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适中0.65 引用1 组卷4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留一饼

赵登科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老牛是个卖饼的。

宝庆和平街最末的一间小木屋,上插一黄布幌子,写着“留一饼”三个大字。幌子的左边,有一棵大桂花树,它到底活了多少年,没人能说得清,总之没五个汉子是别想抱住它的腰。桂花树底下,摆着张躺椅,老牛没事就躺在椅上摇着把破蒲扇,吹着悠悠的凉风。

老牛这人,人善,心慈,可就是太固执。就拿这卖饼来说,十多年了,每天只做200个,一个不多,一个也不少。这些个饼,没半个时辰就抢光了,弄得许多想吃的吃不到,吃到的吃不饱,怨气满街。

光这还不算什么,更让人气的,是老牛拿着最后一个饼在你眼前晃晃,然后装进袋子,说一句:“不卖了。”

关于老牛为啥留一饼,有人说那是老牛的秘方,得留一饼揉碎在明天的面团里,还有人说那是老牛留给自己吃的。

“留一饼”就是留一饼,谁来了也不卖!

老牛刚开始卖饼时,生意并不好,店铺在街末,铺前又有大树挡着。可是老牛仍然坚持每天做200个饼,卖不完的亲自送给街上的乞丐。

和平街的张老爷是个有头有脸的大人物,连当官的都敬他三分。这一天张老爷过生日,许多卖吃的、卖喝的店铺,纷纷关了门,给张老爷贺寿去了。老牛不去,“管他张老爷还是赵老爷,他过他的寿,我卖我的饼。”

别的铺子关了门,那些卖力气的汉子找不到填饱肚子的地方,只得远走几步到老牛的铺子里。没一会儿,竟然排起了长队。

饼快卖完时,来了个白净男人,他从队伍后面插了过来,摸出一两银子,往老牛桌上一掷:“两个饼,快点。”

老牛像是没听见,继续笑着装饼,笑着收铜子。白净男人猛地一拍桌,银子跳得大拇指那么高:“老头,你聋了吗?”

老牛瞧也没瞧白净男人一眼:“饼不多了,现在到后面排队说不定还能吃上一口。”

白净男人伸出手,一巴掌拍向老牛,却被一个拿折扇的男人一把拦住。折扇男人推着笑脸:“我们这就去排队。”待到白净男人时,刚好还剩下最后一个饼,老牛把饼装好,指指挂在门口的幌子,“留一饼!”

白净男人顿时来了气,“知道我家公子是谁吗?你……”折扇男人瞪了白净男人一眼,“好,我们明天再来。”

第二天一大早,折扇男人果然来了,吃了几口饼,说了几句“好吃”,离开了。

折扇男人走了快一个月时,有人敲锣打鼓送来一块牌匾。轿子里走出来一个白净男人,男人揭开红布盖头,上写“留一饼”三个大字。看热闹的人上前一看那题款,惊了一声:“这……这竟然是当今皇上的亲兄弟……康……康亲王写的!”

就在宝庆人都听说了这事,来看康亲王的亲笔题字时,老牛铺子前的牌匾却不见了。宝庆人问他,他指指铺子里的一个角落:“在那呢!”

让老牛扬名的倒不是他的饼,也不是康亲王题的字,而是宝庆城人人都在传老牛要被杀头。你想想,把亲王题的字丢在犄角里,杀十次头恐怕都不够。

传言像一阵风,连宝庆的小角落都吹到了。宝庆人都早早地排队到老牛的店铺前买饼,生怕明天就吃不上了。

可是,一个月过去了,一年也过去了,老牛的头还长在脖子上,老牛还悠闲地在桂花树底下摇着那把破蒲扇。

年到古稀的老牛,还是一个人在铺子里做饼。有好心的小伙子来老牛店里帮忙,有时会问起老牛做饼的秘诀,老牛总是笑笑:“你看这胖胖圆圆的饼,放高处不俯视你,放低处不仰视你……”

