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适中0.65 引用2 组卷16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蜂拥而至

徐嘉青

魏强是个短视频控,有着不少粉丝。这天是周六,好友邹涛约他去乡下转悠,两人开着车出发了,快到时看到路边有个卖蜂蜜的商贩,邹涛提议说:“要不咱下去买两瓶?”

于是,两人下了车。到了摊子前,魏强问道:“这蜂蜜咋卖?”商贩是个中年男子,漫不经心地伸出一只手晃了晃。

魏强拿起一瓶蜂蜜,拧开盖子看了看,又放在鼻子下闻了闻,用夸张的表情说:“真香啊,这蜂蜜保准假不了。”说完,他冲着中年男子问:“老兄,价能降点吗?”

中年男子摇摇头,吐出了句话:“不能,一瓶最多便宜一毛钱。”

两人站起身来,打算上车走人。中年男子一看,忽地站了起来,一个箭步跳过去,伸出两只胳膊拦住了他们,说:“不能走!东西你们看了,价也给你们降了,到头来却不买了,这可说不过去!”

邹涛怒气冲冲地说:“哟呵,看样子你是要强卖了?光天化日之下,我看你是没有王法了!”说完,他将中年男子的手臂拨到一边,径直向车子走去,魏强也赶紧跟了上去。

中年男子俯身抓起一瓶蜂蜜,随后追了过去。到了车子跟前,他一把拉住邹涛,叫嚷道:“不买别想走!”

邹涛着实生气了,用劲儿把手臂一收,中年男子猝不及防,被带了个趔趄,手中的蜂蜜飞了出去,偏偏落在车子的前窗上,就听“啪”的一声,蜂蜜瓶子的盖儿被磕开了,里面的蜂蜜流了出来,在车窗上上形成了一条淡黄色的线。

这下,中年男子可不干了,过去一把拉住邹涛,说:“你不把这瓶蜂蜜的钱给我,想走?没门儿!”

魏强想息事宁人,把钱包拿出来,从里面掏出五十块钱递了过去,没好气地说:“给你!”

中年男子斜着眼睛看了看,说:“你打发叫花子呀?”

邹涛反问道:“难不成还是五百块?”中年男子点了点头。

魏强急了:“刚才说好的价,五十块一瓶,啥时候成了五百块?”

中年男子说:“一开始我就是这个价,我可从没说过五十块一瓶,那可是你说的。”

这下魏强和邹涛无话可说了。邹涛要报警,魏强说:“算了算了,花钱消灾吧!”说完,魏强从钱包里拿出五百块钱,递给了中年男子。中年男子送过来两瓶新的蜂蜜,还有四百块钱。他说刚才是和他们开玩笑的,这蜂蜜就是五十块一瓶。

坐到车里,魏强不由得一阵感慨。他发动车子,正准备走,忽然想起前车窗上还洒有蜂蜜,就拿了条毛巾,打算将蜂蜜擦掉,谁知就在准备下车的瞬间,手碰到了雨刮器开关,雨刮器“刷”的一下就工作了起来。这下倒好,蜂蜜原本是一条线,现在变成了一大片,几乎将整个车前窗都给罩住了。

副驾驶座上的邹涛眼疾手快,连忙关上了雨刮器开关。魏强拎着条毛巾下了车,刚准备用毛巾擦,忽然惊讶地冲着车里叫道:“邹涛,你快点下来看看!”邹涛一边拉开车门下来,一边问:“咋了?”

魏强指着车前窗说:“你看!

邹涛一看,只见上面爬了不少的蜜蜂,而且数量还在不断增加着,没过多久,那上面已是黑压压的一片了。邹涛拉了拉旁边目瞪口呆的魏强,说:“老魏,还不快拿手机!”魏强这才恍然大悟,赶快掏出手机,拍了一段短视频,并配上了文字:车子被蜜蜂包围,缘于何故?

短视频发出去之后,魏强着实吃了一惊,竟有了数十万的点击量,而且还有人在后面揣测咋回事,魏强说明了刚才的情况。有人立刻回应说:“能引来这么多蜜蜂,这蜂蜜绝对假不了,强哥是从哪儿买的?”魏强就把路过的那个地方说了,这件事就算告一段落。

过了些天,邹涛突然来找魏强,一见面就笑着说:“老魏,我要谢谢你呀!自从你发过短视频后,原本无人知晓的蜂蜜,有好些人专门开车过去买,都卖脱销了。”魏强愣了愣问:“你咋知道的?”邹涛笑着说:“实话跟你说了吧,那是我对口扶贫的村子,村里有养蜜蜂的传统,我寻思着把这个传统变成产业,谁知到头来,蜂蜜竟然卖不出去。后来我一琢磨,还是得扩大宣传呀,可广告费咱又出不起,我就想起了你……”

