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文言文阅读 较难0.4 引用2 组卷18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刘秉忠字仲晦。年十七,为邢台节度使府令史,以养其亲。居常郁郁不乐,一日投笔叹曰:“吾家累世衣冠,乃汩没为刀笔吏乎!丈夫不遏于世,当隐居以求志耳。”即弃去,隐武安山中。世祖在潜邸,海云禅师被召,闻其博学多材艺,邀与俱行。既入见,应对称旨,屡承顾问。秉忠于书无所不读,至于天文、地理、律历之属,无不精通。论天下事如指诸掌,世祖大爱之。秉忠遂留藩邸。癸丑,从世祖征大理。明年,征云南。每赞以天地之好生,王者之神武不杀,故克城之日,不妄戮一人。己未,从伐宋,复以云南所言力赞于上,所至全活不可胜计。中统元年世祖即位问以治天下之大经养民之良法秉忠采祖宗旧典参以古制之宜于今者条列以闻朝廷旧臣、山林遗逸之士,成见录用,文物粲然一新。秉忠虽居左右,而犹不改旧服。至元元年,翰林学士王鹗奏言:“秉忠久侍藩邸,积有岁年,参帷幄之密谋,定社稷之大计,忠勤劳绩,宜被褒崇。”帝览奏,即日诏以翰林侍读学士窦默之女妻之。秉忠以天下为己任,事无巨细,凡有关于国家大体者,知无不言,言无不听,帝宠任愈隆。燕闲顾问,辄推荐人物可备器使者,凡所甄拔,后悉为名臣。十一年秋八月,秉忠无疾端坐而卒,年五十九。帝闻惊悼,谓群臣曰:“秉忠事朕三十余年,小心慎密,不避艰险,言无隐情。其阴阳术数之精,占事知来,若合符契。惟朕知之,他人莫得闻也。”出内府钱具棺敛,遣礼部侍郎赵秉温护其丧还葬大都。秉忠自幼好学,至老不衰,虽位极人臣,而斋居蔬食,终日澹然,不异平昔。每以吟咏自适,其诗萧散闲淡,类其为人。

(摘编自《元史·刘秉忠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中统元年/世祖即位/问以治天下之大/经养民之良法/秉忠采祖宗旧/参以古制之宜于今者/条列以闻/
B.中统元年/世祖即位/问/以治天下之大经/养民之良法/秉忠采祖宗旧/典参以古制之宜/于今者/条列以闻/
C.中统元年/世祖即位/问以治天下之大经/养民之良法/秉忠采祖宗旧典/参以古制之宜于今者,条列以闻/
D.中统元年/世祖即位/问/以治天下之大/经养民之良法/秉忠采祖宗旧典/参以古制之宜/于今者/条列以闻/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世祖,封建皇帝常用谥号,加此谥号者一般是开创某朝,或某朝中有所作为的君主。
B.翰林学士,古代官职,任此官者常常是皇帝亲信与顾问,唐朝时很多丞相都出自此职。
C.社稷,代指“国家”;“社”指土神,“稷”指谷神,古君王常祭祀二神祈求国泰民安。
D.大都,元代首都,故址在今北京城区北部及城北近郊,城市规模宏大,为当时少有。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刘秉忠博识多才,深受世祖喜爱。他读书涉猎广泛,精通天文、地理、律法,同时熟晓时事,深得世祖欣赏,被留在藩王府中。
B.刘秉忠心怀仁爱,反对滥杀无辜。征讨大理、南宋时,他劝世祖要倡扬帝王英明,不要滥用武力,让大理、南宋百姓免遭屠戮。
C.刘秉忠善识人才,推举选荐贤良。他曾经向皇帝推荐可供重用的人才,凡是经过他推举选拔的,后来都成了朝廷里著名的大臣。
D.刘秉忠身居简淡,常以诗词自娱。身处高位的他生活上却简单恬淡,斋戒而居,粗茶淡饭,常常诵咏恬淡闲散的诗词自娱自乐。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吾家累世衣冠,乃汩没为刀笔吏乎!
(2)其阴阳术数之精,占事知来,若合符契。
2020·四川·一模
知识点:《元史》文言文断句文言文翻译史传文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铁哥,姓伽乃氏,迦叶弥儿人。性颖悟,不为嬉戏。从那摩入见,帝问谁氏子,对曰:“兄斡脱赤子也。”帝方食鸡,辍以赐铁哥。铁哥捧而不食,帝问之,对曰:“将以遗母。”帝奇之,加赐一鸡。世祖即位,幸香山永安寺,见书畏吾字于壁,问谁所书,僧对曰:“国师兄子铁哥书也。”帝召见,爱其容仪秀丽,语音清亮,命隶丞相孛罗备宿卫。先是,世祖事宪宗甚亲爱,后以谗稍疏,国师导世祖宜加敬慎,遂友爱如初。至是,帝将用铁哥,曰:“吾以酬国师也。”于是铁哥年十七,诏择贵家女妻之,辞曰:“臣母汉人,每欲求汉人女为妇,臣不敢伤母心。”乃为娶冉氏女。

