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文言文阅读 适中0.65 引用4 组卷13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吴汉,字子颜,南阳宛人也。汉为人质厚少文及得召见遂见亲信建武二年封汉为广平侯明年春围苏茂于广乐 周建招聚十余万人救广乐。汉将轻骑迎与之战,不利,堕马伤膝,还营。诸将谓汉曰:“大敌在前而公伤卧,众心惧矣。”汉乃勃然裹创而起,椎牛飨士。令军中曰:“今日封侯之秋,诸君勉之!”于是军士激怒,人倍其气。旦日,齐鼓而进,建军大溃。时鬲县五姓共逐守长,据城而反。诸将争欲攻之,汉不听,曰:“使鬲反者,皆守长罪也。敢轻冒进兵者斩!”乃移告郡,使收守长,而使人谢城中。五姓大喜,即相率归降。建武5年,贼率五万余人夜攻汉营,军中惊乱,汉坚卧不动,有顷乃定。即夜发精兵出营突击,大破其众。十二年春,汉乃进军攻广都,拔之。遣轻骑烧成都市桥。帝戒汉曰:“但坚据广都,待其来攻,勿与争锋。若不敢来,公转营迫之,须其力废,乃可击也。”汉乘利进逼成都,阻江北为营,使刘尚将万余人屯于江南。帝闻大惊,让汉曰:“比敕公千条万端,何意临事悖乱!与尚别营,事有缓急,不复相及。”诏书未到,谢丰、袁吉将众十许万攻汉,使别将将万余人劫刘尚,令不得相救。汉与大战一日,兵败,走入壁。汉乃召诸将厉之曰:“欲潜师就尚于江南,并兵御之。成败之机,在此一举。”于是多树幡旗,使烟火不绝,夜衔枚引兵与刘尚合军,丰等不觉。明日,汉悉兵迎战,遂大破之。汉从征伐,诸将见战陈不利,或多惶惧,失其常度;汉意气自若,方整厉器械,激扬士吏。汉尝出征,妻子在后买田业。汉还,让之曰:“军师在外,吏士不足,何多买田宅乎!”及,赐谥曰忠侯。

(选自《后汉书·吴汉传》,有删节)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汉为人质厚少文/及得召见/遂见亲信建武/二年封汉为广平侯/明年春/围苏茂于广乐/
B.汉为人质厚/少文及得召见/遂见亲信/建武二年封汉为广平侯/明年春/围苏茂于广乐/
C.汉为人质厚/少文及得召见/遂见亲信建武/二年封汉/为广平侯/明年春围苏茂于广乐/
D.汉为人质厚少文/及得召见/遂见亲信/建武二年/封汉为广平侯/明年春/围苏茂于广乐/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檄:中国古代官府往来文书的下行文种名称之一,用来表示征召或声讨。
B.建武:是西汉皇帝汉光武帝刘秀的第一个年号,也是西汉的第一个年号。
C.衔枚:古代军队秘密行动时,让兵士口中横衔着枚,防止说话,以免敌人发觉。
D.薨:指古代诸侯死去,也可用于皇帝的高级妃嫔、皇子或者封王的贵族。
【小题3】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吴汉抓住时机,激励将士。建武三年,吴汉在广乐包围了苏茂,用封侯的好处来激励众将士努力战斗。
B.吴汉很有谋略,做事果断。面对诸将争着想攻打据城而反的时鬲县五姓的情形,吴汉果断禁止并移檄告郡。
C.吴汉处变不惊,机智应敌。当谢丰率五万多人夜间进攻吴汉军营时,他镇定自若,后于当夜派精兵出营突击。
D.吴汉轻视田产,一心为公。吴汉得知他的妻子和孩子在他出征时购买了田宅,就用将士们供给不足批评他们。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汉乃勃然裹创而起,椎牛飨士。
(2)但坚据广都,待其来攻,勿与争锋。
20-21高一上·贵州毕节·阶段练习
知识点:《后汉书》编撰古代文化常识文言文断句文言文翻译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孝章皇帝讳炟,少宽容,好儒术。建初元年,诏曰:朕以无德,奉承大业,夙夜栗栗,不敢荒宁,而灾异仍见,与政相应。朕既不明,涉道日寡,又选举乖实,俗吏伤民,官职耗乱,刑罚不中,可不忧与!明政之小大,以得人为本;乡举里选,必累功劳。每寻前世举人贡士,或起吠亩,不系阀阅。敷奏以言,则文章可采;明试以功,则治有异迹。文质彬彬,朕甚嘉之。其令太傅、三公、二千石、郡国守相举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之士各一人。四年,诏,于是下太常,大夫、博士、议郎及诸儒会白虎观,讲议五经同异,帝亲称制临决焉。七年,诏曰:车驾行秋稼,观收获,皆精骑轻行,无他辎重。不得辄修道桥,遣吏逢迎,刺探起居,以为烦扰也。”