老牛走了,老牛走的前一天还在做饼。老牛的愿望是把最后一个饼带到棺材里,他做到了。

(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中老牛性格固执的特点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作者对此显然带着一种欣赏的态度,这与小说要表现的主题是吻合的。
B.文章中老牛作为卖饼者,从职业里参透人生,将职业与为人处世很好地融为一体,他也因此赢得了人们的认同与尊重。
C.文章中老牛敢将匾额扔在角落里,是因为通过卖饼一事,他已对康亲王的人品和气度有所了解,并不担心有性命之忧。
D.文章中老牛说“放高处不俯视你,放低处不仰视你”,表面上指饼的特点,实际上道出了老牛的性格特点与人生追求。
【小题2】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第二段的环境描写体现了一定的时代特点,大桂花树这一物象与主人公老牛的形象可谓相映成趣、相得益彰。
B.文章运用伏笔手法,对老牛到底为什么要“留一饼”始终没有明确的说明和交代,增强了故事的神秘感和可读性。
C.文章写买饼时,白净男人飞扬跋扈的言行与老牛坦然自若的应对形成鲜明的对比,在矛盾冲突中推动着情节发展。
D.文章中老牛对张老爷、身份显然不一般的折扇男人以及普通的买饼者一视同仁,这样写更有利于刻画其人物形象。
【小题3】文章中老牛的高超饼艺主要是采用哪种手法来体现的?请简要分析。
【小题4】文章以“留一饼”为题,有哪些内涵?试加以简析。
20-21高三上·湖北武汉·阶段练习
知识点:其他小说分析标题的含义和作用分析体裁特征和表现手法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阅读下文,回答后面的各小题。

这是座旧式的公寓大楼,房间的间量很大,向阳而明亮,走道又宽又黑。楼外是个很大的院子,院门口有间小门房。门房里也住了一户,户主是个裁缝。裁缝为人老实;裁缝的老婆却是个精力充裕、走家串户、爱好说长道短的女人,最喜欢刺探别人家里的私事和隐私。这大楼里家家的夫妻关系、姑嫂纠纷、做事勤懒、工资多少,她都一清二楚。凡她没弄清楚的事情,就要千方百计地打听到;这种求知欲能使愚顽成才。她这方面的本领更是超乎常人,甭说察言观色,能窥见人们藏在心里的念头;单靠嗅觉,就能知道谁家常吃肉,由此推算出这家收入状况。不知为什么,六十年代以来,处处居民住地,都有这样一类人被吸收为“街道积极分子”。使得他们对别人的干涉欲望合法化,能力和兴趣也得到发挥。看来,造物者真的不会荒废每一个人才的。

尽管裁缝老婆能耐,她却无法获知这对天天从眼前走来走去的极不相称的怪夫妻结合的缘由。这使她很苦恼。好象她的才干遇到了有力的挑战。但她凭着经验,苦苦琢磨,终于想出一条最能说服人的道理:夫妻俩中,必定一方有某种生理缺陷。否则谁也不会找一个比自己身高逆差一头的对象。她的根据很可靠:这对夫妻结婚三年还没有孩子呢!于是团结大楼的人都相信裁缝老婆这一聪明的判断。

事实向来不给任何人留情面,它打败了裁缝老婆!高女人怀孕了。人们的眼睛不断地瞥向高女人渐渐凸出来的肚子。这肚子由于离地面较高而十分明显。不管人们惊奇也好,置疑也好,困惑也好,高女人的孩子呱呱堕地了。每逢大太阳或下雨天气,两口子出门,高女抱着孩子,打伞的事就落到矮男人身上。人们看他迈着滚圆的小腿、半举着伞儿、紧紧跟在后面滑稽的样子,对他俩居然成为夫妻,居然这样形影不离,好奇心仍然不减当初。各种听起来有理的说法依旧都有,但从这对夫妻身上却得不到印证。这些说法就象没处着落的鸟儿,啪啪地满天飞。裁缝老婆说:“这两人准有见不得人的事。要不他们怎么不肯接近别人?身上有脓早晚得冒出来,走着瞧吧!”果然一天晚上,裁缝老婆听见了高女人家里发出打碎东西的声音。她赶忙以收大院扫地费为借口,去敲高女人家的门。她料定长久潜藏在这对夫妻间的隐患终于爆发了,她要亲眼看见这对夫妻怎样反目,捕捉到最生动的细节。门开了,高女人笑吟吟迎上来,矮丈夫在屋里也是笑容满面,地上一只打得粉碎的碟子——裁缝老婆只看到这些。她匆匆收了扫地费出来后,半天也想不明白这夫妻之间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打碎碟子,没有吵架,反而象什么开心事一般快活。怪事!

