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适中0.65 引用1 组卷85
阅读课文第一部分下面文段,完成问题。

我在好几篇小说中都提到过一座废弃的古园,实际就是地坛。许多年前旅游业还没有开展,园子荒芜冷落得如同一片野地,很少被人记起。

地坛离我家很近。或者说我家离地坛很近。总之,只好认为这是缘分。地坛在我出生前四百多年就坐落在那儿了,而自从我的祖母年轻时带着我父亲来到北京,就一直住在离它不远的地方——五十多年间搬过几次家,可搬来搬去总是在它周围,而且是越撤离它越近了。我常觉得这中间有着宿命的味道:仿佛这古园就是为了等我,而历尽沧桑在那儿等待了四百多年。

它等待我出生,然后又等待我活到最狂妄的年龄上忽地残废了双腿。四百多年里,它一面剥蚀了古殿檐头浮夸的琉璃,淡褪了门壁上炫耀的朱红,坍记了一段段高墙又散落了玉砌雕栏,祭坛四周的老柏树愈见苍幽,到处的野草荒藤也都茂盛得自在坦荡。这时候想必我是该来了。十五年前的一个下午,我摇着轮椅进入园中,它为一个失魂落魄的人把一切都准备好了。那时,太阳循着亘古不变的路途正越来越大,也越红。在满园弥漫的沉静光芒中,一个人更容易看到时间,并看见自己的身影。

自从那个下午我无意中进了这园子,就再没长久地离开过它。我一下子就理解了它的意图。正如我在一篇小说中所说的:在人口密聚的城市里,有这样一个宁静的去处,像是上帝的苦心安排。

两条腿残废后的最初几年,我找不到工作,找不到去路,忽然间几乎什么都找不到了,我就摇了轮椅总是到它那儿去,仅为着那儿是可以逃避一个世界的另一个世界。我在那篇小说中写道:没处可去我便一天到晚耗在这园子里。跟上班下班一样,别人去上班我就摇了轮椅到这儿来。园子无人看管,上下班时间有些抄近路的人们从园中穿过,园子里活跃一阵,过后便沉寂下来。”“园墙在金晃晃的空气中斜切下—溜荫凉,我把轮椅开进去,把椅背放倒,坐着或是躺着,看书或者想事,撅一杈树枝左右拍打,驱赶那些和我一样不明白为什么要来这世上的小昆虫。”“蜂儿如一朵小雾稳稳地停在半空;蚂蚁摇头晃脑捋着触须,猛然间想透了什么,转身疾行而去;瓢虫爬得不耐烦了,累了祈祷一回便支开翅膀,忽悠一下升空了;树干上留着一只蝉蜕,寂寞如一间空屋;露水在草叶上滚动,聚集,压弯了草叶轰然坠地摔开万道金光。”“满园子都是草木竟相生长弄出的响动,悉悉碎碎片刻不息。这都是真实的记录,园子荒芜但并不衰败。

除去几座殿堂我无法进去,除去那座祭坛我不能上去而只能从各个角度张望它,地坛的每一棵树下我都去过,差不多它的每一米草地上都有过我的车轮印。无论是什么季节,什么天气,什么时间,我都在这园子里呆过。有时候呆一会儿就回家,有时候就呆到满地上都亮起月光。记不清都是在它的哪些角落里了。我一连几小时专心致志地想关于死的事,也以同样的耐心和方式想过我为什么要出生。这样想了好几年,最后事情终于弄明白了:一个人,出生了,这就不再是一个可以辩论的问题,而只是上帝交给他的一个事实;上帝在交给我们这件事实的时候,已经顺便保证了它的结果,所以死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死是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这样想过之看我安心多了,眼前的一切不再那么可怕。比如你起早熬夜准备考试的时候,忽然想起有一个长长的假期在前面等待你,你会不会觉得轻松一点?并且庆幸并且感激这样的安排?

