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文言文阅读 适中0.65 引用1 组卷49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宗悫,字元干,南阳人也。叔父炳,高尚不仕。悫年少时,炳问其志,悫曰:“愿乘长风破万里浪。”炳曰:“汝不富贵,即破我家矣。”兄泌娶妻,始入门,夜被劫。悫年十四挺身拒贼贼十余人皆披散不得入室时天下无事士人并以文义为业炳素高节诸子群从皆好学而悫独任气好武故不为乡曲所称。江夏王义恭为征北将军、南兖州刺史,悫随镇广陵。元嘉二十二年,伐林邑,悫自奋请行。义恭举悫有胆勇,乃振武将军,为安西参军萧景宪军副,随交州刺史檀和之围区粟城。林邑遣将范毗沙达来救区粟,和之遣偏军拒之,为贼所败。又遣悫,悫乃分军为数道,偃旗潜进,讨破之,拔区粟,入象浦。林邑王范阳迈倾国来拒,以具装被象,前后无际,士卒不能当。悫曰:“吾闻狮子威服百兽 。”乃制其形,与象相御,象果惊奔。众因溃散,遂克林邑,收其异宝杂物,不可胜计。悫一无所取,衣栉萧然,文帝甚嘉之。三十年,孝武伐元凶,以悫为南中郎谘议参军,领中兵。孝武即位,以为左卫将军,封洮阳侯,功次柳元景。孝建中,累迁豫州刺史,监五州诸军事。先是,乡人庾业,家甚富豪,方丈之膳,以待宾客;而悫至,设以菜菹粟饭,谓客曰:“宗军人,惯啖粗食。”悫致饱而去。至是,业为悫长史,带梁郡,悫待之甚厚,不以前事为嫌。

大明三年,竟陵王诞据广陵反,悫求赴讨,乘驿诣都,面受节度,上停舆慰勉。悫耸跃数十,左右顾盼,上壮之。及行,隶车骑大将军沈庆之。初,诞诳其众云:“宗悫助我。”及悫至,跃马绕城呼曰:“我宗悫也!”事平,入为左卫将军。五年,从猎堕马,脚折不堪朝直,以为光禄大夫,加金紫。悫有佳牛堪进御,官买不肯卖,坐免官。明年,复职。废帝即位,为宁蛮校尉、雍州刺史,加都督。卒,赠征西将军,曰肃侯。

(节选自《宋书•宗悫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悫年十四/挺身拒贼/贼十余人皆披散不得入室/时天下无事/士人并以文义为业/炳素高节/诸子群从/皆好学/而悫独任气好武/故不为乡曲所称。
B.悫年十四/挺身拒贼/贼十余人皆披散/不得入室时/天下无事/士人并/以文义为业/炳素高节/诸子群从/皆好学/而悫独任气好武/故不为乡曲所称。
C.悫年十四/挺身拒贼/贼十余人皆披散/不得入室/时天下无事/士人并以文义为业/炳素高节/诸子群从/皆好学而悫独/任气好武故不为/乡曲所称。
D.悫年十四/挺身拒贼/贼十余人皆披散/不得入室/时天下无事/士人并以文义为业/炳素高节/诸子群从皆好学/而悫独任气好武/故不为乡曲所称。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除,授予官职,《张衡传》中的“公车特征拜郎中”的“拜”也有这层含义。
B.长史是中国历史上职官名,其执掌事务不一,但多为幕僚性质的官员。
C.表,古代臣属进呈帝王的奏章的一种,用于劝喻或讽谏。
D.谥号是对死去的帝王、贵族、大臣以及其他有地位的人,按其生平事迹进行评定后,给予或褒或贬或同情的称号,始于西周。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宗悫年少志大。他“愿乘长风破万里浪”,却不愿“以文义为业”,家中遇强盗,十四岁的他挺身而出,打跑强盗。
B.宗悫有勇有谋。元嘉年间,征伐林邑,宗悫自愿请战,在作战中善于思考,仿制狮子形状大破敌军“大象阵”,取得赫赫战功。
C.宗悫廉洁朴素。攻占林邑后,面对珍奇异宝,他除随身携带的衣物木梳篦子等物外一无所取,皇帝非常赞赏他。
D.宗悫正直豁达。同乡庾业家甚富有,招待客人多用美味佳肴,而对宗悫却只是酸菜、糙米饭。宗悫任豫州刺史后,不计前嫌,反而举荐他任长史。
【小题4】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林邑遣将范毗沙达来救区粟,和之遣偏军拒之,为贼所败。
(2)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
20-21高二上·安徽六安·阶段练习
知识点:沈约《宋书》文言文翻译史传文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江秉之,字玄叔,济阳考城人也。祖逌,晋太常。父纂,给事中。秉之少孤,弟妹七人,并皆幼稚,抚育娶,罄其心力。初为刘穆之丹阳前军府参军。高祖督徐州,转主薄,仍为世子中军参军。宋受禅,随例为员外散骑侍郎,补太子詹事丞。少帝即位,入为尚书都官郎,出为永世、乌程令,以善政著名东土。征建康令,为治严察,京邑肃然。殷景仁为领军,请为司马。复出为山阴令民户三万政事烦扰讼诉殷积阶庭常数百人秉之御繁以简常得无事宋世唯顾觊之亦以省务著绩,其余虽复刑政修理,而未能简事。以在县有能,迁补新安太守。

