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文言文阅读 适中0.65 引用1 组卷2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陈禾,字秀实,明州鄞县人。举元符三年进士。累迁辟雍博士。时方以传注记问为学,禾始崇尚义理,黜抑浮华。入对契旨,擢监察御史、殿中侍御史。天下久平,武备宽弛,东南尤甚。禾请增戍、缮城壁,以戒不虞。或指为生事,格不下。其后盗起,人服其先见。迁左正言,俄除给事中。时童贯权益张,与黄经臣胥用事,御史中丞卢航表里为奸,搢绅侧目。禾曰:“此国家安危之本也。吾位言责,此而不言,一迁给舍,则非其职矣。”未拜命,首抗疏劾贯。论奏未终,上拂衣起。禾引上衣,请毕其说。衣裾落,上曰:“正言碎朕衣矣。”禾言:“陛下不惜碎衣,臣岂惜碎首以报陛下?此曹今日受富贵之利,陛下他日受危亡之祸。”言愈切,上变色曰:“卿能如此,朕复何忧?”内侍请上易衣,上却之曰:“留以旌直臣。”卢航奏禾狂妄,谪监信州酒。遇赦,得自便还里。初,陈瓘归自岭外,居于鄞,与禾相好,遣其子正汇从学。后正汇告京罪,执诣,瓘亦就逮。经臣莅其狱,檄禾取证,禾答以事有之,罪不敢逃。或谓其失对,禾曰:“祸福死生,命也,岂可以死易不义耶?愿得分贤者罪。”遂坐瓘党停官。遇赦,复起知广德军,移知和州。寻遭内艰,服除,知秀州。王黼新得政,禾曰:“安能出黼门下?”力辞,改汝州。辞益坚,曰:“宁饿死。”黼闻而衔之。禾兄秉时为寿春府教授,禾侍兄官居。适童贯领兵道府下谒不得入馈之不受贯怒归而谮之上曰此人素如此汝不能容邪久之,知舒州,命下而卒,赠中大夫,文介。

(选自《宋史•陈禾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适童贯领兵/道府下谒不得入/馈之不受/贯怒/归而谮之/上曰/此人素如此/汝不能容邪/
B.适童贯领兵/道府下谒不得入/馈之不受/贯怒归/而谮之/上曰/此人素如此/汝不能容邪/
C.适童贯领兵道府下/谒不得入/馈之不受/贯怒/归而谮之/上曰/此人素如此/汝不能容邪/
D.适童贯领兵道府下/谒不得入/馈之不受/贯怒归/而谮之/上曰/此人素如此/汝不能容邪/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给事中,秦汉时加官名,无论何官,加上“给事中”就可接近皇帝,晋后始为正员。
B.阙,古代皇宫大门前两边供瞭望的楼,泛指帝王的住所,也可代指朝廷。
C.服除,也称“服阙”,守丧期满。我国古代,父母死后,子女要守丧三年。
D.谥,古代加给帝王、贵族、大臣等的褒扬其德的称号。如诸葛亮谥“忠武”。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陈禾深谙时事,有先见之明。针对军备松弛的现状,陈禾指出应增加守军、修补城墙,以防备不测,有人指责他是无端生事,后来果然有盗贼闹事。
B.陈禾尽职尽责,能仗义执言。陈禾在就任给事中后,首先上书弹劾权倾朝野的童贯,尽管皇帝一开始不愿意听,但陈禾仍然坚持己见,冒死进谏。
C.陈禾不惧强权,能坚持正义。陈瓘被逮捕后,陈禾说不能因为怕死而置自己于不义,希望分担贤者的罪责,最后陈禾被指为陈瓘的同党而获罪免官。
D.陈禾为人正直,不随波逐流。王黼执掌朝政大权,但陈禾对他十分鄙视,他多次坚决辞官,表示宁死不在王黼手下做官,王黼听说后对他怀恨在心。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禾引上衣,请毕其说。衣裾落,上曰:“正言碎朕衣矣。”
(2)经臣莅其狱,檄禾取证,禾答以事有之,罪不敢逃。
20-21高二上·贵州黔南·阶段练习
