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文言文阅读 适中0.65 引用1 组卷49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周顗字伯仁,少有重名,神采透彻。司徒掾贲嵩有清操见 ,叹曰:“汝颍固多奇士!自顷雅道陵迟,今复见周伯仁,将振起旧风,清我邦族矣。”从弟穆亦有美誉,欲陵折顗,顗然弗与之校,于是人士益宗附之。弱冠,袭父爵武城侯。中兴建,位至吏部尚书。顷之,以醉酒,复坐门生斫伤人。免官。太兴初,更拜太子少傅,尚书如故。上疏让曰:“臣退自循省,学不能一经,智不效一官,止足良难,未能守分;遂恭显任,名位过量。”固辞不受,帝诏不许。

庾亮尝谓顗曰:“诸人咸以君方乐广。”对曰:“何乃刻画无盐,唐突西施也。”帝宴群公,酒酣,从容曰:“今日名臣共集,何如尧舜时邪?”顗因醉厉声曰:“今虽同人主,何得复比圣世!”帝大怒,手诏付廷尉,将加戮,累日方赦之。后因酒过为有司所纠,帝亮其情,亦未加黜责。

顗宽裕友,弟嵩尝酒谓顗曰:“君才不及弟,何乃横得重名!”以燃蜡烛投之。顗神色无忤,徐曰:“阿奴火攻,固出下策耳。”王导甚重之,顗尝于导坐傲然啸咏,导云:“卿欲希嵇、阮邪?”顗曰:“何敢近舍明公,远希嵇、阮。”

及王敦构逆,温峤谓顗曰:“大将军此举似有所在,当无滥邪?”曰:“君少未更事。人主非尧舜,何能无失,人臣岂可举兵胁主!共相推戴,未能数年,一旦如此,岂云非乱乎!彼狼抗无上,其意宁有限邪!”既而王师败绩,顗奉诏诣敦,敦曰:“卿负我!”顗曰:“公戎车犯顺,下官亲率六军,不能其事,使王旅奔败,以此负公。”敦惮其辞正,不知所答。帝召顗,谓之曰:“近日大事,二宫无恙,诸人平安,大将军故副所望邪?”顗曰:“二宫自如明诏,于臣等故未可知。”或劝其避敦,顗曰:“吾备位大臣,朝廷丧败,宁可复草间求活,外投胡越邪!”俄而被收,经太庙,大言骂贼不绝,祈速杀敦,语未终,人以戟伤其口,血流至踵,颜色不变,容止自若,观者皆为流涕。遂遇害,时年五十四。

(编自《晋书 列传第三十九》)


【注】 ①顗:(yǐ) 多用于人名。
②乐广:晋贤士,《晋书》云其“名重于时”。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自顷雅道陵迟             迟:衰落。
B.复门生斫伤人       坐:因……犯罪。
C.诸人咸以君乐广       方:比拟。
D.何乃得重名                    横:强行。
【小题2】以下各组句子中,能够体现周凯性格同一侧面的一组是(   
A.学不通一经,智不效一官 / 二宫自如明诏,于臣等故未可知
B.何乃刻面无盐,唐突西施也 / 何敢近舍明公,远希稽、阮
C.阿奴火攻,固出下策耳 / 不能其事,使王旅奔败
D.顗尝于导坐傲然啸咏 / 宁可复草间求活,外投胡越耶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周顗在当时以雅望获海内盛名,文中贲嵩和庾亮的话都表现了这一点。其中,贲嵩认为周顗能够使国家风气清正。
B.文中周顗在不同场合中两次以尧舜比况皇帝,对皇帝进行批评,反映了周顗虽身处官场但不敢于直言的性格。
C.周顗奉诏去见王敦时,王敦认为周顗辜负了自己,这主要是因为王敦举兵犯上时,周顗曾亲自率军与他对抗。
D.王敦构逆,周顗审时度势,深知自己身处险境。周顗被捕后,在经过太庙时,痛骂奸逆,触怒王敦,招来杀身之祸。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从弟穆亦有美誉,欲陵折顗,顗陶然弗与之校,于是人士益宗附之。
(2)后因酒过为有司所纠,帝亮其情,亦未加黜责。
2012·辽宁·高考真题
知识点:房玄龄等《晋书》史传文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王嘉字子年,陇西安阳人也。轻举止,丑形貌,外若不足,而聪睿内明。滑稽好语笑,不食五谷,不衣美丽,清虚服气,不与世人交游。隐于东阳谷,凿崖穴居,弟子受业者数百人,亦皆穴处。

