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文言文阅读 适中0.65 引用1 组卷81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①初,越巂(音同“西”)太守马谡才器过人,好论军计,诸葛亮深加器异。汉昭烈临终谓亮曰:“马谡言过其实,不可大用,君其察之!”亮犹谓不然,以谡为参军,每引见谈论,自昼达夜。及出军祁山,亮不用旧将魏延、吴懿等为先锋,而以谡督诸军在前,与张郃战于街亭。

②谡违亮节度,举措烦扰,舍水上山,不下据城。张郃绝其汲道,击,大破之,士卒离散。亮进无所据,乃拔西县千馀家还汉中。收谡下狱,杀之。亮自临祭,为之流涕,抚其遗孤,恩若平生。蒋琬谓亮曰:“昔楚杀得臣,文公喜可知也。天下未定而戮智计之士,□不惜乎!”亮流涕曰:“孙武所以能制胜于天下者,用法明也;是以扬干乱法,魏绛戮其仆。四海分裂,兵交方始,若复废法,何用讨贼邪!”

③谡之未败也,裨将军巴西王平连规谏谡,谡不能用;及败,众尽星散,惟平所领千人鸣鼓自守,张郃疑其有伏兵,不往逼也,于是平徐徐收合诸营遗兵,率将士而还。亮既诛马谡及将军李盛,夺将军黄袭等兵,平特见崇显,加拜参军,统五部兼当营事,进位讨寇将军,封亭候。亮上疏请自贬三等,汉主以亮为右将军,行丞相事。

④是时赵云、邓芝兵亦败于箕谷,云敛众固守,故不大伤,云亦坐贬为镇军将军。亮问邓芝曰:“街亭军退,兵将不复相录,箕谷军退,兵将初不相失,何故?”芝曰:“赵云身自断后,军资什物,略无所弃,兵将无缘相失。”云有军资馀绢,亮使分赐将士,云曰:“军事无利,何为有赐!其物请悉入赤岸库,须十月为冬赐。”亮大善之。

(选自司马光《资治通鉴•魏纪三》)


[注释]①扬干:晋悼公之弟。②魏绛:晋悼公时,担任司马,执掌军法。
【小题1】可填入第②段方框处的虚词是(     )。
A.且B.岂C.盖D.然
【小题2】对第③段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王平招降了张郃。
B.诸葛亮上疏自贬,说明他后悔斩马谡。
C.刘备任命诸葛亮为右将军,行丞相事。
D.王平曾规劝马谡,不被采纳
【小题3】分析第②段两次描写诸葛亮“流涕”的内心想法。
【小题4】探究本文的写作意图。
20-21高一上·上海·阶段练习
知识点:司马光(1019-1086)《资治通鉴》概括、分析人物形象史传文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汉诸葛亮闻曹休败,魏兵东下,关中虚弱,欲出兵击魏,群臣多以为疑。亮上言于汉主曰:“先帝深虑以汉、贼不两立,王业不偏安,故托臣以讨贼。以先帝之明量臣之才固知臣伐贼才弱敌强;然不伐贼,王业亦亡,惟坐而待亡,孰与伐之!是故托臣而弗疑也。臣五月渡泸,深入不毛,非不自惜也,顾王业不可偏全于蜀都,故冒危难以奉先帝之遗意也,而议者以为非计。今贼适疲于西,又务于东,兵法乘劳,此进趋之时也。谨陈其事如左:高帝明并日月,谋臣渊深,然涉险被创,危然后安;今陛下未及高帝,谋臣不如良、平,而欲以长计取胜,坐定天下,此臣之未解一也。刘繇、王朗各据州郡,论安言计,今岁不战,明年不征,使孙策坐大,遂并江东,此臣之未解二也。曹操智计殊绝于人,然困于南阳,险于乌巢,危于祁连,殆死潼关,然后定一时耳;况臣才弱,而欲以不危定之,此臣之未解三也。曹操五攻昌霸不下,四越巢湖不成,任用李服而李服图之,委夏侯而夏侯败亡;先帝每称操为能,犹有此失,况臣驽下,何能必胜!此臣之未解四也。自臣到汉中,中间期年耳,然丧赵云、邓铜等七十馀人,此皆数十年之内,纠合四方之精锐,非一州之所有;若复数年,则损三分之二,当何以图敌!此臣之未解五也。今民穷兵疲,而事不可息,住与行,劳费正等,而不及虚图之,欲以一州之地与贼支久,此臣之未解六也。昔先帝败军于楚,曹操拊手,谓天下已定。然后先帝东连吴越,西取巴蜀,举兵北征,夏侯授首,此操之失计而汉事将成也。然后吴更违盟,关羽毁败,秭归蹉跌,曹丕称帝。臣鞠躬尽力,死而后已,至于成败,非臣之明所能逆睹也。

(节选自《资治通鉴·魏纪三》)

