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小阅读-课内 适中0.65 引用3 组卷124
阅读下面语段,分析如何表现米考伯先生的性格特点。
我全心全意地向他道了谢,因为他愿不怕麻烦前来领我,对我真是太好了。
“几点钟?”米考伯先生问道,“我可以——”
“8点左右吧。”昆宁先生回答。
“好吧,8点左右。”米考伯先生说,“请允许我向你告辞昆宁先生,我不再打扰了。”
㉑于是,他便戴上帽子,腋下夹着手杖,腰杆儿笔挺地走出来。离开账房后,他还哼起了一支曲子。《大卫•科波菲尔(节选)》
20-21高二上·全国·课后作业
知识点:外国小说鉴赏人物描写手法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错死了的画家

【意大利】迪诺·布扎蒂

很久以来,四十六岁的著名画家鲁乔·普莱东扎尼隐居在维梅尔卡特乡下的别墅里。一天早晨他打开报纸,一见第三版右下方一个横贯四栏的标题,不禁惊呆了:《意大利艺术界的损失——画家普莱东扎尼逝世》

标题之下黑体字的按语:维梅尔卡特二月二十一日夜间消息:画家鲁乔·普菜东扎尼短期患病后,因医治无效,于两天前逝世。据死者生前意愿,去世消息在他大殓后才发布。

再下面是一篇充满赞扬之词的悼文,约占一栏,由美术批评家焦万尼·斯特方尼署名。还有去世者的一帧约二十年前拍的照片。

普莱东扎尼目瞪口呆,以为自己眼花了,又把悼文浏览了一遍。尽管看得快,还是在捧场的形容词之间到处辨出一些恶毒的语句。

“马梯尔德!马梯尔德!”普莱东扎尼喊道。

“什么事?”他妻子从隔壁房间答应。

“快来!快来!”他求她说。

“等一等,我正在熨衣服。”

“我叫你过来呀!”

听到他的声调如此惊慌,马梯尔德放下熨斗,跑了过来。

“你看,你看,”画家把报纸递给她,哭也似的说。

她接过报纸一看,脸色变得苍白,然后以妇女所特有的莫名其妙的逻辑突然放声恸哭。“唉呀,我的鲁乔,我可怜的鲁乔,我亲爱的!”她抽泣着断断续续地说。

这情景使丈夫恼火了。“马梯尔德,你疯了吗?”

马梯尔德立即止住哭,瞧瞧丈夫,神色坦然了。接着像刚才感到自己成了寡妇而轻率地哭泣一样。她想到了事件诙谐的一面,又突然纵声大笑起来。

“够了!够了!”他怒气冲冲地咒骂着。“你不明白吗?太可怕了,太可怕了!现在报社社长居然开这种玩笑,他可得付出巨大的代价!”

普莱东扎尼赶到城里,直奔报社。社长殷勤地接待他。

“亲爱的大师,请坐。不,不。那张小沙发更舒服些。抽烟吗?……这种打火机老打不着,真糟糕……烟灰缸在这儿……请您讲吧:什么风把您给吹来了?”

普莱东扎尼惊诧不已。

“是……是……今天的报纸……第三页……有我的讣告……”

“您的讣告?”社长从办公桌上拿起一份折起的报纸,打开一看,顿时明白了,稍稍有点窘,但马上恢复常态,轻轻咳了几声。

“哦,哦,哦,出了个小毛病,是吗?和事实有点出入……”

普莱东扎尼按捺不住了。

“出入?”他吼叫着。“你们把我杀了,把我杀死了!”

“是啊,是啊,”社长冷静地说。“也许……我们这么说吧……这则消息的内容超出了我们的意图……从另一方面说,我希望您能正确地评价我的报纸对您的艺术所作的赞扬……”

“什么赞扬!你们把我毁了,全毁了。”

“唉,我不否认有些不确切之处……”

“你们说我死了,而我活着……您却仅仅说成是不确切!简直可以把人逼疯。我正式要求你们在报上同一地方登一篇更正声明。我保留要求你们赔偿损失的权利!”

“损失?不过我亲爱的先生,”他从称呼“大师”降格为普通“先生”,这是个不祥之兆,“您马上要鸿运高照了还不知道?”

“鸿运高照?”

“是啊,鸿运高照。一位画家死后,他的作品的价格就会立即上涨。我们并非有意地,是啊,并非有意地帮了您一个无与伦比的大忙。”

“那么我……我就该装死啰?……就该销声匿迹?”

“那当然,如果您愿意利用这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 ……天啊,您总不会放过这机会吧?……您考虑一下:办个像样的遗作展览会,好好地鼓吹一番……我们这一方面要尽力为您宣传……也许能做成几百万的生意,也可能是几千万,我亲爱的大师。”

“那我呢?我得远离尘世?”

“请告诉我:您也许有个兄弟吧?”

“有啊。他在南非。”

“好极了。他的面孔像您吗?”

“挺像。不过他留胡子。”

“太妙了!您也把胡子留起来。您就冒充您的兄弟!一切都会十分顺利……您听我说:最好听其自然……以后您会明白的……更正声明之类……我就不知道最终对谁有好处……”

对这件事他无法不答应。他回到乡下别墅,把自己关在一间屋子里,听凭胡子生长。他的妻子服丧,朋友们都来看望她,服丧对她很适宜。接着顾客纷纷登门:有商人、收藏家、有生意头脑的人。那些以前难以卖到四、五万的油画,现在卖二十万是轻而易举。于是普莱东扎尼在他的密室中不断地创作,一幅又一幅画,当然他作画的日期提前了。遗作在城里展出了,获得极大的成功。除去一切开销,净赚五百五十万。

一个月以后,他的胡子已经长得足够浓密了,就冒险外出,自称普莱东扎尼的兄弟,从南非归来。他戴上一副眼镜,模仿外乡人的口音。人们纷纷说:他们兄弟俩真像啊。

在一次散步时,他出于好奇,一直走到公墓。在他家族的祭堂里,一位石匠正在一块巨大的大理石板上刻他的姓名以及生卒年月。

他跟石匠说他是死者的弟弟。他用钥匙打开铜门的锁,走到地下墓室。亲属的棺材一只叠一只。真多啊!有一具是崭新的,漂亮极了。他看到棺木的铜牌上写着“鲁乔·普莱东扎尼”。

棺木的声音说明里面是空的。还好

(有删改)

小说作家迪诺·布扎蒂被称为“意大利的卡夫卡”,这篇小说与卡夫卡的《变形记》都指向“异化”主题,但在写法上并不相同,请结合具体内容分析。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