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文言文阅读 适中0.65 引用4 组卷30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汪伟,字叔度,休宁人,寄籍上元。崇祯元年进士。十一年,由慈溪知县行取。帝以国家多故朝臣词苑起家儒缓不习吏事无以理纷御变改旧例择知推治行卓绝者入翰林伟擢检讨给假归还朝充东宫讲官。十六年,贼陷承天、荆、襄。伟以留都根本之地,上《江防绸缪疏》,言:“九江一郡,宜设重臣镇之。自是而上之至于武昌,下之至于太平、采石、浦口,命南京兵部大臣建牙分阔,以接声援,而金陵之门户固矣。”帝嘉纳之,乃设九江总督。又言:“兵额既亏,宜以卫所官舍余丁补伍操练,修治兵船,以资防御。额饷不足,暂借盐课、漕米给之。”所条奏皆切时务。明年三月,贼兵东犯。伟语阁臣:“事急矣,亟遣大僚守畿郡。都中城守,文自内阁,武自公侯伯以下,各率子弟画地守。庶民统以绅士,家自为守。而京军分番巡徽,以待勤王之师。”魏藻德笑曰:“大僚守畿辅,谁肯者?”伟曰:“此何等时,犹较尊卑、计安危耶?请以一剧郡见委。”藻德哂其早计。未几,真定游击谢加福杀巡抚徐标迎贼。伟泣曰:“事至此乎!”作书寄友人曰:“贼据真定,奸人满都城,外郡上供丝粟不至,诸臣无一可支危亡者,如圣主何!平时误国之人,终日言门户而不顾朝廷,今当何处伸狂喙耶!”贼薄都城,守兵乏饷,不得食,伟市饼饵以馈。已而城陷,伟归寓,语继室耿善抚幼子。耿泣曰:“我独不能从公死乎!”因以幼子属其弟,衣新衣,上下缝,引刀自刭不殊,复投缳遂绝,时年二十三。伟欣然曰:“是成吾志。”移其尸于堂,贻子观书,勉以忠孝,乃自经。赠少詹事,谥文烈。本朝赐谥文毅。

(节选自《明史卷二百六十六列传一百五十四》)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帝以国家多故/朝臣词苑起家/儒缓不习吏事/无以理纷御变/改旧例/择知推治行卓绝者入翰林/伟擢检讨/给假归/还朝/充东宫讲官/
B.帝以国家多故朝臣/词苑起家儒缓/不习吏事/无以理纷御变改旧例/择知推治行卓绝者入翰林/伟擢检讨/给假归/还朝充/东宫讲官/
C.帝以国家多故/朝臣词苑起家儒缓/不习吏事/无以理纷御/变改旧例/择知推治行卓绝者入翰林/伟擢检讨/给假归/还朝充/东宫讲官/
D.帝以国家多故朝臣/词苑起家/儒缓不习吏事/无以理纷御/变改旧例/择知推治行卓绝者入翰林/伟擢检讨/给假归/还朝/充东宫讲官/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寄籍,指人长期离开本籍,居住在外地,附于外地的籍贯,如汪伟就将籍贯附于上元。
B.留都,古代王朝迁都后,旧都仍置官留守,称留都,明代迁都北京后,以南京为留都。
C.总督,指朝廷派遣的巡视官员,他们虽不参与地方军政要务的管理但可行使监督之权。
D.盐课,既可指以食盐为对象所征收的赋税,也可以指办理盐课事务,文中指的是前者。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汪伟颇有远见。当贼人攻陷承天等地后,汪伟意识到留都是朝廷的根本所在,并未雨绸缪,上疏陈述对防卫的看法。
B.汪伟积极献言。在皇帝采纳其建议加强九江防御后,汪伟又向皇帝奏献解决军队员额亏缺与粮饷不足等问题的计策。
C.汪伟心忧时局。贼人东侵时,汪伟希望阁臣动员城中力量积极防御;徐标被杀后,汪伟感叹都城中已无臣可支撑局面。
D.汪伟舍生取义。贼人攻破城池后,汪伟将幼子托付给自己的弟弟,并用忠孝的道理来勉励儿子,然后上吊自杀身亡。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此何等时,犹较尊卑、计安危耶?请以一剧郡见委。
(2)贼薄都城,守兵乏饷,不得食,伟市饼饵以馈。
2020·四川绵阳·一模
知识点:张廷玉古代文化常识文言文断句史传文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崔亮,字宗明,藁城人。元浙江行省掾。明师至旧馆,亮降,授中书省礼曹主事。迁济南知府。以母忧归。洪武元年冬,礼部尚书钱用壬请告去,起亮代之。初,亮居礼曹时,即位、大祀诸礼皆其所条画,丞相善长上之朝,由是知名。及为尚书,一切礼制用壬先所议行者,亮皆援引故实,以定其议。考证详确,逾于用壬。二年,议上仁祖陵曰“英陵”,复请行祭告礼。太常博士孙吾与以汉、唐未有行者,驳之。亮曰:“汉光武加先曰‘昌’,宋太祖亦加高祖陵曰‘钦’,曾祖陵曰‘康’,祖陵曰‘定’,考陵曰‘安’,盖创业之君尊其祖考,则亦尊崇其陵。既尊其陵,自亦祭告,礼固缘人情而起者也。”廷议是亮。顷之,亮言:“《礼运》曰:‘礼行于郊,则百神受职。’今宜增天下神祇坛于圜丘之东,方泽之西。”又言:“《郊特牲》‘器用陶匏’,《周礼疏》‘外祀用瓦’。今祭祀用瓷,与古意合。而槃盂之属,与古尚异,宜皆易以瓷,惟笾用竹。”又请大祀前七日,陪祀官诣中书受誓戒,戒辞如唐礼。又依《周礼》定五祀及四时荐新、裸礼、圭瓒、郁鬯之制。皆允行。帝尝谓亮:“先贤有言:‘见其生不忍见其死,闻其声不忍食其肉。’今祭祀省牲于神坛甚迩,心殊未安。”亮乃奏考古省牲之仪,远神坛二百步。帝大喜。帝虑郊社诸祭,坛而不屋,或骤雨沾服。亮引宋祥符九年南郊遇雨于太尉厅望祭及元《经世大典》坛垣内外建屋避风雨故事奏之遂诏:建殿于坛南,遇雨则望祭。而灵星诸祠亦皆因亮言建坛屋焉。时仁祖已配南北郊,而郊祀礼成后,复诣太庙恭谢。帝以日中有黑子,疑祭天不顺所致,欲增郊坛从祀之神。亮执奏:汉、唐烦渎,不宜取法,乃止。自郊庙祭祀外,朝贺山呼、百司笺奏、上下冠服、殿上坐墩诸仪及大射军礼,皆亮所酌定。三年九月,卒于官。

