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文言文阅读 适中0.65 引用5 组卷117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马燧,字洵美。大历中,汴将李灵耀反,帝务息人,即授以汴宋节度留后。灵耀不拜,引魏博、田承嗣为援,诏燧与淮西李忠臣讨之,师次郑。灵耀多张旗帜以犯王师,忠臣之兵溃而西。燧军顿荥泽,郑人震骇。忠臣将遂归,燧止之,忠臣乃还收亡卒,复振。忠臣行汴南,燧行汴北,败贼于西梁固。灵耀以锐卒八千,号“饿狼军”,燧独战破之,进至浚仪。是时河阳兵冠诸军田悦帅众二万助灵耀破永平将杜如江等乘胜距汴一而屯忠臣合诸军战不利燧为奇兵击之悦单骑遁汴州平。河东节度留后,进节度使。太原承鲍防之败,兵力衰单,燧募厮役,得数千人,悉补骑士,教之战,数月成精卒。造铠必短长三制,称士所衣,以便进趋。为战车,冒以狻猊象,列戟于后,行以载兵,止则为阵,遇险则制冲冒。器用完锐。居一年,辟广场,罗兵三万以肄,威震北方。建中二年,朝京师,封豳国公,还军。李怀光反河中,诏燧为河东保宁、奉诚军行营副元帅,与浑瑊、骆元光合兵讨之。于时天下蝗,兵艰食,物货翔踊,中朝臣多请宥怀光者,帝未决。燧以“怀光逆计久,反覆不可信。河中近甸,舍之屈威灵,无以示天下”,乃舍军入朝,为天子自言之:“且得三十日粮,足平河中。”许之。贼将徐廷光守长春宫城。燧度长春不下,则怀光固守,久攻所伤必众,乃挺身至城下见廷光。廷光惮燧威,拜城上。燧顾其心已屈,徐曰:“我自朝廷来,可西向受命。”廷光再拜。燧曰:“公等朔方士,自禄山以来,功高天下,奈何弃之为族灭计?若从吾言,非止免祸,富贵可遂也。”未对,燧曰:“尔以吾为欺邪?今不远数步,可射我。”披而示之心。廷光感泣,一军皆流涕,即率众降。燧以数骑入其城,众大呼曰:“吾等更为王人矣!”浑瑊亦自以为不及也,叹曰:“尝疑马公能窘田悦,今观其制敌,固有过人者,吾不逮远矣!

(节选自《新唐书·马燧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是时河阳兵冠诸军/田悦帅众二万助/灵耀破永平将杜如江等/乘胜距汴/一舍而屯/忠臣合诸军战不利/燧为奇兵击之/悦单骑遁/汴州平。
B.是时河阳兵冠诸军/田悦帅众二万助灵耀/破永平将杜如江等/乘胜距汴一舍而屯/忠臣合诸军战不利/燧为奇兵击之/悦单骑遁/汴州平。
C.是时河阳兵冠诸军/田悦帅众二万助灵耀/破永平将杜如江等/乘胜距汴/一舍而屯/忠臣合诸军战不利/燧为奇兵击之/悦单骑遁/汴州平。
D.是时河阳兵冠诸军/田悦帅众二万助/灵耀破永平将杜如江等/乘胜距汴一舍而屯/忠臣合诸军战不利/燧为奇兵击之/悦单骑遁/汴州平。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舍:古代行军三十里为一舍。此处意思与成语“退避三舍”中的“舍”相同。
B.迁:古代指官职的晋升、调动或贬谪。根据语境,在文中是“晋升”的意思。
C.节度使:唐代开始设立的地方军政长官。因受职时,朝廷赐以旌节而得名。
D.建中,年号。中国封建社会里明清皇帝每人只有一个年号,其他朝代皇帝有多个年号。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马燧英勇善战,立下赫赫战功。他先是独当一面,打败李灵耀率领的八千“饿狼军”;后来又出奇制胜,歼灭缺乏战斗力的田悦大军,最终平定了汴州。
B.马燧练兵有方,完成边防重任。他在担任河东节度使期间,招募厮役,将其训练成精锐部队;制造铠甲、战车,非常精巧实用,完备了军需,震慑了敌人。
C.马燧思虑深远,认识时局清醒。李怀光谋反,因蝗灾导致军粮匮乏,朝中大臣大多主张宽恕,他却坚决主张讨伐,并入朝进谏,主动请缨,要求平定河中。
D.马燧胆略过人,善于争取敌人。他考虑攻打李怀光难度大,亲临长春宫城下,对不敢下城的徐廷光晓以大义,待其投降之后,仅率领数骑入城,折服对方。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灵耀不拜,引魏博、田承嗣为援,诏燧与淮西李忠臣讨之,师次郑。
(2)尝疑马公能窘田悦,今观其制敌,固有过人者,吾不逮远矣!
20-21高三上·四川成都·开学考试
知识点:欧阳修(1007-1072)文言文翻译分析信息,归纳要点史传文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六一居士传