知识点:古代文化常识文言文断句概括中心意思史传文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班超字仲升,扶风平陵人。为人有大志,不修细节。建初三年,率疏勒等国兵一万人攻姑墨石城,破之,斩首七百级。欲因此叵平诸国,乃上疏请兵。书奏,帝知其功可成,议欲给兵。平陵人徐干素与超同志,上疏愿奋身佐超。先是莎车以为汉兵不出,遂降于龟兹,而疏勒都尉番辰亦复反叛。会徐干适至,超遂与干击番辰,大破之,斩首千余级,多获生口。八年,拜超为将兵长史,假鼓吹幢麾。以徐干为军司马,别遣卫侯李邑护送乌孙使者,赐大小昆弥以下锦帛。李邑始到于阗而值龟兹攻疏勒恐惧不敢前因上书陈西域之功不可成又盛毁超拥爱妻抱爱子安乐外国无内顾心超闻之。叹曰:“身非曾参而有三至之谗,恐见疑于当时矣。”遂去其妻。帝知超忠,乃切责邑曰:“纵超拥爱妻,抱爱子,思归之士千余人,何能尽与超同心乎?”令邑诣超受节度。诏超:“若邑任在外者,便留与从事。”超即遗邑将乌孙侍子还京师。徐干谓超曰:“邑前亲毁君,欲败西域。今何不缘诏书留之,更遣它吏送侍子乎?”超曰:“是何言之陋也!以邑毁超,故今遣之。内省不疚,何恤人言!快意留之,非忠臣也。”超在西域三十一岁。十四年八月至洛阳,为射声校尉。初,超被征,以戊己校尉任尚为都护。与超交代。尚谓超曰:“君侯在外国三十余年,而小人猥承君后,任重虑浅,宜有以诲之。”超曰:“年老失智,任君数当大位,岂班超所能及哉!必不得已,愿进愚言。塞外吏士,本非孝子顺孙,皆以罪过徙补边屯。而蛮夷怀鸟兽之心,难养易败。今君性严急,水清无大鱼,察政不得下和。宜荡佚简易,宽小过。总大纲而已。”超去后,尚私谓所亲曰:“我以班君当有奇策,今所言平平耳。”尚至数年,而西域反乱,以罪被征,如超所戒。

(选自《后汉书·班超列传》,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李邑始到于阗/而值龟兹攻疏勒/恐惧不敢前/因上书陈西域之功不可成/又盛毁/超拥爱妻抱爱子/安乐外国/无内顾心/
B.李邑始到于阗/而值龟兹攻疏勒恐惧/不敢前/因上书陈西域之功不可成/又盛毁/超拥爱妻/抱爱子/安乐外国/无内顾心/
C.李邑始到于阗/而值龟兹攻疏勒恐惧/不敢前/因上书陈西域之功不可成/又盛毁超拥爱妻/抱爱子/安乐外国/无内顾心/
D.李邑始到于阗/而值龟兹攻疏勒/恐惧不敢前/因上书陈西域之功不可成/又盛毁超拥爱妻/抱爱子/安乐外国/无内顾心/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建初:文中指的是年号。先秦至汉初无年号,汉武帝即位后首创年号,一个皇帝所用年号少则一个,多则十几个。
B.侍子:古代属国之王或诸侯遣子入朝陪侍天子,学习文化,所遣之子称侍子。外交中是弱国对强国的政治妥协。
C.拜:指授予官职。还有一些表示官职调动的词,比如除、加也可表示授予官职;摄、权、假、领、判表示暂代官职。
D.都护:官名,为驻守西域地区的最高长官,控制西域各国。“都”为全部,“护”为带兵监护,“都护”即为“总监护”之意。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班超骁勇善战,又有勇将助之。班超攻占姑墨石城大获全胜。在疏勒反叛的危急时刻,徐干正好赶到,与班超一同大败番辰,再获全胜。
B.班超忠诚刚正,深受君主的信任。章帝深知班超忠诚,不仅没有因李邑而怀疑班超,反而严厉责备李邑,命令李邑到班超那里接受他的调度。
C.班超以大局为重,心胸豁达。面对他人的诋毁,班超并没有怀恨在心,反而派遣李邑护送乌孙侍子返回京城,认为这样是忠君之举。
D.班超雄才大略,对民族政策有独到见解。班超起初被征召,前任都护任尚与班超交接政务时,班超大胆阐述了他减少约束、宽容小过的治理思路。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平陵人徐干素与超同志,上疏愿奋身佐超。
