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文言文阅读 适中0.65 引用1 组卷47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黄霸字次公,淮阳阳夏人也。霸少学律令,喜为吏。簿书正,以廉称,察补河东均输长,复察廉为河南太守丞。霸为人明察内敏,又习文法,然温良有让,足知,善御众。为丞,处议当于法,合人心,太守甚任之,吏民爱敬焉。自武帝末用法深昭帝立幼大将军霍光秉政大臣争权上官桀等与燕王谋作乱光既诛之遂遵武帝法度以刑虽痛绳群下由是俗吏上严酷以为能,而霸独用宽和为名。宣帝即位,闻霸持法平,召以为廷尉正,数决疑狱,庭中称平。坐公卿大议廷中知长信少府夏侯胜非议诏书大不敬,霸阿从不举劾,皆下廷尉,系狱当死。霸因从胜受《尚书》狱中,胜出,复为谏大夫,令左冯翊宋畸霸贤良。胜又口霸于上,上擢霸为扬州刺史。时,上垂意于治,数下恩泽诏书,吏不奉宣。太守霸为选择良吏,分部宣布诏令,令民咸知上意。使邮亭乡官皆畜鸡豚,以赡鳏寡贫穷者。然后为条教,置父老师帅伍长,班行之于民间,劝以为善防奸之意,及务耕桑,节用殖财,种树畜养。米盐靡密,初若烦碎,然霸精力能推行之。吏民见者,语次寻绎,问它阴伏,以相参考。尝欲有所司察,择长年廉吏遣行,属令周密。吏出,不敢舍邮亭,食于道旁,乌攫其肉。民有欲诣府口言事者适见之,霸与语,道此。后日吏还谒霸,霸见迎劳之,曰:“甚苦!食于道旁乃为乌所盗肉。”吏大惊,以霸具知其起居,所问豪厘不敢有所隐。霸以外宽内明得吏民心,户口岁增,治为天下第一。征守京兆尹,秩二千。有诏归颍川太守官,以八百石居治如其前。前后八年,郡中愈治。天子以霸治行终长者,下诏称扬曰:“颍川太守霸,宣布诏令,百姓向化,孝子日以众多,田者让畔,道不拾遗,养视鳏寡,赡助贫穷。”甘露三年薨,谥曰定侯。

