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文言文阅读 较难0.4 引用1 组卷16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徐应龙,允叔。淳熙二年第进士,调衡州法曹、湖南检法官。潭获劫盗,首谋者已系狱,妄指逸者为首,吏信之,及获逸盗,治之急,遂诬服。吏以成宪谳于宪司,应龙阅实其辞,谓:“首从不明,法当奏。”时周必大判潭州,提刑卢彦德不欲反其事,将置逸盗于死,应龙力与之辨。先是,彦德许应龙京削,至是怒曰:“君不欲出我门邪?”应龙曰:“以人命傅文字,所不忍也。”彦德不能夺,闻者多其有守,交荐之。

改秩,知瑞州高安县。吕祖俭言事忤韩侂胄,谪死高安,应龙为之经纪其丧,且为文之。有劝之避祸者应龙曰吕君吾所敬虽缘此获谴亦所愿也朱熹贻书应龙曰高安之政义风凛然主淮西机宜文字,知南恩州。

陈自强当国,乃旧同舍,应龙丐雷州而去。召监都进奏院,迁国子博士、守工部员外郎,进户部侍郎,迁国子司业兼实录院检讨官、崇政殿说书、守秘书少监兼权工部侍郎。

时金主徙汴,应龙言:“金人穷而南奔,将溢出而蹈吾之境。金亡,更生新敌,尤为可虑。”兼侍讲,言:“人主不能尽知天下人材,当责之宰相;宰相不能尽知天下人材,当采之公论。

迁吏部侍郎,进刑部尚书兼侍读。应龙在讲筵,多指陈时政。一日读吴起为卒吮疽事,应龙奏:“起恤士卒如此,故能得其死力。今军将得以贿迁,专事掊克,未免多怨。”上惊曰:“债帅之风,今犹未除邪?”宰相史弥远闻而恶之,免侍读。未几,兼太子詹事。会景献太子薨,请老,上不许,徙吏部尚书。以焕章阁学士提举嵩山崇福宫。嘉定十七年卒,赠开府仪同三司,文肃。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有劝之/避祸者应龙曰吕君/吾所敬/虽缘此获谴/亦所愿也/朱熹贻书/应龙曰高安之政/义风凛然
B.有劝之避祸者/应龙曰/吕君吾所敬/虽缘此获谴/亦所愿也/朱熹贻书应龙曰/高安之政/义风凛然
C.有劝之/避祸者应龙曰/吕君吾所敬虽缘/此获谴/亦所愿也朱熹贻/书应龙曰/高安之政/义风凛然
D.有劝之避祸者/应龙曰吕君/吾所敬虽缘/此获谴/亦所愿也朱熹/贻书应龙曰/高安之政/义风凛然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字,在本名之外另取一个和本名意思有某种关系的名字。”字”是20岁举行加冠仪式后才起的。
B.诔,叙述死者功德以示哀悼,诔文是哀祭文的一种,相当于现在的致悼词或哀悼文章。
C.户部,六部之一,掌管全国土地、赋税、户籍、军需、俸禄、粮饷、财政、收支等事务,长官为户部尚书。
D.谥,谥号。古代帝王、贵族、大臣或其他有地位的人死后加给的带有褒扬意义的称号。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徐应龙为人正直。徐应龙在处理一起劫盗案件时,不愿意用人命附会案卷,来获得推荐的机会,因此和卢彦德极力辩争。
B.徐应龙正义凛然。吕祖俭进言政事触犯了韩侂胄,被贬谪死在高安,徐应龙心甘情愿替他操办丧事,而且作诔文祭奠他。
C.徐应龙自请外放。徐应龙旧日同舍陈自强执掌朝政后,他自请外放雷州,陈自强立即答应了他的请求,让他离开了朝廷。
D.徐应龙曾遭排挤。徐应龙有一次借吴起为士兵吸吮毒疮的故事,上奏军中行贿的情况,被宰相史弥远厌恶,丢了侍读官之职。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彦德不能夺,闻者多其有守,交荐之。
(2)宰相不能尽知天下人材,当采之公论。
18-19高一下·重庆忠县·期中
知识点:脱脱等《宋史》古代文化常识史传文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修天资刚劲,见义勇为,虽机阱在前,触发之不顾。放逐流离,至于再三,志气自若也。方贬夷陵时,无以自遣,因取旧案反覆观之,见其枉直乖错不可胜数,于是仰天叹曰:以荒远小邑,且如此,天下固可知。自尔,遇事不敢忽也。学者求见,所与言,未尝及文章,惟谈吏事,谓文章止于润身,政事可以及物。凡历数郡,不见治迹,不求声誉,宽简而不扰,故所至民便之。或问:为政宽简,而事不弛废,何也?曰:以纵为宽,以略为简,则政事弛废,而民受其弊。吾所谓宽者,不为苛急;简者,不为繁碎耳。修幼失父,母尝谓曰:汝父为吏,常夜烛治官书,屡废而叹。吾问之,则曰:‘死狱也,我求其生,不得尔。’吾曰:‘生可求乎?’曰:‘求其生而不得,则死者与我皆无恨。夫常求其生,犹失之死,而世常求其死也。’其平居教他子弟,常用此语,吾耳熟焉。修闻而服之终身。好古嗜学凡周汉以降金石遗文断编残简一切掇拾研稽异同立说于左的的可表证谓之《集古录》奉诏修《唐书》,自撰《五代史记》,法严词约,多取《春秋》遗旨。中子葉字叔弼,广览强记,能文辞,年十三时,见修著《鸣蝉赋》,侍侧不去。修抚之曰:儿异日能为吾此赋否?书以遗之。修卒,代草遗表,神宗读而爱之,意修自作也。服除,知襄州。曾布执政,其妇兄魏泰倚声势来居襄,规占公私田园,强市民货,郡县莫敢谁何。至是,指州门东偏官邸废址为天荒,请之。吏具成至,葉曰:孰谓州门之东偏而有天荒乎?却之。众共白曰:泰横于汉南久,今求地而缓与之,且不可,而又可却邪葉竟持不与。泰怒,谮于布,徙知潞州。