魏强恍然大悟。两人相互看着对方,不由得哈哈大笑起来。

(本文选自2019年第22期《故事会》)

【小题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头就点明魏强是短视频玩家,“有着不少粉丝”,为后文情节发展做铺垫。
B.小说写卖蜂蜜的男子强买强卖,邹涛与中年男子撕扯,魏强被逼高价买下了蜂蜜。
C.小说一波三折,卖蜂蜜的男子最后给魏强送来两瓶蜂蜜和四百块钱,并且说明只是和顾客开个玩笑,这缓和了小说的矛盾。
D.作为扶贫干部,邹涛在一次出游中灵感大发,让扶贫村里的蜂蜜打开了销路。
【小题2】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结构严谨,开头为下文埋下伏笔,使蜂蜜脱销的情节合情合理。
B.“怒气冲冲”“着实生气”“要报警”等词语,突出了邹涛急躁的个性特点。
C.卖蜂蜜的男子推动了情节发展,由于他的“无理取闹”才有蜂蜜溅到车窗上的情节。
D.小说贴近时代,语言朴素自然,故事情节跌宕起伏,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小题3】请分析小说标题“蜂拥而至”的含义及作用。
【小题4】你认为小说的主人公是魏强,还是邹涛?请结合文本加以探究。
20-21高二上·全国·阶段练习
知识点:分析标题的含义和作用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中国现当代小说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高贵的清贫

——徐贵祥

油菜花开时节,我们来到方志敏的故乡——湖塘村。此处是个宜居的山坳,四面环山,一幢阔大而又古色古香的木楼坐落在山根处,旁边是两汪平静的水塘。这就是方志敏故居。

一路上,不时听到当地朋友介绍方志敏家族的历史,有几个年轻女子,还眉飞色舞地说方志敏是她们心目中的白马王子——据说,方志敏身高1.82米,高大俊朗,才华横溢自不必说,在担任闽浙皖赣苏维埃主席的时候,身穿白色西装,骑一匹白色骏马,当真是白马王子的标志性装束。

是的,方志敏有阔绰的童年和少年时代。事实上,回顾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那些投身革命的知识分子,大都有殷实的家境,他们不缺吃穿,不乏体面的生活,可是他们放 弃了,因为信仰,因为要革命,因为要建设可爱的中国。从他们的手里经过的财富成千上万,可是他们自己,却往往连一个铜板也没有。

并不是每个人都配得上“清贫”这个字眼的,仅仅身无分文,还不是清贫。清贫是一种境界,只有精神高贵的清贫才是真正的清贫。

方志敏的故事很多,散珠碎玉一般遗落在闽浙晚赣的山水草木之间。给我印象最深刻的,还是在他被俘之后,国民党屡次派出高官劝降,甚至蒋介石亲自出面许以高官厚禄,均被方志敏在谈笑中拒绝。

我们后来从各种渠道看到的方志敏,戴着镣铐,神色泰然自若。在方志敏创立的闽浙皖赣苏维埃根据地首府葛源,我看到一张方志敏身穿军装挥手告别的照片,那是在他率部北上抗日的前夕,在葛源的枫林村,那个高高举过头顶、直直指向天空的手势,让 我好像明白了,为什么那么多女孩子说方志敏是她们的梦中情人。那个手势沉稳、自 信、决绝,释放出一个男人、一个具有骑士精神的革命者勇敢无畏的力量。那一瞬间,我对身边的朋友说,方志敏不仅是一位革命英雄,也是一个贵族。

这个当年才30多岁的年轻人,在闽浙皖救四省交界的地方创建了革命根据地,发行货币,兴办学校,开设医院,还构建了股市,这一切都是超前的。他是按照苏联社会主义的模式经营着他的根据地,让那里的老百姓都过上好日子。那时候的方志敏,学管着闽浙皖赣苏区的政治、经济、军事大权,可谓一言九鼎,从他手里经过的真金白银不 在少数,可是,在“方志敏式”的苏维埃政府内,节俭却蔚然成风,连铅山县委买了 12元黄烟,都受到严厉的批评,被挖苦为“好阔气的铅山县委”。

