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文言文阅读 适中0.65 引用1 组卷148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寇恂字子翼,上谷昌平人也。恂初为郡功曹,太守耿况甚重之。王莽败,更始立,使使者徇郡国,曰“先降者复爵位”。恂从耿况迎使者于界上,况上印绶,使者纳之,一宿无还意。恂勒兵入见使者,就请之。使者不应,恂叱左右以使者命召况。况至,恂进取印绶带况。使者不得已,乃承制诏之,况受而归。及王郎起,遣将徇上谷,急发况兵。恂与门下掾闵业共说况曰:“邯郸拔起,难可信向。”况曰:“邯郸方盛,力不能独拒,如何?”恂对曰:今上谷完实控弦万骑举大郡之资可以详择去就恂请东约渔阳齐心合众邯郸不足图也况然之,乃遣恂到渔阳,结谋彭宠。恂还,至昌平,袭击邯郸使者,杀之,夺其军,遂与况子弇等俱南及光武于广阿。光武南定河内,而更始大司马朱鲔等盛兵据洛阳,又并州未定,光武难其守,问于邓禹曰:“诸将谁可使守河内者?”禹曰:“寇恂文武备足,有牧人御众之才,非此子莫可使也。”乃拜恂河内太守,行大将军事。朱鲔闻光武北而河内孤,使讨难将军苏茂、副将贾疆将兵三万余人,度巩河攻温。檄书至,恂即勒军驰出,并移告属县,发兵会于温下。旦日合战,而偏将军冯异遣救及诸县兵适至,士马四集,幡旗蔽野。恂乃令士卒乘城鼓噪,大呼言曰:“刘公兵到!”苏茂军闻之,阵动,恂因奔击,大破之,追至洛阳,遂斩贾疆。自是洛阳震恐,城门昼闭。恂归颍川。建武三年,遣使者即拜为汝南太守,又使骠骑将军杜茂将兵助恂讨盗贼。盗贼清静,郡中无事。恂素好学,乃修乡校,教生徒,聘能为《左氏春秋》者,亲受学焉。恂经明行修,名重朝廷,所得秩奉,厚施朋友、故人及从吏士。时人归其长者,以为有相器。十二年卒,谥曰威侯。

(选自《后汉书·寇恂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今上谷完/实控弦万骑/举大郡之资/可以详择去就/恂请东约/渔阳齐心合众/邯郸不足图也/
B.今上谷完实/控弦万骑/举大郡之资/可以详择去就/恂请东约/渔阳齐心合众/邯郸不足图也/
C.今上谷完/实控弦万骑/举大郡之资/可以详择去就/恂请东约渔阳/齐心合众/邯郸不足图也/
D.今上谷完实/控弦万骑/举大郡之资/可以详择去就/恂请东约渔阳/齐心合众/邯郸不足图也/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年号是中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一般由皇帝发起。汉武帝即位后首创年号,一个皇帝可有多个年号,如文中的“建武”即为皇帝的年号。
B.太守是秦朝至汉朝时期对郡守的尊称,为一郡的最高行政长官,除治民、进贤,决讼、检奸外,还可以自行任免所属掾史。
C.《春秋》是中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古代儒家典籍“六经”之一,因其记事语言极为简练,几乎每个句子都暗含褒赞之意,被后人称为“春秋笔法”。
D.“宰”在古代是官史的统称,是主宰之意,宰相是中国古代主之下的最高行政长官的通称或俗称,对君主负责,总揽政务。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寇恂胁迫使者,取回印绶。更始帝的使者收取了耿况的印绶,不打算还给耿况,寇恂喝令使者召见耿况,耿况到来后,寇恂上前取印绶佩带到耿况身上。
B.寇恂才华出众,受到重用。光武帝南下平定河内后为太守的人选感到为难,邓禹说寇恂文武兼备,是不二人选,于是光武帝任命寇恂为河内太守。
C.寇恂巧用计策,大败敌军。在温县会战时,寇恂在援军到来之时,命令士兵爬上城墙大喊“刘公兵到”,扰乱了敌军军心,并乘机指挥部队出击,大败敌军。
D.寇恂仗义疏财,受到称赞。寇恂将得到的俸禄送给朋友、熟人以及跟随他的人,当时的人称他是道德高尚的人,认为他有宰相的才能。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旦日合战,而偏将军冯异遣救,及诸县兵适至,士马四集,幡旗蔽野。
(2)恂素好学,乃修乡校,教生徒,聘能为《左氏春秋》者,亲受学焉。
【小题5】王郎起兵后,面对耿况对王郎(邯郸)势力的过分担忧,寇恂提出无需过于顾虑的理由有哪些?
20-21高三上·广东·阶段练习
知识点:《后汉书》编撰古代文化常识概括中心意思史传文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黄香字文强,江夏安陆人也。年九岁,失母。思慕憔悴,殆不免丧,乡人称其至孝。年十二,太守刘护闻而召之,署门下孝子,甚见爱敬。博学经典,究精道术,能文章,京师号曰天下无双,江夏黄童

