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运,字承业,南阳清阳人。运少好学,涉猎经史。年十五而江陵灭,随例迁长安。其亲属等多被籍没,运积年为人佣保,皆赎免之。事母及寡嫂甚谨,由是以孝闻。梁故都官郎琅邪王澄美之,次①其行事为《孝义传》。性方直,未尝求媚于人。为露门学士。前后犯颜屡谏武帝,多被纳用。建德二年,除万年县丞。抑挫豪右,号称强直。武帝嘉之,特许通籍,事有不便于时者,令巨细奏闻。
武帝尝幸同州,召运赴
及武帝
内史郑译常以私事请托,运不之许,因此衔之。及隋文帝为丞相,译为长史,遂左
(选自《北史·乐运传》,有删改)
【注】①次:编撰。②公除:指帝王身负国事之重,因公权宜礼制,除下丧服。③舆榇:载棺以随。
【小题1】下列对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运对曰/班固以齐桓公为中人/管仲相之则霸/竖貂辅之则乱/可与为善/亦可与为恶也/帝曰/我知之矣/遂妙选宫官以匡弼之 |
B.运对曰/班固以齐桓公为中人/管仲相之则霸竖貂/辅之则乱可与为/善亦可与为/恶也/帝曰/我知之矣/遂妙选宫官以匡弼之 |
C.运对曰/班固以齐桓公为中人/管仲相之则霸/竖貂辅之则乱可与/为善亦可/与为恶也/帝曰/我知之矣/遂妙选宫官以匡弼之 |
D.运对曰/班固以齐桓公为中人/管仲相之则霸竖貂/辅之则乱/可与为善/亦可与为恶也/帝曰/我知之矣/遂妙选宫官以匡弼之 |
A.行在,亦称“行在所”,指天子所在的地方。专指天子巡行所在之地。 |
B.崩,指死亡。古代对死亡有专门称呼,天子、诸侯或皇后死称“崩”,皇子、公主或者宠妃死称“薨”。 |
C.庶人,也叫“庶民”。西周以后对农业生产者的称谓,其身份比奴隶高。 |
D.迁,调动官职,包括升级、降级、平级转调三种情况。降级叫左迁、迁谪、迁削。 |
A.乐运顾念亲属,以孝闻名。他以做雇工的方式积累财物,救助陷入困境中的亲属;他尽心侍奉母亲和寡嫂,事迹如同《孝义传》中记载的人物。 |
B.乐运敢于打击权贵,深得皇帝信任。他在担任万年县丞时,抑制、打击豪门大族,号称刚强正直。 |
C.乐运不顾个人安危,敢于犯颜直谏。他上疏反对皇帝不按先王礼仪服丧的做法;他带着棺材到朝堂以死相谏,陈述皇帝的八大过失。 |
D.乐运夙有大志,但仕途坎坷。他希望做一名从容的谏官,然而秉性刚直,被人排斥打击,未能如愿,最后只好发愤编纂《谏苑》。 |
(1)运乃舆榇诣朝堂,陈帝八失。帝大怒,将戮之。
(2)内史郑译常以私事请托,运不之许,因此衔之。
陆俟,代人也。父突,道武初,帅部人从征伐,数有战功,位上党太守、关内侯。俟少聪慧。明元
太武征赫连昌,诏俟督诸军镇以备蠕蠕①。与西平公安颉攻克武牢,赐爵建邺公,拜冀州刺史。时
帝征蠕蠕,破凉州,常随驾别督辎重。又与高凉王那复渡河南略地。仍迁长安镇大将。与高凉王那击盖吴
安定卢水刘超等叛,太武以俟威恩被关中,诏以本官加督秦、雍诸军,镇长安。帝曰:“超等恃险,不顺王命,朕若以重兵与卿,则超等必合为一;若以轻兵与卿,则不制矣。令使卿以方略定之。”于是俟单马之镇。既至,申扬威信,示以成败,超犹无降意。俟
(节选自《北史·陆俟传》)
注:①蠕蠕:柔然,是公元4世纪末至6世纪中叶,继匈奴、鲜卑之后,活动于我国大漠南北和西北广大地区的古代民族之一。②高车莫弗:高车,是北朝人对漠北一部分游牧部落的泛称;莫弗是古代北方少数民族部落首领的称谓。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A.明元 |
B.时 |
C.未 |
D.不如私 |
A.追讨玉等,皆获 |
B.召俟问 |
C.与高凉王那击盖吴 |
D.侯 |
①与西平公安顿攻克武牢,赐爵建邺公
②平羌狄子玉等叛,复转为安定镇大将
③若停十万众追一人,非上策也
④况除腹心之疾,而曰必遗其类,可乎?
