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适中0.65 引用6 组卷227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从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比较系统的成文法典《法经》问世,到代表中国古代历史上最高立法水平的《唐律疏议》出台,历史表明,法之盛衰关乎政之治乱,良法向来是治国之重器、善治之前提。今天,汲取中华民族5000多年优秀法律文化,借鉴人类法治文明建设有益成果,系统整合新中国70多年来长期实践形成的民事法律规范——《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的诞生,宣告中国迈入“民法典时代”。可以说,编纂民法典是我国走向繁荣强盛的象征和标志,是我国法律传统和法治信仰的生动写照,映射出中华民族在法治道路上的不懈奋进。

在民法典的制定过程中,曾10次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收到42.5万人提出的102万条建议,可以说,民法典诞生的过程就是充分尊重民意的过程。遵循同样的逻辑,民法典要实施好,就必须让民法典走到群众身边、走进群众心里。不管是遇上高空坠物,还是碰到遗产纠纷,抑或遭遇隐私泄露,都需要从民法典中找到解决问题的依据。只有全体社会成员以民法典为遵循,养成自觉守法的意识,形成遇事找法的习惯,培养解决问题靠法的意识和能力,才能让民法典真正成为老百姓保护自身权益的法典。

(摘编自阿斯力格《以民法典实施提升“中国之治”》)

材料二:

民法典是一部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保障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要的大法。民法典的精髓和要义就在于“民”字,坚持以民为本、以民为上的立场,饱含爱民、护民、利民、惠民的情怀,促进民权保障、民生改善、民业兴旺、民心和顺、民风文明,让人民群众有更多公平感、获得感、幸福感。民法典秉持对人的全生命周期保护理念,确立或完善了胎儿利益保护、未成年人利益保护、老年人利益保护、死者利益保护等规则,形成了从摇篮到坟墓、从抽象人到具体人的全方位保护体系,为人民安居乐业编织了立体化的安全保障网。

民法典是一部推动社会共建共治共享、促进社会和谐有序的大法。社会治理的要义在于多元主体的合作共治。民法典不仅为合作共治提供了所需的大量规则,而且通过公平分配合作过程中的权利、义务、风险、责任,给合作过程注入平等相待、尊重权利、信守契约、诚信无欺、公序良俗等精神元素,推动合作产生最优效果。同时,民法典赋予和保障了社会主体广泛的选择自由、契约自由、行为自由,激励社会主体依靠自己的力量解决自己的问题,激活社会自治、自主、自律的能量,实现治理成本最小化、治理效果最大化。

民法典是一部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保障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大法。民法具有鲜明的价值导向、道德取向、文化指向,与道德建设、文化建设息息相关。民法典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中,继承重家庭、讲仁爱、守诚信、尚公平、促和谐的传统法律精神,展现出鲜明的民族特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民法典将“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写入法律文本之中,融入民事法律规范之中,让主旋律更响亮、正能量更强劲。民法典注重运用法治手段解决道德领域突出问题,保护善行义举、惩罚丑行恶举,有利于推进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实现法治与德治相得益彰。民法典关于生命无价、人身自由、人格尊严、性别平等、尊重隐私、环境正义、英烈保护等内容,丰富了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内涵,有利于推动社会道德观念的进步。

(摘编自黄文艺《民法典是经世济民、治国安邦之重器》)

材料三:

民法典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民事领域的基础性法律,也是检察机关开展民事诉讼监督工作的重要实体法律依据。民法典的出台将会给民事检察工作带来怎样的影响,民事检察面临怎样的机遇与挑战?

