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文言文阅读 适中0.65 引用1 组卷44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君子战虽有,而勇为本焉;丧虽有礼,而哀为本焉;士虽有学,而行为本焉。是故置本不安者,无务丰末;近者不景,无务来远;亲戚不附,无务外交;事无终始,无务多业;举物而暗,无务博闻。是故先王之治天下也,必察迩远。

君子察迩而迩修者也。见不修行,见毁,而反之身者也,此以怨省而行修矣。谮慝之言,无入之耳;批扞之声,无出之口;杀伤人之孩,无存之心,虽有诋讦之民,无所依矣。

故君子力事日强,愿欲日逾,设壮日盛。君子之道也贫则见廉富则见义生则见爱死则见哀四行者不可虚假反之身者也。藏于心者,无以竭爱;动于身者,无以竭恭;出于口者,无以竭驯。畅之四支,接之肌肤,华发隳颠,而犹弗舍者,唯圣人乎!

志不强者智不达,言不信者行不果。据财不能以分人者,不足与友;守道不笃、遍物不博、辩是非不察者,不足与游。本不固者末必几,雄而不修者其后必惰,源浊者流不清,行不信者名必耗。名不生,而誉不自长,功成名遂,名誉不可虚假,反之身者也。务言而缓行,虽辩必不听;多力而伐功,虽劳必不图。慧者心辩而不繁说,多力而不伐功,此以名誉扬天下,言无务为多而务为智,无务为文而务为察。故彼智无察,在身而惰,反其路者也。善无主于心者不留,行莫辩于身者不立。名不可简而成也,誉不可巧而立也。君子以身戴行者也。思利寻焉,忘名忽焉,可以为士于天下者,未尝有也。

(选自《墨子·修身第二》)


【注】①谮慝:恶意的诽谤。②隳颠:秃顶。这里指年纪大。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君子战虽有        陈:同“阵”,阵法。
B.必察迩            来:招徕。
C.名不               徒:白白地。
D.唯圣人乎            其:难道。
【小题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君子之道也/贫则见廉/富则见义/生则见爱/死则见哀/四行者不可虚假/反之身者也
B.君子之道也贫/则见廉/富则见义/生则见爱/死则见哀/四行者不可虚假/反之身者也
C.君子之道也/贫则见廉/富则见义生/则见爱死/则见哀四行者不可虚假/反之身者也
D.君子之道也/贫则见廉/富则见义/生则见爱/死则见哀/四行者不可虚假/反之/身者也
【小题3】下面各项中,全部属于墨子“修身”观点的是(     
①勇为本焉 ②君子察迩 ③贫则见廉,富则见义 ④多力而伐功 ⑤言无务为多而务为智 ⑥君子以身戴行者也
A.①③⑥B.①②④C.②④⑥D.③⑤⑥
【小题4】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准确的一项是(     
A.第一段中,墨子从行军打仗、丧葬和求学三个方面说起,并以根基不牢就不要期望枝繁叶茂为喻,意在告诫我们做事要从基础做起。
B.作者认为一个人品德好不好,从与他关系亲近的朋友亲戚的德行就能看出。所以贤明的君主治理天下,必定会选拔贤士辅佐自己。
C.二、三两段中,作者大量运用排比句,讲明了君子应有的思想认识和行为准则。条理清晰,同时极具气势,发人深省。
D.第四段中,正反对比鲜明,告诉我们君子的言行是一致的;嘴上说得好听,却只是想着牟利,甚至不顾名誉,这样是不能成为天下贤士的。
【小题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据财不能以分人者,不足与友。
(2)务言而缓行,虽辩必不听;多力而伐功,虽劳必不图。
2020高一·全国·专题练习
知识点:文言文断句文言文翻译分析信息,归纳要点一般文言虚词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常衮,京兆人也。父无为,三原县丞,以衮累赠仆射。衮,天宝末举进士,历太子正字。宝应二年,选为翰林学士、考功员外郎、知制诰。衮文章俊拔,当时推重。性清直孤洁,不妄交游。时朝廷多事,西北边虏,连为寇盗。衮累上章陈其利害,代宗甚顾遇之,加集贤院学士。时中官刘忠翼权倾内外泾原节度马璘又累著功勋恩宠莫二各有亲戚干贡部及求为两馆生衮皆执理人皆畏之与杨绾同掌枢务,代宗尤信重绾。绾弘通多可,衮颇务苛细,求清俭之称,与绾之道不同。先是,百官俸料寡薄,绾与衮奏请加之。时韩滉判度支,衮与滉各骋私怀,所加俸料厚薄由已。衮有亲戚任文学者给十二千,而给洗马十千。然太子洗马,实司经局长官,文学为之贰。其轻重任情,不通时政,多如此类。无几,杨绾卒,衮独当政。故事,每日出内厨食以赐宰相,馔可食十数人,衮特请罢之,迄今便为故事。又将故让堂厨,同列以为不可而止。议者以为厚禄重赐,所以优贤崇国政也,不能,当辞位,不宜辞禄食。政事堂有后门,盖宰相时到中书舍人院,咨访政事,以自广也,衮又塞绝其门,以示尊大。既惩元载为政时公道梗涩,贿赂朋党大行,不以财势者无因入仕,衮一切杜绝之。中外百司奏请,皆执不与,尤排摈非文辞登科第者。衮与绾志尚素异,嫉而怒之。有司议谥绾为文贞,衮微讽比部郎中苏端令驳之,毁绾过甚,端坐黜官。时既无中书侍郎,舍人崔祐甫省事,衮以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得总中书省,遂管综中书胥吏、省事去就及其案牍,祐甫不能平之,累至忿竞。遂令祐甫分知吏部选事,所拟官又多驳下。建中四年正月,时年五十五。