初除郎中,元和元年,肃宗诏香诣东观,读所未尝见书。帝会中山邸,乃诏香殿下,谓诸王曰:此‘天下无双,江夏黄童’者也。左右莫不改观。后召诣安福殿言政事拜尚书郎数陈得失赏赉增加尝独止宿台上昼夜不离省闼帝闻善之。

永元四年,拜左丞。六年,累迁尚书令。后以为东郡太守,香上疏让曰:臣江淮孤贱,愚矇小生,经学行能,无可算录。遭值太平,先人余福,得以弱冠特蒙征用,连阶累任,遂至台阁[注]讫无纤介称,不意悟又拜近郡,尊位千里。臣闻量能授官,则职无废事;因劳施爵,则贤愚得宜。臣香小丑,少为诸生,典郡从政,非所堪。恐矇顿,孤忝圣恩。承诏惊惶,不知所裁。臣香年在方刚,适可驱使。愿乞余思,留备冗官,任之宫台烦事,以毕臣香蝼蚁小志,诚瞑目至愿。帝亦惜香干用,久习旧事,复留为尚书令。

延平元年,迁魏郡太守。郡旧有内外园田,常与人分种,谷岁数千斛。香曰:《田令》‘商者不农,《王制》‘仕者不耕’,食禄之人,不与百姓争利。乃悉以赋人,课令耕种,时被水年饥,乃分奉禄及所得赏赐班赡贫者。于是丰富之家各出义谷,助官禀贷,荒民获全。后坐水潦事免,数月,卒于家。

(节选自《后汉书·列传·文苑列传》,有删改)

