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文言文阅读 适中0.65 引用2 组卷12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荆嗣,乾德初。应募为控鹤卒,从李继勋讨河东。继勋择悍勇百人,间道截洛阳寨。嗣出行间请行,手斩五十余级,贼焚寨宵遁。贼数千夜来薄寨,继勋选勇敢五百人接战,而嗣为冠。及旦,战数合,多所斩。从太祖征太原,贼来拒,焚洞子。遣殿前杨信领百人援之,嗣预焉,率先陷阵。太宗再征太原,嗣自陈愿率一队先登,命主城西洞子。车驾巡师嗣登城手刃数贼足贯双箭中手炮折二齿太宗见之亟召赐锦袍银带

雍熙三年,从田重进、谭延美率师入辽境,疾战飞狐口,辽师不利。重进引全师合击,辽骑引去。裨将黄明与辽战不胜,将退,嗣谓之日:“汝且顿兵于此,为我声援,我当夺此岭。”遂力战,追奔五十余里,抵仓头而还。又领招收卒千人,克仓头、小治二寨。黄明与战,克直谷寨,命嗣屯焉。数日,辽人复致师,重进与战,奔突往来,大军颇扰。重进召嗣合战,悉走之,夺炮具、铠胄。贼乘夜复围直谷、石门二寨,重进遣嗣以精兵五百济之,嗣日:“敌二万余,今援师甚寡,难以解围。”重进颇忧之。嗣日:“谭师屯小治,绾兵二千,愿间道以往,邀其策应。”中夜,匹马诣延美,延美日:“敌势若此,何可解也?”嗣日:“请移全军就平川,植旗立队,别择三二百人张白旗于道侧。彼见旗帜绵亘远甚,谓大军继至,嗣自以所部五百疾驱往斗,必克其寨。”延美许焉。一日凡五七战,辽兵遂引去,咸如嗣所料。蔚州之降也,重进之垒,粮运颇乏,嗣遣降卒辇州廪济之。师还,重进言其有劳,补本军都虞候。