元嘉十二年,转在临海,并以简约见称。所得禄秩,悉散之亲故,妻子常饥寒。人有劝其营田,秉之正色曰:食禄之家,岂可与农人竞利!在郡作书案一枚,及去官,留以付库。

其后晋寿太守郭启玄亦有清节,卒官。元嘉二十八年,诏曰:故绥远将军、晋寿太守郭启玄往街命虏庭,秉意不屈,受任白水,尽勤靡懈,公奉私饩,纤毫弗纳,布衣蔬食,饬躬惟俭。故超授显邦,以甄廉绩。而介诚苦节,终始匪贰,身死之日,妻子冻馁,志操殊俗,良可哀悼。可赐其家谷五百斛。

史臣曰:夫善政之于民,犹良工之于也,用功寡而成器多。汉世户口殷盛,刑务简阔,郡县民,无所横扰,劝赏威刑,事多专断。尺一诏书,希经邦邑,龚、黄之化,易以有成。降及晚代,情伪繁起,民减昔时,务多前世,立绩垂风,艰易百倍。若以上古之化,治此世之民,今吏之良,抚前代之俗,则武城弦歌,将有未暇;淮阳卧治,如或可勉。未必今才陋古,盖化有淳薄也。

(节选自《宋书·列传第五十二·良吏》)


【注】①埴,黏土。②尺一诏书,亦称尺一牍、尺一板。古时诏板长一尺一寸,所以称天子的诏书为尺一。③龚、黄之化,西汉著名循吏龚遂、黄霸两人都认为治国以德政教化为先,以刑罚制裁为辅。④武城弦歌,孔子的学生子游出任武城宰,以弦歌礼乐教化百姓。⑤淮阳卧治,汲黯治理淮阳郡,善于抓大事而不究小节,因其老病,汉武帝特许他躺在郡阁中治理。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复出为山阴令/民户三万/政事烦扰/讼诉殷积/阶庭常数百人/秉之御繁/以简常得无事/
B.复出为山阴令/民户三万/政事烦扰讼诉/殷积阶庭/常数百人/秉之御繁以简/常得无事/
C.复出为山阴令/民户三万/政事烦扰/讼诉殷积/阶庭常数百人/秉之御繁以简/常得无事/
D.复出为山阴令/民户三万/政事烦扰讼诉/殷积阶庭/常数百人/秉之御繁/以简常得无事/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姻,指男方的父亲,引申为由婚姻关系而形成的亲戚,如《鸿门宴》中“约为婚姻”意为结为亲家。
B.受禅,即接受禅让,指在王朝更迭中新皇帝接受旧帝让给的帝位,又称“封禅”,但与“践祚”不同。
C.“犹良工之于埴也”与《老子四章》“埏埴以为器”两句中的“埴”字意思相同。
D.“郡县治民,无所横扰”与《兼爱》“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两句中的“治”字意思相同。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江秉之对年幼的弟妹尽心竭力,抚育其长大成人,有长兄风范;为官清廉,不忘周济亲友;治县有能,被提拔为太守。
B.江秉之在京都所在地担任县令,任职期间,执法严格,明察善辨,以简御繁,把京畿一带治理得井然有序,清平无事。
C.郭启玄奉命出使虏地,秉持意向而不屈从;担任白水太守时,勤于政务丝毫不懈怠;修身正己,志气节操不同于流俗。
D.江秉之、郭启玄都有清廉节俭的品格,但史臣叙述的侧重点并不同,前者重述其为政治理才能,后者重展现其节操品质。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人有劝其营田,秉之正色曰:“食禄之家,岂可与农人竞利!”
(2)而介诚苦节,终始匪贰,身死之日,妻子冻馁,志操殊俗,良可哀悼。
【小题5】结尾史臣认为古代良吏易得,后代良吏难为,原因有哪些?请简要概括。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谢灵运,陈郡阳夏人也。租玄,晋车骑将军。父瑛,生而不慧,为秘书郎,蚤亡。


