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表达 适中0.65 引用2 组卷229

昨夜夜凉如水,我的栀子花又一次如期而至,在端午前夕翩翩而来!轻风送来阵阵清香,深吸一口气,五脏六腑瞬时都舒服得叹了口气,沉醉于其中!便是最名贵的香水,又怎可比拟这大自然最天然纯净的香氛?日本陶笛大师宗次郎有一首非常著名的曲子——故乡的原风景,栀子花就是我记忆里的原风景啊!

五月的江南水乡,草长莺飞。细细长长的深巷里,青砖黑瓦马头墙斜挑的一角,总是映衬着碧水般的青天;油光锃亮的青石板路面,有渔夫挑着鱼鹰船遗落下的一串串水渍。邻家阿婆养着一株成精的白栀子,树高足有两米多,庞大的树冠越过半人高的围墙,给奶奶的小四合院也平添了一道风景。每逢端午前后,成百上千的花儿齐齐开放,整条巷子都弥漫在栀子花的清香里。每个清晨,搬把椅子坐在花荫下读书,醉在花香里,也有庄周梦蝶的迷幻:不知道是栀子花变成了自己,还是自己变成了栀子花?

【小题1】下列各句中的问号,与文中第一段问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
A.所谓的聪明到底应该有怎样的表现?或者说,怎样的表现就是聪明,怎样就是不聪明?
B.无论小学生,还是大学生,在家时总是盼着回到学校,怎么面临开学却抵触进入课堂了呢?
C.在自动化程度越来越高的现代社会中,传统社会所孕育的工匠精神是否还有坚守的必要?
D.淮南的柑橘,又大又甜,可橘树一到淮北,只能结又小又苦的枳,还不是因为水土不同吗?
【小题2】拟人能将事物人格化,请据此对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所用拟人进行简要分析。
【小题3】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以改写成:“花开了,栀子花香弥漫整条巷子。”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为什么说原文表达效果更好?
20-21高三上·河北张家口·阶段练习
知识点:修辞手法标点符号语句(语段)表达效果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1945年,孙犁在延安写了一篇小说《荷花淀》,源自于他听到的白洋淀青年组成雁翎队的战斗故事。小说以浓郁的地方语言勾画了白洋淀独具特色的水乡风貌和冀中人民积极开展抗日斗争、保护家园的感人场面,语言________,富有乡土气息。这篇小说的影响很大,甚至由此形成了一个文学流派——荷花淀派。

孙犁建议人们要集中精力读好书,因为人的时间和精力都是有限的。他说:“所谓好书,即是格调高的、艺术成就大的书。经过千百年流传下来的古典文学精品,尤其值得细读,因为历史总不会淘掉好书,这倒不是________,________。若光读报纸、杂志上的作品,或仅仅读外国的新流派,获取的知识难免单薄。因此要集中精力从中外古典文学名著中吸取丰富的养料。要多读合自己脾胃的作品,你发现哪个作家的作品比较合你的脾胃,同你的气质相当,使你感兴趣,那就不妨把他的东西都找来读读,作比较系统的研究,这对形成自己的风格、提高鉴赏能力________。”