景德初,又命与刘汉凝、田思明率兵至冀州防边。大中祥符七年,改虢州防御使,邡宁环庆副部署,。嗣起行间,以劳居方面,经百五十余战,殁。

(选自《宋史·列传第三十一》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
A.车驾巡师/嗣登城/手刃数贼足/贯双箭中/手炮折二齿/太宗见之亟/召赐锦袍/银带
B.车驾巡师/嗣登城/手刃数贼足/贯双箭中/手炮折二齿/太宗见之/亟召赐锦袍/银带
C.车驾巡师/嗣登城/手刃数贼/足贯双箭/中手炮/折二齿/太宗见之/亟召赐锦袍/银带
D.车驾巡师/嗣登城/手刃数贼/足贯双箭中/手炮折二齿/太宗见之亟/召赐锦袍/银带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控鹤,道家传说仙人常骑鹤,后因以“控鹤”指升仙。也可作宿卫近侍之称。
B.馘,古代战争割取所杀敌人的左耳,用以计数报功。
C.冀州,中国古代九州之一,其他八州分别为荆、豫梁、青、徐、扬、雍、兖。
D.卒,古人对人身故有多种描述方式,士之死称为“卒”。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荆嗣作战勇敢,身先士卒。他在跟随李继勋讨伐河东时就入选为一百勇士之列,在阻截洛阳寨时亲手斩杀五十多人,后又主动请求担任夜袭敌人的先锋。
B.荆嗣不惧艰难,奋勇杀敌。在黄明和辽军作战失利准备撤退时,荆嗣及时阻止他,然后自己率军奋力抗敌,追赶辽军五十多里,随后攻克仓头,小治两寨。
C.荆嗣巧用计谋,以少胜多。面对敌众我寡的战争局势,荆嗣主张联合谭延美并亲自前往,巧用疑兵之计,一天之内经过多次战斗,最终打退辽兵。
D.荆嗣多次出战,战功累累。他从最初的一名士兵,一生经过了一百五十多次战斗,凭借自己的赫赫战功成长为独当一面的大将,留得一世英名。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谭师屯小治,绾兵二千,愿间道以往,邀其策应。
(2)重进之垒,粮运颇乏,嗣遣降卒辇州廪济之。
【小题5】荆嗣消除谭延美的疑虑,并帮助田重进解围的计策是什么?请根据文本简要说明。
20-21高三上·湖南娄底·阶段练习
知识点:脱脱等《宋史》古代文化常识文言文翻译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司马光,字君实,陕州夏县人也。父池,天章阁待制。光生七岁,凛然如成人,闻讲《左氏春秋》,爱之,退为家人讲,即了其大指。自是手不书。年冠,中进士甲科,性不喜华靡,闻喜宴独不戴花,同列语之曰:“君赐不可违。”乃簪一枝。从庞籍辟,通判并州。麟州屈野河西多良田,夏人蚕食其地,为河东患。籍命光按视,光建:“筑二堡以制夏人,募民耕之,耕者众则籴贱,亦可渐纾河东贵籴远输之忧。”籍从其策。而麟将郭恩勇且狂,引兵夜渡河,不设备,于敌,籍得罪去。光三上书自引咎,不报。修起居注,判礼部。有司奏日当食,故事食不满分,或京师不见,皆表贺。光言四方见京师不见此人君为阴邪所蔽天下皆知而朝廷独不知其为灾当益甚不当贺从之仁宗始不豫,国嗣未立,天下寒心而莫敢言。谏官范镇首发其议,光在并州闻而继之,且贻书劝镇以死争。至是,复面言:“臣昔通判并州,所上三章,愿陛下果断行。”帝沉思久之,曰:“得非欲选宗室为继嗣者乎?此忠臣之言,但人不敢及耳。”光曰:“臣言此,自谓必死,不意陛下开纳。”帝曰:“此何害,古今皆有之。”光退未闻命,复上疏曰:“臣向者进说,意谓即行,今寂无所闻,此必有小人言陛下春秋鼎盛,何遽为不祥之事?小人无远虑,特欲仓卒之际,援立其所厚善者耳。‘定策国老’‘门生天子’之祸,可胜言哉?”帝大感动曰:“送中书。”未几,诏英宗判宗正,辞不就,遂立为皇子,又称疾不入。光言:“皇子辞不赀之富,至于旬月,其贤于人远矣。然父召无诺,君命召不俟驾,愿以臣子大义责皇子,宜必入。”英宗遂受命。

(节选自《宋史·司马光传》)

【小题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自是手不书          释:放开、放下
B.年冠,中进士甲科       甫:刚刚、才
C.引兵夜渡河,不设备,于敌   没:隐藏、隐蔽
D.愿陛下果断行         力:大力、尽力
【小题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光言/四方见/京师不见此人/君为阴邪所蔽/天下皆知而朝廷独不知/其为灾当益甚/不当贺/从之/
B.光言/四方见/京师不见/此人君为阴邪所蔽/天下皆知而朝廷独不知/其为灾当益甚/不当贺/从之/
C.光言/四方见/京师不见此人/君为阴邪所蔽/天下皆知而朝廷独不知其为灾/当益甚/不当贺/从之/
D.光言/四方见/京师不见/此人君为阴邪所蔽/天下皆知而朝廷独不知其为灾/当益甚/不当贺/从之/
【小题3】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左氏春秋》即《春秋》,被人们奉为儒家经典,与《诗》《书》《礼》《易》并称“五经”。
B.起居注,古代记录帝王的言行录。汉以后,几乎历代都有起居注,流传下来的很少。
C.有司,指主管某部门的官吏。中国古代设官分职,各有专司,所以称官吏为“有 司”。
D.中书,此处指中书省。宋仍沿用唐三省六部制,但其长官名为中书令,已有名无职。
【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司马光强识好学,聪慧过人。他七岁时,就凛然像个成人,向别人讲《左氏春秋》,回家后讲给家人,都能说出其中的大意。
B.司马光崇尚俭朴,不喜华靡。刚满二十岁时,考中进士,参加朝廷安排的闻喜宴惟独他不戴花,在同列的劝说下才戴上一枝。
C.司马光勇于担当,敢于负责。郭恩因轻敌冒进连累庞籍获罪,司马光就三次上书皇帝,表示自己愿意承担责任,没有得到朝廷答复。
D.司马光直言敢谏,不惧生死。他自认向皇帝进言立嗣是必死的罪名,仍继范镇之后向皇帝进谏,后来又当面向皇帝进言。
【小题5】请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得非欲选宗室为继嗣者乎?此忠臣之言,但人不敢及耳。
(2)小人无远虑,特欲仓卒之际,援立其所厚善者耳。
【小题6】为解决河东之患,司马光提出了哪些建议?他认为有何作用?请简要说明。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苏轼,字子瞻,眉州眉山人。生十年,父洵游学四方,母程氏亲授以书,闻古今成败,辄能语其要。比,博通经史,属文日数千言,好贾谊、陆贽书。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关中自元昊叛,民贫役重,岐下岁输南山木筏,自渭入河,经砥柱之险,衙吏踵破家。轼访其利害,为修衙规,使自择水工以时进止,自是害减半。