(选自《汉书·循吏列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自武帝末/用法深/昭帝立幼/大将军霍光秉政/大臣争权上官桀等/与燕王谋作乱/光既诛之/遂遵武帝法度/以刑罚痛绳群下/
B.自武帝末/用法深/昭帝立幼/大将军霍光秉政/大臣争权/上官桀等与燕王谋作乱/光既诛之/遂遵武帝法度以刑罚/痛绳群下/
C.自武帝末/用法深/昭帝立/幼/大将军霍光秉政/大臣争权上官桀等/与燕王谋作乱/光既诛之/遂遵武帝法度以刑罚/痛绳群下/
D.自武帝末/用法深/昭帝立/幼/大将军霍光秉政/大臣争权/上官桀等与燕王谋作乱/光既诛之/遂遵武帝法度/以刑罚痛绳群下/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河东、河南,地理名词,以黄河流经区域为参照,指黄河以东、黄河以南地方。
B.举、荐,汉代选拔官吏的制度,为察举制,地方推荐后朝廷登记即可为官。
C.邮亭,政府专设的机构,是古时传递文书的人沿途休息的处所,也称驿馆。
D.石,古代容量单位,汉官俸禄钱谷并发,故以俸禄中粮食数量来标志官员等级。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黄霸学习勤奋,廉洁出名。黄霸年少时学习法律条令,在狱中跟从夏侯胜学习《尚书》;记账公正廉洁,又因廉洁被察知升职河南郡太守丞。
B.黄霸持法公正,判案公平。宣帝即位时听说黄霸持法公正,便召黄霸做了廷尉正,黄霸数次裁决了疑难案件,朝廷中都称赞他判案公平。
C.黄霸执政有法,明查暗访。黄霸不仅从官吏民众的言行中了解有用的情况,还亲自秘密地私访或派遣廉吏前往地方考察,以获得真实信息。
D.黄霸治理一方,受诏称颂。黄霸在颍川作太守官职,前后八年,郡中安顺,帝下诏赞颂,称其郡内百姓孝者众多、路不拾遗,赡助贫穷等。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霸为人明察内敏,又习文法,然温良有让,足知,善御众。
(2)劝以为善防奸之意,及务耕桑,节用殖财,种树畜养。
20-21高三上·河南·阶段练习
知识点:《汉书》文言文断句文言文翻译史传文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终军,字子云,济南人也。年十八,选为博士弟子。太守甚奇之,与交结,军揖太守而去。至长安上书言事。武帝异其文,拜军为谒者给事中。初,军从济南步入函关,关吏予军繻。军问:以此何为?吏曰:为复传,还当以合符。军曰:大丈夫西游,终不复传还。弃繻而去。徐偃使行风俗,偃矫制,使胶东、鲁国鼓铸盐铁。御史大夫张汤劾偃矫制大害,法至死。偃以为大夫出疆,有可以安社稷,存万民,专之可也。有诏下军问状,军诘偃曰:古者诸侯国异俗分,百里不通,时有聘会之事,安危之势,呼吸成变,故有不受辞造命专己之宜:今天下为一,万里同风。偃巡封城之中,称以出疆,何也?且盐铁,郡有余藏,国家不足以为利害,而以安社稷存万民为辞,何也?偃直矫作威福,以从民望,干名采誉,此明圣所必加诛也。偃穷诎。当发使匈奴,军自请曰:军无横草之功,得列宿卫,食禄五年。边境时有风尘之警,臣宜被坚执锐,当矢石,启前行。驽下不习金革之事,今闻将遣匈奴使者,臣愿尽精厉气,奉佐明使,画吉凶子单于之前。臣年少材下,孤于外官,不足以亢一方之任,窃不胜愤懑。上奇军对,擢为谏议大夫。南越与汉和亲。乃遣军使南越,说其王,欲令入朝,比内诸侯。军自请曰:愿受长缨,必羁南越王而致之阙下。军遂往说越王越王听许请举国内属越相吕嘉不期内属发兵攻杀其王及汉使者皆死军死时年二十余故世谓之终童。

(选自《汉书》)