【小题1】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以A先B帝C之D明E量F臣G之H才I固J知K臣L伐M贼N才O弱P敌Q强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A.高帝,即文中的“先帝”,指三国时期蜀汉开国皇帝汉昭烈帝刘备,即后主刘禅之父。
B.江东,长江下游段为西南往东北走向,故将其以东的江南地区称为江东,又称江右。
C.伪,指非法的,非正统的,与李密的《陈情表》中“少仕伪朝”的“伪”字意思相同。
D.拊手,即拍手,此处表达的情感与《孔雀东南飞》中“阿母大拊掌”的“拊掌”相同。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曹休作战大败而归,曹魏率其军队开赴东方,诸葛亮认为此时曹魏关中一带的兵力空虚,于是向汉后主刘禅进言,主张出兵关中。
B.刘备虑事深远,认为蜀汉不能长久割据一隅,讨伐曹魏可能失败,但若不伐,结局依然是灭亡,与其坐以待毙,不如主动进攻放手一搏。
C.诸葛亮分条阐明出师北伐的紧迫性,原因之一就是蜀汉的精英将领一年之内纷纷阵亡,此后将损失三分之二的州郡,这对蜀汉十分不利。
D.诸葛亮谦逊地认为,自己比不上汉代的张良、陈平,比不上智慧谋略高超的曹操,蜀国也力量薄弱,如今能做的就是抓住机会,尽力而为。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今贼适疲于西,又务于东,兵法乘劳,此进趋之时也。
(2)臣鞠躬尽力,死而后已,至于成败,非臣之明所能逆睹也。
【小题5】诸葛亮为什么要在给后主的进言中提到刘繇、王朗之事?请简要分析其原因。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文本一:

十月,沛公至霸上。秦王子婴素车、白马,系颈以组,封皇帝玺、符节,降轵道旁。诸将或言诛秦王。沛公曰:始怀王遣我,固以能宽容。且人已降,杀之不祥。乃以属吏。

沛公西入咸阳,萧何独先入收秦丞相府图籍藏之,以此沛公得具知天下厄塞、户口多少、强弱之处。沛公见秦宫室、帷帐、狗马、重宝、妇女以千数,意欲留居之。樊哙谏曰:沛公欲有天下耶,将为富家翁耶?愿急还霸上,无留宫中!沛公不听。张良曰:秦为无道,故沛公得至此。夫为天下除残贼,宜缟素为资。今始入秦,即安其乐,此所谓‘助桀为虐’。愿沛公听樊哙言!沛公乃还军霸上。十一月,沛公悉召诸县父老、豪杰,谓曰:父老苦秦苛法久矣!吾与诸侯约,先入关者王之,吾当王关中。与父老约法三章耳: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余悉除去秦法,诸吏民皆案堵如故。凡吾所以来,为父老除害,非有所侵暴,无恐。且吾所以还军霸上,待诸侯至而定约束耳。乃使人与秦吏行县、乡、邑,告谕之。秦民大喜。争持牛、羊、酒食献飨军士。沛公又让不受,曰:仓粟多,非乏,不欲费民。民又益喜,唯恐沛公不为秦王。

项羽既定河北,率诸侯兵欲西入关。章邯以秦军降诸侯,诸侯吏卒乘胜多奴虏使之。秦吏卒多怨,窃言曰:章将军等诈吾属降诸侯今能入关破秦大善即不能诸侯虏吾属而东秦又尽诛吾父母妻子奈何?诸将微闻其计,以告项羽。项羽召黥布、蒲将军计曰:秦吏卒尚众,其心不服,至关不听,事必危。不如击杀之,而独与章邯、长史欣、都尉翳入秦。于是楚军夜击坑秦卒二十余万人新安城南。

(节选自《资治通鉴·汉纪一》)

文本二:

高祖曰: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为我擒也。

(节选自《史记·高祖本纪》)

文本三:

项伯即入见沛公。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曰: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项伯许诺,谓沛公曰: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沛公曰:诺。于是项伯复夜去,至军中,具以沛公言报项王。