【小题1】下列对选段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在选段中通篇采用概述式的笔法,选择地坛中极具代表性的一些对象,通过与时间和历史、自然和生命的对话,深刻地感悟到了生命的真谛。
B.夕阳残照地坛的断壁颓垣,时间的伟力、岁月的无情、宇宙的浩渺、历史的凝重,衬托出个体的微不足道。
C.选段写作风格独特,在内容上打破了抒情、议论与叙事、写景的间隔,以思辨为主导,从始至终自由洒脱而又饱含情感,容量丰富,内涵饱满。
D.“仿佛这古园就是为了等我,而历尽沧桑在那儿等待了四百多年”一句运用拟人的手法,含蓄深挚地刻画出作者与地坛的同病相怜及精神交流。
【小题2】文中“地坛离我家很近。或者说我家离地坛很近”两句,看似平淡、重复,其实含意丰富。结合文本,说说你的理解。
20-21高一上·山西朔州·阶段练习
知识点:史铁生(1950-2010)《我与地坛》《务虚笔记》理解重要句子含意分析体裁特征和表现手法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命若琴弦

史铁生

莽莽苍苍的群山之中走着两个瞎子,一老一少,一前一后,两顶发了黑的黑帽起伏攒动,匆匆忙忙,像是随着一条不安静的河水在漂流。无所谓从哪儿来,也无所谓到哪儿去,每人带一把三弦琴,说书为生。

这正是说书的旺季。老瞎子想赶着多说些书,整个旺季领着小瞎子一个村子一个村子紧走,一晚一晚紧说。

老瞎子说书开头常是这么几句:“自从盘古分天地,三皇五帝到如今,有道君王安天下,无道君王害黎民。轻轻弹响三弦琴,慢慢稍停把歌论,歌有三千七百本,不知哪本动人心。”于是听书的众人喊起来,老的要听董永卖身葬父,小的要听武二郎夜走蜈蚣岭,女人们想听秦香莲。这是老瞎子最知足的一刻,他不慌不忙地喝几口水,待众人的吵嚷声鼎沸,便把琴弦一阵紧拨,唱道:“今日不把别人唱,单表公子小罗成。”或者:“茶也喝来烟也吸,唱一回哭倒长城的孟姜女。”满场立刻鸦雀无声。

一早起小瞎子病了。一连好几天,老瞎子无论是烧火、淘米,还是给小瞎子挖药、煎药,总想那张药方和琴弦。弹断最后一根就可以去抓药了,然后就能看见这个世界:他无数次爬过的山,无数次走过的路,无数次感到过温暖和炽热的太阳,梦想着的蓝天、月亮和星星。心里总在说:“我非要最后看一眼不可。”晚上仍一个人到野羊坳去说书。

“你那三弦子弹的还差着远呢。咱的命就在几根琴弦上,我师父当年就这么跟我说。”“我都听过八百遍了。您师父还给您留下一张药方,您得弹断一千根琴弦才能去抓那服药,吃了药您就能看见东西了。”“你信不信?”“一千根断了的琴弦还不好弄?”小瞎子忍不住嗤嗤地笑。

“笑什么笑!你以为你懂得多少事?得真正是一根一根弹断了的才成。”

老瞎子显得有些激动,五十年中翻了多少架山,走了多少里路哇。挨了多少回晒,挨了多少回冻,心里受了多少委屈呀。一晚上一晚上地弹,心里总记着,得真正是一根一根尽心地弹断了才成。现在快盼到了,绝出不了这个夏天了。他抓起自己的琴来摇了摇,叠好的纸片碰在蛇皮上发出细微的响声,那张药方就在琴槽里。

夜里老瞎子翻来覆去睡不安稳,全力去想那张药方和琴弦:还只剩最后几根了。那时就可以去抓药了,然后就能看见这个世界。他朦胧中所盼望的东西似乎比这要多得多……

七十年中所受的全部辛苦就为了最后能看一眼世界,这值得吗?他问自己。几天后的一个晚上,老瞎子弹断了最后两根琴弦。两根弦一齐断了。他没料到。他几乎是连跑带爬地上了野羊坳,小瞎子吓了一跳:“怎么了,师父?”