后来,裁缝老婆做了团结大院的街道居民代表。她在协助户籍警察挨家查对户口时,终于找到了多年来经常叫她费心的问题答案。一个确凿可信、无法推翻的答案。原来这高女人和她的矮丈夫,都在化学工业研究所工作。矮男人是研究所总工程师,工次达一百八十元之多!高女人只是一名普普通通的化验员,收入不足六十元,而且出生在一个辛苦而赚钱又少的邮递员家庭。不然她怎么会嫁给一个比自己矮一头的男人?为了地位,为了钱,为了过好日子,对!她立即把这珍贵情报,告诉给团结大楼里闲得难受的婆娘们。人们总是按照自己的思维方式去解释世界,尽力把一切事物都和自己的理解力拉平。于是,裁缝老婆的话被大家确信无疑。多年来留在人们心里的谜,一下子被打开了。大家恍然大悟:原来这矮男人是个先天不足的富翁,高女人是个见钱眼开、命里有福的穷娘儿们。当人们谈到这个模样象匹大洋马、却偏偏命好的高女人时,语调中往往带一股气。尤其是裁缝老婆。

【小题1】小说描写的环境“团结大楼”有什么特点?
【小题2】作者为什么说“造物者真的不会荒废每一个人才的”?
【小题3】文中画线的句子“这些说法就象没处着落的鸟儿,啪啪地满天飞”运用了怎样的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
【小题4】这段文字体现出冯骥才小说怎样的语言特点?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沙子

黄大刚

亚洲眼里容不得沙子。

小区里停车位本来就不多,物业为了创收,把不是小区住户的车辆也放进来停车过夜。导致停车位紧张,回来晚一点的业主找不到车位,只能将车抛在路边,所留路面也只是车辆刚好能挤过。尽管都是小心翼翼地,还是有不少车辆被剐蹭,住户怨声载道,但只是私下发牢骚,没有谁站出来跟物业理论。

亚洲在搬来的第二天,就去找物业。一张油汪汪的胖脸反间:“你是谁呀?哪户的?”“我租A幢一单元502房。”“租房的,我们不管,我们只对业主负责。”胖脸摆到了一边。“我只要交了物业管理费,就有享受物业服务的权利,你今天不给我个说法,我就不走了,你也不准下班。”亚洲说到做到,天擦黑了,亚洲还是石佛般地坐在那里,一动不动。胖脸实在没了辙,冤大头般叫起来:“哎哟,装鬼是你们,打鬼也是你们,停的车都是你们登记的,现在又赖到物业来了,神仙也管不了你们。”“好,我一户一户核实。”胖脸以为亚洲只是说说而已,没想到,他真的行动起来,一家一户拍门登记。胖脸慌了手脚,悄悄把亚洲拉到一边:“我给你腾个车位,免费停,你就别操那个闲心啦。”“我不需要。”亚洲沉着脸说。亚洲每天外出回来骑的是电动车。

亚洲因为眼里容不得沙子还和别人干过一架。公交车上,一位小个头母亲一手紧紧地抓着椅背,一手抱着孩子。没一会儿,手都软了,腾出双手来抱,一遇刹车,就摇晃得差点摔倒。实在扛不住了,母亲只好把孩子放下,让孩子站在乘客缝隙中,孩子不舒服,不停地哭喊:“妈妈,抱!妈妈,抱!”亚洲挤了过去,拍了拍一位坐着刷手机的年轻人:“小伙子,这是老弱病残座位,让给抱小孩的妈妈吧。”年轻人白了他一眼,继续低头玩手机。“我说的话你听到没有?"亚洲压不住火气,声音大了起来。“怎么?这座位又不是你的,干吗你说让,老子就让?老子不让!”年轻人不满地叫道。“你一个大男人,占着专用座位还有脸说这样的话,你给我起来。”亚洲抓住年轻人的胳膊往上拽,两个人较上了劲,动了手。亚洲把年轻人揍得不轻,得付医药费。

