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适中0.65 引用1 组卷59
阅读《合欢树》(节选)

母亲去世后,我们搬了家。我很少再到母亲住过的那个小院子去。小院儿在一个大院儿的尽里头,我偶尔摇车到大院儿坐坐,但不愿意去那个小院儿,推说手推车进去不方便。院儿里的老太太们还都把我当儿孙看,尤其想到我又没了母亲,但都不说,光扯些闲话,怪我不常去。我坐在院子当中,喝着东家的茶,吃着西家的瓜。有一年,人们终于又提到母亲:“到小院儿去看看吧,你妈种的那棵合欢树今年又开花了!”我心里一阵抖,还是推说手推车进出太不易,大伙就不再说,忙扯些别的,说起我们原来住的房子里现在住了小两口,女的刚生了个儿子,孩子不哭不闹,光是瞪着眼睛看窗户上的树影儿。

我没料到那棵树还活着。那年,母亲到劳动局去给我找工作,回来时在路边挖了一棵刚出土的小苗,以为是含羞草,种在花盆里长起来,竟是一棵合欢树。母亲从来喜欢那些东西,但当时心思全在别处。第二年合欢树没有发芽,母亲叹息了一回,还不舍得扔掉,依然让它长在花盆里。第三年,合欢树却又长出叶子,而且茂盛了。母亲高兴了很多天,以为那是个好兆头,常去侍弄它,不敢再大意。又过一年,她把合欢树移出盆,栽在窗前的地上。再过一年,母亲去世,我们搬离了同母亲住过的那个小院儿,悲痛弄得把那棵小树忘记了。

与其在外边瞎逛,我想,不如就去看着那棵树吧。来到老院子,老街坊们还是那么欢迎我,东屋倒茶,西屋点烟,送到我眼前。大伙都不知道我获奖的事,也许知道,但不觉得那很重要;还是都问我的腿,问我是否有了正式工作。我问起那裸合欢树。大伙说,年年都开花,长到房高了。但我再难看见它了,因为老院里扩建了小厨房什么的,过道窄,摇车进不到里面的小院儿。我挺后悔前两年没有自己摇车进去看看。

我告别了老街坊,摇着车在街上慢慢走,不急着回家。人有时候只想独自静静地呆一会。悲伤也成享受。

有一天那个孩子长大了,会想起童年的事,会想起那些晃动的树影儿,会想起他自己的妈妈。他会跑去看看那棵树。但他不会知道那棵树是谁种的,是怎么种的。

【小题1】课文写母亲照顾合欢树的前后变化体现了母亲什么样的心理?
【小题2】“我”为什么开始不敢看合欢树,后来又想去看合欢树?
【小题3】谈谈合欢树的象征意义?
20-21高三上·山西晋中·阶段练习
知识点:史铁生(1950-2010)其他散文品味语言艺术多角度探究作品意蕴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我的遥远的清平湾   

史铁生

我插队的时候喂过两年牛,那是在陕北的一个小山村儿清平湾。和我一起拦牛的老汉姓白。陕北话里,的音,我们都管他叫破老汉。破老汉几颗零零碎碎的牙,几根稀稀拉拉的胡子,只带着个七八岁的小孙女过。

清明节的时候我病倒了,腰腿疼得厉害。我一个人躺在土炕上。那天,队长端来了一碗白馍。后来才知道,是叫子推,是为纪念春秋时期一个叫介子推的人的。破老汉说,那是个刚强的人,宁可被人烧死在山里,也不出去做官。那天,队长把一碗子推放在炕沿上,让我吃。他也坐在炕沿上,吧达吧达地抽烟。队长看着我吃,不言语。临走时,他吹吹烟锅儿,说:唉!心儿家不容易,离家远。心儿就是孩子的意思。队里再开会时,队长提议让我喂牛,社员们都赞成。