元和二年,诏曰:“《云:‘民有产子者,复勿算三岁。’今诸怀妊者,赐胎养谷人三斛,复其夫勿算一岁,著以为令。又诏曰:方春生养,万物莩甲①,宜助萌阳以育时物。其令有司罪非殊死且勿案验及吏民条书相告不得听受冀以息事宁民敬奉天气立秋如故间敕二千石各尚宽明,而今富奸行赂于下,贪吏枉法于上,使有罪不论而无过被刑,甚大逆也。夫以苛为察,以刻为明,以轻为德,以重为威,四者或兴,则下有怨心。吾诏书数下,冠盖接道,而吏不加治,民或失职,其咎安在?勉思旧令,称朕意焉。又诏曰:律十二月立春,不报以囚。《月令》冬至之后,有顺阳助生之文,而无鞠狱断刑之政。朕咨访儒雅,稽之典籍,以为王者生杀,宜顺时气。其定律无以十一月、十二月报囚②。

(选自《群书治要·后汉书·本纪》)

【注】①莩甲:萌芽。②报囚:判决囚犯。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其令有司/罪非殊死/且勿案验/及吏民条书/相告不得听受/冀以息事/宁民敬奉/天气立秋如故/
B.其令有司/罪非殊死/且勿案验/及吏民条书相告/不得听受/冀以息事宁民/敬奉天气/立秋如故/
C.其令有司/罪非殊/死且勿案验/及吏民条书相告/不得听受/冀以息事/宁民敬奉/天气立秋如故/
D.其令有司/罪非殊/死且勿案验/及吏民条书/相告不得听受/冀以息事宁民/敬奉天气/立秋如故/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贡士,旧指地方向朝廷荐举人才;文中是对会试考中者的称呼,应考者是各省的举人。
B.二千石,汉制,郡守俸禄为二千石,即月俸禄一百二十斛,因此称郡守为“二千石”。
C.博士,官名,秦汉时掌管图书,后为学术上专通一经或精通一艺、从事教授生徒之职。
D.立春,二十四节气之首,中国以立春为春季的开始,立春后气温回升,万物开始复苏。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汉章帝勤理政务,重视选人。面对荐举名不副实、刑罚有失得当等诸多乱象忧心忡忡,因此责令有关官员精心举荐贤能。
B.汉章帝重视儒学,体恤民情。召集大夫、博士、诸儒等辩讲五经同异,并亲临裁决;巡行地方,轻车简从,不扰百姓。
C.汉章帝颁布新令,鼓励生育。新增规定:百姓生育,免三年人头税;有怀孕的,赐给孕妇胎养谷,丈夫免一年人头税。
D.汉章帝为人仁厚,为政宽容。要求官员宽大清明,着力矫正行贿枉法、刑罚苛刻之风,规定十一月、十二月不判决囚犯。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明政之小大,以得人为本;乡举里选,必累功劳。
(2)吾诏书数下,冠盖接道,而吏不加治,民或失职,其咎安在?
【小题5】对于当时举荐乖实不当的现象,汉章帝提出了怎样的选人标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申屠刚字巨卿,扶风茂陵人也。刚质性方直,常慕史䲡、汲黯之为人。仕郡功曹。平帝时,王莽专政,朝多猜忌,遂隔绝帝外家冯、卫二族,不得交宦,刚常疾之。及举贤良方正,因对策曰:“臣闻王者承天顺地,典爵主刑,不敢以天官私其宗,不敢以天罚轻其亲。陛下宜昭然觉悟,内和亲戚,外绝邪谋。”书奏,莽令元后下诏曰:“刚所言僻经妄说,违背大义。其罢归田里。”

