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文言文阅读 适中0.65 引用1 组卷39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各题

王汉忠,宇希杰,徐州彭城人。少豪荡,有膂力,形质魁岸。善骑射,节帅高继冲欲召至帐下,汉忠不往。因殴杀里中少年遂亡经宿复苏其父遣人追及于萧县汉忠不肯还西至京师太宗在藩邸召见奇其材力置左右即位,补殿前指挥使,累迁内殿直都知。从征太原,先登,流矢中眸,战益急,上壮之,迁东西班指挥使。刘继元降,以所部安抚城中。师还,改殿前左班指挥使,三迁右班都虞候、领涿州刺史。雍熙中,改马步军都军头。端拱初,出为宾州团练使,历冀、贝二州部署,徙天雄军。二年,入为侍卫马军都虞候、领洮州观察使、高阳关副都部署。契丹南侵,汉忠合诸军击败之,斩馘甚众。真宗即位,自中山召归。俄复出为高阳关都部署,进领威塞军节度。成平三年,又为泾原、环庆两路都部署兼安抚使,迁侍卫马军都指挥使,改镇、定、高阳关都部署、三路都排阵使。契丹掠中山,汉忠率诸将阵于野,契丹遁,追斩甚众,获其贵将。加殿前副都指挥使,改领保静军节度。五年,罢西面经略使,命汉忠为邻宁、环庆两路都部署,李允正、宋沆为铃辖,领戍兵二万五千人,委汉忠分道控制。数月召还,坐违诏无功,责为左屯卫上将军、出知襄州,常奉外增岁给钱二百万。未上道,暴得疾卒。太尉,以其长子内殿崇班从吉为阁门祗候,次子从政、从益为左右侍禁。汉忠有识略,军政甚肃,每行师,诘旦,必行香祝曰:“愿军民无犯吾令,违者一毫不贷。”故所部无益。性刚果,不务小节,轻财乐施。好读书,颇能诗,喜儒士,待宾佐有礼,名称甚茂,以是自矜尚,群帅不悦。

(节选自《宋史•王汉忠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因殴杀里中少年/遂亡/经宿复苏/其父遣人追及于萧县/汉忠不肯还/西至京师/太宗在藩邸/召见/奇其材力/置左右/
B.因殴杀里中少年/遂亡/经宿复苏其父/遣人追及于萧县/汉忠不肯还/西至京师/太宗在藩邸/召见/奇其材力/置左右/
C.因殴杀里中少年/遂亡/经宿复苏其父/遣人追及于萧县/汉忠不肯还西至京师/太宗在藩邸/召见/奇其材/力置左右/
D.因殴杀里中少年/遂亡/经宿复苏/其父遣人追及于萧县/汉忠不肯还/西至京师/太宗在藩邸/召见/奇其材/力置左右/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即位指开始做帝王或诸侯,可以指自己打下的江山,也可以是继承位子。
B.刺史是古代官职名,其职权在不同的时期不完全相同,宋代以后渐成虚衔
C.端拱是宋太宗的一个年号,年号是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比如雍熙
D.赠,这里是皇帝为已死的官员加封官爵,受封的官员往往非正常死亡。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王汉忠身材出众,年少豪放不羁。他膂力甚强,身形魁梧高大,面对高继冲的征召,他却不肯前往应召,最后因为斗殴杀人而跑到京城。
B.王汉忠作战勇敢,得到皇帝赏识。他在攻打太原的战斗中,受伤不下火线,受到太宗皇帝的赏识,皇上将其由内殿直都知升为东西班指挥使。
C.王汉忠受到重任,英勇抗击契丹。他在两次抗击契丹入侵的战斗中,表现出色,杀敌甚多,并在第二次战斗中,活捉了契丹地位显要的将领。
D.王汉忠爱好读书,军队纪律严明,他爱好读书,喜欢读书人,并且还能作诗,但是因为对待将士们要求严格,所以将领们都不太喜欢他。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从征太原,先登,流矢中眸,战益急,上壮之,迁东西班指挥使
(2)汉忠有识略,军政甚肃,每行师,诘旦,必行香祝曰:“愿军民无犯吾令,违者一毫不贷。”
18-19高三上·山东·期中
知识点:《宋史》文言文断句文言文翻译史传文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苏颂传