太祖登祚,诛徐羡之等,秘书监,再召不起,上使光禄大夫范泰与灵运书敦奖之,乃出就职。使整理秘阁书,补足阙文。以晋氏一代,自始至终,竟无一家之史,令灵运撰《晋,书》,粗立条流;书竟不就。寻迁侍中,日夕引见,赏遇甚厚。灵运诗书皆兼独绝,每文竟,手自写之,文帝称为二宝。既自以名辈,才能应参时政,初被召,便以此自许;既至,文帝唯以文义见接,每侍上宴,谈赏而已。王昙首、王华、殷景仁等,名位素不逾之,并见任遇,灵运意不平,多称疾不朝直。穿池植援,种竹树堇,驱课公役,无复期度。出郭游行或一日百六七十里,经旬不归,既无表闻,又不请急。上不欲伤大臣,讽旨令自解。灵运乃上表陈疾,上赐假东归。

灵运以疾东归,而游娱宴集,以夜续昼,复为御史中丞傅隆所奏,坐以免官。是岁,元嘉五年。灵连既东还,与族弟惠连、东海何长瑜、颍川荀雍、泰山羊璿之,以文章赏会,共为山泽之游,时人谓之四友。惠连幼有才悟,而轻薄不为父方明所知。灵运去永嘉还始宁,时方明为会稽郡。灵运尝自始宁至会稽造方明,过视惠连,大相知赏。时长瑜教惠连读书,亦在郡内,灵运又以为绝伦,载之而去。

灵运因父祖之资,生业甚厚。奴僮既众,义故门生数百。凿山浚湖,功役无已。寻山成岭必造出峻岩燥千重莫不备尽登蹑常著本履上山则去前齿下山去基后肯尝自始宁南山伐木开径真至临海从者数百人。临海太守王惊骇,谓为山贼,徐知是灵运乃安。