(节选自《宋史·欧阳修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好古嗜学/凡周/汉以降/金石遗文断编/残简一切/掇拾/研稽异同/立说于左/的的可表证/谓之《集古录》
B.好古嗜学/凡周/汉以降/金石遗文/断编残简一切/掇拾/研稽异同/立说于左/的的可表证/谓之《集古录》
C.好古嗜学/凡周/汉以降金石/遗文断/编残简/一切掇拾/研稽异同/立说于左/的的可表证/谓之《集古录》
D.好古嗜学/凡周/汉以降金石遗文/断编残简/一切掇拾/研稽异同/立说于左/的的可表证/谓之《集古录》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学者,指的是有学问的人,与《师说》“古之学者必有师”的“学者”含义相同。
B.因,于是,就,与《琵琶行(并序)》序文中“因为长句”的“因”含义相同。
C.服除,即脱去了丧服,意为守丧结束,文中指的是欧阳柒为其父欧阳修守丧期满。
D.牍,写字用木片,文中指公文,与《陋室铭》“无案牍之劳形”的“牍”含义相同。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欧阳修贬至夷陵初,反复阅读自己往日处理的案卷,发现许多是非颠倒、错误判决的案例。
B.欧阳修为政力求宽简,不炫耀治理政绩,不追求名声荣誉,所任职的地方百姓都感到安适。
C.欧阳修深受其父生前断治狱讼事迹的影响,一生重视以仁厚之心处理与民休戚的狱讼案件。
D.《醉翁亭记》的山水之乐、《伶官传序》的盛衰之叹,体现了欧阳修文章滋养身心的观念。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汝父为吏,常夜烛治官书,屡废而叹。
(2)今求地而缓与之,且不可,而又可却邪?
【小题5】欧阳修的一生不仅福泽民众,也“惠”及子孙。请结合选文概述欧阳葉哪些方面受到其父欧阳修的影响?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欧阳修,字永叔,庐陵人。四岁而孤,母郑,守节自誓,亲诲之学,家贫,至以荻画地学书。举进士,调西京推官。始从尹洙游为古文议论当世事迭相师友与梅尧臣游为歌诗相倡和遂以文章名冠天下入朝为馆阁校勘。范仲淹以言事贬,在廷多论救,司谏高若讷独以为当黜。修贻书责之,谓其不复知人间有羞耻事。若讷上其书,坐贬夷陵令,稍徙乾德令、武成节度判官。仲淹使陕西,辟掌书记。修笑而辞曰:“昔者之举,岂以为己利哉?同其退不同其进可也。”久之,复校勘,进集贤校理。庆历三年,知谏院。修论事切直,人视之如仇,帝独奖其敢言,面赐五品服。会保州兵乱,以为龙图阁直学士、河北都转运使。陛辞,帝曰:“勿为久留计,有所欲言,言之。”对曰:“臣在谏职得论事,今越职而言,罪也。”帝曰:“第言之,毋以中外为间。”杜衍等相继以党议罢去,修慨然上疏曰:“杜衍、韩琦、范仲淹、富弼,天下皆知其有可用之贤。正士在朝,群邪所忌,谋臣不用,敌国之福也。今此四人一旦罢去,而使群邪相贺于内,四夷相贺于外,臣为朝廷惜之。”于是邪党益忌修,因其孤甥张氏狱傅致以罪,左迁知制诰、知滁州。为文天才自然,丰约中度。其言简而明,信而通,引物连类,析之于至理,以服人心。超然独骛,众莫能及,故天下翕然师尊之。奖引后进,如恐不及,赏识之下,率为闻人。曾巩、王安石、苏洵、洵子轼、辙,布衣屏处,未为人知,修即游其声誉,谓必显于世。笃于朋友,生则振掖之,死则调护其家。