二十四年,从征乃颜,至撒儿都之地,叛王塔不台率兵奄至。铁哥奏曰:“昔李广一将耳,尚能以疑退敌,况陛下万乘之威乎!今彼众我寡,不得地利,当设疑以退之。”于是帝张曲盖,据胡床,铁哥从容进酒。塔不台按兵觇伺,惧有伏,遂引去。

成宗即位,以铁哥先朝旧臣,赐银一千两、钞十万贯。他日,又赐以玛瑙碗,谓铁哥曰:“此器先皇所用,朕今赐卿,以卿久侍先皇故也。”大德元年,加光禄大夫。三年,乞解机务,从之。仍授平章政事、议中书省事。平滦大水,铁哥奏曰:“散财聚民,古之道也。今平滦水灾,不加赈恤,民不聊生矣!”从之。十年,丁母忧,诏夺情起复。辽王脱脱入朝,从者执兵入大明宫,铁哥劾止之,王惧谢。从幸缙山饥民相望铁哥辄发廪赈之既乃陈疏自劾帝称善不已武宗即位,赐金一百两,加金紫光禄大夫,遥授中书右丞相。有诉宁远王阔阔出有逆谋者,命诛之。铁哥知其诬,廷辨之,由是得释,徙高丽。

仁宗皇庆二年,赐赙礼加厚,敕有司治丧事,赠太师、开府仪同三司、上柱国,追封秦国公,谥忠穆。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从幸缙山/饥民相望铁哥/辄发廪赈之/既乃陈疏自劾/帝称善不已/
B.从幸缙山/饥民相望/铁哥辄发廪赈之/既乃陈疏自劾/帝称善不已/
C.从幸缙山饥民/相望铁哥/辄发廪赈之/既乃陈疏/自劾帝/称善不已/
D.从幸缙山/饥民相望/铁哥辄发廪赈之/既乃陈疏/自劾帝/称善不已/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国师是中国历代帝王对于宗教徒中一些学德兼备的高人所给予的称号。我国获得国师称号的,一般被认为从北齐时代法常开始。
B.夺情起复,又称夺情,是中国古代丁忧制度的延伸,意思是为国家夺去了孝亲之情,可不必去职,以素服办公,不参加吉礼。
C.薨,古代称诸侯或有爵位的大官死去,也可以用于皇帝和所生育的皇子公主,或者封王的贵族。
D.敕有司,敕,有法定约束力的政府措施或皇帝命令;有司,指主管某部门的官吏,泛指官吏。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铁哥侍奉母亲讲孝心。太宗赐鸡给他吃,他却要拿回去给母亲吃;帝王下诏让他娶贵家女为妻,他却以母亲希望他娶汉人女为妻为由拒绝。
B.铁哥随王出征有谋略。他随王征讨乃颜,与叛王塔不台的军队突然遭遇,他建议帝王布下疑兵之阵,塔不台担心有埋伏,于是带领军队离开。
C.铁哥为臣聪明有智慧。成帝即位后,赐给铁哥丰厚的财物并进爵,表示因为他是旧臣,铁哥明白成帝想他辞官,于是主动辞去“机务”之职。
D.铁哥为官宽厚有担当。平滦水灾时,他上奏散财赈济灾民;阔阔出被诬陷谋反时,他极力争辩,使得阔阔出得以释放,迁移到高丽。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先是,世祖事宪宗甚亲爱,后以谗稍疏,国师导世祖宜加敬慎,遂友爱如初。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吕好问,字舜徒,侍讲希哲子也。以荫补官。时蔡卞(奸相蔡京弟)为帅,欲扳附善类,待好问特异。好问以礼自持,卞不得亲。及卞得政,当时据属拔擢略尽,独好问留滞,卞讽之曰:“子少亲我,即阶显列矣。”好问笑不答。

