涅夫和谢德林的陶冶,可是这个老穿着雨鞋、拿着雨伞的小人物,却把整个中学辖制了足足十五年!可是光辖制中学算得了什么?全城都受着他辖制呢!

别里科夫跟我同住在一所房子里。他的卧室挺小,活像一只箱子,床上挂着帐子。他一上床就拉过被子来蒙上脑袋。可是,这个装在套子里的人,差点结了婚。有一个新的史地教员,一个原籍乌克兰,名叫密哈益·沙维奇·柯瓦连科的人,他是带着他姐姐华连卡一起来的。后来,由于校长太太的尽力撮合,华连卡开始对我们的别里科夫明白地表示好感了。在恋爱方面,特别是在婚姻方面,怂恿总要起很大的作用的。况且,华连卡长得不坏,招人喜欢;她是五等文官的女儿,有田产;尤其要紧的,她是第一个待他诚恳而亲热的女人。于是他昏了头,决定结婚了。

但是华连卡的弟弟从认识别里科夫的第一天起,就讨厌他。

现在,您听一听后来发生的事吧。有个促狭鬼画了一张漫画,画着别里科夫打了雨伞,穿了雨鞋,卷起裤腿,正在走路,臂弯里挽着华连卡;下面缀着一个题名《恋爱中的anthropos》。您知道,那神态画得像极了。男子中学和女子中学里的教师们、神学校的教师们、衙门里的官儿,全接到一份。别里科夫也接到一份。这幅漫画弄得他难堪极了。

天下竟有这么歹毒的坏人!他说,他的嘴唇发抖了。

我甚至可怜他了。我们走啊走的,忽然间,柯瓦连科骑着自行车来了,他的后面,华连卡也骑着自行车来了。他们涨红了脸,筋疲力尽,可是快活,兴高采烈。

我们先走一步!她嚷道。多可爱的天气!多可爱,可爱得要命!

他俩走远,不见了。别里科夫脸色从发青到发白。他站住,瞧着我。

这是怎么回事?难道中学教师和小姐骑自行车还成体统吗?

这有什么不成体统的?我问,让他们尽管骑他们的自行车,快快活活地玩一阵好了。

第二天他老是心神不定地搓手,打哆嗦;从他的脸色分明看得出来他病了。还没到放学的时候,他就走了,这在他还是生平第一回呢。他没吃午饭。将近傍晚,他穿得暖暖和和的,到柯瓦连科家里去了。华连卡不在家,就只碰到她弟弟。

请坐!柯瓦连科冷冷地说,皱起眉头。别里科夫沉默地坐了十分钟光景,然后开口了:

有个不怀好意的家伙画了一张荒唐的漫画,画的是我和另一个跟您和我都有密切关系的人。我认为我有责任向您保证我跟这事没一点关系。……我的举动素来在各方面都称得起是正人君子。

柯瓦连科坐在那儿生闷气,一句话也不说。别里科夫等了一会儿,然后压低喉咙,用悲凉的声调接着说:另外我有件事情要跟您谈一谈。您骑自行车,这种消遣,对青年的教育者来说,是绝对不合宜的!

怎么见得?柯瓦连科问。难道这还用解释吗,如果教师骑自行车,那还能希望学生做出什么好事来?我一看见您的姐姐,眼前就变得一片漆黑。一位小姐却骑自行车——这太可怕了!

您到底要怎么样?

我所要做的只有一件事,就是忠告您,您前途远大,您的举动得十分十分小心才成;校长会听说您和您姐姐骑自行车的,然后,这事又会传到督学的耳朵里……这还会有好下场吗?

讲到我姐姐和我骑自行车,这可不干别人的事。柯瓦连科涨红了脸说,谁要来管我的私事,就叫他滚!

别里科夫心慌意乱,匆匆忙忙地穿大衣,脸上带着恐怖的神情。这还是他生平第一回听到别人对他说这么不客气的话。

说不定有人偷听了我们的谈话了,为了避免我们的谈话被人家误解以致闹出什么乱子起见,我得把我们的谈话内容报告校长,我不能不这样做。

报告他?去,尽管报告去吧!