冯小光:民法典颁布以后必然对行政机关、司法权产生影响。首先,此前适用的单行法律和庞大的司法解释规定之间必然存在着不协调、不统一的地方,民法典的体系性、协调性为民事实务提供了统一的适用依据。其次,民法典能够对民事检察官和法官的自由裁量权进行很好地规制。长期以来,如何规制民事法官和检察官的自由裁量权是一个司法改革的课题,民法典在这方面填补了很多空白。最高检党组提出,要以点带面实行精准监督,就要深入学习民法典,全面理解法律的内涵和要义。

王利明:民法典是基本的民事法律规范,是基本的裁判依据,将来无论是法官、检察官,还是律师,对话、讨论的平台就是民法典,而不是各说各话。民法典颁布之后,可以从整个民法典的规则来考量一个案例,而不像在单行法时代,可能只涉及合同问题,不再考虑物权问题,不再考虑婚姻法问题。我想特别强调,在民法典中,大概有49个条款属于引致条款,就是说引致条款一定要和相关条款结合起来适用,才有助于正确处理好案件。

王轶:在这个问题上,我只有一个建议,就是监督者与被监督者应该是实力相当的,监督才能够有效地进行。疫情期间,我写了篇文章,主要讨论行政许可的民法意义,着重从民法的角度分析,行政许可应该做什么样的类型区分,对民事法律行为、合同行为的效力判断究竟产生什么样的影响。我发现,相关司法解释中,较为集中的问题是没有处理好行政法与民法的交叉问题,这可以成为未来工作的着力点。如果我们能够重点突破,充分树立监督自信,慢慢地,会与被监督者之间形成一种良好、互动的监督与被监督的关系。

(摘编自龚云飞、关仕新《王利明、王轶、冯小光“三人谈”》)