“小子,明天我就去抓药。”

老瞎子从琴槽中取出一张叠得方方正正的纸条。他想起这药方进琴槽时,自己才二十岁。

小瞎子也把那药方放在手里摸了一会儿,也有了几分肃穆。

“你师爷一辈子才冤呢。”“他弹断了多少根?”“他本来能弹够一千根,可他记成了八百。要不然他能弹断一千根。”

天不亮老瞎子就上路了。那张他保存了五十年的药方原来是一张无字的白纸。他不信,请了多少识字而又诚实的人帮他看,人人都说那果真是一张无字的白纸。他整天躺在炕上,不弹也不唱,他只是再不想动弹,吸引着他活下去、走下去、唱下去的东西骤然间消失干净。他一天天迅速地衰老。

直到忽然想起了他的徒弟,那孩子在等他回去。他一路走,便怀恋起过去的日子,才知道以往那些奔奔忙忙兴致勃勃的翻山、走路、弹琴,乃至心焦、忧虑都是多么欢乐!那时有个东西把心弦扯紧,虽然那东西原是虚设。老瞎子想起他师父临终时的情景。他师父把那张自己没用上的药方封进他的琴槽,说:“记住,人的命就像这琴弦,拉紧了才能弹好,弹好了就够了。”

在深山里,老瞎子找到了小瞎子。

“我想睁开眼看看,师父,我想睁开眼看看!”

“那就弹你的琴弦,”老瞎子说,“一根一根尽力地弹吧。”

“您已经看见了吗?师父,您现在看得见了?”

小瞎子伸手去摸师父的眼窝,老瞎子把他的手抓住。

“记住,得弹断一千二百根。”

“一千二?”

“把你的琴给我,我把这药方给你封在琴槽里——咱的命就在这琴弦上。”

“怎么是一千二,师父?”

“是一千二。我没弹够,我记成了一千。”老瞎子想:这孩子再怎么弹吧,还能弹断一千二百根?永远扯紧欢跳的琴弦,不必去看那无字的白纸……

现在让我们回到开始:

莽莽苍苍的群山之中走着两个瞎子,一老一少,一前一后,两顶发了黑的草帽起伏攒动,匆匆忙忙,像是随着一条不安静的河水在漂流。无所谓从哪儿来、到哪儿去,也无所谓谁是谁……

(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一张无字的白纸,却被瞎子师徒当做是可以医好瞎眼的奇方,还代代相传,流毒深远,作者借此批判了封建迷信思想。
B.老瞎子不惧险阻翻山越岭、匆忙赶路,用几十年的心血想要将一千根琴弦弹断,这就是他一生追求光明的过程。
C.小瞎子曾反复说“我想睁开眼看看”,这是遭受不公平的人对命运的不甘,饱含着痛苦与挣扎。
D.“无所谓从哪儿来到哪儿去,也无所谓谁是谁”强调了生命追求的永恒性和普遍性,升华了小说主题。
【小题2】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第一段用群山衬托人物的渺小,细节描写“发了黑的黑帽起伏攒动”,写出帽子主人贫穷、匆忙等特征。
B.小说第三段描写老瞎子精彩的说书开场场面,丰富了小说的内容,也从正侧两面突显了老瞎子的说书艺人形象。
C.小说末段与开头照应,给读者展示了一幅空旷生动、意境辽远的画面,给人以空中鸟瞰和高处远眺的庄严感。
D.小说中随处可见的比喻、象征、夸张等手法,很好地强化了小说的艺术感染力,增强了小说的艺术表现效果。
【小题3】老瞎子最终像他的师父一样,把“药方”封在了徒弟的琴槽里。如何理解这里“药方”的含义?
【小题4】《命若琴弦》作为史铁生极负盛名的“寓言小说”,凝聚了作者对生命的深刻思考。你从中得到了哪些启示?请结合文本具体分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命若琴弦

史铁生

“你师爷一辈子才冤呢。”

“他弹断了多少根?”