柯瓦连科在他后面一把抓住他的前领,使劲一推,别里科夫就连同他的雨鞋一齐乒乒乓乓地滚下楼去。楼梯又高又陡,不过他滚到楼下却安然无恙,站起来,摸摸鼻子,看了看他的眼镜碎了没有。可是,他滚下楼的时候,偏巧华连卡回来了,带着两位女士。她们站在楼下,怔住了。这在别里科夫却比任何事情都可怕。我相信他情愿摔断脖子和两条腿,也不愿意成为别人取笑的对象。是啊,这样一来,全城的人都会知道这件事,还会传到校长耳朵里去,还会传到督学耳朵里去。哎呀,不定会闹出什么乱子!说不定又会有一张漫画,到头来弄得他奉命退休吧。……

等到他站起来,华连卡才认出是他。她瞧着他那滑稽的脸相,不明白是怎么回事,以为他是一不小心摔下来的,就忍不住纵声大笑,笑声在整个房子里响着:

哈哈哈!

这响亮而清脆的哈哈哈就此结束了一切事情:结束了预想中的婚事,结束了别里科夫的人间生活。他没听见华连卡说什么话,他什么也没有看见。一到家,他第一件事就是从桌子上撤去华连卡的照片;然后他上了床,从此再也没起过床。

过了一个月,别里科夫死了。我们都去送葬。

我们要老实说,埋葬别里科夫那样的人,是一件大快人心的事。我们从墓园回去的时候,露出忧郁和谦虚的脸相;谁也不肯露出快活的感情。——像那样的感情,我们很久很久以前做小孩子的时候,遇到大人不在家,我们到花园里去跑一两个钟头,享受完全自由的时候,才经历过。

我们高高兴兴地从墓园回家。可是一个礼拜还没有过完,生活又恢复旧样子,跟先前一样郁闷、无聊、乱糟糟了。局面并没有好一点。实在,虽然我们埋葬了别里科夫,可是这种装在套子里的人,还有许多,将来也还不知道有多少呢!

(契诃夫《装在套子里的人》有删改)

文本二:

契诃夫能寥寥几笔给你勾画出一幅人物肖像,而就是这寥寥几笔,却把人物勾画得那么逼真而自然,使人看不出任何雕琢的痕迹。他笔下的男人都是些影子式的人物,具有一定的典型性,他们满怀空泛的美好理想,却缺乏坚强的意志,往往软弱无能、言行不一,满口豪言壮语,却从来不见其行动。

他在指导苏金写作时曾这么说:与小说无关的一切都要无情地抛弃。要是你在第一章里写了墙上挂着一只枪,那么到了第二或者第三章,这支枪就必须发射子弹。他的短篇小说都有非常出色的开头。往往只用几句话就把事情交代清楚,抓住要点,不加修饰,却又十分准确,你一看就知道下面将在怎样的环境中出现怎样的任务。在一些较短作品中所表现出来的那种语言的简洁风格,则简直可说达到了出神入化的境地。他有无与伦比的才华,能栩栩如生地描绘出某个地方、某片风景、某段对话或者某个人物,不需要详细的解说或长篇描述,只消精确地把事物勾勒出来,便可做到这一点。我想,这是因为他善于用异常质朴的眼光观察事物的缘故。契诃夫的人物不是有血有肉的真实形象,他们过着一种奇特的、非人间的生活。他有一种异乎寻常的能力,把他文中的人物笼罩在某种气氛中。他们不是生活在太阳底下的平常人,而是蒙在神秘阴影里的一群游魂。他们仿佛是意识的化身,相互之间即使没有语言也能直接交往。他的人物没有各自固定的特性,而是通过临时构想奇妙地混合而成,因此,他们实际上都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毛姆《读契诃夫》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别里科夫既有如衣着、住行和古希腊语言等有形的“套子”,又包括了如他思想上的各种禁锢等无形的“套子”。
B.从华连卡快活地骑自行车、爽朗清脆地笑这一情节可知,她是一个率真爽朗、具有新思想、敢作敢为、向往爱情的年轻人。
C.别里科夫把自己藏在套子里是因为他害怕新生事物和改变。他既是陈腐、专制的旧秩序的守卫者,又是沙皇制度的受害者。
D.小说结局“生活又恢复了旧样子”意味着别里科夫已经消失,禁锢人们思想的“套子”仍在,社会生活已经回复到原来的样子。
【小题2】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开头采用插叙的手法,一开始就讲述别里科夫在两个月前去世的结局,为故事的发展制造了悬念。
B.小说运用夸张的手法刻画别里科夫,将他的荒谬和可憎的面目用一本正经的姿态和语言表述出来。
C.作者采用了神态、语言、肖像等手法描写别里科夫的僵化和顽固,暗示出他对大家言论和思想的钳制。
D.别里科夫自诩是“正人君子”,这和作品中别人对他的印象形成反差,增强了小说的幽默讽刺意味。
【小题3】文本一的叙述人称有哪些变化?请简要分析其妙处。
【小题4】概括文本二中毛姆关于契诃夫小说的创作特色,并结合文本一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勋章

