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文言文阅读 适中0.65 引用3 组卷110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郭英乂,先朝陇右节度使、左羽林军将军知运之季子也。少以父业,习知武艺,策名河、陇间,以军功累迁诸卫员外将军。至德初,肃宗兴师朔野,英乂以将门子特见任用,迁陇右节度使、兼御史中丞。既收二京,征还阙下,掌禁兵。迁羽林军大将军,加特进。以家艰去职。

朝廷方讨史思明选任将帅乃起英乂为陕州刺史充陕西节度潼关防御等使寻加御史大夫兼神策军节度代宗即位,加检校户部尚书,兼御史大夫。元帅雍王自陕统诸军讨贼洛阳,留英乂在陕为后殿。东都平,以英乂权为东都留守。既至东都,不能禁暴,纵麾下兵与朔方、回纥之众大掠都城,延及郑、汝等州,比屋荡尽。广德元年,策勋加实封二百户,征拜尚书右仆射,封定裹郡王。恃富而骄,于京城创起甲第,穷极奢靡。与宰臣元载交结,以久其权。

会剑南节度使严武卒,载以英乂代之,兼成都尹,充剑南节度使。既至成都,肆行不轨,无所忌惮。玄宗幸蜀时旧宫,置为道士观,内有玄宗铸金真容及乘舆侍卫图画。先是,节度使每至,皆先拜而后视事。英乂以观地形胜,乃入居之,其真容图画,悉遭毁坏。见者无不愤怒,以军政苛酷,无敢发言。又颇恣狂荡,聚女人骑驴击球,制钿驴鞍及诸服用,皆侈靡装饰,日费数万,以为笑乐。未尝问百姓间事,人颇怨之。又以西山兵马使崔旰得众心,屡抑之。旰因蜀人之怨,自西山率麾下五千余众袭成都,英乂出军拒之,其众皆叛,反攻英乂。英乂奔于简州,普州刺史韩澄斩英乂首以送旰,并屠其妻子焉。

(节选自《旧唐书·郭英乂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朝廷方讨/史思明选任将帅/乃起英乂为陕州刺史/充陕西节度/潼关防御等使/寻加御史大夫/兼神策军节度/
B.朝廷方讨/史思明选任将帅/乃起英乂为陕州刺史/充陕西节度/潼关防御等/使寻加御史大夫/兼神策军节度/
C.朝廷方讨史思明/选任将帅/乃起英乂为陕州刺史/充陕西节度/潼关防御等/使寻加御史大夫/兼神策军节度/
D.朝廷方讨史思明/选任将帅/乃起英乂为陕州刺史/充陕西节度/潼关防御等使/寻加御史大夫/兼神策军节度/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阙下,宫阙之下,借指帝王所居的宫廷;又借指京城。文中指宫廷。
B.家艰,指父母的丧事。旧制规定,父母死后官员要弃官回家守丧。
C.回纥,古族名,原游牧于鄂尔浑河流域,后西迁新疆成维吾尔族。
D.实封,唐食邑封户有虚有实,唯加实封者始食其所得封户之租税。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郭英乂出身将门,熟习武艺。他的父亲是前朝节度使、左羽林将军,他自己年少时就继承父业,熟知武艺,多次建立战功。
B.郭英乂深受重用,多次升迁。肃宗举兵朔方时,他受到重用,担任陇右节度使等;二京收复后,升任羽林军大将军,加特进。
C.郭英乂放纵部下,勾结权贵。他到达东都任留守后,放纵部下大肆抢掠;为巩固权势与宰相勾结,并如愿担任剑南节度使。
D.郭英乂多行不乂,家破人亡。他担任剑南节度使,做尽了坏事,最终败于崔旰手中,后被韩澄斩下头颅,妻子儿女无一幸免。
【小题4】把文中面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l)恃富而骄,于京城创起甲第,穷极奢靡。
(2)英乂以观地形胜,乃入居之,其真容图画,悉遭毁坏。
【小题5】郭英乂在担任剑南节度使期间,干了哪些不法之事?请结合文本加以概括。
20-21高三上·广东深圳·期中
知识点:古代文化常识文言文翻译概括中心意思史传文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匡衡字稚圭,东海承人也。父世农夫,至衡好学,家贫,凿壁借光,庸作以供资用,尤精力过绝人。衡射策甲科,以不应令除为太常掌故,调补平原文学。学者多上书荐衡经明,当世少双,令为文学就官京师;后进皆欲从衡平原,衡不宜在远方。事下太子太傅萧望之问,衡对《诗》诸大义,其对深美。望之奏衡经学精习,说有师道,可观览。宣帝不甚用儒,遣衡归官