(节选自《明史·崔亮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亮引宋祥符九年南郊遇雨/于太尉厅望祭/及元《经世大典》坛垣内外建屋避风雨故事/奏之/
B.亮引宋祥符九年南郊/遇雨于太尉厅望祭/及元《经世大典》坛垣内外建屋避风雨故事/奏之/
C.亮引宋祥符九年南郊遇雨/于太尉厅望祭/及元《经世大典》坛垣内外建屋避风雨/故事奏之/
D.亮引宋祥符九年南郊遇雨于太尉厅/望祭/及元《经世大典》坛垣内外建屋避风雨故事/奏之/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封建时代,祭祀有严格等级。“大祀”指的是帝王最隆重的祭祀,祭祀天地、宗庙等。
B.太常博士,古代官职名,在明代指太常寺中掌管宗庙祭祀之事的最高长官,正三品。
C.陵在秦代以后专称帝王的坟墓,汉朝之后大部分的皇帝陵都有称号,如茂陵、昭陵。
D.《礼运》是《礼记》中的一篇,《礼记》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主要写先秦礼制的书籍。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崔亮能力出众,多次被人举荐。任礼曹时操办得宜,被丞相李善长举荐;礼部尚书钱用壬辞职时,举荐他为新任礼部尚书。
B.崔亮恪尽职守,为官认真负责。任礼部尚书后,他对钱用壬先前考虑施行的所有的礼仪制度都进行了详细准确的考查验证。
C.崔亮精通礼制,尊崇古代礼仪。建议加封仁祖陵名为“英陵”,制定五祀及四时荐新、裸礼、圭瓒、郁鬯的规定,他都有所依据。
D.崔亮多次建言,受到太祖赏识。太祖允准他关于增设神祇坛、祭祀用品材质更换的建议;命他酌情裁定朝廷诸多礼仪制度。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帝虑郊社诸祭,坛而不屋,或骤雨沾服。
(2)亮执奏:汉、唐烦渎,不宜取法,乃止。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孝孺幼警敏,读书日寸,乡人目为“小韩子”。长从宋濂学,濂门下知名士皆出其下。先辈胡翰、苏伯衡亦自谓弗如。孝孺顾漠视文艺,恒以明王道、致太平为己任。惠帝即位,国家大政事辄咨之。燕兵起,延议讨之,诏檄皆出其手。燕王亦不奉诏。未几,燕兵掠沛县,烧粮艘。时河北师劳无功,而德州又馈饷道绝,孝孺深以为忧。以燕世子仁厚,其弟高煦狡谲,有宠于燕王,尝欲夺嫡,谋以计之,使内乱。乃建议白帝:遣锦衣卫千户张安玺书往北平,赐世子。世子得书不启封,并安送燕军前。间不得行。遣人许以割地,燕王不听。建文四年六月乙卯,燕兵遂渡江。帝忧惧,或劝帝他幸,图复兴。孝孺力请守京城以待援兵,即事不济,当死社稷。乙丑,燕兵入,帝自焚,孝孺被执下狱。先是,成祖发北平,姚广孝以孝孺为托,曰:“城下之日,彼必不降,幸勿杀之,杀孝孺,天下读书种子绝矣。”成祖领之,至是欲使草诏,召至,悲恸之声彻殿壁,成祖降榻曰:“先生勿自苦,子欲法周公辅成王耳。”孝儒曰:“成王何在?”成祖曰:“彼自焚死。”孝儒曰:“何不立成王之子?”成祖曰:“国赖长君。”孝曰:“何不立成王之弟?”成祖曰:“此朕家事。”顾左右授笔札,曰:“诏天下,非先生草不可。”孝孺投笔于地,且哭且骂曰:“死即死耳,诏不可草。”成祖怒,命磔诸市,孝孺慨然就死,作绝命词曰:“天降乱离今孰知其由,奸臣得计兮谋国以犹。忠臣发愤兮血泪交流,以此殉君兮又何求?呜呼哀哉兮庶不我尤。”时年四十有六。