(节选自《鸿门宴》)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章将军等诈吾属降诸侯/今能入关破秦/大善/即不能/诸侯虏吾属而东/秦又尽诛吾/父母妻子奈何/
B.章将军等诈吾属降诸侯/今能入关破秦/大善/即不能/诸侯虏吾属而东/秦又尽诛吾父母妻子/奈何/
C.章将军等诈/吾属降诸侯/今能入关破秦/大善/即不能/诸侯虏吾属而东/秦又尽诛吾/父母妻子奈何/
D.章将军等诈/吾属降诸侯/今能入关破秦/大善/即不能/诸侯虏吾属而东/秦又尽诛吾父母妻子/奈何/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符节,中国古代朝廷传达命令、征调兵将及其他事务的一种凭证。文中代指权力。
B.图籍,指地图与户籍。其中“籍”与《鸿门宴》中“籍吏民”的“籍”意思相同。
C.缟素,缟,白色的生绢;素,未经染色的生绢。文中“缟素”是朴素节俭的意思。
D.子房,张良的字,刘邦称其字以示尊重;《侍坐》篇中孔子称弟子的名表示亲切。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刘邦到了霸上之后,没有接受将领诛杀秦王子婴的意见,入咸阳后立即授意萧何将秦丞相府的图册、户籍簿等收藏起来。
B.刘邦起初贪恋秦宫室豪华、美女财宝众多的奢靡生活,想留在秦宫居住,但最终接受樊哙和张良的劝谏,回到霸上驻军。
C.刘邦体恤秦人,废除秦朝严酷的刑法,安抚百姓;而项羽却因担心秦军官吏士卒不服,在新安城南坑杀了二十余万秦军。
D.刘邦知人善任,他自知谋略不及张良,后勤保障不及萧何,领兵作战不及韩信,却能用三人取天下,不同于项羽的刚愎自用。
【小题4】把下列文言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2)且吾所以还军霸上,待诸侯至而定约束耳。
【小题5】关中百姓“唯恐沛公不为秦王”的原因有哪些?请简要概括。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初命晋大夫魏斯、赵籍、韩虔为诸侯。臣光曰:臣闻天子之职莫大于礼,礼莫大于分,分莫大于名。上之使下犹心腹之运手足,根本之制支叶;下之事上犹手足之卫心腹,支叶之庇本根,然后能上下相保而国家治安。故曰天子之职莫大于礼也。呜呼!幽、厉失德,下陵上替,诸侯专征,礼之大体什丧七八矣,然文、武之祀犹绵绵相者,盖以周之子孙尚能守其名分故也。何以言之?昔晋文公有大功于王室,请隧于襄王,襄王不许,曰:也。未有代德而有二王,亦叔父之所恶也。不然,叔父有地而隧,又何请焉!文公于是惧而不敢违。是故以周之地则不大于曹滕然历数百年宗主天下虽以晋楚齐秦之强不敢加者何哉徒以名分尚存故也至于季氏之于鲁,田常之于齐,白公之于楚,其势皆足以逐君而自为,然而卒不敢者,岂其力不足而心不忍哉,乃畏奸名犯分而天下共诛之也。今晋大夫暴蔑其君,剖分晋国,天子既不能讨,又使列于诸侯,是区区之名分复不能守而并弃之也。先王之礼于斯尽矣!或者以为当是之时,周室微弱,三晋强盛,虽欲勿许,其可得乎!是大不然。夫三晋虽强,苟不顾天下之诛而犯义侵礼,则不请于天子而自立矣。不请于天子而自立,则为悖逆之臣,天下苟有桓、文之君,必奉礼义而征之。今请于天子而天子许之,是受天子之命而为诸侯也,谁得而讨之!故三晋之列于诸侯,非三晋之坏礼,乃天子自坏之也。

(节选自《资治通鉴·周纪》)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是故以周之地则不大于曹滕/然历数百年宗主/天下虽以晋楚齐秦之强/不敢加者/何哉/徒以名分尚存故也/
B.是故以周之地则不大/于曹滕然历数百年/宗主天下/虽以晋楚齐秦之强/不敢加者/何哉/徒以名分尚存故也/
C.是故以周之地则不大/于曹滕然历数百年宗主/天下虽以晋楚齐秦之强/不敢加者/何哉/徒以名分尚存故也/
D.是故以周之地则不大于曹滕/然历数百年/宗主天下/虽以晋楚齐秦之强/不敢加者/何哉/徒以名分尚存故也/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A.“绵绵相属”的“属”,与《三峡》中的“属引凄异”的“属”意思不同。
B.“王章也”的“章”,与《捕蛇者说》中的“黑质而白章”的“章”意思不同。
C.大夫,是古代职官的级名,西周以后的诸侯国中,国君下有卿、士、大夫三级。
D.三晋,指韩、赵、燕三国,是春秋末期晋国分裂而成的三个诸侯国,世称“三晋”。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司马光认为天子最重要的职责是维护礼法制度,只有上下级互相保护才能维护国家长治久安。
B.司马光举晋文公对王室有功却不能获得特权的例子,说明周王朝得以延续是因为其子孙能守定名位。
C.司马光认为,由于周王朝已经趋向衰微,而晋国三家力量十分强大,天子不得不准许他们位列诸侯。
D.司马光十分推崇齐桓公、晋文公,认为天下如果有像他们一样的诸侯,一定会征讨破坏礼义的逆臣。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幽、厉失德,下陵上替,诸侯专征,礼之大体什丧七八矣。
(2)其势皆足以逐君而自为,然而卒不敢者,岂其力不足而心不忍哉。
【小题5】司马光对于“命晋大夫魏斯、赵籍、韩虔为诸侯”一事有怎样的看法?请写出司马光的核心观点,并举出《阿房宫赋》中与此观点类似的句子。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