(节选自《宋史欧阳修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始从尹洙游/为古文/议论当世事/迭相/师友与梅尧臣游/为歌诗/相倡和/遂以文章名冠天下/入朝/为馆阁校勘/
B.始从尹洙游/为古文/议论当世事/迭相师友/与梅尧臣游/为歌诗/相倡和遂以文章/名冠天下/入朝/为馆阁校勘/
C.始从尹洙游/为古文/议论当世事/迭相师友/与梅尧臣游/为歌诗相倡和/遂以文章名冠天下/入朝/为馆阁校勘/
D.始从尹洙游/为古文/议论当世事/迭相/师友与梅尧臣游/为歌诗/相倡和遂以文章/名冠天下/入朝/为馆阁校勘/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学士,最早是指在学校读书的人。“龙图阁直学士”指欧阳修曾在龙图阁读书学习。
B.四夷,是古代华夏民族对中原周边各族之泛称,即东夷、南蛮、西戎和北狄的合称。
C.左迁,降低官职,犹“下迁”。汉以右为尊以左为贱,将贬官称为左迁,后世沿用。
D.布衣,古代“布”指麻葛之类织物,“帛”指丝织品。后也以布衣称没做官的平民。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欧阳修为人正直,伸张正义。欧阳修替范仲淹鸣不平,写信指责司谏高若讷,高若讷把此信上交朝廷,欧阳修被贬官。
B.欧阳修论事切直,深得器重。适逢保州有兵变,欧阳修出发之际告别皇帝,皇帝勉励他可以随时越职给自己进言。
C.欧阳修文章出众,折服人心。欧阳修的文章成就远远超过一般人,所以天下的读书人都一致像对待老师那样敬重他。
D.欧阳修待友忠诚,乐于助人。欧阳修在世时就尽力帮助推荐朋友,去世后仍让自己的亲人保护周济朋友的家人。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范仲淹以言事贬,在廷多论救,司谏高若讷独以为当黜。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辛弃疾字幼安,齐之历城人。时虞允文当国,帝锐意恢复,弃疾因论南北形势及晋汉人才,持论劲直。以讲和方定,议不行。