①苏颂,字子容,泉州南安人。第进士,江宁县。

②仁宗崩,建山陵。有司以不时难得之物诸郡。颂曰:“遗诏务从俭约,岂有土不产而可强赋乎?量其有无,事亦随集。”

③送契丹使,宿恩州,驿舍火,左右请出避,颂不动。州兵欲入救,闭门不纳,徐使防卒扑灭之。初火时,郡人汹汹,唱使者有变,救兵亦欲因而生事,赖颂安静而止。遂闻京师,神宗疑焉。颂使还,入奏,称善久之。

④徒亳州。有豪妇罪当杖而病,每旬检之,未愈。谯簿邓元孚谓颂子曰:“尊公高明以政称岂可为一妇所绐但谕医如法检自不诬矣。”颂曰:“万事付公议,何容心焉。若言语轻重,则人有观望,或致有悔。”既而妇死。元孚惭曰:“我辈狭小,岂可测公之用心也。”

⑤吴越饥,选知杭州。一日,出遇百余人,哀诉曰:“某以转运司责逋市易缗钱,夜囚昼系,虽死无以偿。”颂曰:“吾释汝,使汝营生,奉衣食之余,悉以偿官,期以岁月而足,可乎?”皆谢不敢负,果如期而足。

⑥既又请别制浑仪,因命颂提举。颂既于律历,以吏部令史韩公廉晓算术,有巧思,奏用之。授以古法,为台三层,上设浑仪,中设浑象,下设司辰,贯以一机,激水转轮,不假人力。时至刻临,则司辰出告。星辰緾度所次,占候则验,不差晷刻,昼夜晦明,皆可推见,前此未有也。

(选自《宋史·列传第九十九》,有删节)

【注】①唱:喧嚷。②逋():拖欠。

【小题1】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1)第进士,江宁县(        )       (2)颂既于律历(        )
【小题2】结合文意,为下列句中加点词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       )。
有司以不时难得之物诸郡
A.磨炼B.激励C.虐害D.振奋
【小题3】结合文意,为下列句中加点词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       )。
郡人汹汹       
A.骚乱不宁B.议论纷纷C.气势凶猛D.争吵不休
【小题4】第④段画波浪线的句子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把这三处标识出来。
尊公高明以政称岂可为一妇所绐但谕医如法检自不诬矣
【小题5】把第⑤段画线句译成现代汉语。
吾释汝,使汝营生,奉衣食之余,悉以偿官,期以岁月而足,可乎?
【小题6】依据第④段内容,具体分析邓元孚“惭”的原因。
【小题7】根据下列表格的提示,填写相关的内容。
事件品质
第②段:反对有关部门搜刮地方,加重地方负担(1)____________
第③段: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
第④段:遇到因病不能接受杖刑的犯人能人性化处理
第⑤段:____________
(3)关爱百姓(心系百姓)
第⑥段:制造的水运浑天仪能够精准报时(4)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辛弃疾字幼安,齐之历城人。时虞允文当国,帝锐意恢复,弃疾因论南北形势及晋汉人才,持论劲直。以讲和方定,议不行。留守叶衡重之。衡入相,力荐弃疾慷慨有大略,召见。寻知潭州兼湖南安抚。乃度马殷营垒故基,起盖砦栅,招步军二千人,马军五百人。先以缗钱五万于广西买马五百匹,诏广西安抚司岁带买三十匹。时枢府有不乐之者,数沮挠之,弃疾行愈力,卒不能夺。经度费巨万计,弃疾善斡旋,事皆立办。议者以聚敛闻降御前金字牌俾日下住罢弃疾受而藏之出责监办者期一月飞虎营栅成违坐军制。如期落成,开陈本末,绘图缴进,上遂释然。时秋霖几月,所司言造瓦不易,问:“须瓦几何?”曰:“二十万。”弃疾曰:“勿忧。”令厢官自官舍神祠外,应居民家取沟檐瓦二十,不二日皆,僚属叹伏。军成,雄镇一方,为江上诸军之冠。时江右大饥,诏任责荒政。始至,榜通衢曰:“闭籴者配,强籴者斩。”次令尽出公家官钱银器,召吏民各举有干实者,量借钱物,逮其责领运籴,不取子钱,期终月至城下发粜。于是连樯而至,其直身减,民赖以济。时信守谢源明乞米救助,幕属不从,弃疾曰:“均为赤子,皆王民也。”即以米舟十之三予信。帝嘉之,进一秩。以言者落职。弃疾雅善长短句,悲壮激烈。有《稼轩集》行世。咸淳间,史馆校勘谢枋得过弃疾墓旁僧舍,有疾声大呼于堂上,若鸣其不平,自昏暮至三鼓不绝声,枋得秉烛作文,旦且祭之,文成而声始息。德佑初,枋得请于朝,加赠少师,谥忠敏。