会宣帝崩,元帝初即位,乐陵侯史高以外属为大司马车骑将军,领尚书事。匡衡以材智有余,经学绝伦,但以无阶朝廷,故随牒在远方。高辟衡为议曹史,荐衡于上,上以为郎中,迁博士,给事中。是时,有日蚀、地震之变,上问以政治得失,衡上疏曰:“保民者,‘陈之以德义’,‘示之以好恶’,观其失而制其宜,故动之而和,绥之而安。”上说其言,迁衡为光禄大夫、太子少傅。衡为少傅数年,数上疏陈便宜,及朝廷有政议,傅经以对,言多法义。上以为任公卿,由是为光禄勋、御史大夫。建昭三年,为丞相,封乐安侯,食邑六百户。

元帝崩,成帝即位,衡上疏戒妃匹,曰:“采有德,戒声色,近严敬,远技能……《六经》者,圣人所以统天地之心,著善恶之归,明吉凶之分,通人道之正,使不悖于其本性者也,宜究其意。愿陛下留神动静之节,使群下得望盛德休光,以立基桢!”上敬纳其言。顷之,衡复奏正南北郊祭,罢诸淫祀。

初,衡封僮之乐安乡,乡本田堤封三千一百顷,南以闽佰为界。初元①元年,郡图误以闽佰为平陵佰。积十余岁,衡封临淮郡,遂封真平陵佰以为界,多四百顷。成帝时,司隶校尉王骏劾奏:“衡位三公辅国政领计簿专地盗土以自益附下罔上皆不道于是上可其奏勿治丞相免为庶人终于家。

(节选自《汉书·匡衡传》,有删改)


【注】①初元,汉元帝刘奭的年号。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衡位三公/辅国政/领计簿专地/盗土以自益/附下罔上/皆不道/于是上可其奏/勿治/丞相免为庶人/终于家
B.衡位三公/辅国政/领计簿/专地盗土以自益/附下罔上/皆不道/于是上可其奏/勿治丞相/免为庶人/终于家
C.衡位三公/辅国政/领计簿专地/盗土以自益/附下罔上/皆不道/于是上可其奏/勿治丞相/免为庶人/终于家
D.衡位三公/辅国政/领计簿/专地盗土以自益/附下罔上/皆不道/于是上可其奏/勿治/丞相免为庶人/终于家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甲科,古代考试科目名称之一:汉时选士分甲乙丙三科,后泛指科举考试。
B.太子太傅,古代官名。商、周两代已有太子太傅及少傅,作为太子的师傅。
C.食邑,也叫采邑,古代卿大夫的封地,租税的收入,作为他们俸禄外的奖赏。
D.《六经》,由孔子整理的先秦古籍,是《诗》《书》《礼》《易》《乐》《春秋》的合称。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匡衡富有才学。他精通《六经》之学,受到当时学者和朝中重臣萧望之、史高等人的肯定和荐举。
B.匡衡仕途畅达。他精力、才学过人,历仕宣、元、成帝三朝,均得到皇帝信任和重用,加官晋爵。
C.匡衡敢于谏言。他忠于职守,多次上疏,劝导皇帝明习经义、远离声色,用道德礼仪来引导百姓。
D.匡衡晚节有污。他从小家贫,凿壁借光,当雇工赚钱读书,晚年却因多占公田而落职,殊为可惜。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望之奏衡经学精习,说有师道,可观览。宣帝不甚用儒,遣衡归官。
(2)衡为少傅数年,数上疏陈便宜,及朝廷有政议,傅经以对,言多法义。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陈旅,字众仲,兴化莆田人。先世素以儒学称。旅幼孤,资禀颖异。其外大父赵氏学有源委,抚而教之,旅得所依,不以生业为务,惟笃志于学,于书无所不读。稍长,负笈至温陵,从乡先生傅古直游,声名日著。用荐者为闽海儒学官适御史中丞马雍古祖常使泉南一见奇之谓旅曰子馆阁器也胡为留滞于此因相勉游京师 既至,翰林侍讲学士虞集见其所为文,慨然叹曰:此所谓我老将休,付子斯文者矣。即延至馆中,朝夕以道义学问相讲习,自谓得旅之助为多。与祖常交口游誉于诸公间,咸以为旅博学多闻,宜居师范之选。中书平章政事赵世延又力荐之,除国子助教。居三年,考满,诸生不忍其去,请于朝,再任焉。元统二年,出为江浙儒学副提举。至元四年,入为应奉翰林文字。至正元年,迁国子监丞,阶文林郎。又二年卒,年五十有六。旅于文,自先秦以来,至唐、宋诸大家,无所不究,故其文典雅峻洁,必求合于古作者,不徒以徇世好而已。有文集十四卷。