靖康元年,御史中丞。钦宗谕之曰:“卿元佑子孙,朕特用卿,令天下知朕意所向。”先是,微宗将内禅,诏解党禁,除新法,尽复祖宗之故。而蔡京党威根据中外,害其事,莫肯行。好问言:“时之利害,政之阙失,太上皇诏旨备矣。愿一一施行之而已。”钦宗乡纳。好问疏蔡京过恶,乞役海外,朋附之尤者以厉其余。每奏对,帝虽当食,辄使毕其说。

时金人既退,大臣不复顾虑,武备益弛。好问言:“金人得志益轻中国秋冬必倾国复来御敌之备当速讲求今边事经画旬月不见施设臣僚奏请皆不行下此臣所深惧也”及边警急,大臣不知所出,遣使讲解。金人佯许而攻略自如,诸将以和议故,皆闭壁不出。好问言:“彼名和而实攻,朝廷不谋进兵遣将,何也?请亟集沧、滑、邢、相之戍,以遏奔冲,而列勤王之师于畿邑,以卫京城。”疏上不省。

金人陷真定,攻中山,上下震骇,廷臣狐疑相顾,犹以和议为辞。好问率台属劾大臣畏懦误国,好问知袁州。既而金人薄都城,钦宗思好问言,进兵部尚书。都城失守,召好问入禁中,数万军民斧左掖门求见天子,好问从帝御楼谕遣之。卫士长蒋宣帅其徒数百,欲邀乘舆犯围而出,左右奔窜,独好问与孙傅、梅执礼侍,宣抗声曰:“国事至此,皆宰相信任奸臣,不用直言所致。”傅呵之。宣以语侵傅,好问晓之曰:“若属忘家族,欲冒重围卫上以出,诚忠义。然乘舆将驾,必甲乘无阙而后动,讵可轻邪?”宣诎服曰:“尚书真知军情。”麾其徒退。

(选自《元史•吕好问传》,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金人得志/益轻中国/秋冬必倾国复来/御敌之备当速讲求/今边事经画旬月/不见施设/臣僚奏请皆不行下/此臣所深惧也/
B.金人得志/益轻中国/秋冬必倾国/复来御敌之备当速讲求/今边事经画旬月/不见施设/臣僚奏请皆不行下/此臣所深惧也/
C.金人得志/益轻中国/秋冬必倾国复来/御敌之备当速讲求/今边事经画/旬月不见施设/臣僚奏请皆不行下此/臣所深惧也/
D.金人得志/益轻中国/秋冬必倾国复来/御敌之备当速讲求/今边事经画旬月/不见施设/臣僚奏请/皆不行下此/臣所深惧也/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荫补,指封建时代子孙因先代业绩或功勋而补官。荫补制度是古代长期存在的选官制度,荫补官员与其他途径出身的官员构成了封建官僚队伍。
B.拔、擢、出、黜,是古代官员官职升降任免的称谓,其中“拔”“擢”指在原官基础上提拔官职;“出”“黜”指离京为官,外放或外迁。
C.内禅,它是指在世袭制王朝下,帝王择定继位的人让位给他。后来“内禅”也指皇帝未死时传位于继承者。
D.勤王,是指君主制国家中君王的统治地位受到内乱或外患的威胁而动摇时,臣下起兵救援;同时也可指尽力于王朝之事。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吕好问为官清正,不附权贵。当时蔡卞担任主帅,想要攀附有德之士,所以拉拢吕好问,但吕好问依照礼仪自持,蔡卞无法和他亲近。
B.吕好问刚正不阿,挺身谠言。当金兵攻陷真定,攻打中山,朝中大臣们抱定和议之辞时,吕好问却率领下属弹劾执政大臣畏惧胆怯,贻误国事。
C.吕好问深谋远虑,才能出众。当金人退兵,朝廷武备松弛时,吕好问建议应速整武备;等到边境告急,大臣们不知所措一味讲和时,他又提出应对之策。
D.吕好问处变不惊,忠于职守。金人压境,都城失守,军民几万人觐见天子,吕好问跟随皇上到楼上晓谕遣散他们;左右侍从奔逃,唯有吕好问陪侍皇帝身旁。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而蔡京党戚根据中外,害其事,莫肯行。
(2)若属忘家族,欲冒重围卫上以出,诚忠义。