注:①繻:用作通行的帛。②传:凭证。③制:帝王的命令。④横草:使草倒下。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军遂往说越王/越王听许/请举国内属/越相吕嘉不期内属/发兵攻杀其王及汉使者/皆死/军死时年二十余/故世谓之终童/
B.军遂往说越王/越王听许/请举国内属越相/吕嘉不期内属/发兵攻杀/其王及汉使者皆死/军死时年二十余/故世谓之终童/
C.军遂往说越王/越王听许/请举国内属越相/吕嘉不期内属/发兵攻杀其王及汉使者/皆死/军死时年二十余/故世谓之终童/
D.军遂往说越王/越王听许/请举国内属/越相吕嘉不期内属/发兵攻杀/其王及汉使者皆死/军死时年二十余/故世谓之终童/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博士,古为官名。秦汉时是掌管书籍文典、通晓史事的官职,后成为学术上专通一经或精通一艺、从事教授生徒的官职。
B.关吏,指管理关市或守关口的官吏。这里的“关”指函谷关,关吏也就是把守函谷关的官吏。
C.社稷,土神和谷神的总称。分言之社为谷神,稷为土神。土神和谷神是在以农为本的中华民族最重要的原始崇拜物。
D.南越,是秦末至西汉时期位于中国岭南地区的一个政权。是岭南历史上第一个完整的王朝政权,它奠定了今日岭南的基本范围。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终军十八岁就被选为博士弟子。他去长安上书过关时,拒绝接受通行证,认为自己此去一定能够得到皇帝的重用,不会再返回。
B.当要派使者前往匈奴时,终军表示:自己早有冲锋陷阵之心,现在愿意出使匈奴,全力以赴,当好使者的助手,保证完成任务。
C.徐偃受命出使外国,不遵守法纪,事后还巧言狡辩,终军受命审理此案,严厉地驳斥了徐偃,使他理屈词穷。
D.终军请缨赴南越,并且成功地完成了说服南越王的任务,但因为南越发生了内乱,使他功败垂成,年仅二十多岁就为国捐躯。
【小题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边境时有风尘之警,臣宜被坚执锐,当矢石,启前行。
(2)乃遣军使南越,说其王,欲令入朝,比内诸侯。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霍光,字子孟,骠骑将军去病弟也,河东平阳人。骠骑将军击匈奴,道出河东,还,乃将光西至长安,时年十余岁,任光为郎,迁诸曹侍中。去病死后,光为奉车都尉光禄大夫,出则奉车,入侍左右。出入禁闼二十余年小心谨慎未尝有过甚见亲信上年老察群臣唯光任大重可属社稷乃使黄门画者画周公负成王朝诸侯以赐光上病笃,光涕泣问曰:如有不讳,谁当嗣者?上曰:君未谕前画意邪?立少子,君行周公之事。武帝崩,太子袭尊号,是为孝昭皇帝。帝年八岁,政事决于光。光与左将军上官桀结婚相亲,光长女为桀子安妻,有女年与帝相配。桀帝姊鄂邑盖主内安女后宫为婕妤,数月,立为皇后。光时休沐出,桀辄入代光决事。桀父子既尊盛,而长公主。公主近河间丁外人。桀、安欲为外人求封,光不许。又为外人求光禄大夫,又不许。长公主大以是怨光。而桀、安数为外人求官爵弗能得,亦惭。由是与光争权。燕王旦自以昭帝兄,常怀怨望。御史大夫桑弘羊欲为子弟得官,亦怨恨光。于是皆与燕王通谋,诈令人为燕王上书,言光专权自恣,疑有非常。候司光出沐日奏之。桀欲从中下其事,桑弘羊当与诸大臣共执退光。书奏,帝不肯下。明旦,光闻之,止画室中不入。有诏召大将军。光入,免冠顿首谢,上曰:将军。朕知是书诈也,将军罪。而上书者果,捕之甚急。后桀党与有谮光者,上辄怒曰:大将军忠臣,先帝所属以辅朕身,敢有毁者坐之。自是桀等不敢复言,乃谋令长公主置酒请光,伏兵格杀之,因废帝,迎立燕王为天子。事发觉,光尽诛桀、安、弘羊、外人宗族,燕王、盖主皆自杀。光威震海内。

(节选自《汉书•霍光传》)