【注】台阁,一般指尚书省,此指尚书令的官职。

【小题1】请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断6处。
后 召 诣 安 福 殿 言 政 事 拜 尚 书 郎 数 陈 得 失 赏 赉 增 加 常 独 止 宿 台 上 昼 夜 不 离 省闼 帝 闻 善 之。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中“顾”与《廉颇蔺相如列传》中“相如顾召赵御史书曰”中的“顾”的含义相同。
B.文中“固”与贾谊《过秦论》中“君臣固守以窥周室”中的“固”的含义不相同。
C.文中“诚”与《苏武传》中“陵见其至诚,喟然叹曰”中的“诚”的含义不相同。
D.文中“收”与《张衡传》中“阴知奸党名姓,一时收禽”中的“收”的含义相同。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和艺术特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黄香是一个孝顺长辈的典型,他在母亲去世后,极度痛苦,形销骨立,差点儿因此死去,当地百姓对他的品德交口称赞。
B.黄香爱好学习,对经典著作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奉诏到东观,如饥似渴地阅读典籍,肃宗为此当着诸王的面高度赞赏他。
C.黄香品行好,能力强,勤于政事,颇得皇帝的宠爱,因而不断升迁,但他为人低调,在被任命为东郡太守时还上疏竭力推辞。
D.本文所写的内容多而不杂,人物事迹富而不乱,文虽简而概括全,与《张衡传》一样,很好地体现了《后汉书》善于剪裁的特点。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遭值太平,先人余福,得以弱冠特蒙征用,连阶累任,遂至台阁。
(2)时被水年饥,乃分奉禄及所得赏赐班赡贫者。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李固字子坚,汉中南郑人,司徒郃之子也。固貌状有奇表,鼎角匿犀,足履龟文。少好学,常不远千里,步行寻师。结交英贤。永和中,荆州盗贼起,弥年不定,乃以固为荆州刺史。固到,遣吏劳问境内,赦寇盗前衅,与之更始。于是贼帅夏密等敛其魁党六百余人,自缚归首。固皆原之,遣还,使自相招集,开示威法。半岁间,余类悉降,州内清平,迁将作大匠。与光禄勋刘宣上言:“自顷选举牧守,多非其人,至行无道,侵害百姓。”帝纳其言,于是下诏诸州劾奏守令以下,政有乖枉,遇人无惠者,免所居官;其奸秽重罪,收付诏狱。及冲帝即位,以固为太尉,与梁冀参录尚书事。冀忌帝聪慧,恐为后患,弑杀之。帝崩,因议立嗣,固、司徒胡广、司空赵戒及大鸿胪杜乔皆以为清河王蒜明德着闻,又属最尊亲,宜立为嗣。先是蠡吾侯志取冀妹,时在京师,冀欲立之。众论既异,愤愤不得意,而未有以相夺。明日重会公卿,冀意气凶凶,而言辞激切。自胡广、赵戒以下,莫不慑惮之。皆曰;“惟大将军令。”而固独与杜乔坚守本议。冀厉声曰:“罢会。”固意既不从犹望众心可立复以书劝冀冀愈激怒乃说太后先策免固竟立蠡吾侯是为桓帝后岁余,甘陵刘文、魏郡刘鲔各谋立蒜为天子,梁冀因此诬固与文、鲔共为妖言,下狱,遂诛之,时年五十四。临命,与胡广、赵戒书曰;“固受国厚恩,是以竭其股肱。不顾死亡,志欲扶持,王室比隆文、宣。何图一朝梁氏迷谬,公等曲从,以吉为凶,成事为败乎?汉家衰微从此始矣。公等受主厚禄,颠而不扶。倾覆大事,后之良史,岂有所私?固身已矣,于义得矣,夫复何言!”广、戒得书悲惭。皆长叹流涕。州郡收固二子基、兹于郾城,皆死狱中。小子燮得脱亡命。

(节选自《后汉书·李固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划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固意既不从/犹望众心/可立复/以书劝冀/冀愈激怒/乃说太后先策免固/竟立蠡吾侯/是为桓帝/
B.固意既不从/犹望众心可立/复以书劝冀/冀愈激怒/乃说太后先策免固/竟立蠡吾侯/是为桓帝/
C.固意既不从/犹望众心/可立复/以书劝冀/冀愈激怒/乃说太后先策免/固竟立蠡吾侯/是为桓帝/
D.固意既不从/犹望众心可立/复以书劝冀/冀愈激怒/乃说太后先策免/固竟立蠡吾侯/是为桓帝/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牧守是州郡的长官,州官称“牧”,郡官称“守”。州和郡均为历代沿用的行政区划。
B.诏狱指皇帝下令查办的案件,也指关押钦犯的监狱,此监狱的罪犯常由皇帝下诏问罪。
C.立嗣即确立继承人,多指没有儿子的人以同宗子侄来承继,文中也指确立皇位继承人。
D.股肱本意指大腿和大臂,引申为“辅佐”“拱卫”,常用来比喻辅佐帝王的得力大臣。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固相貌奇特,年少好学。他的额骨隆起隐于发际,脚底长有龟背纹;少年时常不远千里,步行去拜师。
B.李固为政宽怀,爱民以诚。他赦免荆州寇盗以前的罪行,感化了他们;还建议皇帝抓捕残害百姓的官员。
C.李固坚守道义,不畏威权。商议立嗣时,许多官员害怕得罪权臣,不敢坚持立场只有李固、杜乔坚持己见。
D.李固尽忠为国,不惧生死。他知梁冀要杀自己,从容留书明志,表明竭尽己力兴复汉室、不惧身死的态度。
【小题4】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自顷选举牧守,多非其人,至行无道,侵害百姓。
(2)众论既异,愤愤不得意,而未有以相夺。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乐恢,字伯奇,京兆长陵人也。其父,为县吏,得罪于令,收将杀之。恢年十一,常俯伏寺门,昼夜号泣。令闻而矜之,即解出亲。恢长好经学,事博士焦永。永为河东太守,恢随之官,闭庐精诵,不交人物。后永以事被考,诸弟子皆以通关被系,恢独曒然不污于法,遂笃志为名儒。性廉直介立,行不合己者,虽贵不与交。

