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文言文阅读 适中0.65 引用2 组卷85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答韦中立论师道书(节选)

柳宗元

书云欲相师。仆道不,业甚浅近,环顾其中,未见可师者。虽常好言论,为文章,甚不自是也。不意吾子自京师来蛮夷间,乃幸见取。仆自卜固无取;假令有取,亦不敢为人师。为众人师且不敢,况敢为吾子师乎?

孟子称“人之患在好为人师”。由魏晋氏以下,人益不事师。今之世,不闻有师,有辄哗笑之,以为狂人。独韩愈奋不顾流俗,犯笑侮,收召后学,作《师说》,因抗颜而为师。世果群怪聚骂,指目牵引,而增与为言辞。愈以是得狂名,居长安,炊不暇熟,又挈挈而东,如是者数矣。

屈子赋曰:“邑犬群吠,吠所怪也。”仆往闻庸、蜀之南,恒雨少日,日出则犬吠,余以为过言。前六七年,仆来南,二年冬,幸大雪逾岭,被南越中数州。数州之犬,皆仓黄吠噬,狂走者累日,至无雪乃已,然后始信前所闻者。今韩愈既自以为蜀之日,而吾子又欲使吾为越之雪,不以乎?非独见病,亦以病吾子。然雪与日岂有过哉?顾吠者犬耳!度今天下不吠者几人?而谁敢炫怪于群目,以召闹取怒乎?


【注释】①本文是作者被贬永州期间给韦中立的一封回信。韦中立,潭州刺史韦彪之孙,曾写信要求拜柳宗元为师,并不辞道远,从长安到永州去拜访求教。返回京城后,又写信给柳宗元,要求拜师。②吾子:古时对人的尊称,可译为“您”,比“子”更亲切。
【小题1】下列加点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仆道不                      深厚
B.以为狂人                      把……当做
C.收召后学                      学识浅薄的人
D.不以                         为难
【小题2】对文中划线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A.韩愈已经自己充当了蜀的太阳,而又想让自己充当越州的雪。
B.韩愈既然自认为是蜀的太阳,而您又想让我充当越州的雪。
C.韩愈既然自认为是蜀的太阳,而我又想让自己充当越州的雪。
D.韩愈已经自己充当了蜀的太阳,而您又想让我充当越州的雪。
【小题3】下列对选文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开篇柳宗元说自己“道不笃,业甚浅近”“未见可师者”,意思是自身条件差,够不上资格当老师。
B.作者又从师道衰落的历史谈到社会现状,举韩愈“抗颜而为师”的例子,揭示自己不敢为师的社会原因。
C.第三段以蜀犬吠日、越犬吠雪为喻,形象地揭露了世俗的少见多怪,也隐含着作者对韩愈遭遇的同情。
D.最后作者一连用了三个反问句,表达了作者对世俗压抑从师风尚的愤慨与沉痛之情。
20-21高一上·黑龙江哈尔滨·阶段练习
知识点:柳宗元(773-819)文言文翻译概括中心意思文言实词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辱书云,欲相师。仆道不笃,业甚浅近,环顾其中,未见可师者。虽常好言论,为文章,甚不自也。不意吾子自京师来蛮夷间,乃幸见取。仆自卜固无取,假令有取,亦不敢为人师。为众人师且不敢,况敢为吾子师乎?

孟子称“人之患在好为人师”。由魏、晋氏以下,人益不事师。今之世不闻有师有辄哗笑之以为狂人独韩愈奋不顾流俗犯笑侮收召后学作师说因抗颜而为师 世果群怪聚骂,指目牵引,而增与为言辞。愈以是得狂名,居长安,炊不暇熟,又挈挈而东,如是者数矣。

仆往闻庸、蜀之南,恒雨少日,日出则犬吠,余以为过言。前六七年,仆来南,二年冬,幸大雪逾岭,被南越中数州。数州之犬,皆苍黄吠噬,狂走者累日,至无雪乃已,然后始信前所闻者。今韩愈既自以为蜀之日,而吾子又欲使吾为越之雪,不以病乎?非独病,亦以病吾子。