“他本来能弹够一千根,可他记成了八百。要不然他能弹断一千根。”

天不亮老瞎子就上路了。他说最多十天就回来。谁也没想到他竟去了那么久。

老瞎子回到野羊坳时已经是冬天。漫天大雪,灰暗的天空连接着白色的群山。没有声息,处处也没有生气,空旷而沉寂。所以老瞎子那顶发了黑的草帽就尤其攒动得显著。他蹒蹒跚跚地爬上野羊岭。庙院中衰草瑟瑟,蹿出一只狐狸,仓皇逃远。

村里人告诉他,小瞎子已经走了些日子。

“我告诉他等我回来。不知道他干嘛就走了。他没说去哪儿?留下什么话没?”

“他说让您甭找他。”

“什么时候走的?”

人们想了好久,都说是在兰秀儿(小痞子的心上人)嫁到山外去的那天。老瞎子心里便一切全明白。

众人劝老瞎子留下来,这么冰天雪地的上哪几去?不如在野羊坳说一冬天书。老瞎子指指他的琴,人们见琴柄上空荡荡已经没了琴弦。老瞎子面容也憔悴,呼吸也孱弱,嗓音也沙哑了,完全变了个人。他说得去找他的徒弟。

若不是还想着他的徒弟,老瞎子就回不到野羊坳。那张他保存了五十年的药方原来是一张无字的白纸。他不信,请了多少识字而又诚实的人帮他看,人人都说那果真是一张无字的白纸。老瞎子在药铺前的台阶上坐了一会儿,他以为是一会儿,其实已经几天几夜,骨头一样的眼珠在询问苍天,脸色也变成骨头一样的苍白。有人以为他是疯了,安慰他,劝他。老瞎子苦笑:七十岁了再疯还有什么意思?他只是再不想动弹,吸引着他活下去、走下去、唱下去的东西骤然间消失干净。就像一根不能拉紧的琴弦,再难弹出悦耳的曲子。老瞎子的心弦断了,准确地说,是有一端空无所系了。老瞎子在一个小客店里住了很久觉得身体里的一切都在熄灭。他整天躺在炕上,不弹也不唱,一天天迅速地衰老。直到忽然想起他的徒弟,他知道自己的死期将至,可那孩子在等他回去。

茫茫雪野,皑皑群山,天地之间攒动着一个黑点。走近时,老瞎子的身影弯得如一座桥。他去找他的徒弟。他知道那孩子目前的心情、处境。

他一路走,便怀恋起过去的日子,才知道以往那些奔奔忙忙兴致勃勃的翻山、赶路、弹琴,乃至心焦、忧虑都是多么欢乐!那时有个东西把心弦扯紧,虽然那东西原是虚设。老瞎子想起他师父临终时的情景。他师父把那张自己没用上的药方封进他的琴槽。“您别死,再活几年,您就能睁眼看一回了。”说这话时他还是个孩子。他师父久久不言语。最后说:“记住,人的命就像这琴弦,拉紧了才能弹好,弹好了就够了。”不错,他的一辈子都被那虚设的目的拉紧,于是生活中叮叮当当才有了生气。重要的是从那绷紧的过程中得到欢乐,老瞎子知道怎么对自己的徒弟说了。

在深山里,老瞎子找到了小瞎子。

小瞎子正跌倒在雪地里。一动不动,想那么等死。老瞎子懂得那绝不是装出来的悲哀。小瞎子哭了几天几夜,老瞎子就那么一声不吭地守着。火光和哭声惊动了野兔子、山鸡、野羊、狐狸和鹞鹰……

终于小瞎子说话了:“干嘛咱们是瞎子!”

“就因为咱们是瞎子。”老瞎子回答。

终于小瞎子又说:“我想睁开眼看看,师父,我想睁开眼看看!哪怕就看一回。”

“你真那么想吗?”

“真想,真想……”

老瞎子把篝火拨得更旺些。

雪停了。铅灰色的天空中,太阳像一面闪光的小镜子,鹞鹰在平稳地滑翔。

“那就弹你的琴弦,”老瞎子说,“一根一根尽力地弹吧。”

“师父,您的药抓来了?”小瞎子如梦方醒。

“记住,得真正是弹断的才成。”

“您已经看见了吗?师父,您现在看得见了?”

小瞎子挣扎着起来,伸手去摸师父的眼窝。老瞎子把他的手抓住。

“记住,得弹断一千二百根。”

“一千二?”