(节选自《宋书●列传二十七》)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寻山陟岭/必造幽峻岩嶂/千重莫不备尽/登蹑常著木履/上山则去前齿/下山去其后齿/尝自始宁/南山伐木开径/直至临海/从者数百人
B.寻山陟岭/必造幽峻岩嶂千重/莫不备尽/登蹑常著木履/上山则去前齿/下山去其后齿/尝自始宁/南山伐木开/径直至临海/从者数百人/
C.寻山陟岭/必造幽峻/岩嶂千重/莫不备尽/登蹑常著木履/上山则去前齿/下山去其后齿/尝自始宁南山伐木开径/直至临海/从者数百人/
D.寻山陟岭/必造幽峻/岩嶂千重/莫不备尽/登蹑常著木履/上山则去前齿/下山去其后齿/尝自始宁南山伐木开/径直至临海/从者数百人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征,实行科举考试前选拔官吏的主要方法,指君王征聘社会知名人士充任官员。
B.秘书监,我国封建社会中央政府设置的专掌国家藏书与编校工作的机构和官名。
C.表闻,即上奏表使皇帝知晓(某事)。表,古代臣子给皇帝的奏折,即上表奏事。
D.泰山,即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中的泰山,却并非“岱宗夫如何”中的“岱宗"。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谢灵运恃才傲物。被调任秘书监,文帝两次征召,他不理不睬;而范泰写信称赏后却到任;文帝让他写《晋书》也没写成。
B.谢灵运过于自重。文帝把他的文章和墨迹视为宝贝,他就认为自己应该参与朝政;文帝只把他当文人,他就心中不满。
C.谢灵运公私不分,他无休无止让为国家服劳役的人,为自己干私活:不守纪律,出城游玩,十天半月不回,不请示不请假。
D.谢灵运纵情山水,崇山峻岭、千岩万险,无所不到。他发明一种登山木鞋,上山去掉前齿,下山则去掉后齿,以保持平衡。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以晋氏一代,自始至终,竟无一家之史,令灵运撰《晋书》,粗立条流;书竟不就。
(2)灵运以疾东归,而游娱宴集,以夜续昼,复为御史中丞傅隆所奏,坐以免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陶潜字渊明,或云渊明字元亮,寻阳柴桑人也。曾祖侃,晋大司马。潜少有高趣,尝著《五柳先生传》以自况,曰:先生不知何许人,不详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欣然忘食。性嗜酒,而家贫不能恒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尝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其自序如此,时人谓之实录。亲老家贫,起为州祭酒,不堪吏职,少日,自解归。州召主簿,不就。躬耕自资,遂抱羸疾,复为镇军、建威参军,谓亲朋曰:“聊欲弦歌,以为三径之资,可乎?”执事者闻之,以为彭泽令。郡遣督邮至,县吏白应束带见之,潜叹曰:“我不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人。”即日解印绶去职。赋《归去来》。义熙末,征著作佐郎,不就。江州刺史王弘欲识之,不能致也。潜尝往庐山,弘令潜故人庞通之赍酒具,于半道栗里要之。尝九月九日无酒,出宅边菊丛中坐久,值弘送酒至,即便就酌,醉而后归。潜不解音声,而畜素琴一张,无弦,每有酒适,辄抚弄以寄其意。贵贱造之者,有酒辄设,潜若先醉,便语客:“我醉欲眠,卿可去。”其真率如此。郡将候潜,值其酒熟,取头上葛巾漉酒,毕,还复著之。与子书以言其志:“少年来好书偶爱闲静开卷有得便欣然忘食尝言五六月北窗下卧遇凉风暂至自谓是羲皇上人。”潜元嘉四年卒,时年六十三。

(选自《宋书·列传第五十三》,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少年来/好书偶爱闲静/开卷有得便欣然忘食/尝言五六月北窗下/卧遇凉风暂至/自谓是/羲皇上人
B.少年来/好书偶爱闲静/开卷有得便欣然忘食/尝言五六月北窗下卧/遇凉风暂至/自谓是/羲皇上人
C.少年来好书/偶爱闲静/开卷有得/便欣然忘食/尝言五六月北窗下卧/遇凉风暂至/自谓是羲皇上人
D.少年来好书/偶爱闲静开卷/有得便欣然/忘食/尝言五六月北窗下/卧遇凉风暂至/自谓是羲皇上人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号”多为自己所起,亦有他人所起。是名、字之外的称呼,是人的别称,又叫“别号”。
B.“箪瓢”是装饭和装水的容器,出自《论语·雍也》,是孔子称赞颜回安贫乐道的品质。
C.祭酒,汉魏以后官名,古代主管礼仪的官员,负责在祭祀场合组织仪式,并写作祭文。
D.“束带”指整饰衣冠系上腰带,文中意思是整饰衣服,迎接上司时整饰衣服表示庄重。
【小题3】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陶潜博学多识,擅长写文章。他的《五柳先生传》中的五柳先生被当时人认为是他的真实写照;他在辞去彭泽令时又写了《归去来兮辞》。
B.陶潜仕途短暂。因家庭贫困,亲人年迈,曾做州祭酒,但任职不久就解职回家了;此后还担任过州主簿、镇军、建威参军、彭泽令等职。
C.陶潜清高不群。起初不愿意同江州刺史王弘交往,更不愿意为五斗米向乡里小儿折腰,与郡官交往时也是随性地用头上的葛巾来过滤酒。
D.陶潜任真自得。他去亲朋家喝酒一定要喝完,一点也不收敛情绪,酒酣之时就抚弄无弦琴以寄托情感;如果自己喝醉了,就叫客人先回去。
【小题4】翻译文中画线句子和课文的句子。
(1)潜尝往庐山,弘令潜故人庞通之赍酒具,于半道栗里要之。
(2)项王乃曰:“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吾为若德”。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