(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

材料二: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韩愈《师说》)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今之世/不闻有师/有辄哗笑之/以为狂人/独韩愈奋不顾流俗/犯笑侮/收召后/学作师说/因抗颜而为师/
B.今之世/不闻有师/有辄哗/笑之以为狂人/独韩愈奋不顾流俗/犯笑侮/收召后/学作师说/因抗颜而为师/
C.今之世/不闻有师/有辄哗笑之/以为狂人/独韩愈奋不顾流俗/犯笑侮/收召后学/作师说/因抗颜而为师/
D.今之世/不闻有师/有辄哗/笑之以为狂人/独韩愈奋不顾流俗/犯笑侮/收召后学/作师说/因抗颜而为师/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甚不自是也”与“由是感激”(《出师表》)中的“是”字意思不同。
B.孟子,名轲,字子舆,战国时期人,是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
C.“非独病”与“信而见疑”(《屈原列传》)中的“见”字意思相同。
D.童子,指幼儿,与此用法相同的还有《论语˙侍坐》中的“童子六七人”。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韦中立想要拜柳宗元为师,柳宗元谦称自己道德修养不深,学识非常浅薄,没有什么值得学习的地方,所以没有答应韦中立的请求。
B.柳宗元认为,韩愈就是因为做了人师而遭人攻击的,如果自己答应韦中立的请求,不仅会使自己遭人攻击,就连韦中立也会遭人攻击。
C.圣人愈发圣明,愚人愈发愚蠢,都是缘于是否有从师学习的愿望;圣人圣明,还要向老师学习;愚人愚蠢,却以向老师学习为耻。
D.所谓的士大夫,虽然不屑于与巫医、乐师和各种工匠同列,但他们的智慧是比不上后者的,这并不奇怪,原因在于他们不拜师求学。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不意吾子自京师来蛮夷间,乃幸见取。
(2)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
【小题5】对于那些嘲笑从师行为的人们,柳宗元是怎样讽刺的?请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答韦中立论师道书(节选)

柳宗元

二十一日,宗元白:辱书云,欲相师。仆道不笃,业甚浅近,环顾其中,未见可师者。虽常好言论,为文章,甚不自是也。不意吾子自京师来蛮夷间,乃幸见取。仆自卜固无取,假令有取,亦不敢为人师。为众人师且不敢,况敢为吾子师乎?

孟子称“人之患在好为人师”。由魏晋氏以下,人益不事师。今之世,不闻有师,有辄哗笑之,以为狂人。独韩愈奋不顾流俗,犯笑侮,收召后学,作《师说》,因抗颜而为师。世果群怪聚骂,指目牵引,而增与为言辞。愈以是得狂名,居长安,炊不暇熟,又挈挈而东,如是者数矣。

屈子赋曰:“邑犬群吠,吠所怪也。”仆往闻庸、蜀之南,恒雨少日,日出则犬吠,予以为过言。前六七年,仆来南,二年冬,幸大雪逾岭被南越中数州。数州之犬,皆苍黄吠噬,狂走者累日,至无雪乃已,然后始信前所闻者。今韩愈既自以为蜀之日,而吾子又欲使吾为越之雪,不以病乎?非独见病,亦以病吾子。然雪与日岂有过哉?顾吠者犬耳。度今天下不吠者几人,而谁敢炫怪于群目,以召闹取怒乎?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词语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不意吾子自京师来蛮夷间                  吾子:您
B.人益不事师                                      益:利益
C.仆往闻庸、蜀之南,恒雨少日            恒:经常
D.幸大雪逾岭被南越中数州                  被:覆盖
【小题2】下列对选文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柳宗元先概括了韦中立来信的内容,并对韦中立的“欲相师”的要求直接谢绝。
B.韩愈因反对不事师的坏风气,抗颜为师,而遭到笑骂攻击,以致被逼得不能安居长安。柳宗元以此说明师道之衰,以及自己不敢为师的社会原因。
C.作者不仅赞美了韩愈提倡师道的勇敢精神,斥责了那些群怪聚骂反对从师的人,同时也表达了自己不敢为师的苦衷和怕连累后学的心情。
D.第三段中作者用了三个反问句,表达了对士大夫之流压抑“从师”做法的愤慨与沉痛之情。
【小题3】以下四句话中,不属于作者“不敢为人师”的理由的一项是(       
A.仆道不笃,业甚浅近。
B.孟子称:“人之患在好为人师。”
C.吾子又欲使吾为越之雪,不以病乎?
D.然雪与日岂有过哉?顾吠者犬耳。
【小题4】翻译文中画线语句及其他课内语句。
(1)愈以是得狂名,居长安,炊不暇熟,又挈挈而东,如是者数矣。
(2)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种树郭橐驼传