【小题1】阅读以上三则材料,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自古至今法律就是社会安定的重器,民法典的诞生标志着我国正在走向强盛。
B.只有自觉守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才能让民法典真正保护人们的权益。
C.民法典是民事领域的重要法律,也是检察机关开展民事诉讼监督工作的唯一依据。
D.现在不是单行法时代,要处理好案件,须将民法典中的若干引致条款结合运用。
【小题2】下列对“民法典”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民法典吸收优秀法律文化,借鉴法治文明建设的有益成果,整合了我国多年实践形成的民事法律规范。
B.民法典推动多元主体的合作共治与激励社会主体的自主自治并不矛盾,目的都是实现治理效果最大化。
C.民法典注重运用法治手段解决道德领域难题,保护善行义举,惩罚丑行恶举,有利于实现“依法治国”。
D.如果能够处理好行政法与民法的交叉问题,良好、互动的监督与被监督关系就会很快形成。
【小题3】下列说法中,不能正面支撑材料三相关观点的一项是(     
A.王某出售了与其妻共有的房屋,某地方法院认为此案只涉及婚姻法,不涉及房屋购买合同、物权等条款。
B.李某与刘某因共建厂房产权产生纠纷,法院依据行政法判决产权归李某,刘某不服又依法提起民事诉讼。
C.赵某与吴某因房屋租赁引发纠纷,在审理过程中,法官、检察官和律师都将民法典作为统一的法律依据。
D.在张某高楼坠物致人受伤一案中,法官根据民法典合理使用自由裁量权做出裁决,张某对裁决结果无异议。
【小题4】请简要梳理材料一的行文脉络。
【小题5】综合材料一和材料二,概括民法典是如何体现“民”这一精髓和要义的。
20-21高二上·河北邢台·阶段练习
知识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评价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王智量:翻译人生痛与乐
他翻译的作品有数百万字。但他说,自己不是专业人员,翻译只是副业。有深切到不能释怀的痛与泪,有洞悉世事人性后依然天真动人的爱与笑,有从少年起就多病的身体和向晚愈发丰沛的精神。人海漂浮八十余载,历经妻离子散和起落沉浮,墙上挂着屠格涅夫的一句“你想要幸福吗?先得学会受苦。”他更清楚记得上大学那年母亲的叮嘱:“做人要凭良心!”——他就是王智量先生。
俄语翻译的困苦窘境
前不久,上海市作协和华东师范大学校友会举办了“智量先生文学生涯六十年”纪念活动。送给与会者的纪念品,是先生的回忆录《一本书,几个人,几十年间:我与〈叶甫盖尼·奥涅金〉》。
《奥涅金》称得上是王智量文学翻译的代表作。对《奥涅金》的迷恋始于上世纪50年代初,那时他是北京大学西语系第一届俄语专业学生,硬是把这部长篇诗体小说全部背诵下来,直到晚年依然可以脱口而出。1956年,调入中国社科院的他开始翻译《奥涅金》,试译的十段十四行诗得到了著名诗人何其芳的首肯和指点。但在随之而来的政治运动中,他被“凑数”增补成右派分子,有人画了一幅漫画:躺在棺材里的他手里还拿着一本《奥涅金》,棺材盖子上写着“白专道路”。
从那时起整整20年,王智量妻离子散,先被下放到河北、甘肃农村,后无奈“逃”回上海,在街道小厂搬运钢板、在黄浦江边扛木头,靠打零工贴补家用,最困难时靠兄嫂接济和典卖家当挨日子,从菜场拾菜叶、买做饲料的碎米充饥。在这样的生存环境里,读普希金和《奥涅金》,琢磨如何将原诗的节奏韵律更好地传达出来,仍然是他的每日功课。
“文革”结束,百废待兴。有关方面拟重出“世界文学名著丛书”,著名外国文学专家戈宝权力荐王智量的译本。这份在持续20年的翻译中不断打磨的译稿,终于得见天日。30年来,这部《奥涅金》译本屡次重印,王智量也因此在普希金诞辰200周年时,获得了俄国政府颁发的普希金纪念章和感谢状。
不只是《奥涅金》,还有普希金的《上尉的女儿》、托尔斯泰的《安娜·卡列尼娜》、屠格涅夫的《贵族之家》、狄更斯的《我们共同的朋友》……智量先生从俄、英、法文直接翻译过来的20多种译著广受赞誉。他翻译的《我们共同的朋友》是目前唯一的中译本。今年伦敦书展,这个译本被我国政府作为礼物,赠送给英方。
呼吁重视翻译 尊重翻译工作
这些年翻译作品所处的窘境,让王智量忧虑。此前他翻译《屠格涅夫散文诗》,近4万字的书仅拿到600元稿费,合同续签时,他希望将稿酬稍提高一点,他要求每千字增加1元“以示尊重”,结果却遭毁约,译稿被人稍加“改写”就堂而皇之地出版了!《我们共同的朋友》自90年代合同到期后也未续版权。“一个翻译每天顶多译二十行诗歌,按千字70元计算,稿费仅几十元。我是教学、研究之余爱好翻译,如果是专业人员,如何能体面生活?”一有机会,王智量就呼吁重视翻译、尊重翻译。
王智量率真、热情、敏锐、感情丰盈。84岁,说起尊严被践踏的痛楚,艰辛年代里母亲、儿女受拖累,一些师长的知遇之举和萍水相逢者的关心接济,仍会潸然泪下;说起生活的点滴趣事和普希金、屠格涅夫,又每每流溢出阳光般灿烂的笑容,让人依稀想见,当年他面对学生朗诵诗作时的情景。
1978年调到华东师大工作时,王智量已经50岁,十多年后退休,随子女移民澳洲,转居美国。不过,他在70多岁时回到了国内。理由是:“我要回来做事。”于是,有写大饥荒年代西北农村的长篇《饥饿的山村》等几部小说、回忆录的创作,有乔伊斯、帕斯捷尔纳克等人的诗文翻译。按他的话说,是“有一点精力就拼命做”,哪怕暂时无人出版,写作、翻译却是“几十年憋着的东西”,不写不快。他相信,对历史的反省和记录,对文化“真东西”的传承,不可或缺。
【小题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A.屠格涅夫的“你想要幸福吗?先得学会受苦。”是王智量一生的真实写照。痛苦的人生经历给了他许多积淀,让他对历史有更多的反省和记录。
B.《上尉的女儿》《贵族之家》《饥饿的山村》《奥涅金》《我们共同的朋友》……众多译著体现了王智量对翻译工作的热爱。
C.王智量先生翻译的《我们共同的朋友》多次重印后,被我国政府作为礼物赠送给了英国,表明作者翻译质量高,深受读者的欢迎。
D.本文以王智量的精神品格为经,以他一生中的遭遇和译著为纬,充分展示了这位作家、翻译家和学者的气度和风骨。
E.《奥涅金》这本译著成为了王智量的代表作,主要是因为它经过了王智量持续20年的不断打磨,差不多耗费了他前半辈子的光阴。
【小题2】请结合王智量的经历和表现,说说在他身上哪些地方分别体现了他翻译人生的“痛”与“乐”。
【小题3】王智量身上有哪些可贵的品质?请结合文本具体分析。
【小题4】有人说,连命都保不住了还谈什么精神。请结合王智量的经历并联系社会现实谈谈你的看法。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经过努力,我国在实践建设量子计算机过程中已经取得了进步。中国科技大学5月3日已经宣布构建了两台光量子计算原型机。中国科学院院士姚期智说,现在科学家已经了解到什么样的材料最适合做量子计算机。也许,在半年、一年后有很多地方都宣布能够做出50个量子比特、100个量子比特的机器。