欧阳修

六一居士初谪滁山,自号醉翁。既老而衰_____病,将退休于颍水之上,则又更号六一居士。客有问曰:“六一,何谓也?”居士曰:“吾家藏书一万卷,集录三代以来金石遗文一千卷,有琴一张,有棋一局,而常置酒一壶。”客曰:“是为五一尔,奈何?”居士曰:“以吾一翁,老于此五物之间,是岂不为六一乎?”客笑曰:“子欲逃名者乎?而屡易其号。此庄生所畏影而走乎日中者也;余将见子疾走大喘渴死,而名不得逃也。”居士曰:“吾_____知名之不可逃,然亦知夫不必逃也。吾为此名,聊以志吾之乐尔。”客曰:“其乐如何?”

居士曰:“吾之乐可胜道哉!方其得意于五物也,太山在前而不见,疾雷破柱而不惊:虽响九奏于洞庭之野,阅大战于涿鹿之原,未足喻其乐且也。然常患不得极吾乐_____其间者,世事之为吾累者众也。其大者有二焉,轩裳珪组劳吾形于外,忧患思虑劳吾心于内,使吾形不病而已悴,心未老而先衰,尚何暇于五物哉?虽然,吾自乞其身于朝者三年矣,一日天子恻然哀之,赐其骸骨使得与此五物偕返于田庐,庶几偿其夙愿矣。此吾之所以志也。”客复笑曰:“子知轩裳珪组之累其形,而不知五物之累其心乎?”居士曰:“不然。累于彼者已劳矣,又多忧;累于此者既逸矣,幸无患。吾_____何择哉?”于是与客俱起,握手大笑曰:“置之,区区不足较也。”

已而叹曰:“夫士少而仕,老而休,盖有不待七十者矣。吾素慕之,宜一也。吾尝用于时矣,而讫无称焉,宜去二也。壮犹如此,今既老且病矣,乃以难强之筋骸贪过分之荣禄是将违其素志而自食其言宜去三也吾负三宜去虽无五物其去宜矣复何道哉!”