(选自《宋史·辛弃疾传》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议者以聚敛闻∕降御前金字牌俾日下∕住罢∕弃疾受而藏之出∕责监办者∕期一月飞虎营栅成∕违坐军制
B.议者以聚敛闻降∕御前金字牌俾日∕下住罢∕弃疾受而藏之∕出责监办者∕期一月飞虎营栅成∕违坐军制
C.议者以聚敛∕闻降御前金字牌∕俾日下住罢∕弃疾受而藏之出∕责监办者期一月∕飞虎营栅成∕违坐军制
D.议者以聚敛闻∕降御前金字牌∕俾日下住罢∕弃疾受而藏之∕出责监办者∕期一月飞虎营栅成∕违坐军制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留守叶衡雅重之”中“雅”字的意义和用法,与《出师表》中“察纳雅言”的“雅”字相同。
B.“不二日皆具”中“具”字的意义和用法,与《鸿门宴》中“私见张良,具告以事”的“具”字不同。
C.纪传体以为人物立传记的方式记叙史实的史书 ,《史记》(司马迁)是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汉书》(班固)是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春秋》(孔子)是最早的编年体史书;国别体以国家为编排顺序记载史事的史书,《国语》是第一部国别体史书。
D.长短句,和曲子、曲词、诗余等,都是词的别称。每首词都有一个调名,成“词牌”,依调填词为“依声”。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为整治时有作乱的湖南草寇,辛弃疾斥巨资修建营垒,招兵买马,这表现他深谋远虑,有雄才大略。
B.辛弃疾如期建成飞虎营栅,向皇帝上书陈述事情经过,并呈上图纸,皇帝才免除了对他的军法处置。
C.虽然部属反对,但辛弃疾坚持把买来粮食的十分之三赈济信州百姓,表现了他的仁政爱民和博大胸襟。
D.谢枋得经过辛弃疾庙宇时,听到“若鸣其不平”之声。文章用浪漫主义手法,表现辛弃疾生前愤激不平。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时枢府有不乐之者,数沮挠之,弃疾行愈力,卒不能夺。
(2)臣诚恐见其于王而负赵,故令人持壁归,间至赵矣。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张齐贤,曹州冤句人。太宗擢进士,齐贤以大理评事通判衡州。自荆渚至桂州,水递铺夫数千户,困于邮役,衣食多不给,论奏减其半。六年,为江南西路转运副使,冬,改右补阙,加正使。初,李氏据有江南,民户税钱三千已上者户出丁一人,黥面,自备器甲输官库,出即给之,日支粮二升,名为义军。既内附,皆放归农。至是,言者以为此辈久在行伍,不乐耕农,乞遣使选充军伍,并其家属送阙下。齐贤上言:江南义军,例皆良民,横遭黥配,无所逃避。法贵有常,政尚清净,前敕既放营农,不若且仍旧贯。齐贤居使职,勤究民弊,务行宽大,江左人思之不忘。初王延德与朱贻业同掌京庾欲求补外流沆为请于齐贤齐贤以闻太宗以延德尝事晋邸怒其不自陈而干祈执政召见诘责真宗即位,召拜兵部尚书。尝从容为上言皇王之道,而推本其所以然,且言:臣受陛下非常恩,故以非常为报。时戚里有分财不均者更相讼,又入宫自诉。齐贤曰:是非台府所能决,臣请自治。上谕之。齐贤坐相府,召讼者问曰:汝非以彼所分财多、汝所分少乎?曰:然。命具款。乃召两吏,令甲家入乙舍,乙家入甲舍,货财无得动,分书则交易之。明日奏闻,上大悦曰:朕固知非君莫能定者。郊祀,加门下侍郎。景德初,从东封还,复拜右仆射。时建玉清昭应宫,齐贤言绘画符瑞,有损谦德,又违奉天之意,屡请罢其役。三年,出判河阳,从祀汾阴还,进左仆射。五年,代还,请老,以司空致仕。归洛,得裴度午桥庄,有池榭松竹之盛,日与亲旧觞咏其间,意甚旷适。七年夏,薨,年七十二。居相日,数起大狱,又与寇准相倾,人或以此少之。