石季龙之末,弃其徒众,至长安,潜隐于终南山,结庵庐而止。门人闻而复随之,乃迁于倒兽山。苻坚累征不起,公侯已下咸躬往参诣,好尚之士无不师宗之。问其当世事者,皆随问而对。好为譬喻,状如戏调;言未然之事,辞如记,当时鲜能晓之,事过皆验。

坚将南征,遣使者问之。嘉曰:“金刚火强。”乃乘使者马正衣冠徐徐东行数百步而策马驰反脱衣服弃冠履而归下马踞床一无所言。使者还告,坚不悟,复遣问之,曰:“吾世祚云何?”嘉曰:“未央。”咸以为吉。明年癸未,败于淮南,所谓未年而有殃也。人候之者,至心则见之,不至心则隐形不见。衣服在架,履杖犹存,或欲取其衣者,终不及,企而取之,衣架逾高,而屋亦不大,覆杖诸物亦如之。

姚苌之入长安,礼嘉如苻坚故事,逼以自随,每事谘之。苌既与苻登相持,问嘉曰:“吾得杀苻登定天下不?”嘉曰:“略得之。”苌怒曰:“得当云得,何略之有!”遂斩之。先此,释道安谓嘉曰:“世故方殷,可以行矣。”嘉答曰“卿其先行,吾负债未果去。”俄而道安亡,至是而嘉戮死,所谓“负债”者也。苻登闻嘉死,设坛哭之,赠太师,谥曰文。及苌死,苌子兴字子略方杀登,“略得”之谓也。嘉之死日,人有陇上见之。其所造《牵三歌谶》,事过皆验,累世犹传之。又著《拾遗录》十卷,其记事多诡怪,今行于世。

(选自《晋书》,有删改)

【小题1】对文中画波浪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乃乘使者马/正衣冠/徐徐东行数百步/而策马驰反/脱衣服/弃冠履而归/下马踞床/一无所言/
B.乃乘使者马/正衣冠/徐徐东行/数百步而策马/驰反脱衣服/弃冠履/而归下马/踞床/一无所言/
C.乃乘使者/马正衣冠/徐徐东行数百步/而策马驰反/脱衣服弃冠履/而归下/马踞床/一无所言/
D.乃乘使者马正/衣冠徐徐东行/数百步而策马驰反/脱衣服/弃冠履而归/下马踞床/一无所言/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五谷,指五种谷物,说法不一,有一说法是指稻、稷、麦、豆、麻;也泛指谷物。
B.服气,道家的修养之术,指呼吸吐纳锻炼,以呼吸为主。
C.谶,指预决吉凶的隐语、图记,也特指不祥的预兆,如成语“一语成谶”。
D.《拾遗录》,志怪小说集,主要内容是杂录和志怪,内容多荒诞不经。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嘉是个奇人。他其貌不扬而又幽默内秀,孤立于世而又精通世事,料事如神而又不明说事情结局,还曾创作过志怪小说。
B.王嘉是个隐士。他先隐居于东阳谷,后隐居在终南山,又迁到了倒兽山,或凿崖穴居,或结庵庐而止,每次都有弟子跟从学习。
C.王嘉能预测人事。苻坚南征之前,两次派使者向王嘉询问吉凶,王嘉用语言和行动告诉了使者,可是使者和苻坚都没能明白他的真意。
D.王嘉因言获罪。姚苌进入长安后与苻登争权,遇事就向王嘉征询意见,但最后因王嘉所言不符合自己的心意,便心生恼怒杀了王嘉。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苻坚累征不起,公侯已下咸躬往参诣,好尚之士无不师宗之。
②人候之者,至心则见之,不至心则隐形不见。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顾和,字君孝,侍中众之族子也。和二岁丧父,总角便有清操,族叔荣雅重之。王导为扬州,辟从事。月旦当朝,未入,停车门外。周顗遇之,和方择虱,夷然不动。和尝诣导,导小极,对之疲睡。和欲叩会之,因谓同坐曰:“昔每闻族叔元公道叶赞中宗,保全江表。体小不安,令人喘息。”导觉之,谓和曰:“卿珪璋特达,机警有锋,不徒东南之美,实为海内之俊。”由是遂知名。既而导遣八部从事之部,诸从事各言二千石官长得失,和独无言。导问和:“卿何所闻?”答曰:“明公作辅,何缘采听风闻,以察察为政。”导咨嗟称善。