契诃夫

军事初级中学教员,十四品文官列甫·普斯佳科夫同他的朋友列坚佐夫中尉比邻而居。元旦早晨,他迈步走到他朋友的房间里去。

你要知道,格利沙,我有一件事想找你商量,他按照常例拜过年后对中尉说。要不是极其需要,我也就不来麻烦你了。请你,好朋友,把你的斯坦尼斯拉夫勋章借给我用一下。今天,你知道,我要到商人斯皮奇金家里去赴宴。你是知道斯皮奇金那个混蛋的:他非常喜欢勋章,他把那些脖子上或者纽扣眼上没挂着什么勋章的人几乎都看成坏人。再者他又有两个女,……娜斯嘉和齐娜,你知道……我是把你看做朋友才跟你说的……你了解我,我亲爱的。你借给我吧,劳你的驾!

普斯佳科夫这些话是结结巴巴,涨红脸,不住胆怯地回过头去看房门而说出口的。中尉骂了几句,然而同意了。

午后两点钟,普斯佳科夫坐上出租马车,到斯皮奇金家去。他略微拉开皮大衣,看他的胸口。别人的斯坦尼斯拉夫勋章在他胸口金光闪闪,釉子发亮。

不知怎么,自己都对自己多添了几分敬意呢!教员想着,嗽了嗽喉咙。区区一个小玩意儿,至多也不过值五个卢布,却造成多么大的声势!

他到斯皮奇金的家门口,解开皮大衣,开始慢吞吞地把车钱付给赶车的。赶车的,依他看来,一见到他的肩章、纽扣、斯坦尼斯拉夫勋章,似乎就楞住了。普斯佳科夫得意地嗽一下喉咙,走进房子里。他在前厅脱掉皮大衣,往大厅里瞥一眼。那儿有一张长方形饭桌,周围已经坐着大约十五个人吃饭。是谁拉铃?主人的嗓音响起来。啊,列甫·尼古拉伊奇!欢迎欢迎。您来迟了一步,不过这没什么关系。……我们也只是刚刚坐下呢。

普斯佳科夫挺起胸脯,昂起头来,搓着手,走进大厅里。

可是这时候他看见一件可怕的事。他的同事,法语教员特兰勃良,恰好也在桌子旁边,同齐娜并排坐着。让那个法国人看见勋章,就会招来一大堆不愉快的问话,就会从此丢尽脸,名誉扫地。……普斯佳科夫的头一个想法就是扯下勋章来,或者往回跑。可是勋章缀得很结实,而往后退也已经不可能。他就赶紧用右手盖住勋章,拱起背来,很别扭地向大家一鞠躬,同谁也没握手,沉重地在空椅子上坐下,恰好坐在他的法国同事对面。

他多半已经喝醉了!斯皮奇金看着他困窘的脸色,暗想。

仆人在普斯佳科夫面前摆下一盆汤。他用左手拿起汤匙来,然而又想起在上流社会不宜于用左手吃东西,就声明说他已经吃过饭,不想再吃了。

我已经吃过了。……谢谢,……他喃喃地说。我去拜望过我的舅舅,大司祭叶列耶夫,他硬要我……那个……留下吃饭。

普斯佳科夫灵魂里充满钻心的苦痛和煎熬般的烦恼:汤盆里腾起馋人的香气,清蒸鳄鱼冒出异常开胃的热气。教员有心放开右手,用左手盖住勋章,可是这显得颇不方便。

这会引起人家注意……那样一来,把一条胳膊横过整个胸脯,倒象是我打算唱歌了。

天主啊,只求这顿饭快点结束才好!我要到饭馆里去吃它一顿!