我喂十头牛,破老汉也喂十头,在同一个饲养场上。饲养场建在村子的最高处,一片平地,两排牛棚,三眼堆放草料的破石窑。清平河水整日份哗哗啦啦的,水很浅,在村前拐了一个弯,形成了一个水潭。河湾的一边是石崖,另一边是一片开阔的河滩。夏天,村里的孩子们光着屁股在河滩上折腾,往水潭里扑通扑通地跳,有时候捉到一只鳖,又笑又嚷,闹翻了天。

其实,喂牛没什么难的,用破老汉的话说,只要勤谨,肯操心就行。喂牛,活儿不重,就是热人,夜里得起来好几趟,一年到头睡不成个囫囵觉。冬天,半夜从热被窝里爬出来的滋味可不是好受的。尤其五更天给牛拌料,牛埋下头吃得香,我坐在牛槽边的青石板上能睡好几觉。要不回窑睡去吧,二次料我给你拌上了。老汉说。天上划过一道亮光,是流星。月亮也躲进了山谷。星星和山峦,不知是谁望着谁,或者谁忘了谁。这营生不是后生家做的,后生家正是好睡觉的时候。破老汉说,然后唉,唉——地发着感慨。我又迷迷糊糊地入了梦乡。

秋天,在山里拦牛简直是一种享受。庄稼都收完了,地里光秃秃的,山洼、沟掌里的荒草却长得茂盛。把牛往沟里一轰,可以躺在沟门上睡觉:或是把牛赶上山,在山下的路口上坐下,看书。秋山的色彩也不再那么单调:半崖上小灌木的叶子红了,杜梨树的叶子黄了,酸枣棵子缀满了珊瑚珠似的小酸枣……尤其是山坡上绽开了一丛丛野花,淡蓝色的,一丛挨着一丛,雾蒙蒙的。灰色的小田鼠从黄土坷垃后面探头探脑;野鸽子从巷崖上的洞里钻出来,扑棱棱飞上天;野鸡咕咕嘎嘎地叫,时而出现在崖顶上,时而又钻进了草丛……我很奇怪,生活那么苦,竟然没人逮食这些小动物,也许是因为没有枪,也许是因为这些鸟太小也太少,不过多半还是因为别的。譬如:春天燕子飞来时,家家都把窗户打开,希望燕子到窑里未做窝;很多家窑里都住着一窝燕儿,没人伤害它们。谁要是说燕子的肉也能吃,老乡们就会露出惊讶的神色,瞪你一眼:咦!燕儿嘛!仿佛那无异于亵渎了神灵。

有一回,我和破老汉吹起牛回村,离村老远,就听见饲养场上一声声牛叫了,儿一声,娘一声,似乎一天不见,母子间有说不完的贴心话。母牛的目光充满了温柔、慈爱,神态那么满足,平静。我最喜欢的是一头红犍牛,高高的肩峰,腰长腿壮,单套也能拉得动大步犁。红犍牛的犄角长得好,又粗又长,向前弯去;几次碰上邻村的牛群,它都把对方的首领顶得败阵而逃。我总是多给它拌些料,犒劳它,和牛在一起,也可谓其乐无穷了。看牛顶架,那实在也是一项有益的娱乐,给人一种力量的感受,一种拼搏的激励。那年春天,我的红犍牛处在新秀的位置上,开始对牛群首领老黑牛有所怠慢了。它们拉开了架势,对峙着,用蹄子刨土,瞪红了眼睛,慢慢地接近,接近……猛地扭打到一起。红犍牛占据了有利地形,逼得老黑牛步步退却,只剩招架之功。红犍牛毫不松懈,瞧准机会把头一低,一晃一冲,顶到了对方的脖子。老黑牛转身败走,红犍牛追上去再给老首领的屁股上加一道失败的标记。为了这事,破老汉阴沉着脸给我看。他抽着烟,望着老黑牛屁股上的伤痕,说:它老了呀!它救过人的命。

