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文言文阅读 较难0.4 引用3 组卷136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苑君璋,马邑豪也,以矫雄自奋。刘武周以兵入寇,君璋曰:“唐以一州兵掇取三辅,所向风靡,此殆天命,非人谋,不可争也。太原而南多岩阻今束甲深入无踵军有失不可偿不如连突厥与唐合从南面称孤上策也。”武周不听,使君璋守朔州,引众内侵,未几败,泣曰:“废君言,乃至此!”即与共趋突厥。

武周死,突厥以君璋为大行台,统武周部曲,使郁射设监兵,与旧将高满政夜袭代州,不克。高祖遣使招之,赐铁券,约不死。君璋拒命,再进寇代州,刺史王孝德拒却之。满政劝君璋曰:“夷狄无礼,岂可北面臣之?请尽杀其众以归唐。”君璋不从。而马邑困于兵,人厌乱,满政因众不忍,夜胁君璋,君璋奔突厥。满政以城归,诏拜朔州总管,封荣国公。君璋引突厥攻陷马邑,杀满政,夷其党,乃去,退保恒安。其部皆中国人,多叛去,君璋穷,乃降,自请鄣虏赎罪。高祖遣雁门人元普赐金券,会颉利亦召之,意犹豫。子孝政谏曰:“大人许唐降,又贰颉利,自取亡也。今粮尽众携,不即决,恐衿肘变生,孝政不忍见祸之酷也!”即单骑南奔,君璋喻返之,召众与议。恒安人郭子威曰:“恒安故王者都,山川足以自固,突厥方强,我援之,可观天下变,何遽降?”君璋然之,执元普送突厥,颉利德之,遣以锦裘羊马。其下怨,投书于门曰:“不早附唐,父子诛。”孝政惧,欲自归,为君璋所拘。与突厥寇马邑,犯太原,边人苦之。见颉利政乱,知将亡,遂率所部降,颉利追,击走其兵。入朝,拜安州都督,封芮国公,食五百户,赐帛四千匹。君璋不晓书,然天资习事,历职有惠称。贞观中,卒。

(《新唐书·列传卷十七·苑君障传》,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太原而南多岩/阻今束甲/深入无踵军/有失不可偿/不如连突厥/与唐合从/南面称孤/上策也
B.太原而南多岩阻/今束甲深入无踵/军有失/不可偿/不如连突厥与唐合从/南面称孤/上策也
C.太原而南/多岩阻今/束甲深入/无踵军/有失不可偿/不如连突鳜与唐合从/南面称孤/上策也
D.太原而南多岩阻/今束甲深入/无踵军/有失不可偿/不如连突厥与唐合从/南面称孤/上策也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三辅,汉代治理京能地区的三个职官,即京兆尹,左冯渊、右扶风。后亦指京师附近之地。如,《张衡传》:“衡少善属文,游于三辅。”
B.部曲,在古代常借指军队常带有人身依附性质的豪门大族的私人军队,也指部属、部下、门客。文中指的是门客。
C.铁券,即铁契,古代帝王颁赐功臣的一种契据,以铁制成,形如瓦,为其记功免的依据。功臣或子孙犯罪,可以铁券抵减。
D.北面,面向北,古代臣下朝拜君主,卑幼拜尊长,皆面向北行礼,因而居臣下、晚辈之位曰“北面”,也称臣服于人。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苑君璋为马邑豪杰,以矫健勇武自我勉励。他能洞悉天下争霸形势,曾劝阻刘武周进犯中原,但未被采纳。
B.苑君璋刚愎自用,他曾拒绝高祖的招抚与铁券承诺,率部再次进犯代州,但被王孝德击退。
C.尽管苑君璋与突厥联手,杀死了归顺大唐的高满政,但其心存大义,最终幡然醒悟,主动选择了归顺大唐。
D.苑君璋虽然不能识文断字,但在熟悉政事方面颇有天资,在治理安州方面有很好的名声。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璋穷,乃降,自请鄣虏赎罪。
(2)君璋然之,执元普送突厥,颌利德之,遣以锦裘羊马。
【小题5】简要回答大唐是如何对待苑君璋的?
20-21高三上·山东泰安·期中
知识点:欧阳修(1007-1072)文言文断句文言文翻译史传文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张廷珪,河南济源人。第进士,补白水尉。累迁监察御史,按劾平直。武后税天下浮屠钱,营佛祠于白司马坂,廷珪谏,后善之。召见长生殿,赏慰良厚,因是罢役。张易之诛,议穷治党与。廷珪建言:“自古革命,务归人心,则以刑胜治。今唐历不移天地复主宜以仁化荡宥且易之盛时趋附奔走半天下尽诛则已暴罚一二则法不平宜一切洗贷中宗纳之。神龙初,诏白司马坂复营佛祠,廷珪方丰诏抵河北,道出其所,见营筑劳亟,怀不能已,上书切争,且言:“今土木复兴,不称前诏。愿罢之,以纾穷乏。”帝不省。寻为中书舍人。再迁礼部侍郎。玄宗开元初,大旱,关中饥,诏求直言。廷珪上疏曰:“古有多难兴国,殷忧启圣,盖事危则志锐,情苦则虑深,故能转祸为福也。今受命伊始,华夷百姓清耳以听,刮目以视,冀有闻见,何遽孤其望哉?”再迁黄门侍郎。监察御史蒋挺坐法,诏决杖朝堂,廷珪执奏:“御史有谜,当杀杀之,不可辱也。”士大夫服其知体。王琚持节巡天兵诸军,方还,复诏行塞下,议者皆谓将袭回纥,廷珪陈五不可。又请复十道按察使,巡视州县,帝然纳之。坐漏禁内语,出为沔州刺史。频徙苏、宋、魏三州。初,景龙中,宗楚客、纪处讷等封户多在河南、河北,讽朝廷诏两道蚕产所宜,虽水旱得以蚕折租。廷珪谓:“两道倚大河,地雄奥,股肱走集,宜得其欢心,安可不恤其患而殚其力?愿依贞观、永徽故事,准令折免。”诏可。在官有威化。入为少府监,封范阳县男。以太子詹事致仕。卒,赠工部尚书,谥贞穆。