宁三年九月七日,六一居士自传。

注:①畏影而走乎日中:《庄子·渔父》说:“人有畏影恶迹而去之走者,举足愈数而迹愈多,走愈疾而影不离身。自以为尚迟,疾走不休。绝力而死。”②九奏:即九韶,相传为远古舜帝时的舞乐。③轩裳珪组:分指古代大臣所乘车驾、所着服饰、所执玉板、所佩印绶,总指官场事物。④赐其骸骨:(皇帝)赐我骸骨(退休归老)。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组是( )
A.此庄生所畏影而走乎日中者也 诮:讥讽
B.聊以吾之乐尔 志:记下
C.未足其乐且适也 喻:得到
D.吾素慕之,宜一也 去:离职
【小题2】依次填入文中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既老而衰_____病,将退休于颍水之上
②吾_____知名之不可逃,然亦知夫不必逃也
③然常患不得极吾乐_____其间者,世事之为吾累者众也
④幸无患。吾_____何择哉
A.以 焉 之 乃
B.且 因 于 其
C.乃 且 以 为
D.则 若 也 与
【小题3】文末画波浪线部分,断句最合理的一项是( )
A.乃以难强之/筋骸贪过分之/荣禄是将违其素志/而自食其言/宣去三也/吾负三/宜去虽无五物/其去宜矣/复何道哉
B.乃以难强之/筋骸贪过分之荣禄/是将违其素志而自食其言/宜去三也/吾负三宜/去虽无五物/其去宜矣/复何道哉
C.乃以难强之筋骸/贪过分之荣禄/是将违其素志/而自食其言/宜去三也/吾负三宜去/虽无五物/其去宜矣复何道哉
D.乃以难强之筋骸/贪过分之荣禄/是将违其素志而自食其言/宜去三也/吾负三宜去/虽无五物/其去宜矣/复何道哉
【小题4】以下六句话分编为四组,全都包含作者愉悦心情的一组是( )
①将退休于颍水之上,则又更号六一居士 ②此庄生所畏影而走乎日中者也
③太山在前而不见,疾雷破柱而不惊 ④忧患思虑劳吾心于内,使吾形不病而己悴
⑤吾自乞其身于朝者三年矣 ⑥置之,区区不足较也
A.①③⑥
B.①④⑥
C.②③⑤
D.②④⑤
【小题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开篇写自己名号的变迁及其原因,叙述自己即将退休于颍水之上,渴望享受琴棋书酒文的生活,暗含着作者对现实生活的厌倦。
B.本文主体部分采用了主客问答方式,层层深入,以客之狭隘、局促的心态,反衬出作者豪华落尽见真淳的儒雅风度,妙趣横生。
C.作者承认五物之累,却指出了它与官场之累的本质区别:累于轩裳,不但劳形,又多心忧;累于五物,既身心安逸,又幸无灾患。
D.本文名为传记,却没有叙述人物一生的主要经历。作者虽然声言要专心于五物之乐,但在轻描淡写的背后仍然没有超越官场沉浮。
【小题6】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余将见子疾走大喘渴死,而名不得逃也。
(2)使得与此五物偕返于田庐,庶几偿其夙愿矣。
(3)吾尝用于时矣,而讫无称焉。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课内文言文:

呜呼!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世言晋王之将终也,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契丹与吾约为兄弟,而皆背晋以归梁。此三者,吾遗恨也。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庄宗受而藏之于庙。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

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及仇雠已灭,天下已定,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仓皇东出,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君臣相顾,不知所归;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书》曰:满招损,谦得益。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

(节选自《新五代史·伶官传序》)

课外文言文:

庄宗既好俳优,又知音,能度曲,至今汾、晋之俗,往往能歌其声,谓之“御制”者皆是也。其小字亚子,当时人或谓之亚次。又别为优名以自目,曰李天下。自其为王,至于为天子,常身与俳优杂戏于庭,伶人由此用事,遂至于亡。然时诸伶,独敬新磨尤善俳,其语最著,而不闻其佗过恶。其败政乱国者,有景进、史彦琼、郭门高三人为最。