初,中兴东迁,旧章多阙,而冕旒饰以翡翠珊瑚及杂珠等。和奏:“旧冕十有二旒,皆用玉珠,今用杂珠等,非礼。”迁尚书仆射,以母老固辞,诏书敕喻,特听暮出朝还,其见优遇如此。

顷之,母忧去职,居丧以孝闻。既练,卫将军褚裒上疏荐和,起为尚书令。和谓所亲曰:“古人或有释其忧服以祗王命,盖以才足干时,吾在常日犹不如人,况今中心荒乱,将何以补于万分?”帝又下诏,和表疏十余上,遂不起,服阕,然后视职。时谢尚领宣城内史收泾令陈干杀之有司以尚违法纠黜诏原之和重奏曰尚先劾奸赃罪听自首减死而尚内挟小憾肆其威虐。尚忝外属,宥之有典,至于下吏,宜正刑辟。”尚,皇太后舅,故寝其奏。时江夏公卫崇并为庶母制服三年,和乃奏曰:“礼所以轨物成教,故有国家者莫不崇正明本。江夏公卫崇本由疏属,复行重制,违冒礼度,肆其私情。若弗纠正,无以齐物。皆可下太常夺服。”诏从之。永和七年,以疾笃辞位。其年卒,年六十四。

(节选自《晋书·顾和传》,有删改)

【注】① 练:是练祭的简称,出自《礼记•曾子问》,为古代亲丧一周年的祭礼。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时谢尚领宣城内史收泾令/陈干杀之/有司以尚违法纠黜/诏原之/和重奏曰/尚先劾奸赃/罪听自首减死/而尚内挟小憾/肆其威虐
B.时谢尚领宣城内史/收泾令陈干杀之/有司以尚违法纠黜/诏原之/和重奏曰/尚先劾奸赃罪/听自首减死/而尚内挟小憾/肆其威虐
C.时谢尚领宣城内史/收泾令/陈干杀之/有司以尚违法纠黜/诏原之/和重奏曰/尚先劾奸赃罪/听自首减死/而尚内挟小憾/肆其威虐
D.时谢尚领宣城内史/收泾令陈干杀之/有司以尚违法纠黜/诏原之/和重奏曰/尚先劾奸赃/罪听自首减死/而尚内挟小憾/肆其威虐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总角”专指古时男孩子未行加冠礼时的发型。头发梳成两个发髻,如头顶两角。
B.“表”有“外来”的意思,相对于中原。古人称长江以南地区为“江表”。
C.“旦”的意思是旭日东升,所以“日旦”指每天早上。“月旦”就指农历每月初一。
D.官员丧期未满,应诏除去丧服,出任官职,叫“夺服”,与“夺情”意义基本相近。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顾和机智有方,委婉唤醒王导。他为了弄醒说着话就打瞌睡的王导,故意对着别人一边称颂王导的功绩,一边担心他的身体,惊醒了王导,获得了好评。
B.顾和尊章重典,以礼规范事物。他为人处事恪守相关的礼仪规范和典章制度,小到皇冠上装饰品的使用,大到皇亲国戚犯罪后是否应该得到宽恕。
C.顾和持守情理,尽孝不惜抗命。他知道自己的能力与古人无法相提并论,所以坚决不同意在守孝期内应荐复职。即便皇帝下诏书,他仍连续上表坚辞。
D.顾和多次进谏,不愿迎合权贵。他认为江夏公守丧的时间过长,不合礼法的规制,于是就毅然上奏,给皇帝摆事实,讲道理,并要求皇帝下诏予以纠正。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以母老固辞,诏书敕喻,特听暮出朝还,其见优遇如此。
(2)礼所以轨物成教,故有国家者莫不崇正明本。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王彬字世儒。少称雅正,弱冠,不就州郡之命。后与兄虞俱渡江,为扬州刺史刘机建武长史。元帝引为镇东贼曹参军,转典兵参军。豫讨华轶功,封都亭侯。愍帝召为尚书郎,以道险不就。迁建安太守,徙义兴内史,未之职,转军谘祭酒。中兴建,稍迁侍中。从兄敦举兵入石头,帝使彬劳之。会周遇害,彬素与善,先往哭,甚恸。既而见敦,敦怪其有惨容,而问其所以。彬曰:“向哭伯仁,情未能已。”敦怒曰:“伯仁自致刑戮,且凡人遇汝,复何为者哉!”彬勃然数敦曰:“兄抗旌犯顺,杀戮忠良,谋图不轨,祸及门户。”音辞慷慨,声泪俱下。敦大怒,厉声曰:“尔狂悖乃可至此,为吾不能杀汝邪!”时王导在坐,为之惧,劝彬起谢。