那年冬天我的腿忽然用不上劲儿了,回到北京不久,两条腿都开始萎缩。住在医院里的时候,一个从陕北回京探亲的同学来看我,带来了乡亲们捎给我的东西,最后从兜里摸出一张十斤的粮票,说是破老汉让他捎给我的。粮票很破,渍透了油污,中间用一条白纸相连。同学说:我对他说这是陕西省通用的。在北京不能用,破老汉不信,说:‘咦!你们北京就那么高级?我卖了十斤好小米换来的,咋啦不能用?!’我只好带给你。

哦,我的白老汉,我的牛群,我的遥远的清平湾……

(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星星和山峦,不知是谁望着谁,或者谁忘了谁”,交代了夜晚喂牛的环境,暗示了“我”的朦胧睡意。
B.“秋天,在山里拦牛简直是一种享受”,这是因为不仅轻松自由休息,还能看书,更可欣赏到秋天的美景。
C.红犍牛为争夺首领地位而挑战老黑牛,展示出了种力量,也揭示出生物界强弱更替、优胜劣汰的自然规律。
D.这篇小说采取了自传体的写法,融会了作者的一些亲身经历和感受,产生了真实感人的艺术效果。
【小题2】关于文中有关“破老汉”的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几颗零零碎碎的牙,几根稀稀拉拉的胡子”,既突出了破老汉的肖像特点,也暗示了他沧桑的生活经历。
B.称赞介子推“是个刚强的人”“宁可被人烧死在山里,也不出去做官”,表明破老汉也具有刚强的性格。
C.破老汉“‘唉,唉——’地发着感慨”,既是对“我”这个远离家乡的后生的同情,也包含着对生活的些许无奈。
D.托人送“渍透了油污”的旧粮票的细节,既展现了那个时代的特点,也寄托着破老汉对“我”的关爱之情。
【小题3】小说中的环境描写对刻画人物有何作用?请结合文中相关内容简要分析。
【小题4】小说以“哦,我的白老汉,我的牛群,我的遥远的清平湾……”作结尾,有何妙处?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命若琴弦

史铁生

莽莽苍苍的群山之中走着两个瞎子,一老一少,一前一后,两顶发了黑的草帽起伏躜动,匆匆忙忙,像是随着一条不安静的河水在漂流。无所谓从哪儿来,也无所谓到哪儿去,每人带一把三弦琴,说书为生。

寂静的群山没有一点阴影,太阳正热得凶。

老少二人都赤着上身,各自拎了一条木棍探路。缠在腰间的粗布小褂已经被汗水洇湿了一大片。蹚起来的黄土干得呛人。老瞎子想赶着多说书,整个热季领着小瞎子一个村子一个村子紧走,一晚上一晚上紧说。

“我师父才冤呢。就是你师爷,才冤呢,东奔西走一辈子,到了没弹够一千根琴弦。”

“咱这命就在这几根琴弦上,我师父当年就这么跟我说。”

老瞎子挺来气:“我说什么你听见了吗?”

“咱这命就在这几根琴弦上,您师父我师爷说的。我都听过八百遍了。您师父还给您留下一张药方,您得弹断一千根琴弦才能去抓那付药,吃了药您就能看见东西了。我听您说过一千遍了。”

“你不信?”

小瞎子不正面回答,说:“干嘛非得弹断一千根琴弦才能去抓那付药呢?”

“那是药引子。机灵鬼儿,吃药得有药引子!”

“一千根断了的琴弦还不好弄?”小瞎子忍不住嗤嗤地笑。

“笑什么笑!你以为你懂得多少事?得真正是一根一根断了的才成。”

老瞎子这才动了动,抓起自己的琴来摇了摇,叠好的纸片碰在蛇皮上发出细微的响声,那张药方就在琴槽里。

琴声响了,老瞎子又上好了一根新弦。这天晚上师徒俩又在野羊坳说书。“上回唱到罗成死,三魂七魄赴幽冥,听歌君子莫嘈嚷,列位听我道下文。罗成阴魂出地府,一阵旋风就起身,旋风一阵来得快,长安不远面前存……”老瞎子的琴声也乱,小瞎子的琴声也乱。小瞎子回忆着兰秀。

就是这天晚上,老瞎子弹断了最后两根琴弦。两根弦一齐断了。

老瞎子这才相信:一切都是值得的。一辈子的辛苦都是值得的。

能看一回,好好看一回,怎么都是值得的。

“小子,明天我就去抓药。”

蛇皮剥开了,老瞎子从琴槽中取出一张叠得方方正正的纸条。

他想起这药方放进琴槽时,自己才二十岁,便觉得浑身上下都好像冷。

“你师爷一辈子才冤呢。”

“他弹断了多少根?”