郭橐驼,不知始何名。病偻,隆然伏行,有类橐驼者,故乡人号之。驼闻之,曰:甚善。名我固当。因舍其名,亦自谓橐驼云。

其乡曰丰乐乡,在长安西。驼业种树,凡长安豪富人为观游及卖果者,皆争迎取养。视驼所种树,或移徙,无不活,且硕茂,早实以蕃。他植者虽窥伺效慕,莫能如也。

有问之,对曰:橐驼非能使木寿且孳也,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焉尔。凡植木之性,其本欲舒,其欲平,其土欲故,其筑欲密。既然已,勿动勿虑,去不复顾。其莳也若子,其置也若弃,则其天者全而其性得矣。故吾不害其长而已,非有能硕茂之也;不抑耗其实而已,非有能早而蕃之也。他植者则不然根拳而土易其培之也若不过焉则不及苟有能反是者则又爱之太恩忧之太勤旦视而暮抚已去而复顾,甚者爪其肤以验其生枯,摇其本以观其疏密,而木之性日以离矣。虽曰爱之,其实害之;虽曰忧之,其实仇之,故不我若也。吾又何能为哉!

问者曰:以子之道,移之官理,可乎?驼曰:我知种树而已,官理,非吾业也。然吾居乡,见长人者好烦其令,若甚怜焉,而卒以祸。旦暮吏来而呼曰:‘官命促尔耕,勖尔植,督尔获,早而绪,早织而缕,字而幼孩,遂而鸡豚。鸣鼓而聚之,击木而召之。吾小人辍飧饔以劳吏者,且不得暇,又何以蕃吾生而安吾性耶?故病且怠。若是,则与吾业者其亦有类乎?

问者曰:嘻,不亦善夫!吾问养树,得养人术。传其事以为官戒。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他植者则不然根拳/而土易其培之也/若不过焉则不及/苟有能反是者/则又爱之太恩/忧之太勤/旦视而暮抚已去/而复顾
B.他植者则不然/根拳而土易/其培之也若不过焉/则不及苟有能反是者/则又爱之太恩/忧之太勤/旦视而暮抚/已去而复顾
C.他植者则不然根拳/而土易其培之也/若不过焉/则不及苟有能反是者/则又爱之太恩/忧之太勤/旦视而暮抚已去/而复顾
D.他植者则不然/根拳而土易/其培之也/若不过焉则不及/苟有能反是者/则又爱之太恩/忧之太勤/旦视而暮抚/已去而复顾
【小题2】下列对文中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培,即培土,也叫壅土。为保护植物在其根基部分垒土,有防止植物倒伏,促进植物根部发育等作用。
B.缫,把蚕茧浸在热水里抽出蚕丝。缫丝是制丝的一个主要工序,传说黄帝之妻嫘祖是养蚕缫丝的创始人。
C.鸣鼓,指公开宣布罪状,加以声讨。例如屈原《国殇》:“霾两轮兮絷四马,援玉枹兮击鸣鼓”就是此意。
D.飧饔,晚餐和早餐。周朝时亦是招待宾客的两种礼宴,“飧,客始至之礼;饔,即将币之礼。”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介绍人物姓名、形貌、技能,看似漫不经意写起,如同闲笔,其实生动传神,郭橐驼身带残疾而拥有绝技,形貌虽丑而见识过人,在他身上体现了一种“顺应自然”的哲理和人生智慧。
B.本文通过对比手法写郭橐驼种树与他人种树的不同,主要说明“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的道理。
C.文章从“养树”谈到“养人”,借做官者“好烦其令”与不善种树者构成类比规讽为政不可扰民,主张顺应自然,让百姓休养生息。
D.本文属于人物传记,与《廉颇蔺相如列传》的正史写法相同,都是借普通人物生活与生产实践中的事理加以托讽,全文重在议论说教。
【小题4】翻译下列句子。
(1)驼业种树,凡长安豪富人为观游及卖果者,皆争迎取养。
(2)早织而缕,字而幼孩,遂而鸡豚。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