回想小学时代读过的《清贫》,我突然发现那个时候我并没有真正读懂,不,几十年后仍然没有读懂。放眼望去,如今在心里再默默地诵读那些文字,似乎从字里行间领略到另一种风景。北上部队受到国民党军队的围追堵截,在生死考验的关头,方志敏拒 绝脱离部队,拒绝逃生,坚持和同志们战斗在一起,后因叛徒出卖,在藏身的柴堆里被俘。在敌人的刺刀下面,这个命悬一线的囚徒,就像个调皮的孩子,居高临下地打量着因为搜不到铜板而失望的士兵,冷静地看着他们的眼神和表情,甚至还有几分幸灾乐祸:“是不是还要问问我家里有没有一些财产,请等一下,让我想一想,啊,记起来了, 有的有的,但不算多。去年暑天我穿的几套旧的汗褂裤,与几双缝上底的线袜……但我说出那几件‘传世宝’来,岂不要叫那些富翁齿冷三天?清贫,洁白朴素的生活,正是我们革命者能够战胜许多困难的地方!”

尽管多少年过去了,我至今仍然记得英国作家伏尼契的小说《牛虻》中的那个情节,作为革命者的牛虻——亚瑟被执行枪决的前后。亚瑟从一开始就对即将到来的死亡谈笑风生并且评头论足,唇枪舌剑拒绝忏悔。在士兵向他射击时,他一次次地嘲笑和校正士兵的枪法,“来吧,孩子们,不要害怕,朝这儿打!”

而在今天,行走在蒙蒙细雨的湖塘村,我清晰地看到了另一个更加伟大的亚瑟。他领导了更多的亚瑟,而且他的清贫是为了更多的人不再清贫,今天的清贫是为了明天不再清贫,这样的清贫才是高贵的清贫。

[选自《人民日报》(海外版),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篇写方志敏故居的木楼“古色古香”,虽用语简单,却足以显示主人家境殷实,曾经有过体面的生活。
B.文章两次写到年轻女孩心目中的方志敏由外及内,一方面表现方志敏的外在形象,另一方面表现他的内在精神。
C.“好阔气的铅山县委”,虽说是挖苦,实则是批评,可见,方志敏不仅严格要求自己,更希望全体革命者厉行节俭。
D.作者说自己“领略到另一种风景”,是指作者在认识到方志敏生活清贫的基础上,更认识到了他被捕时的镇定自若。
【小题2】纵观全文,如何理解标题“高贵的清贫”?
【小题3】为全面而深刻地认识和理解方志敏,作者运用了哪些资源和手段?请结合文章简要分析。
阅读下列文章,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走读西湖

王旭烽

(一)

风雅从湖西开始,也许是再顺理成章不过的事情了。

“西”是一个迷人的指向,一个浪漫的地方,西湖之西,是西的重叠,是西的强调,是西的极致。在西湖的西边,我预感了那种令人怦然心动的神秘的美。

在语焉不详中寻找历史;在茅道芦巷中叩访遗踪,在锈迹斑斑中擦拭亮光;与长眠的人文、历史和自然共同经历苏醒,与这块城市的湿地共同呼吸绿色空气,并沉醉在其间,那是一种怎么样的感受呢……

(二)

朋友们若第一次到杭州来,由我引领游西湖,我首先带他们去的,必定就是孤山。

我个人以为,凡到杭州来的游人,首先到的应该是孤山。用一到两天时间,把孤山初品之后,再散向湖上各处。都说纲举目张,孤山,就是西湖的纲。

因为你在这里领略到了西湖的深度——文澜图与 《四库全书》是标志:你在这里见识了英雄美人,这里有苏小小的爱情和秋理的碧血:这里有高僧与处士,梅妻鹤子与春雨尺人让你尘虑尽消:你在这里将领略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西泠印社的金石书画会让你知道什么是艺术的高山仰止:你也在这里丈量了西湖的宽度,见识了高度。 在这里鸟瞰西湖,从四照阁上投下你的目光到三堤与三岛,你才知道什么是天城:你应该参观浙江博物馆和美术馆,一部浙江的文明史大致领略;然后,你到楼外楼去品尝西湖。当你缓缓归去的时候,无论走灵隐路,走白堤,还是走北山路,都是美不胜收的路……

(三)

尽管西湖有许多迫不及待就要看到的地方,我还是以为,对西湖的水的游历是本质的。因此,湖上,是你走向西湖的核心部分。

湖上,在地理概念中,并非一般意义上的西湖的湖面上,近现代社会生活中,江浙一带文人,往往喜欢把上海称为海上,把杭州称为湖上。

虽然如此,我这里的“湖上”,依旧是以湖水为根本要义的。湖上的三堤,除了杨公堤我们已经在湖西之行中领略过了,其他白堤和苏堤,那就是天才大诗人写在西湖湖面上的大诗行,我们不去亲历,怎么心领神会呢?湖上的三岛,那海上仙境、理想世界的人间再现,是一定要登临的。由此,我们可以加深中国文化中关于至美至善世界的心身感受。