“他本来能弹够一千根,可他记成了八百。要不然他能弹断一千根。”

天不亮老瞎子就上路了。他说最多十天就回来,谁也没想到他竟去了那么久。

老瞎子回到野羊坳时已经是冬天。

村里人告诉他,小瞎子已经走了些日子。

“什么时候走的?”

人们想了好久,都说是在兰秀儿嫁到山外去的那天。

老瞎子心里便一切全都明白。

若不是还想着他的徒弟,老瞎子就回不到野羊坳。那张他保存了五十年的药方原来是一张无字的白纸。他不信,请了多少个识字而又诚实的人帮他看,人人都说那果真就是一张无字的白纸。

老瞎子在药铺前的台阶上坐了一会儿,他以为是一会儿,其实已经几天几夜,骨头一样的眼珠在询问苍天。他只是再不想动弹,吸引着他活下去、走下去、唱下去的东西骤然间消失干净。就像一根不能拉紧的琴弦,再难弹出赏心悦耳的曲子。老瞎子的心弦断了。现在发现那目的原来是空的。老瞎子在一个小客店里住了很久,觉得身体里的一切都在熄灭。他整天躺在炕上,不弹也不唱,一天天迅速地衰老。

直到花光了身上所有的钱,直到忽然想起了他的徒弟,他知道自己的死期将至,可那孩子在等他回去。

茫茫雪野,皑皑群山,天地之间躜动着一个黑点。走近时,老瞎子的身影弯得如一座桥。他去找他的徒弟。他知道那孩子目前的心情、处境。

他想自己先得振作起来,但是不行,前面明明没有了目标。

他一路走,便怀恋起过去的日子,才知道以往那些奔奔忙忙、兴致勃勃地翻山、赶路、弹琴,乃至心焦、忧虑都是多么欢乐!那时有个东西把心弦扯紧,虽然那东西原是虚设。老瞎子想起他师父临终时的情景。他师父把那张自己没用上的药方封进他的琴槽。

“您别死,再活几年,您就能睁眼看一回了。”说这话时他还是个孩子。他师父久久不言语,最后说:“记住,人的命就像这琴弦,拉紧了才能弹好,弹好了就够了。”……不错,那意思就是说:目的本来没有。老瞎子知道怎么对自己的徒弟说了。可是他又想:能把一切都告诉小瞎子吗?老瞎子又试着振作起来,可还是不行,总摆脱不掉那张无字的白纸……

在深山里,老瞎子找到了小瞎子。

“那就弹你的琴弦,”老瞎子说,“一根一根尽力地弹吧。”

“师父,您的药抓来了?”小瞎子如梦方醒。

“记住,得真正是弹断的才成。”

“您已经看见了吗?师父,您现在看得见了?”

小瞎子挣扎着起来,伸手去摸师父的眼窝。老瞎子把他的手抓住。

“记住,得弹断一千二百根。”

现在让我们回到开始:莽莽苍苍的群山之中走着两个瞎子,一老一少,一前一后,两顶发了黑的草帽起伏躜动,匆匆忙忙,象是随着一条不安静的河水在漂流。无所谓从哪儿来、到哪儿去,也无所谓谁是谁……