彬曰有脚疾已来见天子尚欲不拜何跪之有此复何所谢敦曰脚痛孰若颈痛彬意气自若殊无惧容。后敦议举兵向京师,彬谏甚苦。敦变色目左右,将收彬,彬正色曰:“君昔岁害兄,今又杀弟邪?”先是,彬从兄豫章太守棱为敦所害,敦以彬亲故容忍之。及敦死,王含欲投王舒,王应劝含投彬。含曰:“大将军平素与江州云何,汝欲归之?”应曰:“此乃所以宜往也。江州当人强盛时,能立同异,此非常人所及。睹衰厄,必兴愍恻。荆州守文,岂能意外行事!”含不从,遂共投舒,舒果沈含父子于江。彬闻应来,密具船以待之。既不至,深以为恨。敦平,有司奏彬及兄子安成太守籍之,并是敦亲,皆除名。诏曰:“司徒导以大义灭亲,其后昆虽或有违,犹将百世宥之,况彬等公之近亲。”乃原之。卒官,年五十九。

(选自《晋书•王彬传》,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彬曰/有脚疾已来/见天子尚欲不拜/何跪之/有此复何所谢/敦曰/脚痛孰若颈痛/彬意气自若/殊无惧容
B.彬曰/有脚疾已来/见天子尚欲不拜/何跪之有/此复何所谢/敦曰/脚痛孰若颈痛/彬意气自若/殊无惧容
C.彬曰/有脚疾已来/见天子尚欲不拜/何跪之/有此复何所谢/敦曰/脚痛孰若颈痛/彬意气自若殊/无惧容
D.彬曰/有脚疾已来/见天子尚欲不拜/何跪之有/此复何所谢/敦曰/脚痛孰若颈痛/彬意气自若殊/无惧容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弱冠,古代男子二十岁行冠礼,表示已经成人,但体犹未壮,所以称“弱冠”。后人用“弱冠”称二十岁左右的男子。
B.尚书郎,官职名。东汉始置。魏晋以后,尚书省分曹,各曹有侍郎、郎中等官,通称尚书郎。
C.从,指堂房亲属。如堂兄弟称从兄弟,堂伯叔称从伯叔。从兄,比自己年长的同祖叔伯之子。
D.左右,一指左右两边,一指身边侍候的人,近臣。文中指在王敦身边侍候的人,与《送东阳马生序》中的“余立侍左右”里的“左右”意思一样。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彬少有美名,不为权位所累。他从小就以品行端正著称,与兄王廊一起渡江后,面对愍帝征召,他以道路险阻为由未就任。
B.王彬重情重义,不为强权所动。当他听说周被害后,主动前往吊唁,非常悲伤。当王敦怒斥他时,他敢于当面为忠良说话。
C.王彬对国忠诚,敢于抗言直谏。当王敦准备向京城出兵时,他苦苦劝谏。当王敦变了脸色,要把他抓起来时,他依然不为所动。
D.王彬宅心仁厚,主动候亲投奔。王彬听说王应等人要来投奔自己,就秘密地准备了船等候。后来他们没有来,王彬感到十分痛心。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既而见敦,敦怪其有惨容,而问其所以。
(2)司徒导以大义灭亲,其后昆虽或有违,犹将百世宥之,况彬等公之近亲。
【小题5】王应为何劝王含投奔王彬而不是王舒?请简要说明。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