“这些当然令人兴奋,但却离实用还差得很远。”他说,“因为大家都还没有考虑怎么纠错,而在量子计算机中这是一个非常难的问题,所以现在走到了最后一里路,但也是非常长的一里路。”

六年前,姚期智等在清华大学成立了量子计算机所,进行量子计算研究,现在该所已成为世界上相当知名的一个量子计算机中心。姚期智介绍,中心现在有用超导、离子来做量子比特的,甚至有用钻石做的。中心还做一些拓扑的量子计算,这有助于纠错。譬如该中心己做出第一个能纠错的量子计算机,只是它还不到50个量子比特。

“对我来讲,最兴奋的就是量子计算和人工智能(AI)将来可以结合在一起。”姚期智说,AI是人类想要了解自然界怎样做出如此聪明的人,如果能够把量子计算机和AI放在一起,人类可能会做出连大自然都没有想到的结果。

(摘编自冯丽妃《实现量子计算机还差“一里路”》《中国科学报》)

材料二:

【美国有线新闻电视网9月14日报道】题目:中国大力押注量子计算,美国现在正在迎头追赶。

由五角大楼前官员组建的智库新美国安全中心在一份新报告中警告说,中国对量子技术的重视可能有助于其超越美国军方。

传统计算机以二进制数字存储数据,量子计算以量子比特存储数据,而量子比特可以同时处于多个状态。这就为更强大的计算机创造了新的可能性。量子计算的倡导者们兴奋地谈论种种新的选择,比如更安全的通信和癌症治疗的改进。

英特尔公司量子硬件负责人吉姆·克拉克今年早些时候说:“量子可能是未来100年的计算技术。这有点像太空竞赛,一代人时间里出现一次。”

美国企业正在研发量子技术。但从全球来看,中国在精力和投资方面都非常突出。量子产业联盟创始人保罗·施蒂默斯说:“他们有一颗量子卫星,其他国家没有;他们有一个通讯网络,其他国家没有;他们有一个人力开发计划,可以培养出中国新的量子工程师。这令人担忧。”

新美国安全中心研究人员警告说,由于量子技术,美国的隐形技术——美国军方的一项长期优势——可能变得过时。对中国进行监视也会变得很困难,保护美国的敏感信息会更加困难。这将是多么严重的后果。

(摘编自《美国欲在量子科技领域追赶中国》《参考消息》)

材料三:

据英国《每日邮报》9月24日报道,美国科技公司拟建造新一代强大的“量子计算机”,可能会得到国会13亿美元的支持。美国众议院9月初通过的立法制定了一项为期10年的联邦计划,加速量子计算机技术的研发。该法案提交至参议院,得到了两党的支持,同时,白宫对此次量子峰会充满热情,谷歌、微软和AT&T(美国电话电报公司)也将派遣100多名与会者参加白宫量子峰会。

理论上,量子位元的特殊性质使得量子计算机以更高的速度执行计算。这种高速运算有助于发现新的药物,优化金融投资组合,寻找更好的运输路线或供应链。同时,还可以通过加速计算机处理大量图像和数据的能力来推进人工智能的发展。

英国政府希望英国的量子科技产业能诞生两个量子计算机范本——一个在牛津大学,另一个就在苏塞克斯大学。目前苏塞克斯大学的实验室中构建的量子计算机是2个量子比特,其首席科学家韦费尔德·海森格博士在记者采访时说“在量子计算机系统的构建上,我们正利用囚禁的离子的方法来构建量子计算机。”