(节选自《新唐书·张廷珪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今唐历不移/天地复主/宜以仁化荡宥/且易之盛时/趋附奔走半天下/尽诛则已暴/罚一二则法不平/宜一切洗贷/
B.今唐历不移/天地复主/宜以仁化荡宥/且易之盛时趋附/奔走半天下/尽诛则已暴/罚一二则法不平/宜一切洗贷/
C.今唐历不移/天地复主/宜以仁化荡宥/且易之盛时/趋附奔走半天下/尽诛则已暴罚/一二则法不平/宜一切洗贷/
D.今唐历不移/天地复主/宜以仁化荡宥/且易之盛时趋附/奔走半天下/尽诛则已暴罚/一二则法不平/宜一切洗贷/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诏一般指天子下达臣属的文体,可分为即位诏、遗诏、口诏等,始于秦始皇,终于清朝。
B.夷是我国古代对中原以外各民族部落集团的蔑称,在文中与“华”相对,可指各少数民族。
C.道在唐代原属于监察区名称,后成为地方行政单位,一般为州县之上的一级行政区划。
D.工部是古代中央官署名,为掌管营造工程、财政赋税事项的机关,其长官为尚书,曾称冬官、大司空等。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廷珪把握时机,恳切进言。开元初年,天下大旱,关中发生饥荒,张廷珪趁着玄宗问政之机,联系古今向皇帝阐述了为君治国之道。
B.张廷珪知礼识体,令人佩服。在黄门侍郎任上,监察御史蒋挺触犯法律,下诏在朝廷上行杖刑,他认为处罚方式不妥,得到士大夫的一致称赞。
C.张廷珪不惧权贵,体恤百姓。景龙年间,宗楚客等权贵的封户多在河南、河北,他们不恤民情,压榨百姓,廷珪据理力争,维护了百姓的利益。
D.张廷珪仕宦多朝,历任多职。他在武则天、中宗、玄宗朝任过官职,仕途顺利;先后任过白水尉、监察御史、中书舍人、太子詹事等职务。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武后税天下浮屠钱,营佛祠于白司马坂,廷珪谏,后善之。
(2)今土木复兴,不称前诏。愿罢之,以纾穷乏。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赵犨,其先青州人也。犨幼与群儿戏道中,部分行伍,指顾如将帅,虽诸大儿皆听其节度,其父叔文见之,惊曰:“大吾门者,此儿也!”及壮,善用弓剑,为人勇果,重气义,刺史闻其材,召置麾下。累迁忠武军马步军都虞候。王仙芝寇河南,陷汝州,将犯东都,犨引兵击败之,仙芝乃南去。已而黄巢起,所在州县,往往陷贼。陈州豪杰数百人,相与诣忠武军,求得犨为刺史以自保,忠武军犨陈州刺史。已而巢陷长安,犨语诸将吏曰:“以吾计,巢若不为长安市人所诛,必驱其众东走,吾州适当其冲矣!”乃治城池为守备,迁民六十里内者皆入城中,选其子弟,配以兵甲,以其弟昶、珝为将。巢败,果东走,先遣孟楷据项城,昶击破之,执楷以归。既而秦宗权以蔡州附巢,巢势甚盛,乃悉众围犨。陈人恐,犨语其下曰:“吾家三世陈将,必能保此。尔曹男子,当于死中求生,建功立业,未必不因此时。”陈人皆踊跃。巢栅城北三里为八仙营,起宫阙,置百官,聚粮饷,欲以久弊之,其兵号二十万。陈人旧有巨弩数百皆废坏后生弩工皆不识其器珝创意理之弩矢激五百步人马皆洞以故巢不敢近围凡三百日,犨食将尽,乃乞兵于梁。梁太祖与李克用皆自将会陈,击败巢将黄邺于西华,巢乃解围去。梁太祖入陈州,犨兄弟迎谒马首甚恭。然犨阴识太祖必成大事,乃降心屈迹,为自托之计。以梁援已恩,为太祖立生祠,朝夕拜谒。以其子岩尚太祖女,是谓长乐公主。黄巢已去,秦宗权复乱淮西,陷旁二十余州,而陈去蔡最近,犨兄弟力拒之,卒不能下。后巢、宗权皆败死,唐昭宗即以陈州为忠武军,拜犨节度使。犨已病,乃以位与其弟昶,后数月卒。

