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表达 适中0.65 引用1 组卷14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陕南出好水,好水养好茶,陕南人的茶杯不缺好茶水。暮春时节,一场春雨过后,园子里的牡丹,在蜜蜂的簇拥下走出叶子的怀抱。牡丹花茶清热凉血,活血化瘀,适宜消解春困。到了夏日,野生的金银花又成了杯中的新贵。入伏,往杯子里投上几颗,再放一小撮茶叶,滚水注入的瞬间,花朵和叶子倏然从杯底冲向杯口,好似清水放出的风筝,翻飞着,追逐着,欢腾着。少顷,花骨朵渐渐打开,花色绸白,花蕊刚刚露出一抹浅黄。这些纤柔的花朵亦茶亦药,泛着微苦的花茶水,带着一丝清凉,如徐徐凉风拂过舌尖,周身跟着柔和起来,也安静下来。

金银花一直喝到深秋。这时,金丝皇菊如天空撒下的大把金子,在蓝天白云和浓浓秋色里闪着耀眼的金光。一朵花就是一簇光,柔和,飘逸,饱含深情。花瓣散开在天空和大地之间,如阳光的羽毛,在微凉的风中轻轻抖动。满眼爱怜的花农将这些大地上的云朵,和稻谷、高粱、苞米一道搬进晒场。这些花朵,会把丰收的喜悦送达更远的地方——未来的某时某处,金丝皇菊在水中完完整整地打开,如一团绽放的阳光。花丝在杯子里斜射出道道光芒,为饮者增添了一抹融融暖意。

【小题1】下列各句中的破折号,和文中破折号作用相同的项是(     
A.坚强,纯洁,严于律己,客观公正——这一切都难得地集中在一个人身上。
B.为了自己的“种子事业”,他的足迹伸到了植物学家的“无人区”——西藏。
C.这令我到底惦着江南了。——这样想着,猛一抬头,不觉已是自己的门前。
D.你不能用这么简单的方式对待一个人——一个有活力、有思想、有感情的人。
【小题2】比喻具有相似性,请据此对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所用比喻进行简要分析。
【小题3】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以改写成:“一朵柔和、飘逸、饱含深情的花充满光芒。” 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为什么说原文表达效果更好?
20-21高一上·河北邢台·阶段练习
知识点:修辞手法标点符号语句(语段)表达效果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这一簇红艳艳的杜鹃花从高大的老松上旁枝逸出,各色的绿色植物衬着它,可谓( ① )。我不清楚,周围杂树丛生,藤蔓交错,它要经过多少的阻碍才能跃上这苍劲、伟岸的老松?它不顾一切地攀援而上,是为了照亮这茫茫群山,照亮这一路追寻的脚步吗?是的,它熠熠生辉,光彩夺目,你不由地被它牵引着,不由地为它( ② )!

看着这一株昂然绽放的杜鹃,我不禁想起在井冈山黄洋界看到的那高高矗立的石碑,上面刻着毛泽东同志( ③ )的八个大字——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当年,革命的火种就是从井冈山上传播出去,传遍神州大地,并且熊熊燃烧起来,形成了不可阻挡的力量,照亮了万里河山。

这一枝红艳艳的杜鹃,并不因游人的驻足或惊叹而改变姿态,它依然那么静静地燃烧着。最深最美的情愫,在它的花蕊叶尖上流淌着。井冈山杜鹃,静静绽放着,已经唱成一首歌;它为生命歌唱,为自由歌唱,为胜利歌唱!

【小题1】下列各句中的破折号,和文中画波浪线处破折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A.“是我的——”她气势汹汹地嚷了半句,就扭过脸去。(茹志鹃《百合花》)
B.红烛啊!/不误,不误!/原是要“烧”出你的光来——/这正是自然的方法。(闻一多《红烛》)
C.钟扬带着学生……采集到了被认为是世界上生长在海拔最高处的种子植物——鼠曲雪兔子。(叶雨婷《“探界者”钟扬》)
D.通讯员在战斗时,除了送信,还干什么——我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要问这些没意思的问题。(茹志鹃《百合花》)
【小题2】请在文中括号内依次填入恰当的成语。
【小题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结合材料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2016年盛夏我有缘造访了这最后的一片原始林。我们换上迷彩服、长筒靴,每人一把伞。天正降大雨,我们义无反顾地向林地进发,不一会儿就消失在茫茫林海中。

正走着,我们忽然听见右边不远处有哗哗的流水声,领路的刘局长说这是一条河,问要不要钻过去看一看。我说水是山的魂,哪能不看?林子太密,我们只好收起伞,任雨水洗面,踩着朽木、草墩,钻过横七竖八的灌木。仰望山顶,只见远远近近的山、层层叠叠的树、朦朦胧胧的雨,半山一道歪歪斜斜的激流,跌跌撞撞地碰着那些大大小小、圆圆滚滚的石头,或炸起雪白的浪花,或绕行成一条飘飘的哈达。

我们退回老林,雨时停时下,云忽开忽合,大家就举着手机、相机抓紧时间照相采景。

从纯自然的角度来说,人的创造是对自然的一种干扰和玷污。 比如庐山上、西湖边的那许多诗词、题刻,在自然女神看来无异于公园里常见到的废纸、烟头。所以探险家总是去寻找那些还没有被人文污染过的地方。没有人来过,无路;奇景第一次示人,无名;前人没有留下诗文,无文。今天我们进入的正是这种“三无”之境,只有你与自然在私语。

【小题1】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关联词,使语意表达更通顺。
【小题2】将“哪能不看?”中的问号改为句号,表意上有什么不同?
【小题3】请简要分析文中画波浪线处的修辞手法及表达效果。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