注释:长公主:汉武帝女,因嫁盖侯为妻,又称盖主或鄂盖主。
【小题1】下列对句中加点字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任光为郎,迁诸曹侍中                              稍:稍微
B.政事决于光                                               壹:专一
C.公主近河间丁外人                                     幸:希望
D.燕王旦自以昭帝兄,常怀怨望                  怨望:怨恨
【小题2】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桀帝姊鄂邑盖主内安女后宫为婕妤                  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廉颇蔺相如列传》)
B.桀父子既尊盛,而长公主                                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吾为若(《项羽之死》)
C.上曰:“将军。”                                          此岂古方山之遗像乎(《方山子传》)
D.朕知是书诈也,将军罪。                                而上书者果,捕之甚急。
【小题3】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出入禁闼二十余年/小心谨慎/未尝有过/甚见亲信/上年老察群臣/唯光任大重/可属社稷/乃使黄门画者画周公负成王朝诸侯以赐光/
B.出入禁闼二十余年/小心谨慎/未尝有过/甚见亲信/上年老察群臣/唯光任大重/可属社稷/乃使黄门画者/画周公负成王朝诸侯以赐光/
C.出入禁闼二十余年/小心谨慎/未尝有过/甚见亲信/上年老/察群臣/唯光任大重/可属社稷/乃使黄门画者画周公负成王朝诸侯以赐光/
D.出入禁闼二十余年/小心谨慎/未尝有过/甚见亲信/上年老/察群臣/唯光任大重/可属社稷/乃使黄门画者/画周公负成王朝诸侯以赐光/
【小题4】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不讳,字面意义是指不可隐讳,又常常用作对尊长者死亡的一种委婉的代称。
B.结婚,文中指男方女方两家之间结成婚姻关系,现代指男性与女性结为夫妇。
C.休沐,字面意义是休息沐浴,古代官员每隔一段时间休沐,也就是请假休息。
D.顿首,古九拜之一,以头叩地即举而不停留;也用于书信表奏的首尾,表示恭敬。
【小题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霍光得到提携,又受武帝重托。他由兄长去病带至长安,仕途上屡获升迁,直到侍奉皇上;武帝临终,将少子托付给他,要他行周公辅佐之事。
B.霍光主持大局,得罪一干权贵。他秉公处事,拒绝权臣的无理请求,因此遭到怨恨,以致后来受到上官桀父子、桑弘羊等皇亲国戚的抱团诬告。
C.霍光遭到陷害,昭帝主持公道。政敌想扳倒他,让人假托替燕王上书,说霍光专权放纵,或将发生意外之变;昭帝却不予理会,表示霍光无罪。
D.霍光挫败政敌,威名天下传扬。昭帝力挺霍光,政敌再也不敢发声,于是转而暗中谋杀霍光,结果弄巧成拙,被一举铲除,霍光因而威震海内。
【小题6】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上辄怒曰:“大将军忠臣,先帝所属以辅朕身,敢有毁者坐之。”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苏武,字少卿。少以父任,兄弟并为郎。稍迁至栘中厩监。时汉连伐胡,数通使相窥观。匈奴留汉使郭吉、路充国等,前后十余辈。匈奴使来,汉亦留之以相当。天汉元年,且鞮侯单于初立,恐汉袭之,乃曰:汉天子我丈人行也。尽归汉使路充国等。武帝嘉其义,乃遣武以中郎将使持节送匈奴使留在汉者,因厚赂单于,答其善意。武与副中郎将张胜及假吏常惠等募士斥候百余人俱,既至匈奴,置币遗单于;单于益骄,非汉所望也。

方欲发使送武等,会缑王与长水虞常等谋反匈奴中。缑王者,昆邪王姊子也,与昆邪王俱降汉,后随浞野侯没胡中。及卫律所将降者,阴相与谋劫单于母阏氏归汉。会武等至匈奴,虞常在汉时,素与副张胜相知,私候胜曰:闻汉天子,甚怨卫律,常能为汉伏弩射杀之,吾母与弟在汉,幸蒙其赏赐。张胜许之,以货物与常。

后月余,单于出猎,独阏氏子弟在。虞常等七十余人欲发,其一人夜亡,告之。单于子弟发兵与战,缑王等皆死,虞常生得。单于使卫律治其事,张胜闻之,恐前语发,以状语武。武曰:事如此,此必及我,见犯乃死,重负国。欲自杀,胜、惠共止之。虞常果引张胜。单于怒,召诸贵人议,欲杀汉使者。左伊秩訾曰:即谋单于,何以复加?宜皆降之。

单于使卫律召武受辞。武谓惠等:屈节辱命,虽生,何面目以归汉!引佩刀自刺。卫律惊,自抱持武,驰召医。凿地为坎,置煴火,覆武其上,蹈其背以出血。武气绝,半日复息。惠等哭,舆归营。单于壮其节,朝夕遣人候问武,而收系张胜。

(节选自《苏武传》)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汉天子我丈人        行:长辈B.私胜曰                      候:拜访
C.恐前语                      发:泄露D.虞常果张胜               引:带领
【小题2】下列加点词语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汉天子我丈人行也B.素与副张胜相知
C.数通使相窥观D.汉亦留之以相当
【小题3】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本文主要叙述苏武出使匈奴,被匈奴扣留的经过,通过人物的行动和语言来刻画苏武的浩然正气。
B.第二、三段写由于苏武副使张胜的唆使,匈奴产生内讧,从而也累及苏武。
C.从文章内容看,卫律原是汉朝官员,后投降匈奴,但一直有归汉之心。
D.第四段写苏武为了保持气节,宁死不受辱,写张胜投降匈奴,更烘托了苏武的气节。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既至匈奴,置币遗单于;单于益骄,非汉所望也。
②即谋单于,何以复加? 宜皆降之。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