郭门高者,名从谦,门高其优名也。虽以优进,而尝有军功,故以为从马直指挥使。从马直,盖亲军也。从谦以姓郭,拜崇韬为叔父,而皇弟存义又以从谦为养子。崇韬死,存义见囚,从谦置酒军中,愤然流涕,称此二人之冤。是时,从马直军士王温宿卫禁中,夜谋乱,事觉被诛。庄宗戏从谦曰:“汝党存义、崇韬负我,又教王温反。复欲何为乎?”从谦恐,退而激其军士曰:“罄尔之赀,食肉而饮酒,无为后日计也。”军士问其故,从谦因曰:“上以王温故,俟破邺,尽坑尔曹。”军士信之,皆欲为乱。李嗣源兵反向京师庄宗东幸汴州而嗣源先入庄宗至万胜不得进而还军士离散尚有二万余人居数日,庄宗复东幸汜水,谋扼关以为拒。四月丁亥朔,朝群臣于中兴殿,宰相对三刻罢。从驾黄甲马军阵于宣仁门、步军阵于五凤门以俟。庄宗入食内殿,从谦自营中露刃注矢,驰攻兴教门,与黄甲军相射。庄宗闻乱,率诸王卫士击乱兵出门。乱兵纵火焚门,缘城而入,庄宗击杀数十百人。乱兵从楼上射帝,帝伤重,踣于绛霄殿廊下,自皇后、诸王左右皆奔走。至午时,帝崩,五坊人善友,聚乐器而焚之。嗣源入洛,得其骨,葬新安之雍陵。以从谦为景州刺史,已而杀之。

《传》曰:“君以此始,必以此终。”庄宗好伶,而弑于门高,焚以乐器。可不信哉!可不戒哉!

(节选自《新五代史·伶官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李嗣源兵反/向京师/庄宗东幸汴州/而嗣源先入/庄宗至万胜/不得进而还/军士离散/尚有二万余人/
B.李嗣源兵/反向京师/庄宗东幸汴州/而嗣源先入/庄宗至/万胜不得进而还/军士离散/尚有二万余人/
C.李嗣源兵反/向京师庄宗/东幸汴州/而嗣源先入/庄宗至万胜/不得进/而还军士离散/尚有二万余人/
D.李嗣源兵反/向京师/庄宗东幸汴州/而嗣源先入/庄宗至/万胜不得进/而还军士离散/尚有二万余人/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告庙,太子或诸侯出巡,遇兵戎等重大事件而祭告祖庙。
B.小字,指古人在本名以外所起的表字,也指古人的乳名、小名,此处为前者。
C.丁亥,十天干和十二地支按一定顺序组成干支纪元法,一百二十年为一循环。
D.刺史,官职名,汉武帝时期始设,刺史制度是中国古代重要的地方监察制度。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庄宗爱好广泛,擅长音乐谱曲。他既喜好滑稽戏,又通晓音乐,他亲自创作的歌在当时到处都是,还请别人给自己取了个艺名叫李天下。
B.庄宗宠信伶官,伶人因此当权。他常常与伶人一道在庭院里演杂戏,景进、史彦琼和郭从谦等伶官败坏朝政、祸乱国家,最终导致国家灭亡。
C.郭从谦善于钻营,鼓动士兵叛乱。他认郭崇韬为叔父,又被李存义收为养子,后因害怕被坑杀而萌生作乱之心,率军反叛,攻打兴教门。
D.庄宗勇猛善战,却落得结局凄凉。他奋力杀死了几十上百个沿城墙进入宫中的乱兵,最终被射中跌倒,伤重而亡,其遗体被人用乐器焚烧。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驱。
(2)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
(3)然时诸伶,独敬新磨尤善俳,其语最著,而不闻其佗过恶。
(4)庄宗戏从谦曰:“汝党存义、崇韬负我,又教王温反。复欲何为乎?”
【小题5】结合所学《五代史伶官传序》,谈谈你从庄宗“好伶而弑于伶”的故事中得到怎样的启示。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符习,赵州昭庆人也。少事赵王王镕为军校,自晋救赵,破梁军柏乡,赵常遣习将兵从晋。晋军德胜,张文礼弑赵王王镕,上书庄宗,求习归之赵。庄宗遣之,习号泣曰:“臣世家赵受赵王恩王尝以一剑与臣使自效今闻王死欲以剑自裁念卒无益请击赵破贼报王冤”庄宗壮之,乃遣阎宝、史建瑭等助习讨文礼,以习为镇州兵马留后。习攻文礼不克,庄宗用他将破之。习成德军节度使,习辞不敢受,乃以相、卫二州为义宁军,以习为节度使,习辞曰:“魏博六州,霸王之府也,不宜分割以示弱,愿授臣河南一镇,得自攻取之。”乃拜习近平军节度使、东南面招讨使,习亦未尝攻取。