(摘编自蒋欣《美国会拨款13亿美元补贴科技公发展量子计算机》《每日邮报》)

【小题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科学院院士姚期智说,现在科学家已经了解到什么样的材料最适合做量子计算机,但是量子计算机中非常难的问题——纠错,还没有解决。
B.与传统计算机以二进制数字存储数据不同,量子计算以量子比特存储数据,目前能做出小于50个量子比特的机器。
C.中国在研发量子技术方面投入的精力和投资方面都非常突出,量子产业联盟创始人保罗·施蒂默斯对中国的量子崛起表示担忧。
D.量子计算机的高速运算具有广泛的市场,在医药、治疗、信息、金融、人工智能等方面都已经取得了重大成果。
【小题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最后一里路”的比喻,最兴奋的就是量子计算和人工智能(AI)将来可以结合起来,这些都说明中国科学家姚期智对量子计算机的研究十分投入。
B.美国在量子科技研究上的追赶,目的就是为了监视中国,保护自己的重要信息,不让美国军方长期领先的隐形技术过时。
C.英国政府很重视对量子科学的研究,对牛津大学、苏塞克斯大学期望很高,苏塞克斯大学的研究人员也努力取得了一些实质性的进展。
D.从材料二、三中可以看出,中国、美国在量子计算研究方面都有着长远的规划,美国、英国分别有知名企业、著名大学参与研究。
【小题3】以上三则材料中,《中国科学报》、美国有线新闻电视网、英国《每日邮报》都报道了量子计算科学,但各自着重报道的内容不同,请简要概括。
阅读下面这篇论述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乡土中国》中从《差序格局》到《男女有别》几篇文章,讲的是家、国、天下三者的伦常关系在社会学上的意义。费孝通认为中国社会关系的结构是以“己”为中心,根据亲属关系的亲疏不断推衍出去的同心圆,这就是“差序格局”。无论是民间还是绅士,这条伦理道德秩序都是共通的。

“从己到家,由家到国,由国到天下,是一条通路。《中庸》里把五伦作为天下之达道。”而且重要的是,“在我们传统里群的极限是模糊不清的‘天下’,国是皇帝之家,界线从来就是不清不楚的,不过是从自己这个中心里推出去的社会势力里的一圈而已。”他强调:“在西洋社会里,国家这个团体是一个明显的也是唯一特出的群己界线。”这意味着在他看来,这个差序格局中“家、国、天下”的层次差等在当代社会仍旧需要延续下来,不过相对应的转变是“国”从皇帝之家转为“民族”之家。对于这个转变,费孝通在这里没有进一步延伸,不过,单纯从血缘的角度并不足以解释最基本的经验事实,就是任何社会的人群居处,总是得与“别人”交往,简单说就是得有联姻的基础;若只有差序格局,那么除非出了九族,不然没有婚姻的可能。近的如邻里,远的如不同民族,其中的关系要比这复杂得多。

(摘编自王铭铭、杨清媚《费孝通与<乡土中国>》)

材料二:

《乡土中国》中“差序格局”一词高度概括了中国传统的社会结构、人际关系的逻辑和传统文化的特点,具有丰富的文化意蕴和鲜明的社会特征。

一是差序格局的等级性。差序格局中的“序”,即有等级之意。在儒家文化中,我国社会结构尤为注重人伦。“伦是有差等的次序。”君臣、父子、夫妇、政事、长幼、上下等都有着严格的伦理界限,不可逾越。“亲亲也、尊尊也、长长也、男女有别,此其不可得与民变革者也。”在传统社会中,差序格局与礼治秩序紧紧弥合在一起,可以说,差序格局是伦理纲常、等级有序等儒家伦理存在的社会基础,礼治秩序从文化上不断塑造着、强化着差序格局的存在。