“把你的琴给我,我把这药方给你封在琴槽里。”老瞎子现在才懂了师父当年对他说的话……你的命就在这琴弦上。

“怎么是一千二,师父?”

“是一千二。我没弹够,我记成了一千。”老瞎子想:这孩子再怎么弹吧,还能弹断一千二百根?永远扯紧欢跳的琴弦,不必去看那无字的白纸……

这地方偏僻荒凉,群山不断。荒草丛中随时会飞起一对山鸡,跳出一只野兔、狐狸,或者其他小野兽。山谷中鹞鹰在盘旋。

现在让我们回到开始:

莽莽苍苍的群山之中走着两个瞎子,一老一少,一前一后,两顶发了黑的草帽起伏攒动,匆匆忙忙,像是随着一条不安静的河水在漂流。无所谓从哪儿来到哪几去,也无所谓谁是谁……

(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中老瞎子和他的师父都是智者勇者,都历经了世事沧桑和梦想幻灭,都通过追加两百根琴弦来给徒弟留下活着的目标和希望。
B.小说结构严谨,详略得当又前后照应。老瞎子离开那么久的原因篇首并未详细展开,先设疑;文中再通过回忆叙写原因进行照应。
C.小说中“雪停了。铅灰色的天空中,太阳像一面闪光的小镜子”从侧面预示着小瞎子在万念俱灰后又重新获得活着的支撑。
D.小说语言优美,有一种诗意苍凉的韵味。文中反复对群山和雪野加以渲染描写,既推动了情节的发展,又使小说具有诗化特点。
【小题2】分析小说题目“命若琴弦”的含义。
【小题3】本文最后两段有怎样的表达作用?请结合文本内容进行赏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女孩和老人

史铁生

十四岁的女孩,独自在街上逛了很久很久:吃了十二根冰棍,踢遍了路边所有的邮筒,在马路牙子走了有两站地……最后来到一片空场上看别人驯鸟。驯鸟的人走了,围观的人群也都散了——她还在空场上坐着不想回家。

这时候,一个老人提着鸟笼向她走来。他们认识了,一老一少谈得挺投机。

蜡嘴雀可真不错。可我没钱买。女孩说。

你要是想买本正经书什么的,你妈大概多少钱都给。

唉!您怎么知道的?女孩子惊奇地看着老人。老人笑笑,觉得她这神气可真熟悉。

我妈是个老朽。她开始用脚后跟磕那树根。我妈是个老朽,连我给同学写封信都不行。

给男同学写还是给女同学写呀?

男同学,怎么了?我们光是谈学习上的事。您不信?

我干嘛不信呀?我信。这没什么,依我看这没什么。老人对女孩子说,我十岁时就喜欢上一个十岁的小姑娘,因为她会唱一支歌。

什么歌?您唱一个,我看我会不会。

老人咳嗽一下,想了想,当我幼年的时候,母亲教我歌唱,在她慈爱的眼里,隐约闪着泪光。老人唱得很轻,嗓子稍稍沙哑。

老人说:你得让我好好想想,好些年不唱了。

这歌挺好听。她说。当我幼年的时候,母亲教我歌唱。在她慈爱的眼里,隐约……是隐约吗?在她慈爱的眼里,隐约闪着泪光。

唉,你唱得可真像,老人看着她,终于明白她像谁了,还是你行。女孩子又唱了几遍,发觉自己原来能唱得这么好听,一时也感到惊讶。

我想送给你一只鸟。老人说。我家里有只鹦鹉新近孵了几只小鹦鹉,等再长大点儿,我给你带来。那些小家伙儿准保你更喜欢。

推婴儿车的老人走过一棵小树,车里并没有孩子,而是五六只鸟笼。笼子上罩着粗针大线缝成的笼套,画眉都不叫。老人身着黑色秋装,给女孩子带来一对白色的鹦鹉。女孩子穿了一身红。

两只哪,都给我?女孩子喜出望外,把插在婴儿车上的两根木棍摘下来,每根木棍上站着一只白鹦鹉,脖子上都挂着金属链。

您家也有这样的婴儿车呀?