后莽篡位,刚遂避地河西,转入巴、蜀,往来二十许年。及隗嚣据陇右,欲背汉而附公孙述。刚说之曰:“愚闻人所归者天所与,人所畔者天所去也。伏念本朝躬圣德,举义兵,龚行天罚,所当必摧,诚天之所福,非人力也。将军宜上应天心,下酬人望,为国立功,可以永年。嫌疑之事,圣人所绝。以将军之威重,远在千里,动作举措,可不慎与?今玺书数到,委国归信,欲与将军共同吉凶。布衣相与,尚有没身不负然诺之信,况于万乘者哉!今何畏何利,久疑如是?卒有非常之变,上负忠孝,下愧当世。夫未至豫言,固常为虚,及其已至,又无所及,是以忠言至谏,希得为用。诚愿反复愚老之言。”嚣不纳,遂畔从述。

建武七年,诏书微刚。刚将归,与嚣书曰:“愚闻专己者孤拒谏者塞孤塞之政亡国之风也夫圣人不以独见为明而以万物为心。顺人者昌,逆人者亡,此古今之所共也。将军以布衣为乡里所推,素以忠孝显闻,是以士大夫不远千里,慕德乐义。今苟欲决意徼幸,此何如哉?”嚣不纳。刚到,拜侍御史,迁尚书令

光武尝欲出游,刚以陇蜀未平,不宜宴安逸豫。谏不见听,遂以头轫乘舆轮,帝遂为止。时内外群官,多帝自选举,加以法理严察,职事过苦,尚书近臣,至乃捶扑牵曳于前,群臣莫敢正言。刚每辄极谏,又数言皇太子宜时就东宫,简任贤保,以成其德,帝并不纳。以数切谏失旨,数年,出为平阴令。复征拜太中大夫,以病去官,卒于家。

(摘编自《后汉书·卷二十九第十九 申屠刚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愚闻专己者孤/拒谏者塞/孤塞之政/亡国之风也/夫圣人不以独见为明/而以万物为心
B.愚闻专己者孤/拒谏者塞/孤塞之政亡/国之风也/夫圣人/不以独见为明/而以万物为心
C.愚闻专己者/孤拒谏者/塞孤塞之政亡/国之风/也夫圣人/不以独见为明/而以万物为心
D.愚闻专己者/孤拒谏者/塞孤塞之政/亡国之风也/夫圣人不以独见为明/而以万物为心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贤良方正:贤良,才能德行好;方正,正直。和孝廉一样,它也为汉代选拔人才的科目之一。
B.尚书令:秦汉时是掌管文书奏章的官员,隋唐以后尚书令为尚书省长官,宰相职。
C.功曹:为郡守、县令的主要佐吏。主管考察记录业绩,协助处理选用人员等事。
D.外家:泛指皇族的外戚,一般是指皇帝母亲家族。文中指平帝母亲家的冯、卫两族人。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申屠刚性格刚直,直言敢谏。王莽专政之时,对皇亲国戚也施行暴政,而申屠刚不顾个人安危,向朝廷上书,建议皇上不要受王莽胁迫,要遵守五常之教,接纳至亲。最终被王莽罢官归田。
B.申屠刚宁折不弯、一生无悔。申屠刚每每极力劝谏,宁死不屈。他多次提出让皇太子进入东宫,但光武帝都不同意,最终因为他的直谏而被外放。
C.申屠刚执著韧性,不屈不挠。在王莽篡位后,申屠刚为了免遭其祸害,就躲避到河西、巴蜀之地,长达二十多年。终于到建武七年,他被朝廷征召为侍御史,后升为尚书令。
D.申屠刚深谋远虑,锲而不舍。申屠刚分别两次当面游说隗嚣,对他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在其已经投降公孙述之后,还反复劝说其要顺应天命,顺应民心,归顺汉帝,不要一意孤行。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 今何畏何利,久疑如是?卒有非常之变,上负忠孝,下愧当世。
(2)将军以布衣为乡里所推,素以忠孝显闻,是以士大夫不远千里,慕德乐义。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窦武,字游平,扶风平陵人,安丰戴侯融之玄孙也。父奉,定襄太守。武少以经行著称,常教授于大泽中,不交时事,名显关西。