(节选自《旧唐书·常衮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时中官刘忠翼权倾内外/泾原节度马璘/又累著功勋/恩宠莫二/各有亲戚干贡部/及求为两馆生/衮皆执理/人皆畏之 /
B.时中官刘忠翼权倾内外/泾原节度马璘又累著功勋/恩宠莫二/各有亲戚干贡部及求为两馆生/衮皆执理/人皆畏之 /
C.时中官刘忠翼权倾内外/泾原节度马璘/又累著功勋/恩宠莫二/各有亲戚/干贡部及求为两馆生/衮皆执理/人皆畏之 /
D.时中官刘忠翼权倾内外/泾原节度马璘又累著功勋/恩宠莫二/各有亲戚/干贡部及求/为两馆生/衮皆执理/人皆畏之 /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京兆原是汉朝京畿都城地域的名称,也是古代行政单位,隋唐均设京兆尹管理该地区。
B.贡部是主持贡举的部门,唐代的科举分为常例的“贡举”和皇帝因事临时设置的“制举”。
C.“领省事”中“领”一般指高级官员兼任低级职务,也可指低级官员暂时代理高级职务。
D.卒指人死,《礼记》记载“天子死曰崩,诸侯死曰薨,大夫死曰不禄,士人曰卒,庶人曰死”。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常衮出身不高,后来历任要职。他父亲只是县丞,他凭借科举走上仕途,前后担任多个官职,最终位居宰相。
B.常衮关注边疆,严守科举公正。他陈述边疆利害的奏章受到皇帝重视,在科举选拔中严拒权贵亲属请托。
C.常衮务求清廉,为政不讲私情。他在处理政事时对各方面要求严格且琐碎,相比之下,杨绾则宽宏通达。
D.常衮心胸狭窄,有时做事武断。他即使在杨绾死后也一直对其心存怨恨,在选官任人上比较武断,违背常情。
【小题4】把文中面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议者以为厚禄重赐,所以优贤崇国政也,不能,当辞位,不宜辞禄食。
(2)中外百司奏请,皆执不与,尤排摈非文辞登科第者。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韩凭妻

宋康王舍人韩凭,娶妻何氏,美。康王夺之。凭怨,王囚之,为城旦。妻遗凭书,缪其辞曰:“其雨淫淫,河大水深,日出当心。”既而王得其书,以示左右,左右莫解其意。臣苏贺对曰:“其雨淫淫,言愁且思也;河大水深,不得往来也;日出当心,心有死志也。”俄而凭乃自杀。

其妻乃阴腐其衣。王与之登台,妻遂自投台;左右揽之,衣不中手而死。遗书于带曰:“王利其生,妾利其死,愿以尸骨,赐凭合葬!

王怒,弗听,使里人埋之,冢相望也。王曰:“尔夫妇相爱不已,若能使冢合,则吾弗阻也。宿昔之间,便有大梓木生于二冢之端,旬日而大盈抱。屈体相就,根交于下,枝错于上。又有鸳鸯雌雄各一,恒栖树上,晨夕不去,交颈悲鸣,音声感人。宋人哀之遂号其木曰相思树相思之名起于此也南人谓此禽即韩凭夫妇之精魂