上过第三道菜后,他胆怯地用一只眼睛瞥一下法国人。不知什么缘故,特兰勃良极其忸怩不安,正瞧着他,也是什么东西都没吃。两个人互相看着,越发慌张,就低下眼睛看面前的空碟子。

他识破了,这个混蛋!普斯佳科夫暗想。我凭他那副嘴脸就看得出来,他识破了!

他,这个坏蛋,是个喜欢搬弄是非的人。明天他就会到校长那儿去揭我的短!

主人和客人们吃完了第四道菜,然后,也是他命该如此,他们又吃第五道菜……一个高身量的先生站起来了,生着钩鼻子,鼻孔宽,鼻毛多,天生来眼睛老是眯缝着。他摩乳一下头发,讲起来:呃……呃……我提议为在座的女士们的荣华富贵干杯!

宴席上的人乱哄哄地站起来,端起酒杯。嘹亮的欢呼声响遍所有的房间。那些女人微笑着,举起酒杯来碰杯。普斯佳科夫站起来,用左手拿起酒杯。

列甫·尼古拉伊奇,请您费神把这杯酒交给娜斯嘉!一个男人对他说,递给他一杯酒。您要逼着她喝下去啊!

这一次使得普斯佳科夫大为恐慌的是,他不得不使用右手了。斯坦尼斯拉夫勋章和勋章上那根揉皱的红丝带终于见了天日,大放光彩。教员脸色煞白,低下头去,心虚地往法国人那瞥一眼。那一个正在看他,眼睛里现出惊讶和疑问的神情。他的嘴唇露出狡猾的笑意,原来的困窘神情倒渐渐在那张脸上消失了。……尤里·阿甫古斯托维奇!主人对法国人说。请您把这瓶酒放回原处!

特兰勃良迟疑不定地伸出右手去接那个酒瓶,于是……啊,真是时来运转!普斯佳科夫看见他胸前原来也有一枚勋章。而且那不是斯坦尼斯拉夫勋章,却是地地道道的安娜勋章!

可见法国人也在捣鬼!普斯佳科夫高兴得笑起来,往椅子上一坐,浑身松了劲……如今再也不必遮盖斯坦尼斯拉夫勋章了!两个人同犯一种罪,因而谁也不会去告密,败坏人家的名誉了……啊啊……嗯!……斯皮奇金看见教员胸前的勋章,哼哼哈哈地说。

是啊!普斯佳科夫说。真是怪事,尤里·阿甫古斯托维奇!年前我们那儿呈报上去领勋章的人多么少呀!我们那儿的人那么多,可是领到的却只有您和我!这可真是怪事!

特兰勃良快活地频频点头,亮出他的左边衣领,那上面赫然闪着一枚安娜三级勋章。饭后,普斯佳科夫走遍各处房间,让那些小姐看他的勋章。虽然他饥肠辘辘,可是心里却轻飘飘的,逍遥自在。

要是我早知道这样,他嫉妒地瞧着同斯皮奇金谈勋章的特兰勃良,心里暗想,那我就会戴上一枚符拉季米尔勋章。此时和主人聊天的就应该是我了。唉,真没想到啊!