知徐州。河决曹村,泛于梁山泊,溢于南清河,汇于城下,涨不时泄,城将败,富民争出避水。轼曰:“富民出,民皆动摇,吾谁与守?吾在是,水决不能败城。”驱使复入。轼诣武卫营呼卒长曰河将害城事急矣虽禁军且为我尽力。卒长曰:“太守犹不避涂潦,吾侪小人,当效命。”率其徒持畚锸以出,筑东南长堤,首起戏马台,尾属于城。雨日夜不止,城不沉者三版。轼庐于其上,过家不入,使官吏分堵以守,卒全其城。复请调来岁夫增筑故城,为木岸,以虞水之再至。朝廷从之。

徙知湖州,上表以谢。又以事不便民者不敢言,以诗托讽,庶有补于国。御史李定等摭其表语,并媒蘖所为诗以为讪谤,逮赴台狱,欲置之死。锻炼久之,不决。神宗独怜之,以黄州团练副使安置。轼与田父野老,相从溪山间,筑室东坡,自号“东坡居士”。

四年知杭州。杭本近海,地泉咸苦,居民稀少。唐刺史李泌,始引西湖水作六井,民足于水。白居易又浚西湖水入漕河,自河入田,所溉至千顷,民以殷富。湖水多葑,自唐及钱氏,岁辄浚治,宋兴,废之,葑积为田,水无几矣。轼见茅山一河,专受江潮,盐桥一河,专受湖水,遂浚二河以通漕。复造堰闸,以为湖水蓄泄之限,江潮不复入市。以余力复完六井。又取葑田积湖中,南北径三十里,为长堤以通行者。堤成,植芙蓉、杨柳其上,望之如画图。杭人名为苏公堤。轼二十年间,再莅杭,有德于民,家有画像,饮食必祝。又作生祠以报。

(节选自《宋史•苏轼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轼诣武卫营/呼卒长/曰/河将害城事/急矣/虽禁军且为我/尽力/
B.轼诣武卫营呼/卒长曰/河将害城事/急矣/虽禁军且为我尽力/
C.轼诣武卫营/呼卒长/曰/河将害城/事急矣/虽禁军且为我尽力/
D.轼诣武卫营呼/卒长曰/河将害城/事急矣/虽禁军且为我/尽力/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冠”又称“加冠”“弱冠”,指男子十八岁。古代男子成年时举行加冠的礼仪。后代冠礼虽废,但仍保留“加冠”“已冠”“弱冠”等说法。
B.古代任命或调任官职的词语很多,“除大理评事”指“授予大理评事一职”,“徙知湖州”指“调任湖州知州”。
C.太守,中国古代的一种地方职官,一般是掌管地方郡一级行政区的地方行政官。
D.“生祠”是古代信仰民俗,指为活着的人建立祠庙,而加以奉祀。
【小题3】下列对原文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苏轼家教良好,学识广博。母亲程氏亲口把书上知识传授他,等到弱冠,博通经史,写文章每天可以写数千字。
B.苏轼恪尽职守,不因循守旧。任职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时,百姓贫困差役繁重,衙吏相继破产。苏轼访察其利弊所在,修订衙规,从此害处减少了一半。
C.苏轼虽受小人陷害,却随缘自适。苏轼遭受陷害,被捕入狱,但出狱被贬黄州后,却能与农夫老翁融洽相处,并自号“东坡居士”。
D.苏轼政绩卓著。在杭州首次任职时,苏轼就疏通茅山、盐桥二河来通航运,建造了坝堰闸门,用来作为只积蓄湖水的枢纽。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轼庐于其上,过家不入,使官吏分堵以守,卒全其城。
(2)亭东自足下皆云漫。稍见云中白若樗蒱数十立者,山也。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小题