(节选自《明史·方孝孺传》)

【小题1】对下列句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读书日                                     盈:有余,多出
B.谋以计                                     间:挑拨,使人不和
C.遣锦衣卫千户张安玺书往北平       赍:带着,携带
D.成祖降榻劳曰                                 劳:劝勉
【小题2】下列各句中,与例句句式特点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遣人许以割地
A.籍何以至此B.敢以烦执事
C.郡之贤士大夫请于当道D.予羁縻不得还
【小题3】将下面的句子译为现代汉语。
(1)孝孺力请守京城以待援兵,即事不济,当死社稷。
(2)吾社之行为士先者,为之声义,敛赀财以送其行。(《五人墓碑记》)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罗玘,字景鸣,南城人。博学,好古文,务为奇奥。年四十困诸生,输粟入国学。成化末,领京闱乡试第一。明年举进士,选庶吉士,授编修。

中官李广死,遗一籍,具识大臣贿交者。帝怒,命言官指名劾奏。玘上言曰:“大臣表正百僚,今若此,固宜置重典。然天下及四裔皆仰望之,一旦指名暴其恶,启远人慢朝廷心。言官未见籍记,凭臆而论,安辨玉石?一经攻摘,且玷终身。臣请降敕密谕,使引疾退,或斥以他事,庶不为朝廷羞,而仕路亦清。”李梦阳下狱,玘言:“寿宁侯托肺腑,当有以保全之。梦阳不保,为侯累。”帝深纳焉。秩满,进侍读。

正德初,迁南京太常少卿。刘瑾乱政,李东阳依违其间。玘,东阳所举士也,贻书责以大义,且请削门生之籍。寻进本寺卿擢南京吏部右侍郎遇事严谨僚属畏惮畿辅盗纵横而皇储未建玘疏论激切且侵执政者七年冬,考绩赴都,遂引疾致仕归。宁王宸濠慕其名,遣使馈,玘避之深山。及叛,玘已病,驰书守臣约讨贼,事未举而卒。嘉靖初,赐谥文肃,学者称圭峰先生。

弘治之世,邪说始兴,非三代两汉之书不读,玘即著文批驳。其为文规模韩愈,务出以深湛幽渺之思,多掩抑其意,迂折其词,使人得之于言外。论者以为韩子文变而法变,奇之奇也;圭峰文变而法不变,正而奇也。其诗陈简奇严,不诡于法章,有坚节字无缓音,可谓匠心独照。复于其乡立书院,有文集、奏议传世。

(选自《明史》,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寻进本寺卿/擢南京吏部/右侍郎遇事严谨/僚属畏惮/畿辅盗纵横/而皇储未建玘疏/论激切且侵执政者/
B.寻进本寺卿/擢南京吏部右侍郎/遇事严谨/僚属畏惮畿辅/盗纵横而皇储未建/玘疏论激切/且侵执政者/
C.寻进本寺卿/擢南京吏部右侍郎/遇事严谨/僚属畏惮/畿辅盗纵横/而皇储未建/玘疏论激切/且侵执政者/
D.寻进本寺卿/擢南京吏部/右侍郎遇事严谨/僚属畏惮畿辅/盗纵横/而皇储未建玘疏/论激切/且侵执政者/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输粟,农户向官府捐纳粮食;或明清时富家子弟为得功名、官职向官府捐纳财货。
B.乡试,明清两代每三年一次在各省城举行,乡试考中称为举人,第一名为状元。
C.致仕,古代官员退休称“致仕”,一般致仕的年龄为七十岁,有疾患可提前。
D.秩,可以指官吏的俸禄或官吏的官阶、品级。秩满,谓官吏任期届满。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罗玘虽博学多识,但年至四十仍只是诸生,后进入国子监读书。取得乡试第一名的第二年又考中了进士。
B.罗玘为人正直,他认为大臣作为百官的表率,如果真有受贿罪,应该依法严惩,否则会让天下人产生轻慢朝廷之心。
C.刘瑾扰乱朝政,李东阳采取模棱两可的态度。罗玘出于义愤,毅然写信指责李东阳的行为,并要求取消自己门生的身份。
D.宁王朱宸濠叛乱时,罗玘正在病中,他火速致信给朝廷守臣,约定讨伐叛贼,但还未等到开始讨伐,他就去世了。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言官未见籍记,凭臆而论,安辨玉石?
②宁王宸濠慕其名,遣使馈,玘避之深山。
【小题5】明世宗曾称誉罗玘“文章国学无双士,胜似京都第一人”,请结合最后一段概括他在为学方面的特点。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