旅平生于师友之义尤笃,每感虞集为知己。其在浙江时,集归田已数载,岁且大比,请于行省参知政事孛术鲁翀,亲奉书币,请集主文乡闱,欲为问候计,乃冲冒炎暑,千里访集于临川。集感其来,留旬日而别,惓惓以斯文相勉,惨然若将永诀焉。集每与学者语,必以旅为平生益友也。一日,梦旅举杯相向曰:旅甚思公,亦知公之不忘旅也,但不得见尔。既而闻旅卒,集深悼之。同时有程文、陈绎曾者,皆名士。文字以文,徽州人,仕至礼部员外郎。作文明洁而精深,集亦多称之。绎曾字伯敷,处州人。为人虽口吃,而精敏异常,诸经注疏,多能成诵。文辞汪洋浩博,其气烨如也。官至国子助教。论者谓二人皆与旅相伯仲云。

   (节选自《元史•列传第七十七》)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用荐者为闽海儒学/官适御史中丞马雍古祖常/使泉南一见奇之/谓旅曰/子馆阁器也/胡为留滞于此/因相勉游京师/
B.用荐者为闽海儒学官/适御史中丞马雍古祖常使泉南/一见奇之/谓旅曰/子/馆阁器也/胡为留滞于此/因相勉游京师/
C.用荐者为闽海儒/学官适御史中丞马雍古祖常/使泉南一见奇之/谓旅曰/子馆阁器也/胡为留滞/于此因相勉/游京师/
D.用荐者为闽海儒学官/适御史中丞马雍古祖常使泉南/一见奇之/谓旅曰/子/馆阁器也/胡为留滞/于此因相勉/游京师/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大父,古代称祖父,外大父即外祖父,也有称外祖父为大父的。与此类似,大母指祖母,外大母即外祖母,宋代太后也称大母。
B.翰林,古代官名,指供职于翰林院的翰林学士。如唐宋的茶翰林、酒翰林,清代的侍读学士、侍讲学士、修撰等,均可称翰林。
C.归田,古代既指因年老失去耕作能力而归还公田;也指做官的人辞官归隐,进而成为辞官还乡的代名词。文中即指辞官隐居。
D.注疏,注和疏的并称。注是对经书字句的注解,又称传、笺、解、章句等;疏是对注的注解,又称义疏、正义、疏义等。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陈旅聪颖过人,受教良好。他出身于儒学世家,虽然年幼丧父,但资质禀赋异于常人,得到赵氏长辈抚育后,一心向学,遍观群书,终有所成。
B.陈旅受人激励,被举为官。他受马祖常勉励到京师,先是得到虞集的赏识与赞誉,受邀到了翰林院;后因赵世延力荐,被授予国子助教一职。
C.陈旅善研古文,为文雅洁。他广泛深入研习秦至唐宋大家古文,要求自己写文章一定符合古人文章风格,为文典雅峻洁,不迎合世人喜好。
D.陈旅心怀感恩,看重师友。他在入京师后,得虞集许多帮助。后来任江浙儒学副提举时,不仅上报请虞集主持乡试,还冒酷暑千里奔走拜访虞集。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与祖常交口游誉于诸公间,咸以为旅博学多闻,宜居师范之选。
(2)集感其来,留旬日而别,惓惓以斯文相勉,惨然若将永诀焉。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张廷尉释之者,堵阳人也,字季。有兄仲同居。以訾为骑郎,事孝文帝,十岁不得调,无所知名。释之曰:“久宦减仲之产,不遂。”欲自免归。中郎将袁盎知其贤,惜其去,乃请徙释之补谒者。释之既朝毕,因前言便宜事。文帝曰:“卑之,毋甚高论,令今可施行也。” 于是释之言秦汉之间事,秦所以失而汉所以兴者久之。文帝称善,乃拜释之为谒者仆射。