⑤既至,申扬威信,示以成败
⑥俟乃诈醉,上马大呼,斩超首
A.①④⑤ | B.③④⑥ | C.①②⑤ | D.②③⑥ |
A.至京朝见/言不过周年/郎孤身必败/高车必叛/帝疑不实/切责之/以公归第。 |
B.至京朝见/言不过周年/郎孤身必败高车/必叛帝/疑不实/切责之/以公归第。 |
C.至京朝见/言不过周年/郎孤身必败高车/必叛帝/疑不实/切责之/以公归第。 |
D.至京朝见/言不过周年/郎孤身必败/高车必叛帝/疑不实/切责之/以公归第。 |
A.陆俟自幼聪明有智慧,世袭爵位关内侯,跟随太武帝征讨赫连昌,与西平公安颉一起攻取武牢关,赐爵位建邺公,授官冀州刺史。 |
B.陆俟在怀荒镇任上治理严苛,高车族要求更换原来的镇守郎孤,太武答应了他们,召回了陆俟,结果一年后,高车反了。 |
C.陆俟有谋有胆,在与高凉王那攻打盖吴时抓住其二位叔叔后,利用他的叔叔追杀盖吴,在平定安定卢水刘超叛乱时将计就计,并成功地平定了叛乱。 |
D.陆俟不仅在州郡治理考核中获得好评,而且屡建奇功,在平定了平凉羌族人狄子玉的叛乱之后,被任命为武牢镇大将军。 |
(1)明年,诸莫弗果杀郎孤以叛。
(2)怨忿既多,败乱彰矣。
(3)既至,申扬威信,示以成败,超犹无降意。
居易字乐天,太原下邽人。
【注】①勋庸:这里指被刺杀的宰相武元衡。②科头:不戴帽子,裸露发髻。③鸡林国:朝鲜半岛古国名。
【小题1】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
A.久之/转中书舍/人知制诰/河朔乱兵/出无功/又言事/不见听/乞外/除为杭州刺史 |
B.久之/转中书舍人/知制诰/河朔乱/兵出无功/又言事/不见听/乞外/除为杭州刺史 |
C.久之/转中书舍人/知制诰河朔/乱兵出无功/又言事不见听/乞外/除为杭州刺史 |
D.久之转中书/舍人知制诰/河朔乱兵出/无功又言事/不见听/乞外/除为杭州刺史 |
A.弱冠:古人二十岁称“弱冠”,也叫“加冠”,这时行冠礼,即戴上表示已成人的帽子,以示成年,但体犹未壮,还比较年少,故称“弱”。 |
B.乐府:是秦代以来朝廷设立的管理音乐的官署,汉武帝时大规模扩建,从民间搜集了大量的诗歌,后人统称为汉乐府。后来乐府成为一种诗歌体裁。 |
C.致仕:古代官员正常退休叫做“致仕”,也称“致事”“致政”“休致”等,源于周代,汉以后形成制度,一般致仕的年龄为七十岁,有疾患则提前。 |
D.居士:原指出家人对在家信道的人的泛称;唐宋时期,佛教在中国盛行,对中上层知识分子影响很深,所以许多文人雅士便以“居士”为自号。 |
A.本文开篇以顾况对白居易的前“谑”后“叹”,侧面表现了白居易在诗歌创作上的非凡才华。 |
B.白居易性格耿直,常上书直言论事,触怒了权贵奸党,这给他的仕途蒙上了阴影,也是他“放纵诗酒”的重要原因之一。 |
C.白居易的诗歌内容真实,辞句晓畅,风格平易,在当时流传甚广。内至宫廷,外达异邦,诗名远播。 |
D.白居易居庙堂之上,则“兼济天下”;处江湖之远,则“独善其身”。儒、释两家思想的影响,并存于他人生的各个阶段。 |
(1)况,吴人,恃才少所推可。
(2)既复用,又皆幼君,仕情顿尔索寞。
(3)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4)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公车特征拜郎中,再迁为太史令。
魏谟,字申之,擢进士第,同州刺史杨汝士辟为长春宫巡官。文宗读《贞观政要》,思徵贤,诏访其后,汝士荐为右拾遗。谟姿宇魁秀,帝异之。
邕管经略使董昌龄诬杀参军衡方厚,贬溆州司户,俄徙峡州刺史。谟谏曰:“