赵在礼作乱,遣习以镇兵讨贼。习未至魏,而明宗兵变,习不敢进。明宗遣人招之,习见明宗于胙县,而以明宗举兵不顺,去就之意未决,霍彦威绐习曰:“主上所杀者十人,公居其四,复何犹豫乎?”习意乃决。平卢监军杨希望闻习为明宗所召,乃以兵围习家属,将杀之。指挥使王公俨素为希望所信,绐希望日:“内侍尽忠朝廷,诛反者家族,孰敢不效命!宜分兵守城,以虞外变,习家不足虑也。”希望信之,乃悉分其兵守城,公俨因擒希望斩之,习家属由是获免。而公俨宣言青人不喜习之严急,不欲习复来,因自求为节度使。明宗乃以房知温代习近平卢,拜公俨登州刺史。公俨不时承命,知温擒而杀之。习复镇天平,徙镇宣武。

习素为安重诲所不悦,希其旨者上言习厚敛汴人,乃以太子太师致仕,归昭庆故里,明宗以其子令谦为赵州刺史以奉养之。习以无罪,怏怏失职,纵猎剧饮以自娱。居岁余,中风,赠太师。

(节选自《新五代史符习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臣世家/赵受赵王恩/王尝以一剑与臣/使自效/今闻王死/欲以剑自裁/念卒无益/请击赵破贼/报王冤/
B.臣世家赵/受赵王恩/王尝以一剑与臣/使自效/今闻王死/欲以剑自裁念/卒无益/请击赵破贼/报王冤/
C.臣世家赵/受赵王恩/王尝以一剑与臣使自效/今闻王死/欲以剑自裁/念卒无益/请击赵破贼/报王冤
D.臣世家/赵受赵王恩/王尝以一剑与臣使自效/今闻王死/欲以剑自裁/念卒无益/请击赵破贼/报王冤/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节度使,官名,唐初沿北周及隋朝旧制,重要地区置总管统兵,旋改称都督,惟朔方仍称总管,边州别置经略使,有屯田州置营田使。五代时,节度使设置更多,连年攻伐,废置不常。
B.拜,提升官职,如“拔”也指官职的提升,“改”“知”等都可以表示官职的变动。
C.致仕,本义是将享受的禄位交还给君王,表示官员辞去官职或到规定年龄而离职。致仕的年龄一般是七十岁(有的朝代也有特殊规定),有疾病可以提前。
D.卒,指人死,根据《礼记•曲礼下》:“天子死曰崩,诸侯曰薨,大夫曰卒,士曰不禄,庶人曰死。”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符习是赵州昭庆人,和王镕关系亲近,王镕被张文礼杀害,符习悲痛万分,悲号哭泣要为王镕申冤报仇,唐庄宗很支持他的这一行为。
B.庄宗派兵帮助符习为王镕报仇,但是派去的人也没有完成任务,庄宗又派其他将领前去,最终才打败了张文礼。
C.唐明宗发动兵变之后,派人招降符习,符习因唐明宗军队打战不顺利而犹豫不决,霍彦威一番欺骗的话才说动了符习拿定了主意。
D.符习在太子太师的职位上请求退休还乡,回到昭庆旧居之后,符习因为无罪丢官而经常闷闷不乐,纵情游侠豪饮,不久之后就中风而死。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魏博六州,霸王之府也,不宜分割以示弱,愿授臣河南一镇,得自攻取之。
(2)内侍尽忠朝廷,诛反者家族,孰敢不效命!宜分兵守城,以虞外变,习家不足虑也。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