“付就付,这钱花得痛快。”亚洲解气地说。

亚洲眼里进过各种的沙子,都被他操了出来。可有粒沙子却硌得他不知从何下手。

炎炎夏日来了,亚洲经常下午到河边游泳,发现游泳人群里有不少小孩子。亚洲知道,河床采过砂,留下不少情况复杂的采砂坑,别说小孩,就是大人游到这些采砂坑也很危险。

亚洲只要看见孩子来玩,就把孩子们轰走。他担心悲剧在这里上演,可他一走,孩子们就又来了,孩子不但下午来,上午也来,他不可能时刻守在河边。他觉得要管好孩子,得找到学校和家长才行。他去学校,学校放假了,关门了。他走进附近的村子,跟家长说,家长不以为意:“没事的,我们这里的神很灵的,从来没有人淹死在水里。”他苦口婆心向家长说电视上报纸上孩子游泳溺亡的新闻,家长听不进去,见他喋喋不休,摆出无奈的样子,说:“脚长在孩子身上,我们得忙农活,说了,听不听由他。”

亚洲很焦急,他强烈地预感有一天会出事的,可是家长们仍不重视。真到那时,吃后悔药都没有。但亚洲真没有其他啥办法了。

有一天,真的出事了,有人溺亡在河里。这个人是亚洲。

葬礼上,几个家长带着被救起的孩子长跪不起。

(选自(微型小说选刊》2018年第23期,文字有改动)

【小题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本开篇“亚洲眼里容不得沙子”,独句成段,突出交代主人公亚洲追求完美的性格,同时也是为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B.由“付就付,这钱花得痛快”一句可见亚洲正直豪爽的个性,不过亚洲把做事缺理的人打伤却是不应该的。
C.作品语言描写符合人物性格特征,从中我们看到了“胖脸”的圆滑世故,看到了“坐着刷手机的年轻人”的不近人情。
D.整篇小说写的是日常生活中可能遇到的事情,没有过于复杂的情节,结尾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
【小题2】文本中的亚洲正直善良、做事执着,文本是如何塑造这个人物的?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小题3】小说以“沙子”为标题,有什么好处?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可爱的家

须一瓜

我的家是乌合之众。四个人四个姓。我爸爸妈妈在外地。我的家,有我外公、我外婆,还有一个不叫小姨夫的人。

我外公是个喜欢随手拿起东西变刀枪的人,粉笔用得最像小李飞刀。精准。没有退休的时候,他们学校的师生,每一天的日子都像恐怖片。我小姨姨说的。

我的外婆是个骨灰级的小气鬼。听邻居说,原来不叫小姨夫的那个人单独住在这个屋子里的时候,我们家总是灯火通明。那个不叫小姨夫的人喜欢明亮。现在,我外婆到处关灯,除了不叫小姨夫的人的房间她关不到,其他每个房间都是黑摸摸的,只剩客厅一个八瓦节能灯,我的书桌上还有个作业台灯。因为黑,我们全家在晚上都摔倒磕碰过,医药费合计超过我们家一年水电费,但听说,幸好改革开放,我们家有医保卡。不叫小姨夫的那个人,黑黑的,是个瘸子。他的左腿被车祸废了。走路一瘸一拐。不过,他很帅。听说,他原来做什么高岭土生意,赚过很多钱。反正,这个房子是他买的。但我外公外婆不高兴。因为他已经多年不上班了,不务正业。玩狗。玩电脑。看书。听音乐。要不就出去和朋友喝酒、看电影、吃深海鱼火锅。我小姨到广州交换岗位两年,就变成他一个人住。我们就是这时候过来鹊占鸠巢的。

我外公外婆反对非法同居,但是没办法,一是我小姨赚很多很多钱,现在有钱就是老大,外公外婆怕了她。二是,我要紧急转学。我转学有两个原因,一是我把张乾坤的大门牙打断了,其实,张乾坤的门牙谁都说偏大,打掉并没什么不好,但老师说,我的检讨书都可以出选集了,所以,我也万念俱灰,懒得在那个一般般的学校混下去了;第二,转学是为电脑派位做好准备。我现在转到这个学校,就有三分之一的可能,被电脑派到一中,到了一中,我就比别人多了三分之一上大学的机会。我外公说,转了我这辈子就有希望了。

傲骨铮铮响的我外公外婆,原来不想寄人篱下,可是,他们那里忽然楼上和楼下,一起比赛装修,就像疯人院失火一样,炒得外公心脏病高血压锥间盘突出乱箭齐发,他只好陪我转学过来借住。不叫小姨夫的人,并不欢迎我们老少三口大举进犯,可是,他只能忍气吞声。尊老爱幼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再说,我小姨姨比章子怡漂亮,所以,他基本很礼貌。