(节选自《新五代史·卷四十二》)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陈人旧有巨弩数百/皆废坏后/生弩工皆不识其器/珝创意理之/弩矢激五百步/人马皆洞/以故巢不敢近/
B.陈人旧有巨弩数百/皆废坏/后生弩工皆不识其器/珝创意理之/弩矢激五百步人马/皆洞/以故巢不敢近/
C.陈人旧有巨弩数百/皆废坏/后生弩工皆不识其/器珝创意理之/弩矢激五百步/人马皆洞/以故巢不敢近/
D.陈人旧有巨弩数百/皆废坏/后生弩工皆不识其器/珝创意理之/弩矢激五百步/人马皆洞/以故巢不敢近/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东都,就是下文提到的长安,唐朝尊崇长安为上京、尊崇洛阳为神都,也就是东都和西都。
B.表,封建社会下臣对皇帝有所陈述、请求、建议时用的一种文体。文中指忠武军上奏朝廷。
C.生祠,是为活着的人建立的祠庙,加以奉祀,表示感恩与纪念,这是古代的一种信仰民俗。
D.节度使,唐代开始设立的地方军政长官。因受职之时,朝廷赐以旌节用来节制调度而得名。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赵犨从小就表现出领导才能与组织能力,和邻居小孩玩游戏,能像将帅指挥军队一样指挥部署,即使大孩子也听他的。
B.赵犨富有远见,对形势判断精准,他预言黄巢如果不被长安的百姓诛杀,就一定会率领残余势力向东逃离东犯陈州。
C.赵犨善于打仗,在担任陈州刺史期间兵少力微,却积极应对,先后击败来犯的王仙芝、孟楷、黄巢,深得百姓的信任。
D.赵犨在战争结束后,感激梁太祖援救自己的恩德,为他修建祠庙,早晚参拜。他还和朱温结成儿女亲家。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巢败,果东走,先遣孟楷据项城,昶击破之,执楷以归。
(2)然犨阴识太祖必成大事,乃降心屈迹,为自托之计。
【小题5】为抵御黄巢东犯陈州,赵犨做了哪些准备工作?请简要说明。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读李翱文

欧阳修

①予始读翱《复性书》三篇,曰:此《中庸》之义疏尔。智者诚其性,当读中庸;愚者虽读此不晓也,不作可焉。又读《与韩侍郎荐贤书》,以谓翱特穷时愤世无荐己者,故丁宁如此。然以韩为秦汉间好侠行义之一豪俊,亦善论人者也。最后读《幽怀赋》,然后置书而叹,叹已复读,不自休。恨翱不生于今,不得与之交;又恨予不得生翱时,与翱上下其论也。

②凡昔翱一时人,有道而能文者,莫若韩愈。愈尝有《感二鸟赋》,不过美二鸟之光荣,叹一饱之无时尔;推韩愈之心,使光荣而饱,则不复云矣。若翱之心独不然,其赋曰:“众嚣嚣而杂处兮,咸叹老而嗟卑;视予心之不然兮,虑行道之犹非。”又怪神尧以一旅取天下,后世子孙不能以天下取河北,以为忧。使当时君子皆易其叹老嗟卑之心为翱所忧之心,则唐之天下岂有乱与亡(       )!

③然翱幸不生今时,见今之事,则其忧又甚矣!奈何今之人不忧也?余行天下,见人多矣,脱有一人能如朝翱忧者,又皆贱远,与翱无异;其余光荣而饱者,一闻忧世之言,不以为狂人,则以为病痴子,不怒则笑之矣。呜呼,在位而不肯自忧,又禁他人使皆不得忧,可叹也夫!


【注】①疏:注释。②又怪神尧以一旅取天下:又诧异李渊能用一支军队取得天下。神尧,指唐高祖李渊,他的谥号为“神尧皇帝”。③贼远:指职位低贱、被朝廷贬斥在远方的人。这里暗指范仲淹等。
【小题1】选择恰当的虚词填入括号中(       
A.哉B.矣C.夫D.也
【小题2】第①段作者“始读翱《复性书》”后不以为然;“又读《与韩侍郎荐贤书》”后的看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最后读(幽怀赋》”后的感受是______________。(用自己的话回答)
【小题3】阅读第②段,比较韩愈写《感二鸟赋》和李翱写《幽怀赋》“之心”有何不同。(用自己的话回答)
“韩愈之心”:______________________
“翱之心”: 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4】对本文写作特点概括不准确的一项是(       
A.借题发挥B.以小见大C.抑扬结合D.对比映衬
【小题5】请概述文末“呜呼”所感叹的内容。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