【小题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朴素无华   爱屋及乌   墨守成规   开卷有益
B.朴素无华   信而好古   泥古不化   大有裨益
C.厚重少文   爱屋及乌   泥古不化   开卷有益
D.厚重少文   信而好古   墨守成规   大有裨益
【小题2】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1945年,在延安,孙犁写了一篇小说《荷花淀》,源于他听到的白洋淀青年组成雁翎队的战斗故事。
B.1945年,孙犁在延安创作的一篇小说《荷花淀》,是由于和他听到了白洋淀青年组成雁翎队的战斗故事有关。
C.1945年,孙犁在延安写了一篇小说《荷花淀》,灵感源于他听到的白洋淀青年组成雁翎队的战斗故事。
D.1945年,在延安,孙犁创作的一篇小说《荷花淀》,源自于他听到的白洋淀青年组成雁翎队的战斗故事。
【小题3】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改写为使用比喻修辞的句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古代的“五味”中的“辛”味,泛指葱、姜、花椒、茱萸等蔬菜的刺激性味道。花椒、姜、茱萸是中国民间的三大传统辛辣调料。中国关于辣椒最早的文献记载是明代杭州人高濂的《遵生八笺》,其中描述了各种花卉应当如何种植,包括辣椒。“番椒丛生,白花,果俨然秃笔头,味辣,色红,甚可观”,这就意味着辣椒进入中国的最初身份,居然是观赏植物。贵州是我国率先将辣椒作为食物的地方。据1722年的《思州府志》记载,贵州食盐匮乏,生计窘迫的下层民众,购买食盐所需费用也是一笔不菲的开支,于是他们成为了食用辣椒的先锋。辣椒与茱萸相比,在种植、食用和贮藏等方面具有压倒性的优势,便完全取代了茱萸。对于辣椒在西南官话区短时间内的迅速风行,有论者以为这与地理条件有关。这个观点值得商榷,譬如气候条件更接近江南的江西反而嗜辣。或许,辣椒的流行是两个因素结合的结果。今天,东南沿海一带可能仍旧是中国饮食版图上“辣度”最低的地区,(     )。

【小题1】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这从吴语在苏、沪一带将“辣椒”称为“辣虎”,畏之如虎,便一目了然。
B.这从吴语在苏、沪一带将“辣椒”称为“辣虎”,畏之如虎,便可见一斑。
C.这从苏、沪一带的吴语将“辣椒”称为“辣虎”,畏之如虎,便一目了然。
D.这从苏、沪一带的吴语将“辣椒”称为“辣虎”,畏之如虎,便可见一斑。
【小题2】下列各项中,和横线的句子中使用的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     
A.诸越则桃李冬实,朔漠则桃李夏荣。B.瓤肉莹白如冰雪,浆液甘酸如醴酪。
C.霜皮溜雨四十围,黛色参天二千尺。D.有情芍药含春泪,无力蔷薇卧晓枝。
下列各项中,与文段中划波浪线的句子所用修辞相同的一项是(     

再譬如说,两国桥、新大桥、永代桥,越接近河口,河水越明显地交汇着暖潮的深蓝色。在充满噪音和烟尘的空气下,河面如同洋铁皮,将太阳光反射得灿烂辉煌,一面无精打采地摇荡着运煤的驳船和白漆脱落的老式汽船。然而,大自然的呼吸与人的呼吸,已经融为一体,不知不觉间化为都会水色中那一团温暖,而这是轻易不会消失的。

尤其是日暮时分,河面上水气弥漫,暝色渐次四合,夕天落照之中的一川河水,那色调简直绝妙无比。我独自一人,靠着船舷,闲闲望着暮霭沉沉的水面,水色苍黑的彼岸,在一幢幢黑黝黝的房屋上空,只见一轮又大又红的月亮正在升起。我不由得潸然泪下,这恐怕是我永生也不会忘怀的“所有的城市,都有其固有的气味。佛罗伦萨的气味,就是伊利斯的白花、尘埃、雾霭和古代绘画上清漆的混合味儿(梅列日科夫斯基)”。倘有人问我“东京”的气味是什么,我会毫不犹豫地说,是大川之水的气味。那不独是水的气味,还有大川的水色、大川的水声,也无疑是我所钟爱的东京的色彩、东京的声音。因为有大川之水,我才爱东京;因为有东京,我才爱生活。

A.祭坛四周的老柏树愈见苍幽,到处的野草荒藤也都茂盛得自在坦荡。
B.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C.在这里,蓝天白云,秃顶的山,单调的黄土,浅濑的水,似乎都是恰当不过的背景。
D.等到惊蛰一犁土的季节,十家已有八户亮了囤底,揭不开锅。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