(2)尚至数年,而西域反乱,以罪被征,如超所戒。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李牧者,之北边良将也。常居代雁门,备匈奴以便宜置吏,市租皆输入幕府,为士卒费。日击数牛飨士,习射骑,谨烽火,多间谍,厚遇战士。为约曰:“匈奴即入盗,急入收保,有敢捕虏者斩。”匈奴每入,烽火谨,辄入收保,不敢战。如是数岁,亦不亡失。然匈奴以李牧为怯,虽赵边兵亦以为吾将怯。赵王让李牧,李牧如故。赵王怒,召之,使他人代将。岁余,匈奴每来,出战。出战,数不利,失亡多,边不得田畜。复请李牧。李牧至,如故约。匈奴数岁无所得。终以为怯。边士日得赏赐而不用,皆愿一战。于是乃具选车得千三百乘,选骑得万三千四,百金之士五万人,彀者十万人,悉勒习战。大纵畜牧,人民满野。匈奴小入,佯北不胜,以数千委之。单于闻之,大率众来入。李牧多为奇阵,张左右翼击之,大破杀匈奴十余万骑。灭襜褴,破东胡,降林胡,单于奔走。其后十余岁,匈奴不敢近赵边城。赵悼襄王元年,廉颇既亡入魏,赵使李牧攻燕,拔武遂,方城。居二年,庞媛破燕军,杀剧辛。后七年秦破杀赵将扈辄于武遂斩首十万赵乃以李牧为大将军击秦军于宜安大破秦军走秦将桓齮封李牧为武安君。居三年,秦攻番吾,李牧击破秦军。赵王迁七年,秦使王翦攻赵,赵使李牧、司马尚御之。秦多与赵王宠臣郭开金,为反间,言李牧,司马尚欲反。赵王乃使赵葱及齐将颜聚代李牧。李牧不受命,赵使人微捕得李牧,斩之。废司马尚。后三月,王翦因急击赵,大破杀赵葱,虏赵王迁及其将颜聚,遂灭赵。

(节选自《史记·李牧列传》,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后七年/秦破杀赵将/扈辄于武遂斩首十万/赵乃以李牧为大将军/击秦军于宜安/大破秦军/走秦将桓齮/封李牧为武安君
B.后七年/秦破/杀赵将扈辄于武遂/斩首十万/赵乃以李牧为大将军击秦军/于宜安大破秦军/走秦将桓齮/封李牧为武安君
C.后七年/秦破杀赵将/扈辄于武遂斩首十万/赵乃以李牧为大将军击秦军/于宜安大破秦军/走秦将桓齮/封李牧为武安君
D.后七年/秦破杀赵将扈辄于武遂/斩首十万/赵乃以李牧为大将军/击秦军于宜安/大破秦军/走秦将桓齮/封李牧为武安君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赵,战国七雄之一。战国七雄分别是:秦,楚,齐,燕,赵、魏,韩。
B.匈奴,我国古代北方民族之一。战国时游牧于燕,赵,秦以北地区。
C.单于,匈奴最高首领的称号,全称为“撑犁孤涂单于”。
D.襄王,年号。年号是我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牧驻守边境。李牧驻守代郡,雁门郡时,规定匈奴来犯,立即收拢人马退入营垒固守,过了几年,也没有什么损失。
B.李牧坚持己见。李牧退守不战,匈奴人与守边官兵都认为他不肯出战是胆怯,李牧我行我素,赵王一怒之下把他召回。
C.李牧战绩斐然。李牧复出后,立刻精选兵马,积极备战,后采取诱敌策略,灭了襜褴,打败东胡,收降林胡,单于逃跑。
D.李牧抗命被杀。秦将王翦进攻赵国受到抵御,秦国使用反间计,赵王中计,撤换李牧,李牧不接受命令,赵王就杀了他。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以便宜置吏,市租皆输入幕府,为士卒费。