延熹八年,长女选入掖庭,桓帝以为贵人,拜武郎中。在位多辟名士,清身疾恶,礼路不通,妻子衣食裁充足而已。是时,羌蛮寇难,岁俭民饥,武得两宫赏赐,悉散与太学诸生,及载看粮于路,丐施贫民。兄子绍,为庞贲中郎将,性疏简奢侈。武每数切厉相戒,犹不觉悟,乃上书求退绍位,又自责不能训导,当先受罪。由是绍更遵节,大小莫敢违犯。

时国政多失,内官专宠,李膺、杜密等为党事考逮。永康元年,上疏谏曰:“臣幸得遭盛明之世,逢文武之化,岂敢怀禄逃罪,不竭其诚!近者奸臣牢修,造设党议,遂收前司隶校尉李膺、太仆社密、御史中丞陈翔、太尉掾范滂等逮考,连及数百人,旷年拘录,事无效验。臣惟膺等建忠抗节,志经王室,此诚陛下稷、契、伊、吕之佐,而虚为奸臣贼子之所诬枉,天下寒心,海内失望。惟陛下留神澄省,时见理出,以厌人鬼喁喁之心。”书奏,因以病上还城门校尉、槐里侯印绶。帝不许,有诏原李唐、杜密等,自黄门北寺、若卢、都内诸狱,系因罪轻者皆出之。

其冬,帝崩,无嗣。武入白太后遂征立之是为灵帝拜武为大将军常居禁中帝既立论定策功更封武为闻喜侯。

武既辅朝政,常有诛剪宦官之意,太傅陈蕃亦素有谋。时共会朝堂,蕃私谓武曰:“中常侍曹节、王甫等,自先帝时操弄国权,浊乱海内,百姓匈匈,归咎于此。今不诛节等,后必难图。”武深然之。

(王)甫兵渐盛,使其士大呼武军曰:“实武反,汝皆禁,当宿卫宫省,何故随反者乎?先降有赏!”自旦至食时,兵降略尽。武、绍走,诸军追围之,皆自杀,枭首洛阳都亭。

当是时,凶竖得志,士大夫皆丧其气矣。武府掾桂阳胡腾,少师事武,独殡敛行丧,坐以禁锢。武孙辅,时年二岁,逃窜得全。腾以为己子,而使聘娶焉。后举桂阳孝廉。

(节选自《后汉书·窦武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武入白/太后遂征立之/是为灵帝/拜武为大将军/常居禁中/帝既立论定/策功更封/武为闻喜侯/
B.武入白太后/遂征立之/是为灵帝/拜武为大将军/常居禁中/帝既立/论定策功/更封武为闻喜侯/
C.武入白太后/遂征立之/是为灵帝/拜武为大将军/常居禁中/帝既立论定/策功更封/武为闻喜侯/
D.武入白/太后遂征立之/是为灵帝/拜武为大将军/常居禁中/帝既立/论定策功/更封武为闻喜侯/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郎中,本是帝王侍从官的通称,备顾问差遣等。后以侍郎、郎中、员外郎为各部要职。
B.诸生,古代经考试录取而进入中央、府、州、县各级学校,包括太学学习的生员。
C.禁兵,也直接称作禁军,中国古代皇帝的亲兵,即侍卫宫中及扈从的部队。
D.《后汉书》,作者为南朝宋范晔,它与《史记》《汉书》《宋史》合称为“前四史”。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窦武清正廉洁,仗义疏财。他不接受别人送礼贿赂,妻子儿女的衣食仅够饱暖而已;把所得赏赐分给太学诸生,用车载粮食饭菜施送给贫苦百姓。
B.窦武身居高位,担忧国事。他官至郎中、大将军、闻喜侯等,在位时为朝廷征召很多名士;他担忧国家政事,上疏要求严惩内官。
C.窦武仗义执言,不徇私情。李膺、杜密等人为奸臣陷害,他上疏直言,为其平反;侄儿窦绍工作疏懒,窦武上疏请求撤他的职,并深深自责。
D.窦武疾恶如仇,兵败自杀。宦官胡作非为,危害朝政,因而他经常有诛杀宦官的想法;无奈王甫人多势众,他兵败逃跑,被围后自杀身亡。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惟陛下留神澄省,时见理出,以厌人鬼喁喁之心。
(2)自旦至食时,兵降略尽。武、绍走,诸军追围之,皆自杀,枭首洛阳都亭。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