释之从行,登虎圈。上问上林尉诸禽兽簿,十余问,尉左右视,尽不能对。虎圈啬夫从旁代尉对上所问禽兽簿甚悉,欲以观其能口对响应无穷者。文帝曰:“吏不当若是邪?尉无赖!”乃诏释之拜啬夫为上林令。释之久之前曰:“陛下以绛侯周勃何如人也?"”上曰:“长者也。”又复问:“东阳侯张相如何如人也?”上复曰:“长者。”释之曰:“夫绛侯、东阳侯称为长者,此两人言事曾不能出口,岂斅此啬夫谍谍利口捷给哉!且秦以任刀笔之吏,吏争以亟疾苛察相高,然其敝徒文具耳,无恻隐之实。以故不闻其过,陵夷而至于二世,天下土崩。今陛下以啬夫口辩而超迁之,臣恐天下随风靡靡,争为口辩而无其实。且下之化上疾于影响,举错不可不审也。”文帝曰:“善。”乃止不拜啬夫。上就车,召释之参乘,徐行,问释之秦之敝。具以质言。至宫,上拜释之为公车令。其后有人盗高庙坐前玉环,捕得,文帝怒,下廷尉治。释之案律盗宗庙服御物者为奏,奏当弃市。上大怒曰:“人之无道乃盗先帝庙器吾属廷尉者欲致之族而君以法奏之非吾所以共承宗庙意也”释之免冠顿首谢曰:“法如是足也。且罪等,然以逆顺为差。今盗宗庙器而族之,有如万分之一,假令愚民取长陵一抔土,陛下何以加其法乎?”久之,文帝与太后言之,乃许廷尉当。是时,中尉条侯周亚夫与梁相山都侯王恬开见释之持议平,乃结为亲友。张廷尉由此天下称之。

(节选自《史记张释之冯唐列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被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人之无道/乃盗先帝庙器/吾属廷尉者/欲致之族而君/以法奏之非吾/所以共承宗庙意也
B.人之无道乃盗/先帝庙器吾属廷尉者/欲致之族/而君以法奏之非吾/所以共承宗庙意也
C.人之无道/乃盗先帝庙器/吾属廷尉者/欲致之族/而君以法奏之/非吾所以共承宗庙意也
D.人之无道乃盗/先帝庙器吾属廷尉者/欲致之族/而君以法奏之/非吾所以共承宗庙意也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 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谒者是皇帝的侍从人员,负责宾客迎送、接收奏章、通报传达等,主官称“谒者仆射。
B.啬夫指农夫、从事一般劳役者。又有一说指农神,南宋章樵有注:“啬夫,田畯之神也。
C.陵夷,指衰败、衰落。陵夷之君指使国家事业日趋颓废的君主,如西汉元帝、东汉桓帝。
D.顿首,跪拜礼之一,为正拜,以头叩地停留稍久而起;也常用于文章结尾表达,表示致敬。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张释之为人沉稳,德才恺悌兼备。他任骑郎十年内得不到升迁,默默无名。担心耗尽兄长资财,于是辞职回家。袁盎惋惜他的离去,于是举荐他为谒者。经过交谈文帝很赞赏他。
B.张释之据理力争,思维慎密清晰。他援引历史,劝诫皇帝不要因为啬夫的伶牙俐齿就越级提拔,以免上行下效,树立不正之风。汉文帝采纳了张释之的建议,没有提拔啬夫。
C.张释之明德慎罚,依法处置窃案。他在玉环失窃案中捍卫了法律的严肃性,规范有序使用法律,反对株连之法的存在,秉承着“恶恶止其身”的儒家政治理论,获得了判决批准。
D.张释之正义凛然,受人赞赏称颂。中尉条侯周亚夫和梁相山都侯王恬开看到张释之议论案件时的公平公正,甚为赞叹,就同他结为亲密朋友。张释之由此受到天下人的称赞。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卑之,毋甚高论,令今可施行也。
(2)上就车,召释之参乘,徐行,问释之秦之敝。具以质言。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