赵良弼,字辅之,多智略,初举进士,教授赵州。世祖在潜藩,召见,占对称旨。会立邢州安抚司,擢良弼为幕长。邢久不得善吏,且当要冲,使者旁午,民多逃去。良弼区画有方,事或掣制,则请诸藩邸。再阅岁,凡六往返,所请无不从。己未七月,世祖南征,召参议元帅事。亲执桴鼓率先士卒五战皆捷禁焚庐舍杀降民所至宣布恩德民皆按堵闻宪宗,世祖北还,良弼陈时务十二事,言皆有征。庚申,良弼凡五上言劝进,曰:今中外皆愿大王早进正宸,以安天下,事势如此,岂容中止,社稷安危,间不容发。世祖嘉之。既即位,立陕西、四川宣抚司,以廉希宪、商挺为使、副,良弼为参议。良弼先行,谋诸断事官八春,曰:今浑都海日夜思北归,纽璘迁延不即行,当先遣使奉上旨促纽璘入朝,刘太平速还京兆。八春从其议。纽璘果移营将入泾,刘太平将趋六盘,闻命乃止。后浑都海果叛北归,良弼与汪惟正、刘黑马二宣抚决议,执浑都海之党元帅诛之。升参议陕西省事。蜀人费寅以私憾诬廉希宪、商挺在京兆有异志者九事,以良弼为证。帝召良弼诘问,良弼泣曰:二臣忠良,保无是心,愿剖臣心以明之。帝意不释。初挺荐王文统可大用。后平李檀乱,得文统与檀交通书,益疑有二臣意,切责良弼,至欲断其舌。良弼誓死不少变,帝意乃解,费寅卒以反诛。后帝将讨日本,三问,良弼言:臣居日本岁余,睹其民俗,狠勇嗜杀,不知有父子之亲、上下之礼。其地多山水,无耕桑之利,得其人不可役,得其地不加富。况舟师渡海,海风无期,祸害莫测。是谓以有用之民力,填无穷之巨壑也,臣谓勿击便。帝从之。二十三年卒,追封韩国公,文正。

(选自《元史•赵良弼传》,有删减)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亲执桴鼓率先/士卒五战皆捷/禁焚庐舍/杀降民所至/宣布恩德/民皆按堵/
B.亲执桴鼓/率先士卒/五战皆捷/禁焚庐舍杀降民/所至宣布恩德/民皆按堵/
C.亲执桴鼓率先/士卒五战皆捷/禁焚庐舍杀降民/所至宣布恩德/民皆按堵/
D.亲执桴鼓/率先士卒/五战皆捷/禁焚庐舍/杀降民所至/宣布恩德/民皆按堵/
【小题2】下列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崩,古代把天子的死看得很重,常用山塌下来比喻。从周代开始帝王之死称为崩。
B.庚申,与上文“己未”均为干支纪年法。干支法是中国古代使用的纪年方法之一。
C.社稷,是“太社”和“太稷”的合称,社是土地神,稷是五谷神。后来代指国家。
D.谥,即谥号,始于西周。帝王的谥号一般由朝廷赐予,臣下的谥号则由礼官议上。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赵良弼富有才干。在世祖即位前他就得到召见,应答称意;世祖北还时他陈奏应办的政务,件件都有依据。
B.赵良弼洞察时局。他曾多次上书劝世祖即皇帝位,提醒世祖形势紧迫,不能有丝毫犹豫,获得世祖赞许。
C.赵良弼行事果敢。他为陕西、四川宣抚司参议时果断施策,并在浑都海反叛朝廷时,逮捕并处死其党羽。
D.赵良弼坚持正义。费寅因私人恩怨而告廉希宪、商挺图谋不轨,良弼誓死不妄言,却未能消除世祖疑心。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良弼区画有方,事或掣制,则请诸藩邸。
(2)得文统与壇交通书,益疑有二臣意,切责良弼,至欲断其舌。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