我外公外婆看人脸色地过了一个月,马上就因为恨铁不成钢而趾高气扬起来。因为,不叫小姨夫的人根本没有人生理想。他既不上班,又肄业于一个什么名牌大学,就是说,他想不上班就不上班,想不念书就不念书了。胸无大志自甘堕落的一个货。有一天,在饭桌上,他和我外公辩论,说玛雅人造纸比蔡伦早,我外公怒斥他无知,儿不嫌母丑狗不嫌家贫,顺势批评他游手好闲、坐吃山空、胸无大志、思想颓废。他嬉皮笑脸地说,我挣的够我自己一辈子用了。外公说,你难道不要结婚?他说,结婚也还是原来的我啊,而且我结婚只会比以前饭量小。外婆说,养小孩不费钱呀!他说,我们说好不要孩子了。那天,我看出我外公握筷子手上的老筋直抖,他当然打不过不叫小姨夫的人了。虽然他瘸了。

所以,我外公外婆叫我不要叫他小姨夫,我就没有叫。

外婆总是在厨房煮了好料,贼头贼脑地招呼我外公和我去吃。外婆一个眼色,我们就魑魅魍魉地溜进厨房。不要有声音,如果你不蹑手蹑脚地吃里扒外,那个不叫小姨夫的人知道了,就会很不礼貌。这是他的家。我们要特别提防不叫小姨夫的那个人的两只狗,可是,小宝和小宝婆的鼻子超级灵,是我们人类的四十倍。所以,我们经常被它们捉奸在厨房。狗就大叫起来,有一次为了消灭证据,我外公毅然决然地吞下滚烫的燕丸,管道都烫伤了,很多天不能喝热茶。但是,不叫小姨夫的人,过来牵狗只是笑笑。

有时候,我悲天悯人起来,就说,给他一小碗吧,这是他的家……外婆连忙嘘我噤声:他还不是用你小姨的钱!我外婆獐头鼠目时,总是显得义正辞严。

还有,老师,你知道那次。周黛诗的长头发总是弄到后面我桌子上,我只好在她椅子上放青蛙提醒的那次。案发后,外公外婆都不肯代表家长来学校。我外公说,他血压高不便外事活动,我外婆说,她要带三副老花眼才能出访,而现在只剩下一副看远的,也不宜外出;不叫小姨夫的人就自告奋勇地说他来。外婆说,你不能说是他姨夫啊!他说,那我说我是孩子父亲。外公说,胡闹!结婚证在哪?!不叫小姨夫的人说,我要说是路人甲,怕老师不跟我谈。

外公外婆你看我我看你,如丧考妣。最后一个挥手一个跺脚,嚎叫说:你去!反正不能说是他小姨夫!

这就是我可爱的家。

老师点评:乱用成语的毛病,怎么一直改不了?老师圈起来的成语,按词典解释,每个抄二十遍!

(选自《小学生黄博浩文档选》,原载《人民文学》2011年第3期。“文档选”由10多个长短不一的片段构成,包括作文、日记、信件、检讨书、博客等)

【小题1】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采取欲扬先抑的写法,开篇交代自己的家是“乌合之众”,后文却将一个个家庭成员刻画得有趣有爱,家里洋溢着温馨与欢乐。
B.“鹊占鸠巢”和“大举进犯”听上去可笑,看似荒诞不经,但仔细回味,也不无道理,把家中的复杂关系和乱象,描述得淋漓尽致。
C.小说的文字有如脱缰野马,不加修饰,不但有许多信手拈来的成语和俗语,而且还夹杂了大量与其年龄和认知能力不符的成人语言。
D.小说用小学生特有的观察和思维来表现成人世界的丰富多彩,点点滴滴娓娓道来,让读者在微笑之余严肃思考现实世界的深层问题。
【小题2】作为一篇“另类”的小说,本文在叙述上有什么特点?
【小题3】有评论家认为,“作品很通俗,但其价值远远超过通俗文学;写的小学生题材,但不是儿童文学”。小说多处运用对比手法加深了作品内涵,请举例分析。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