只有这个想法才使得他难过。至于其余方面,他倒是完全幸福的。

(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以一个低等文官借勋章赴宴的故事为题材,戏剧性的情节充满讽刺意味,展示了一幅十九世纪末俄罗斯社会风俗画。
B.一枚小小的勋章却让人平添了对普斯佳科夫的敬意,连赶车的见到衣服上的斯坦尼斯拉夫勋章,也对普斯佳科夫肃然起敬。
C.法国教员特兰勃良的勋章显然也是借来的,而且他戴的安娜三级勋章比普斯佳科夫的要高级,也因此更受主人青睐。
D.小说细节描写是一大亮点: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描写细致入微,充分揭示了人物性格特征和起伏跌宕的心理变化。
【小题2】小说开篇部分写主人公找朋友借勋章这一情节,试分析其作用。
【小题3】契诃夫的小说以批判现实主义风格著称,将犀利的笔触指向整个社会。请结合文章情节,概括小说主旨的几个层面。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苦恼

契诃夫

我向谁去诉说我的悲伤?【1】……

暮色昏暗。大块的、湿润的雪懒洋洋地在刚刚点亮的街灯周围旋转。屋顶上、马背上、肩膀上、帽子上铺上了一层又薄又软的积雪。马车夫约纳·波塔波夫全身雪白,像一个幽灵。他坐在车座上,一动也不动。他那匹瘦马也是全身雪白,也是一动不动。它那呆呆不动的姿态、它那瘦骨嶙峋的身架、它那棍子般直挺挺的腿,使它活像那种花一个戈比就能买到的马形蜜糖饼干。

他们停在那个地方很久了。还在午饭前他们就从大车店里出来,至今还没有拉到一次客。但是在城里,黄昏的慕色降临了,晦暗的街灯已显得活跃明亮,街道上也更热闹了。赶车的,到维堡区去!约纳听见有人叫他,赶车的!

约纳猛地哆嗦一下,从粘着雪花的睫毛里望出去,看见一个军人,穿一件带风帽的军大衣。

到维堡区去!军人又喊了一遍,你睡着了还是怎么的?到维堡区去!

为了表示同意,约纳就抖动一下缰绳,于是从马背上和他肩膀上就有大片的雪撒下来……那个军人坐上了雪橇。车夫吧哒着嘴唇叫马往前走,他回过头来看了看乘客,动了动嘴唇……看样子他想说点什么,但是喉咙里却什么东西也没有吐出来,只听见呼哧声。你说什么?军人问。

约纳歪歪嘴苦笑一下,勉强启动噪门,才沙哑地说:老爷,我的,那个……儿子,这个星期死了。

嗯!……他是怎么死的?

约纳调转整个身子对来客说:谁知道呢?大概是得了热病……在医院里躺了三天就死了……是上帝的旨意。

拐弯,魔鬼!黑夜里有人在喊,你瞎了眼还是怎么的,老狗!眼睛瞧着点!

赶你的车吧,快点走。来客说。

马车夫仲长脖子,用一种并不轻松的优雅姿态挥动着马鞭。后来他几次回过头去看他的乘客,可是乘客闭着眼睛,显然是不愿意再听他讲了。他把乘客拉到维堡区后,在一家饭店门口停下来,然后在赶车座位上弯下腰,又一动不动了……

人行道上走过三个年轻人,他们相互对骂着,套靴踩得很响。其中两人又高又瘦,第三个是矮小的驼子。

赶车的,到警察桥去!驼子用破锣般的声音说,一共三个人……二十戈比!约纳抖动缰绳,吧嗒嘴唇。二十戈比的价钱是不公道的。不过他顾不上讲价了……一个卢布也罢,五个戈比也罢,如今在他都是一样,只要有乘客就行……那几个青年人就互相推操着,嘴里骂声不绝地上了车。

好,赶车吧!驼子用破锣般的嗓音说,对着约纳的后脑壳喷气,快点跑!嘿,老兄,瞧瞧你的这顶帽子!全被得堡也找不出比这更槽的了……

嘻嘻,……嘻嘻……约纳笑着说,凑合着戴吧……

喂,你少废话,老不死的,难道就这样赶车?你抽它一鞭子!

约纳感到他背后的驼子扭动的身子和颤动的声音。他听见那些骂他的话,看到这几个人,孤单的感觉就逐渐从他的胸中消散了。驼子骂人,两个高个子则谈到某个叫娜杰日达·彼得罗夫娜的女人。

约纳不时回头看看他们,等他们暂时停顿一下说话时,再一次回过头去,嘟囔道:我的那个……儿子……这个星期死了!

大家都是要死的……驼子吁了一口气说,喂,你赶车吧,你赶车吧!先生们,照这样的走法,他什么时候才能把我们送到呢?"