(节选自《宋史·张齐贤传》)

【小题1】下列对文电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初/主延德与朱贻业同掌/京庾欲求补外/沆为请于齐贤/齐贤以闻/太宗以延德尝事晋/邸怒其不自陈而干祈执政/召见诘责/
B.初/王延德与朱贻业同掌/京庾欲求补外/沆为请于齐贤/齐贤以闻/太宗以延德尝事晋邸/怒其不自陈而干祈执政/召见诘责/
C.初/王延德与朱贻业同掌京庾/欲求补外/沆为请于齐贤/齐贤以闻/太宗以延德尝事晋邸/怒其不自陈而干祈执政/召见诘责/
D.初/王延德与朱贻业同掌京庾/欲求补外/沆为请于齐贤/齐贤以闻/太宗以延德尝事晋/邸怒其不自陈而干祈执政/召见诘责/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氏,即南唐政权,传三世历一帝二主,开国皇帝李昪、中主李璟、后主李煜。
B.黥面,意为在脸上刺字、涂墨。在古代,多用为对犯人的刑罚,文中就是此意。
C.郊祀,古代君王于郊外举行祭祀天地活动,南郊祭天,北郊祭地,为百姓和国家祈福。
D.致仕,古代官员交还官职,即退休。古人还常用休致、乞骸骨等名称来指辞职归家。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齐贤为民请命。在衡州通判任上,上奏朝廷为驿传役夫减免了一半劳役;为了江南的百姓,又有理有据地驳斥了谏官的扰民言论。
B.张齐贤知恩图报。他表示受到皇帝特别恩遇,就要极力报答皇恩;曾受命处理外戚因分财不均而相互诉讼的案子,得到皇帝肯定和赞扬。
C.张齐贤受到器重。他曾从容淡定地为宋真宗讲解分析为皇之道,还多次跟随皇帝参加祭祀活动,先后担任兵部尚书、门下侍郎等要职。
D.张齐贤俭素清雅。他曾多次从谦虚等角度谏言皇帝停止兴建玉清昭应宫;退休回到老家,每日与亲戚朋友流连美景,饮酒赋诗,过着旷达闲适的生活。
【小题4】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法责有常,政尚清净,前敕既放营农,不若且仍旧贯。
(2)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