留守叶衡雅重之。衡入相,力荐弃疾慷慨有大略,召见。寻知潭州兼湖南安抚。申饬州县以惠养元元为意有违法贪冒者使诸司各扬其职无徒按举小吏以应故事自为文过之地诏奖谕之复奏疏乞创飞虎军。诏委以规画,乃度马殷营垒故基,起盖砦橱,招步军二千人,马军五百人。先以缗钱五万于广西买马五百匹,诏广西安抚司岁带买三十匹。时枢府有不乐之者,数沮挠之,弃疾行愈力,卒不能夺。经度费巨万计,弃疾善斡旋,事皆立办。议者以聚敛闻,降御前金字牌,俾日下住罢,弃疾受而藏之,出责监办者,期一月飞虎营栅成,违坐军制。如期落成,开陈本末,绘图缴进,上遂释然。时秋霖几月,所司言造瓦不易,问:“须瓦几何?”曰:“二十万。”弃疾曰:“勿忧。”令厢官自官舍神祠外,应居民家取沟檐瓦二十,不二日皆具,僚属叹伏。军成,雄镇一方,为江上诸军之冠。

时江右大饥,诏任责荒政。始至,榜通衢曰:“闭籴者配,强籴者斩。”次令尽出公家官钱银器,召吏民各举有干实者,量借钱物,逮其责领运籴,不取子钱,期终月至城下发粜。于是连墙而至,其直身减,民赖以济。时信守谢源明乞米救助,幕属不从,弃疾曰:“均为赤子,皆王民也。”即以米舟十之三予信。帝嘉之,进一秩。以言者落职。

弃疾素爽尚气节,识拔英俊,所交多海内知名士。弃疾尝同朱熹游武夷山,赋《九曲櫂歌》。熹没,伪学禁方严。门生故旧至无送葬者,弃疾为文往哭之曰:“所不朽者,垂万世名。孰谓公死?凛凛犹生。”弃疾雅善长短句,悲壮激烈。有《稼轩集》行世。咸淳间,史馆校勘谢枋得过弃疾墓旁僧舍,有疾声大呼于堂上,若鸣其不平,自昏暮至三鼓不绝声,枋得秉烛作文,旦且祭之,文成而声始息。德佑初,枋得请于朝,加赠少师,谥忠敏。

(选自《宋史·辛弃疾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是( )
A.知潭州兼湖南安抚 寻;不久
B.闭者配,强籴者斩 籴:买进(粮食)
C.帝嘉之,进一秩:次序
D.辛弃疾善长短句 雅:一向,向来
【小题2】下列对文中划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是( )
A.申饬州县/以惠养元/元为意/有违法贪冒者/使诸司各扬其职/无徒按举小吏/以应故事/自为文过之地/诏奖谕之
B.申饬州县/以惠养元元为意/有违法贪冒者/使诸司各扬其职/无徒按举小吏以应故事自为文过之地/诏奖谕之
C.申饬州县/以惠养元/元为意/有违法贪冒者/使诸司各扬其职/无徒按举小吏以应故事/自为文过之地/诏奖谕之
D.申伤州县/以惠养元元为意/有违法贪冒者/使诸司各扬其职/无徒按举小吏/以应故事/自为文过之地/诏奖谕之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辛弃疾有远见卓识。虞允文主持国政,皇上下决心要恢复失地,辛弃疾论述敌我形势以及晋汉两代的人才,持论正直,他的建议被采纳施行。
B.辛弃疾有主见,善斡旋。皇上下诏命令广西安抚司每年采买军马,当时枢府有不愿做这件事的,屡次阻挠他,辛弃疾干得更加卖力,最终不能改变他的想法。
C.辛弃疾决事果断。修建飞虎营时,需要瓦二十万。辛弃疾命令厢官除官舍神祠之外,动员居民每家献出沟檐瓦二十块,没有二天都齐备了。
D.辛弃疾重情义,有胆识。朱熹死时,伪学正遭禁止,门生故旧甚至没有为他送葬的,辛弃疾却为他写祭文来吊唁。
【小题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弃疾素爽尚气节,识拔英俊,所交多海内知名士。
(2)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劝学》)
【小题5】辛弃疾既有政治军事才略,又关怀民生疾苦。他是如何解决江西饥荒的?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