今睢阳有韩凭城。其歌谣至今犹存。

【小题1】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囚之,为城旦   论:定罪。
B.其雨淫淫                 淫淫:雨水连绵不断的样子。
C.宿昔之间                 宿昔:旦夕,形容时间短。
D.旬日而大盈抱          旬日:半个月,即十五天。
【小题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宋人哀之/遂号/其木曰相思树/相思之名起于此也/南人谓/此禽即韩凭夫妇之精魂
B.宋人哀之遂号/其木曰相思树/相思之名起于此也/南人谓此禽/即韩凭夫妇之精魂
C.宋人哀之/遂号其木曰相思树/相思之名/起于此也/南人谓此禽即韩凭夫妇之精魂
D.宋人哀之/遂号其木/曰相思树/相思之名/起于此也/南人谓此禽/即韩凭夫妇之精魂
【小题3】对本文有关内容的分析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讲述了韩凭妻不慕富贵,忠于爱情,跳台自杀的故事,故事曲折动人,富有浪漫主义色彩。
B.本文讲述了韩凭夫妇坚贞不渝的爱情,歌颂韩凭妻机智勇敢、不畏强暴、不慕富贵的高贵品质。
C.本文通过写韩凭夫妇忠贞不渝的爱情故事,从侧面揭露了宋康王之类封建统治者的残暴无耻。
D.结尾写韩凭夫妇的墓上长出相思之树,夫妇化鸟,手法虽与《孔雀东南飞》结尾不同但表达的愿望和情感一致。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王利其生,妾利其死,愿以尸骨,赐凭合葬!
(2)尔夫妇相爱不已,若能使冢合,则吾弗阻也。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华佗,字元化,沛国谯人也,游学徐土,兼通数经。沛相陈珪举孝廉太尉黄琬辟,皆不就。晓养性之术,时人以为年且百岁,而貌有壮容。又精方药,其疗疾,合汤不过数种,心解分剂,不复称量,煮熟便饮,语其节度,舍去,辄愈。军吏梅平得病,除名还家,家居广陵,未至二百里,止亲人舍。有顷,佗偶至主人许,主人令佗视平,佗谓平曰:“君早见我,可不至此。今疾已结,促去可得与家相见,五日卒。”应时归,如佗所刻。佗行道,见一人病咽塞,嗜食而不得下,家人车载欲往就医。佗闻其呻吟,驻车,往视,语之曰:“向来道边有卖饼家,蒜齑大酢,从取三升饮之,病自当去。”即如佗言,立吐蛇一枚,悬车边,欲造佗。有一郡守病,佗以为其人盛怒则差,乃多受其货而不加治,无何弃去,留书骂之。郡守果大怒,令人追捉杀佗。郡守子知之,属使勿逐。守瞋恚既甚,吐黑血数升而愈。广陵太守陈登得病,胸中烦懑,面赤不食。佗脉之。即作汤二升,先服一升,斯须尽服之。食顷,吐出三升许虫,赤头皆动,半身是生鱼脍也,所苦便愈。佗曰:“此病后三期当发,遇良医乃可济救。”依期果发动,时佗不在,如言而死。太祖闻而召佗,佗常在左右。太祖苦头风,每发,心乱目眩。佗针鬲,随手而差。佗之绝技,凡此类也。然本作士人,以医见业,意常自悔。后太祖亲理,得病笃重,使佗专视。佗曰:“此近难济,恒事攻治,可延岁月。”佗久远家思归,因曰:“当得家书方,欲暂还耳。”到家,辞以妻病,数乞期不反太祖累书呼又敕郡县发遣佗恃能厌食事犹不上道太祖大怒使人往检若妻信病赐小豆四十斛宽假限日若其虚诈便收送之于是传付许狱,考验首服。荀彧请曰:“佗术实工,人命所悬,宜含宥之。”太祖曰:“不忧,天下当无此鼠辈耶?”遂竟佗。

(节选自《三国志•华佗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太祖累书呼/又敕郡县发遣佗/恃能厌食事/犹不上道/太祖大怒使人往检若/妻信病/赐小豆/四十斛宽假限日/若其虚诈/便收送之/
B.太祖累书/呼又敕郡县发遣佗/恃能厌食事/犹不上道/太祖大怒/使人往检若/妻信病/赐小豆/四十斛宽假限日/若其虚诈/便收送之/
C.太祖累书/呼又敕郡县发遣/佗恃能厌食事/犹不上道/太祖大怒/使人往检/若妻信病/赐小豆四十斛宽假限日/若其虚诈/便收送之/
D.太祖累书呼/又敕郡县发遣/佗恃能厌食事/犹不上道/太祖大怒/使人往检/若妻信病/赐小豆四十斛/宽假限日/若其虚诈/便收送之/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孝廉,“孝”指孝顺父母,“廉”指品行廉洁,是汉代以来举荐人才的一种科目。汉武帝时开始令郡国每年推举孝廉各一名。
B.太尉,官名,由战国时秦国的国尉演变而来。秦统一以后改称太尉,为全国最高的军事长官,为三公之一。
C.郡守是古时候的一种官名,始置于战国。战国各国在边地设郡,派官防守,官名为“守”。本系武职,后渐成为地方行政长官。
D.考,指对嫌犯作考察,进行犯罪事实的取证工作。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华佗才华出众,医术精湛。华佗年轻的时候曾外出游学,学习各种经书,被举荐为孝廉但不赴任。后虽凭借医术闻名,却常常为自己的职业感到后悔。
B.华佗善于养生,精通药方。华佗懂得养生的方法,当时的人认为他超过百岁依旧像年青人一样。华佗治病时候,给病人配制药方能心中有数,不用称量。
C.华佗智慧聪明,用计治病。郡守生病,华佗接受他的礼品却不救治,还留信辱骂他,而郡守的儿子也从旁帮忙让郡守吐血而痊愈。
D.华佗医术高超,有预见性。广陵郡太守陈登患病,华佗为他诊脉并煮汤药,陈登所受病痛就好了。华佗告诉他,三年后还会复发,如果没有遇到良医就会死亡,果然如华佗所言。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即如佗言,立吐蛇一枚,悬车边,欲造佗。
(2)到家,辞以妻病,数乞期不反。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