上世纪上半叶,有人评点杭州的市色,说应该是湖色。而所谓的湖色,就是一种类似于 林黛玉的“黛”,那样的颜色,那就应该是偏于碧色的吧。

然而苏东坡的湖色有光,水光潋滟,那是明亮绚丽之色,五彩缤纷之色,那就是五光十色吧——总之,湖上,就是万千气象、无穷丰富、瞬息万变的美……

(四)

而空的山色中,就隐藏着许多的事物了。因此,杭州的山,是值得探究的山,是要花点工夫进去的,用一点心力进去的。在杭州的山间,感官的一味享受是不可取的,你最好有一点准备,了解一点儿往事,知道某些掌故,这样,杭州的山虽然不高,你却会越走越深

杭州三面环山,山山各有风貌,我选中的那几座,则是人文和自然涵量相对丰富的。我总是偏向于那些有人的精神渗透其间、有人的印记分布其间的景观。你浏览其间,甚至不知不觉,把山本身都给忘了。

因此,对杭州的山的欣赏,真的是从山脚的第一步就开始的了,从山门就开始了。高度在这里,不是标准,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杭州的山是不高的,杭州的山,又是极高的,这就要看你用哪一种态度 去登临了。

(五)

为什么如此飘飘欲仙的轻盈的西湖,却又有雷霆万钧之重?

西湖是没有人敢轻薄的地方。因为西湖,已经光荣地被英灵们选中,西湖是伟大的心灵最好的栖息地。由此我想起了瓦雷里的诗句:多好的酬劳啊/经过了一番沉思/你终得放眼远眺于神明的宁静。也想起了钱塘乡亲袁枚的诗:赖有岳于双少保/人间始觉重西湖。

要把游戏的心情放下,要带着虔诚的信仰去那里,要像朝圣一样地去朝拜岳庙那样的地方……

(六)

而西湖的有些地方,则是智慧之地。

杭州在历史上是曾被称为东南佛国的。杭州的佛事之盛,有目共睹。环湖的寺院,如今已经云散了许多,那存在的,便就越发得庄严国度了。

杭州的道教与基督教,也有它们各自的渊源,它们同时相安无事地聚集在湖上,各有各的信徒,各有各的欣赏者。

有许多人并非因为相信来世而去烧香,就我个人而言,所有的宗教寺庙,都是艺术殿堂。

西湖集中了三大宗教中的一些重要事像,是人们在湖上游历时增长知识,开阔眼界,又启发智慧的好去处。

(七)

杭州,岂是那三言两语说得清楚的。我从小生活在杭州,自以为“家在西子湖上”,我依然说不清杭州。但杭州是可观的,杭州与西湖体, 游湖带着了城,游城又带着了湖。在那样的重叠之中,你一次次地游历,你会爱上这座城市。

比如,很少有人前杭州到孔庙去,而孔庙的碑林,实在是值得去。你去过热闹的市民的清河坊, 再走几步路,你就能看到那读书人的秀才们的孔庙了。

你还非常应该去问一问杭州的茶,你在湖上喝到的茶,在别处是的确喝不到的。

至于各个博物馆,至于胡宅,至于大师们的画室,它们都会引你走进这座城市的心脏部位,让人听到这个城市的心弦的跳动,这个城市的灵魂的呼吸。

这些镶嵌在城市深处的珍珠, 是要你做个有心人,一粒粒去捡起来,穿起来,再挂在脖子上的。

西湖是一座书院,我们是书院的学子,我们在湖上走读。

【小题1】赏析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在文中的含义。
①杭州的山虽然不高,你却会越走越深
②西湖是没有人敢轻薄的地方
【小题2】作者为什么说“杭州的山是不高的,杭州的山,又是极高的”?请结合文章分析。
【小题3】文章以“走读西湖”为题有何好处?请简要分析。
【小题4】文章结尾说“西湖是一座书院,我们是书院的学子,我们在湖上走读”,请概括“我们”在湖上读出了什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草 绳

沈从文

今天镇上雨水特别好。如今雨又落了整三天。

水再大一点,进了溪里桥洞时,只要是会水,就可以得到些额外的利益。

然而水却并不能如大家愿,涨到河码头木桩标示处,便打趣众人似的止了。人人都失望。

桥头的老兵做了梦,梦到水还要涨。人人都愿意这梦灵验。

“得贵伯,是有的,”说话的,叫二力,十六岁,同得贵打草鞋为生。这时得贵正在一个木制粗糙轮上搓一根草绳,这草绳,大得同小儿臂膊,预备用来捉鱼。

二力蹲坐在房中的一角,用一个硬木长棒槌击打刚才编好的草鞋,脱脱脱的声。那木槌,上年纪了,上面还反着光,如同得贵的秃顶模样。

得贵一只强壮的手抓住那转轮木把用力摇,另一只手则把草捏紧送过去。绳子这样便越来越长了。木轮的轧轧转动声,同草为轮子所挤压时吱吱声,与二力有节奏的硬木棒槌敲打草鞋声,合奏成一部低闷中又显着愉快的音乐。