张永德,字抱一,并州阳曲人。家世饶财。父颖事晋至安州防御使。

永德生四岁,母马氏被出,育于祖母,事继母刘,以孝闻。周祖初为侍卫吏,与颖善,乃以女妻永德。永德迎其母妻诣宋州时寇贼充斥乃易弊衣毁容仪居委巷中有贼过即邀乞焉绐曰此悲田院耳。贼即舍去,繇是免祸。

乾祐中,命赐潞帅常遇生辰礼币。遇,周祖之外兄弟也。时周祖镇邺,被谗,其家。永德在潞州,闻有密诏授遇,永德探知其意,谓遇曰:“得非莅杀永德耶?永德即死无怨,恐累君侯家耳。”遇愕然曰:“何谓也?”永德曰:“奸邪蠹政,郭公誓清君侧,愿且以永德属吏,事成足以为德,不成死未晚。”遇以为然,止令壮士严卫,然所以馈之甚厚。亲问之曰:“君视丈人事得成否?”永德曰:“殆必成。”未几,周祖使至,遇贺且曰:“老夫几误大事。”

显德元年,并州刘崇引契丹来侵。世宗亲征,战于高平,大将樊爱能、何徽方战退衄。时太祖与永德各领牙兵二千,永德部下善左射,太祖与永德厉兵分进,大捷,降崇军七千余众。及驻上党,世宗昼卧帐中,召永德语曰:“前日高平之战,主将殊不用命,樊爱能而下,吾将案之以法。”永德曰:“陛下欲固守封疆则已,必欲开拓疆宇,威加四海,宜痛惩其失。”世宗掷枕于地,大呼称善。翌日,诛二将以徇,军威大振。

太祖即位,加兼侍中。会出师讨金陵,永德以己资造战船数十艘,运粮万斛,自顺阳沿汉水而下。富民高进者,豪横莫能禁,永德乃其奸,置于法。进潜诣阙,诬永德缘险固置十余砦,图为不轨。太祖命枢密都承旨曹翰领骑兵察之,诘其砦所,进曰:“张侍中诛我宗党殆尽,希中以法,报私愤尔。”翰以进授永德,永德遽解缚就市,笞而释之。时称其长者

                                                (选自《宋史·张永德传》,有删改)


【注】①周祖:后周太祖郭威。②繇:古同“由”,从、自。③衄(nǜ):引申指挫伤、失败。
【小题1】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被谗,其家            族:族灭B.遇贺且     谢:感谢
C.永德乃其奸                发:揭发D.时称其长者          长者:品德高尚的人
【小题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永德迎其母妻/诣宋州时寇贼充斥/乃易弊衣/毁容仪/居委巷中/有贼过即邀/乞焉绐曰/此悲田院耳
B.永德迎其母妻诣宋州/时寇贼充斥/乃易弊衣/毁容仪/居委巷中/有贼过/即邀乞焉/绐曰/此悲田院耳
C.永德迎其母妻诣宋州/时寇贼充斥乃易弊衣/毁容仪/居委巷中有贼/过即邀乞焉/绐曰/此悲田院耳
D.永德迎其母妻/诣宋州时寇贼充斥/乃易弊衣毁容仪/居委巷中有贼/过即邀乞焉/绐曰/此悲田院耳
【小题3】下列对文中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永德侍奉母至孝。张永德四岁时生母被弃逐,他由祖母抚养长大,但他侍奉继母刘氏就像侍奉自己的亲生母亲一般,以孝敬长辈闻名乡里。
B.张永德冷静机智。当张永德知道朝廷授予常遇密诏是想杀他时,便主动对常遇说起此事,晓以利害,最终说服了常遇,保住了自己的性命。
C.张永德作战英勇。刘崇带领契丹来犯,在高平激战,大将樊爱能、何徽临阵退缩,张永德和太祖分头进发,带领士兵以少胜多,最终取得胜利。
D.张永德不畏豪强。豪绅高进为非作歹,没有人敢阻止,张永德依法处置了他,高进因此诬陷张永德谋反,张永德识破并鞭笞了他。
【小题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陛下欲固守封疆则已,必欲开拓疆宇,威加四海,宜痛惩其失。
(2)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