我的孙子自小跟着我,这会儿都大了,这车没用了,冬天出来遛鸟我用它当拐棍儿。”“我们家也有跟这一模一样的婴儿车,是我小时候坐的,现在也没用了。

你妈一个人把你带大可不容易。老人说。

可不吗?上班下班她推着我,有一回下雪天,她摔了一大跤,把嘴都摔流血了。那会儿我光会哭。

可你还说你妈是个老朽。

我什么时候说了?

没说就好。带大一个孩子你以为容易吗?夏天怕热着,怕中暑。中了暑就拉稀,得吃藿香正气水,孩子懂什么?不喝。不喝就得狠狠心往下灌。

最怕得肺炎,喘气儿又急又不吃东西,身子缩成一团儿就像个绒球儿,没精打采的。得用葡萄糖水把土霉素化开,掰着嘴一滴一滴往里喂,弄不好能要了命。

我得过肺炎,我还住过院呢。我妈说我差点儿死了。

经常也得吃点儿荤腥儿,喇喇蛄、知了、油葫芦、蜘蛛什么的都行。有种叫三道纹儿的蜘蛛,脊背上有三条纹儿,最好了。

吃蜘蛛哇?

冬天没这些东西了,就养点儿黄粉虫,就是粮食里长的小虫。放在瓦罐里养,温度在十五到二十五度之间就行。

您是说鸟呢吧?

是呀?你这老半天听什么呢?

女孩子大笑起来:我还当是说您孙子呢!我说的呢,怎么给人吃蜘蛛吃喇喇蛄呀。她又笑得跪在地上,两只白鹦鹉有些惊慌。

老人的脸腾地红了,呆愣着说不出话来光咽唾沫。他才想起来,原来是要说自己的孙子来着,怎么就说到喇喇蛄去了呢?一瞬间他真感到自己是老了,说着说着就弄不清在说什么了。近来他常常把人和鸟弄混,把年月弄混,把天和地都能弄混。

女孩子一直在笑,和那两只鹦鹉玩得开心极了。我得走了。一会儿我得练嗓子,我决定学唱歌了。

看着女孩子端着白鹦鹉走远,老人心里空空落落。这时他忽然记起那支歌后半部分的歌词来。他想喊住女孩子,喊她回来告诉她往下怎么唱,可是,那红色的身影和那两个小白点已经走得看不见了。那支歌的后半部是这么唱:②如今我教我的孩子们,唱这首难忘的歌曲,我辛酸的眼泪,滴滴流在我这憔悴的脸上。

(选自史铁生小说《礼拜日》,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女孩一开始称妈妈“老朽”,后又否认说过,说明经过老人的启发,她慢慢开始理解母亲对她管教中蕴含的爱意。
B.老人在教女孩唱歌的过程中,“终于明白她像谁了”,赞叹女孩歌唱得好,隐含着他对美好的年少时代的怀念。
C.老人从婴儿车,谈到了养育孙子的艰辛,却把自己孙子和鸟弄混了,可见他真的老了、糊涂了。
D.女孩和母亲在生活中互不理解,产生隔阂,但是却能和陌生人倾心交谈,展示着少女阶段人生的另一种孤独的困境。
【小题2】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主要通过对话和环境烘托来塑造人物形象,这两种常见的表现手法,很好地凸显了老人与女孩不同的形象特点。
B.本文使用了象征和隐喻手法,女孩和老人有着符号意义,分别代表了人对人生理解的早期懵懂和透彻领悟两个阶段。
C.作者刻画人物笔法成熟老练,小说中女孩母亲并没有正面出场,但她的保守和对女儿细致入微的关心,从女孩的话语中可以感知。
D.作者善于借助具体的物象来推动情节的发展。例如老人由婴儿车引发出父母养育孩子的辛苦、不易的感慨。
【小题3】本文构思精巧,请结合全文谈谈以“鸟”为线索的精妙之处。
【小题4】选文以老人回忆起女孩没听到的歌词作结,请简要谈谈这样安排的合理性。并分别写出①②处画横线的歌词含义。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