(2)大纵畜牧,人民满野。匈奴小入,佯北不胜,以数千人委之。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崔群,字敦诗,清河武城人。十九登进士第,又制策登科。元和初,召为翰林学士,历中书舍人。群在内职,常以谠言正论闻于时。宪宗嘉赏,降宣旨云:“自今后学士进状,并取崔群连署,然后进来。”群以禁密之司,动为故事,自尔学士或恶直丑正,则其下学士无由上言。群坚不奉诏,三疏论奏方允。元和七年,惠昭太子薨,穆宗时为遂王,宪宗以澧王居长,又多内助,将建储贰,命群与澧王作让表。群上言曰:“大凡己合当之,则有陈让之仪;己不合当,因何遽有让表?今遂王嫡长,所宜正位青宫。”竟从其奏。时魏博节度使田季安进绢五千匹,充助修开业寺。群以为事实无名体尤不可请止其所进群前后所论多惬旨无不听纳迁礼部侍郎选拔才行咸为公当。十二年七月,拜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盐铁福建院官权长孺坐赃,诏付京兆府决杀。长孺母刘氏求哀于宰相,群因入对言之。宪宗愍其母耄年,乃曰:“朕将屈法赦长孺何如?”群曰:“陛下仁恻即赦之,当速令中使宣谕 。如待正敕,即无及也。”长孺竟得免死长流。群之启奏平恕,多此类也。时宪宗急于荡寇,颇奖聚敛之臣。故藩府由是希旨,往往捃拾,目为进奉。处州刺史苗稷进羡余钱七千贯,群议以为违诏, 受之则失信于天下,请却赐本州,代贫下租税。时论美之。穆宗即位,征拜吏部侍郎,召见别殿。数日,拜御史中丞。泱旬,投检校兵部尚书,兼徐州刺史、武宁军节度、徐泗濠观察等使。初,幽、镇逆命,诏授沂州刺史王智兴为武宁军节度副使,领徐州兵讨伐。群以智兴早得士心,表请国授智兴旄钺,竟寝不报。智兴自河北回戈,城内皆是父兄,开关延入,群为智兴所逐,朝廷坐其失守,授秘书监,分司东都。太和六年八月卒,年六十一,册赠司空。

【小题1】下列对文中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群以为事实无名/体尤不可/请止其所进/群前后所论多惬/旨无不听纳/迁礼部侍郎/选拔才行/咸为公当/
B.群以为事实无名/体尤不可请/止其所进/群前后所论多惬旨/无不听纳/迁礼部侍郎/选拔才行/咸为公当/
C.群以为事实无名/体尤不可/请止其所进/群前后所论多惬旨/无不听纳/迁礼部侍郎/选拔才行/咸为公当/
D.群以为事实无名/体尤不可请/止其所进/群前后所论多惬/旨无不听纳/迁礼部侍郎/选拔才行/咸为公当/
【小题2】下列对文中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
A.连署,在文中的意思是“连名”“联合署名”。古代为证明已签署的文件的可靠性而由其他人连同的签字。“连署”还有一个意思是“同一官署”。
B.制策,皇帝有事书之于策以问臣下,称为“制策”。后为科举考试所采用,与进士、明经、词科、任子、府史杂流等同为国家取士的科目。
C.青宫,太子所居之宫。太子一般居东宫,而东方属木,主青色,故也称“青宫”。
D.吏部侍郎,吏部主长官。吏部管全国官吏的任免、考察、升降、调动等事务。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崔群正直敢言,素有良好声誉。他在朝廷任职,常有直言正论。他大胆批评以进奉为由大肆敛财聚资的官员,受到舆论的赞美。
B.崔群行事得体,不以功自居。当初在建储之事上崔群的建言既符合情理又有利于遂王,遂王登基后,向他表达感谢之情,他表示功不在己,但依然得到晋升。
C.崔群坚持原则,能“守土尽责”。田季安献五千匹助修开业寺,他认为于理不合,奏请阻止;苗进羡余钱七千贯,他认为这违反诏令,请求退还以代贫民的租税。
D.崔群虽有远见,却仍遭受贬谪。崔群上奏请求授予王智兴实权,奏章被批准。后来王智兴夺了崔群的权,朝廷却治崔群失守之罪。
【小题4】翻译文中句子
(1)宪宗愍其母耄年,乃曰:“朕将屈法赦长孺何如?”
(2)智兴自河北回戈,城内皆是父兄,开关延入,群为智兴所逐。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