老不死的,我要接你的脖子了!

嘿嘿……他笑道,这些快活的老爷……愿上帝保估你们!

赶车的,你有老婆吗?高个子问。

我?嘻嘻……这些快活的老爷!我的老婆在坟墓里!……现在我的儿子也死了,可我还活着……这真是怪事,死神认错门了……它原本应该来找我,却去找了我的儿子……

约纳转过头来,想诉说一下他的儿子是怎样死的。可是,这时驼子轻松地吁了一口气,宣布说,谢天谢地,他们终于到了。约纳收下二十戈比后,许久地看着游荡者的背影。他又孤身一人,寂寞又向他侵袭过来……他的苦恼刚淡忘了不久,如今重又出现,更有力地撕扯他的胸膛。约纳的眼睛不安而痛苦地打量街道两旁川流不息的人群:在这成千上万的人当中有没有一个人愿意听他倾诉衷曲呢?然而人群奔走不停,谁都没有注意到他,更没有注意到他的苦恼……

回大车店去,他寻思着,回大车店去!

瘦马好像明白了他的意思,开始小跑起来。一个半钟点以后,约纳已经在又大又脏的炉子旁边坐下了。炉台上、地板上和长板凳上,人们已经发出鼾声。空气又臭又闷……墙角里一个年轻的车夫起来了,他带着睡意咳嗽一声,向水桶那边走去。想喝水吧?约纳问。

是啊,想喝水!

那您就随便喝吧……而我呢,老弟,我的儿子死了……你听说了吗?就在这星期在医院里死的……竟有这样的事!

约纳想看看他的话产生了什么影响,可是什么影响也没看见,年轻人盖上被子,把头也蒙上,睡着了。老头叹口气,他想说话,就像这个青年人想喝水一样。他儿子死了快一星期了,而他还没有跟任何人好好地谈谈这件事……

去看看马吧,他想,他穿上衣服,走进马厩里,他的马就站在那里。

你在吃草吗?约纳问他的马,看着它那闪光的眼睛,你就吃吧……我已经太老,不能赶车了……该由我的儿子来赶车才对,我不行了……他才是个地道的马车夫……只要他活着就好了……

约纳沉默了一会儿,继续说:就是这样嘛,我的小母马……库兹马·约内奇不在了……他下世了……他无缘无故死了……比方说,你现在有个小驹子……忽然,这个小驹子下世了……你不是要伤心吗?”

那匹瘦马嚼着草料,听着,向它主人的手上呵气。约纳讲得入了述,就把他心里的话统统对它讲了……

1886年,有删改)

【1】引自宗教诗《约瑟夫的哭泣和往事》。——俄文本编者注

【小题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约纳的苦恼是双重的:儿子无缘无故死了,他内心无比悲痛;想找人谈谈儿子的死,却没有人愿意听他把话说完。
B.约纳与军人交谈,“调转整个身子”“几次回过头去看他的乘客”,可见约纳倾诉内心苦闷的心情是多么的迫切。
C.约纳没有因为驼子的辱骂而恼怒,反而笑脸相迎,这“笑”写出他为了生计宁愿受辱的心理,暗示他经济状况窘迫。
D.军人、三个青年、年轻车夫,无论地位高低,都对约纳的不幸无动于衷,这反映了当时俄国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小题2】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开头描绘了一幅城市黄昏风雪图,明亮的街灯、热闹的街道,与孤独的一人一马形成鲜明对比,为人物设定了特定背景。
B.契诃夫塑造约纳与鲁迅塑造祥林嫂,在写法上有相似之处,比如都运用大量对话描写来刻画人物失子之后的精神面貌。
C.小说结尾,约纳终于找到了倾诉对象,他把自己的悲哀都告诉了他的瘦马,这一细节既可笑又可悲,充满了讽刺意味。
D.小说采用现实主义创作方法,通过曲折离奇的故事情节、尖锐的矛盾冲突,让读者感受到人物的心理状态和当时的社会状况。
【小题3】小说在约纳的对话中大量使用省略号,请分析其表达效果。
【小题4】瘦马在小说中多次出现,有什么作用?请结合文本进行分析。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