御史中丞李孝本,宗室子,坐李训事诛死,其二女没入宫。谟上言:“陛下即位,不悦声色,于今十年,未始采择。数月以来,稍意声伎,教坊阅选,百十未已,庄宅收市,沄沄有闻。今又取孝本女内之后宫,宗姓不育,宠幸为累,伤治道之本,速尘秽之嫌。谚曰:‘止寒莫若重裘,止谤莫若自修。’惟陛下崇千载之盛德,去一旦之玩好。”帝即出孝本女。
先是,帝谓宰相曰:“太宗得徵,参裨阙失,朕今得谟,又能极谏,朕不敢仰希贞观,庶几处无过之地。”教坊有工善为新声者,诏授扬州司马,议者颇言司马品高,不可以授贱工,帝意右之。宰相谕谏官勿复言,谟独固谏不可,工降润州司马。
俄为起居舍人,帝问:“卿家书诏颇有存者乎?”谟对:“惟故笏在。”诏令上送。郑覃曰:“在人不在笏。”帝曰:“覃不识朕意,此笏乃今甘棠。”帝因敕谟曰:“事有不当,毋嫌论奏。”谟对:“臣顷为谏臣,故得有所陈;今则记言动,不敢侵官。”帝曰:“两省属皆可议朝廷事,而毋辞也!”帝索起居注,谟奏:“古置左、右史,书得失,以存鉴戒。陛下所为善,无畏不书;不善,天下之人亦有以记之。”帝曰:“不然。我既尝观之。”谟曰:“向者取观,史氏为失职。陛下一见,则后来所书必有讳屈,善恶不实,不可以为史,且后代何信哉?”乃止。
大中十年,以平章事领剑南西川节度使。上疾求代,召拜吏部尚书,因久疾,检校尚书右仆射、太子少保。卒,年六十六,赠司徒。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王者赦有罪/唯故无赦/比昌龄专杀不辜/事迹暴章/家人衔冤/万里投诉/狱穷罪得/特被矜贷/中外以为屈法。 |
B.王者赦有罪/唯故无赦/比昌龄专杀不辜/事迹暴章家人/衔冤万里投诉/狱穷罪得/特被矜贷/中外以为屈法。 |
C.王者赦有罪/唯故无赦比昌龄/专杀不辜/事迹暴章/家人衔冤/万里投诉/狱穷罪得/特被矜贷/中外以为屈法。 |
D.王者赦有罪/唯故无赦比昌龄/专杀不辜/事迹暴章家人/衔冤万里投诉/狱穷罪得/特被矜贷/中外以为屈法。 |
A.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最后以及中央政府朝廷考试者,称为进士,及第指科举考试应试中选,前三甲都叫进士及第。 |
B.《贞观政要》是一本政论类史书,作者为唐代吴兢,主要记载了唐太宗在为的二十三年中一些政治、经济上的重大措施。该书旨在歌颂“贞观之治”,总结唐太宗时代的政治得失,希望后来君主以为借鉴。 |
C.教坊,唐时禁中教习音乐的机构,属太常寺,后在京都设置左右脚放使,长俳优杂技,教习俗月,在宋、金、元各代亦设置教坊,李煜词中曾有“教坊犹奏别离歌,垂泪对宫娥”的诗句。 |
D.文中的“贬”“徙”“改”“降”“敕”都与官员的调动有关,都是贬官的意思。 |
A.魏谟忠于职守。因为其先祖魏征的原因被刺史杨汝士推荐作了右拾遗,敢于在日常中指出皇帝的政策失误,匡扶正义。 |
B.魏谟有慈悲心怀。有李氏宗族之女因罪被纳入后宫,为了让皇帝顾全大局,他借口同宗不育,让文宗将两名宗族女子释放出宫。 |
C.魏谟敢于进谏。教坊有人因为擅长音乐,被任命为扬州司马,他坚持进谏,认为不可,最后该名乐工被降为润州司马。 |
D.魏谟刚正不阿,不畏权贵。当皇帝向他索要起居注时,他严词拒绝,并指出皇帝的一应得失,都应严格记载,秉笔直书,最后皇帝尊重了他的意见。 |
(1)太宗得徵,参裨阙失,朕今得谟,又能极谏,朕不敢仰希贞观,庶几处无过之地。
(2)陛下所为善,无畏不书;不善,天下之人亦有以记之。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