(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瞎子的师父听从自己师父的教诲,希望通过忠实地弹断一千根弦,得到药方,重见光明,但最却未能如愿。
B.小瞎子因为心上人远嫁而痛苦,正如老瞎子最终得到的只是空白的药方,两人的命运都是悲剧的。
C.老瞎子的师父欺骗他弹断足够的琴弦就能得到治眼睛的药方,他又如法炮制欺骗自己的徒弟,表现了师徒之间的凉薄。
D.根据小说我们可以合理推测,老瞎子救下徒弟之后,徒弟重新振作精神,继续自己的演奏,一如自己师父最初一样。
【小题2】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命若琴弦》,与小说《石头记》一样,都借小说重要的情节线索作为标题,同时该线索又具有深刻的象征意义。
B.小说中描绘老瞎子演奏罗成之死这一段虽然独立于整体情节之外,与人物的悲剧命运关系不大,但是很好的烘托了师徒俩内心的不平静。
C.老瞎子先是满怀期待的去照方抓药,发现药方只是空白之后精神迅速消沉,当想到徒弟之后又振奋了起来,小说情节设置一波三折。
D.小说中瞎子的人物形象饱满而完整,却并不是通过一个形象来实现,而是根据瞎子师徒三代人彼此映衬、彼此补充完成的。
【小题3】小说开头和结尾的内容是一样的,作者为何这样处理,请简要分析。
【小题4】鲁迅先生对悲剧有一句精辟的概括:悲剧是把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请你结合本篇小说谈谈自己的理解。
阅读《合欢树》(节选)

母亲去世后,我们搬了家。我很少再到母亲住过的那个小院子去。小院儿在一个大院儿的尽里头,我偶尔摇车到大院儿坐坐,但不愿意去那个小院儿,推说手推车进去不方便。院儿里的老太太们还都把我当儿孙看,尤其想到我又没了母亲,但都不说,光扯些闲话,怪我不常去。我坐在院子当中,喝着东家的茶,吃着西家的瓜。有一年,人们终于又提到母亲:“到小院儿去看看吧,你妈种的那棵合欢树今年又开花了!”我心里一阵抖,还是推说手推车进出太不易,大伙就不再说,忙扯些别的,说起我们原来住的房子里现在住了小两口,女的刚生了个儿子,孩子不哭不闹,光是瞪着眼睛看窗户上的树影儿。

我没料到那棵树还活着。那年,母亲到劳动局去给我找工作,回来时在路边挖了一棵刚出土的小苗,以为是含羞草,种在花盆里长起来,竟是一棵合欢树。母亲从来喜欢那些东西,但当时心思全在别处。第二年合欢树没有发芽,母亲叹息了一回,还不舍得扔掉,依然让它长在花盆里。第三年,合欢树却又长出叶子,而且茂盛了。母亲高兴了很多天,以为那是个好兆头,常去侍弄它,不敢再大意。又过一年,她把合欢树移出盆,栽在窗前的地上。再过一年,母亲去世,我们搬离了同母亲住过的那个小院儿,悲痛弄得把那棵小树忘记了。

与其在外边瞎逛,我想,不如就去看着那棵树吧。来到老院子,老街坊们还是那么欢迎我,东屋倒茶,西屋点烟,送到我眼前。大伙都不知道我获奖的事,也许知道,但不觉得那很重要;还是都问我的腿,问我是否有了正式工作。我问起那裸合欢树。大伙说,年年都开花,长到房高了。但我再难看见它了,因为老院里扩建了小厨房什么的,过道窄,摇车进不到里面的小院儿。我挺后悔前两年没有自己摇车进去看看。

我告别了老街坊,摇着车在街上慢慢走,不急着回家。人有时候只想独自静静地呆一会。悲伤也成享受。

有一天那个孩子长大了,会想起童年的事,会想起那些晃动的树影儿,会想起他自己的妈妈。他会跑去看看那棵树。但他不会知道那棵树是谁种的,是怎么种的。

【小题1】课文写母亲照顾合欢树的前后变化体现了母亲什么样的心理?
【小题2】“我”为什么开始不敢看合欢树,后来又想去看合欢树?
【小题3】谈谈合欢树的象征意义?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