二是差序格局的伸缩性。“在这种富于伸缩性的网络里,随时随地是有一个‘己’作中心的。”在家族中,以己为中心,血缘关系越近,关系网络就越紧密。依中国传统家族文化言,五服之内一般被视为差序格局的里层,五服之外则可伸缩,弹性度较大;外戚中,更是“一表三千里”。从广泛意义上论,地缘、友缘、学缘、业缘等关系有时也纳入差序格局中的关系范畴。如“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亲不亲故乡人,美不美家乡水”“一辈子同学三辈子亲”等民谚俚语对这种情形作了生动的描摹。差序格局“范围的大小也要依着中心的势力厚薄而定”,中心势力愈雄厚,“格局”就愈大,反之就越小。

三是差序格局的壁垒性。在传统社会中,差序格局体现的是稀缺资源的配置模式。当资源稀缺时,如何分配资源,在没有国家计划和市场调节的情况下,往往由个人依据与“己”关系亲疏远近这一标准进行。离“己”愈近,得到的资源可能就愈多。究其实质,这种资源配置模式的根本目的在于使自己利益的最大化,保持已有差序格局的稳定性,同时具有强烈的排外性。而在整个社会中,差序格局则成了社会资源合理配置与自由流动的结构性壁垒。

差序格局在社会转型过程中不断被现代因子影响和浸染,这在一定程度上改变着差序格局旧有的特质。有学者对费先生提出的差序格局作了拓展,认为当前我国存在着城乡差序格局、权力差序格局等。

(摘编自陈占江《差序格局与中国社会转型》)

材料三:

当人们普遍意识到社会急剧转型、农村面貌已经翻天覆地的时候,我们还需要阅读《乡土中国》,我们还可以从这样的阅读中得到颇具价值的启示。因为作者所关注的并非只是当时的农村问题,而是整个中国文化传统问题,是中国文化传统与社会变迁的问题。

我们可以引用梁治平在其《古代法:文化差异与传统》一文中所说的一段话来印证上述观点:“一个被称作传统的东西,如果确实符合传统这个词的真实含义,那么,它就不仅仅是一个历史上曾经存在的过去,同时还是个历史地存在的现在。因此,我们不但可以在以往的历史中追寻传统,而且可以在当下生活的折射里发现传统。今人对于历史的关注和对传统的兴趣,恐怕主要是从这里来的。”费孝通先生在《乡土重建》中也表达了上述观念:“传统的方式不但有记载可按,而且有现实的生活可查……”

明白了“传统”的此一层面的意义,我们即可重新看待和挖掘《乡土中国》的当代价值。如在《乡土中国》中,费孝通提出的乡土社会理论中的差序格局概念可能无法适用于当代日趋复杂的人际关系,但我们可以继承和发展差序格局理论,聚焦于现实生活中人际关系法则的研究,从现实中发现中国人注重人情与面子的人际交往关系的传统。

(摘编自胡成《<乡土中国>与传统文化的重建》)

【小题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费孝通认为,中国社会关系的结构是差序格局,是从自己这个中心里推衍出去的,从己到家,由家到国,由国到天下。
B.差序格局强调社会关系的等级差别,与传统社会中儒家倡导的礼治秩序紧紧弥合在一起,二者相互影响,互为依存。
C.差序格局深深嵌入中国传统乡土社会中长达数千载,有着顽强的生命力和强大的历史惯性,其内涵始终保持不变。
D.梁治平与费孝通的观点相似,他认为传统不仅存在于过去,也存在于当下,传统可以在历史中追寻,也可以从当下发现。
【小题2】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差序格局作为社会学意义上的一个概念,具有丰富的文化意蕴,在当前社会转型过程中,依然颇具启示意义。
B.材料二阐明并分析了差序格局在当下中国社会转型期呈现出的新特点,这是对费孝通相关理论的拓展与完善。
C.材料二和材料三都从传统文化的角度探究了差序格局的内涵,其目的都是印证费孝通理论的正确性。
D.只要对现实生活中的人际关系法则进行研究,就可以延续和发展差序格局理论,并丰富《乡土中国》的当代价值。
【小题3】下列说法中,不能说明差序格局是以“己”为中心的一项是(     
A.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B.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C.一人得道,鸡犬升天。
D.不党父兄,不偏富贵,不嬖颜色。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