“得贵伯,我猜这是一定会有的。”二力说的是明日河中的大水。若是得贵对老兵的话生了疑惑时,这时绳子绝不搓得这么上劲的。

“我想我们床后那面网应当早补好,”二力大声说,且停了敲打,“若是明天你老人家捕得一头牛——就是猪也好,可以添点钱,买只船——不,我想我们最好是跳下水去得了一头牛,以外还得一只船,把牛卖去添补船上的家伙,伯伯你掌艄,我拦头,就是那么划起来;——以后整天不是有鱼吃?”

得贵把工作也稍稍慢下来,“我跌到斤丝潭里去谁来救援?”

二力知道是逗他,却说道:“伯伯你装痴!你说我!我是不怕的,明天可泅给你看。”

“伯伯这几年老了,万一吃多了酒一不小心,你能救你伯伯吗?”得贵说了就哈哈大笑,如同一个总爷模样的伟大,然而得贵如今却是一个打草鞋度日的得贵。也许是运气吧。那老兵说得贵晚运是在水面上;这时节,运,或者就在恭候主人。是以得贵想起“晚运”,不服老的兴奋着搓绳,高兴的神气,二力也已看出了。

二力伸手去取那葫芦,又捧葫芦摇,接着递与得贵,“请喝干了吧,剩得有,回头到她那去灌酒又要少一点。那老苗婆——我想她只会占这些小便宜。”

得贵举葫芦朝天,嘴巴斗在葫芦嘴,像亲嘴一个样,啯弄啯弄两大口,才咽下,末了用舌子卷口角的残沥,葫芦便为二力攫过来,二力开门就走了。

绳子更长了,盘在地下像条菜花蛇。得贵仍然不休息,喝了两口“水老官”,力气又强了。

得贵期望若是船,要得就得一只较大一点的,能住三个人就更好——这正派人还想为二力找个老婆呢。

打了八年草鞋的得贵,安安分分做着人,这八年中得了沙湾人正派的尊敬,侄儿看看也大了,自己看看是老了,天若是当真能为正派人安排了幸福,直到老来才走运,这时已是应当接受这晚运的时节了。

不久又听到巷口狗乱吠,二力转家了。

“伯,听人说沿河水消一点了。”

得贵听到只稍稍停转手中木轮子。

“我想这不怕,这里天空有星子,西边天黑得同块漆,总兵营一带总是在落吧。”

二力把绳子试量,到三丈长了,得贵还不即住手。

听得碉堡上更鼓打四下,何处有鸡在叫了,得贵的手还在转轮木把子上用劲转。轮子此时声音已不如先前,像是在呻吟,在叹气,说是罢罢罢,算了罢,算了罢……为了老兵的梦,沙湾的穷人全睁眼做了一个欢乐的好梦。

但是天知道,这河水在一夜中消退了!老兵为梦所诳——他却又诳了沙湾许多人,河里的水偏是那么退得快,致使几多人在第二天原地方扳罾也都办不到,这真只有天知道!老兵简直是同沙湾人开了一个大玩笑,得贵为这玩笑几乎累坏了。从此那个正派人还是做着保留下来的打草鞋事业,待着另一回晚运来变更他的生活。

(节选自《新与旧》,有删节)

【小题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与手法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开头写雨势,具有设置悬念、引出下文的作用,本来雨势很大,应该给沙湾人带来额外的收益,这正是下文得贵和二力搓草绳的原因。
B.桥头的老兵是一个善良的人,他做了个梦,梦到水还要涨。这梦是一个人人都期望的梦,人人也都愿意这梦灵验,以便得到额外的利益。
C.小说中细节描写逼真细腻。得贵举葫芦朝天喝酒的描写,形声兼具。特别是“末了用舌子卷口角的残沥”的细节描写,活画出嗜酒如命的酒鬼形象。
D.老兵说得贵晚运是在水面上,得贵也坚信自己会有晚运,这是得贵的一点精神寄托,因此,得贵与二力期盼雨大,奋力搓绳。
【小题2】结合小说有关内容,概括得贵和二力形象的共同点。
【小题3】结合全文,探究题目“草绳”的好处。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