后仕本郡吏,太守坐法诛,故人莫敢往,恢独奔丧行服。归,复为功曹,选举不阿,请托无所容。同郡杨政数众毁恢,后举政子为孝廉,由是乡里归之。司空牟融府,会蜀郡太守第五伦代融为司空,恢以与伦同郡,不肯留,荐颍川杜安而退。诸公多其行,连之,遂皆不应。

拜议郎。会车骑将军窦宪出征匈奴,恢数上书谏争,朝廷称其忠。入为尚书仆射。是时河南尹王调、洛阳令李阜与窦宪厚善,纵舍自由。恢劾奏调、阜,并及司隶校尉。诸所刺举,无所回避,贵戚恶之。宪弟夏阳侯瑰欲往候恢,恢谢不与通。宪兄弟放纵,而忿其不附己。妻每谏恢曰:“昔人有容身避害,何必以言取怨?”恢叹曰:“吾何忍素餐立人之朝乎?”遂上疏谏曰:“臣闻百王之失,皆由权移于下。诸舅不宜干政王室,以示天下之私。政失不救,其极不测。方今之宜,上以义自割,下以谦自引。”书奏不省。

时窦太后临朝,和帝未亲万机,恢以意不得行乃称疾乞骸骨窦宪因是风厉州郡迫胁恢遂饮药死弟子缞绖挽者数百人庶众痛伤之后窦氏诛,帝始亲事,恢门生何融等上书陈恢忠节,除子己为郎中

(节选自《后汉书•乐恢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恢以意不得行/乃称疾乞骸骨/窦宪因是风厉州郡迫胁/恢遂饮药死弟子/缞绖挽者数百人/庶众痛伤之
B.恢以意不得行/乃称疾乞骸骨/窦宪因是风厉州郡迫胁/恢遂饮药死/弟子缞绖挽者数百人/庶众痛伤之
C.恢以意不得行/乃称疾乞骸骨窦宪/因是风厉州郡迫胁/恢遂饮药死/弟子缞绖挽者数百人/庶众痛伤之
D.恢以意不得行/乃称疾乞骸骨窦宪/因是风厉州郡迫胁/恢遂饮药死弟子/缞绖挽者数百人/庶众痛伤之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司空是中国古代官名。西周始置,位列三公。春秋、战国时沿置。汉朝本无此官,成帝时改御史大夫为大司空。
B.“辟”和“征”都是汉代选拔官吏的方式。与“征”“辟”完全相同的古代选拔官吏的方式还有 “举”“荐”等。
C.乞骸骨,古代官员自请退职的委婉说法,也可叫作“致仕”,相类似的名称还有“致事”“致政”“休致”等。
D.缞绖,丧服,亦指服丧。缞,古代丧服,用麻布制成,披在胸前。绖,古代用麻做的丧带,系在腰或头上。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乐恢奉亲至孝,至真至诚。父亲因被县令判罪而遭关押,他在官署门前昼夜痛哭不已,他的行为感动了县令,最后父亲得以释放。
B.乐恢为人端方,廉洁自持。本郡太守犯法被杀,朋友都不敢奔丧,乐恢独自前去;推举人才不徇私情,对不合理的请托从不接受。
C.乐恢忠于国家,敢于直言。面对车骑将军窦宪出征匈奴和外戚干预朝政的国家大事上,他多次直言进谏,都得到了朝廷认可。
D.乐恢不避危险,不畏权贵。河南尹、洛阳令与外戚窦宪相互勾结,为非作歹,乐恢上疏弹劾,不顾妻子劝说,终被迫害而死。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永为河东太守,恢随之官,闭庐精诵,不交人物。
(2)后窦氏诛,帝始亲事,恢门生何融等上书陈恢忠节,除子己为郎中。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